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桂南会战前后的广西学生军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上海、南京等地区也很快失陷。1938 年 10 月,武汉、广州失守后,中国东南沿海的主要城市和港口以及大部分铁路都落入日军之手,中国的海运交通被完全封锁,国民政府退守重庆,依托西南、西北大后方继续抗战。对于中国来说,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起来。当时,中国同海外联系主要有以下几条线路:一是以香港为门户,经过华南沿海通往内地的走私路线;二是经甘肃、新疆前往苏联的西北路线;三是以越南海防为起点,经滇越铁路到昆明,或经桂越公路到南宁的法属印度支那路线;四是以缅甸仰光为起点,经缅甸铁路到腊戍,接滇缅铁路到昆明。这四条路线中,西北路线虽较安全,但路途漫长,运量不大;香港路线要穿过日军的海上封锁线向内地渗透,加之英国对日绥靖,在香港采取禁运措施,因此极不可靠,且运输量较小。因此,滇缅线、印支线就成为当时中国与外部联系的两条最重要通道。对日本来说,截断了这两条线路,就等于卡住了中国的咽喉,可以使得中国因失去绝大部分国际援助而无法对日作战。

为截断中国广西与越南的国际交通线,开辟海军航空兵对滇越铁路(昆明至河内铁路)和滇缅公路作战基地,以断绝中国的主要国际援助,1939 年 11 月,日本决定在桂南发动新的攻势。11 月 14 日,日本大本营对其陆海军颁布了第 375 号作战命令:“此次作战的目的,在于直接切断敌人沿南宁——龙州公路的联络补给线。”其作战方针明确写道:“攻占南宁附近要地后要占领该地,主要切断敌人通向南宁的联络补给线,并使其成为海军向内陆进行航空作战的基地。”

为实现会战目标,日军于 1939 年 11 月 15 日在广东钦州湾(今属广西)登陆,突破中国守军防御阵地,中日桂南会战开始。24 日,日军攻占南宁。日军随即以一部南下攻占龙州及镇南关;另一部北上攻占高峰隘、昆仑关。中国为收复南宁,恢复桂越国际交通线,调集重兵分三路反攻南宁。北路军从思陇向昆仑关进攻,东路军负责袭扰邕江南岸日军及破坏邕钦路,阻止日军增援,西路军向高峰隘进攻,并阻击南宁出援之日军。12 月 18 日,北路军向昆仑关发起总攻,31 日,收复昆仑关。1940 年 1 月上旬,日军由粤北抽调部队增援桂南,28 日发起进攻,至 2 月3 日,先后攻占宾阳、昆仑关,随后收缩兵力于南宁附近。中国军队发起反击,于 2月 14 日再次夺回昆仑关,并进至邕宁五塘等地。日军则固守南宁外围,在四塘、高峰隘、蒲庙一线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9 月,日军除留一部守卫南宁外,主力进入越南,中国军队乘机发动反攻,于 11 月先后收复龙州、南宁、钦州、镇南关(今友谊关)等地,桂南会战结束。

学生军训练结束后,即奉命出发到桂南、桂东南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以动员民众,配合正规军作战。在桂南会战爆发之前,学生军深入桂南城乡和日军后方,主要对民众进行社会动员。会战期间,学生军继续动员民众,并组织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切断日军的物资补给,建立抗日救亡团体,协同正规部队袭击日军,对配合中国军队进行桂南会战起了很大的作用。战争结束后,学生军则主要协助政府和部队处理善后等方面工作,恢复社会生产。 yk4prvQJlgAljSk1eWFElkZ4ji4zESWAK/FIDGwK8Ra9JXXJumhUvGxfHD/X/k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