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国内研究概况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设定检索条件为题名=“移动”并且“图书馆”,或者题名=“手机”并且“图书馆”,时间截止到2010年。在检索当天(2011年2月26日)共得到相关文献243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236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7篇,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 国内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文献年度分布

从图1-1中的相关研究文献发表的年度分布可以看出,国内关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大致始于2002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2002年到2007年为第一阶段,有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从2008年开始为第二阶段,相关论文数量大幅增加,成为图书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2002 ~ 2007年研究综述

2000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推出移动梦网创业计划以后,手机信息业务发展迅猛,我国图书馆学界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新的信息技术,2002年施晓军发表的《论移动/无线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朱海峰发表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无线图书馆》 是国内较早论及图书馆移动服务的作品。

到了2004年,国内关注这一新应用的学者开始多起来了,发表的论文有吴志攀的《移动阅读与图书馆的未来——“移动读者的图书馆”》 ,杨晋升的《图书馆如何利用手机短信息增值业务开展服务》 ,沈向若的《多媒体短信技术实现图书馆移动服务》 ,朱会东、黄艳和刘祥南的《短信息在图书查询中的应用设计》 ,周维彬、董成娣的《关于开展图书馆短信通讯服务的探讨》 ,崔宇红的《基于手机短信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 ,胡振华、蔡新的《移动图书信息服务系统》 ,黄群庆的《崭露头角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颜志军的《无线短信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王泽贤的《手机短消息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 等。此后,关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研究论文便越来越多。

综观2002 ~ 2007年关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两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

这一阶段理论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概念和服务功能。关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概念、特点与意义,朱海峰提出“无线图书馆”的概念,他认为无线图书馆是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设备,以微波、无线电等接入方式获取所需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进一步扩展。由于手机通信网络的移动性,无线图书馆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实时性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黄群庆提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概念,他认为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PDA)等,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例如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或电子邮件功能,接收图书馆发出的图书逾期通知,或咨询图书是否借出,还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的功能检索馆藏图书的书目信息、阅读在线全文书刊等。黄群庆强调,移动图书馆服务让用户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体现出图书馆的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胡振华、蔡新提出的概念也是移动图书馆,他们认为,移动图书信息服务或移动图书馆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e - book、笔记本等)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周维彬、董成娣认为,移动图书馆的应用能够激发潜在用户的信息需求,扩大用户群体,强化图书馆作为地区、部门信息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功能,朱海峰认为,无线图书馆的业务可以随着无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的不断扩大而逐步增加服务内容,目前可以采用手机短信息的方式为读者发送新书信息、无线检索服务等,并预测将来无线图书馆可以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吴志攀说今天大学图书馆中的几乎所有活动将来都可能通过手机来完成。杨晋升从读者使用手机图书馆短信息服务的角度将手机图书馆的功能分为手机点播信息(如馆藏文献查询、读者借阅查询、文献续借预约、读者证挂失及解除、新书通报等)和网站定制信息(如读者借阅文献到期预警、预约文献取书通知、图书馆业务通知、新书到馆通告等)。胡振华、蔡新特别提到,移动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的延伸,能实现图书馆移动办公管理。王泽贤也把馆务管理作为移动图书馆的一大功能提出来了,并且提出移动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功能,读者通过手机短消息向图书馆发出要咨询的问题,图书馆的短消息管理系统收到该短消息后先自动进行处理,如果读者提的是“常见问题”,系统会自动把答案通过短消息方式回复读者;如果系统不能自动回复,则先行保存起来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有结果后再通过短消息进行回复。于清丽提出,移动图书馆可以开展读者调查 。胡滨阐述了智能手机在图书采购、流通、参考咨询等图书馆业务方面的应用 。连宇江从读者和图书馆员两个角度分析了智能手机在未来图书馆中的功能,从读者角度看的服务功能有账户维护、移动阅览、续借预约、图书预借、移动荐书、视频播放、信息互动、短信功能、身份认证、虚拟付费和导引功能等,从图书馆员看角度的服务功能有现场采购查重、即时信息接收、远程维护、清点图书和课题跟踪服务等 。陈素梅则重点介绍了基于手机短信的图书馆移动阅读的功能与现状

(二)技术研究

2002年施晓军在《论移动/无线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一文中率先论述了移动计算技术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几种主要的移动计算技术及其标准 。朱海峰提出无线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化图书馆结合的方式有二:第一类是无线MODEM,主要应用于便携式电脑的移动上网;另一类是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其无线接入的规范有无线应用协议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和由日本NTTDoCoMo公司推出的i - mode无线互联网接入标准、由日本J - Phone公司推出的J - sky无线互联网接入标准。2004年黄群庆总结了移动图书馆的四种实现模式:基于短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基于i - mode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基于WAP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基于IDB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祝忠明、唐润寰研究了移动IP协议及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数字资源移动用户认证与访问控制系统建设的移动IP解决方案 。2005年党德鹏等人给出了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体系结构,讨论了移动计算环境的特点(移动性、网络条件和移动设备计算能力多样性、频繁断接性、网络通信的不对称性、移动计算机的电源能力、规模),阐述了移动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数据组织与存储、数据发布、用户界面、缓存) 。2007年李宁等人和林颖等人论述了移动图书馆服务中的WAP应用技术,李宁等在分析高校数字图书馆WAP网站应用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数字图书馆WAP网站的实施方案 ,林颖、孙魁明探讨了WAP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的优势,提出了基于WAP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技术框架,并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ALEPH500,实现一个基于WAP的灵活可扩展的移动终端在线书目检索系统(WAP OPAC)

二、2008~2010年研究综述

2008年之后,将移动信息技术引入图书馆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学研究人员的认可,研究论文数量显著上升,研究内容更加深入,包括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

2008年之后学术界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姜光远、李菲从传播学视角以第五媒体与图书馆服务结合的构想为基础,论述了第五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趋势、手机图书馆的实现基础、手机图书馆服务构想 。程孝良等从传播学理论发展与图书馆信息传播的相似性入手,类比说明了手机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模式,认为手机图书馆的传播过程是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接收者4个基本要素构成 。吴政提出面向图书馆集群的手机服务系统概念,认为一个图书馆群只需部署一套系统,可以节省系统投入 。樊伟红、李晨晖分析了桂林地区高校手机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了桂林地区高校手机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体制 。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可行性研究方面,龙朝阳、方杰、张成昱等人从用户群数量及需求、数字图书馆的发展、3G移动通信技术、PDA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论证

2008年之后学术界对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的研究更加细化,并结合新的无线/移动信息技术研发新的功能。2008年笔者与人合作撰写的《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一文将国内外已经开发的和正在研制的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归纳为图书借阅信息查询、预约、续借、到期提醒、读者证事务、新书信息公告、公共信息发布与搜集、参考咨询、留言咨询、讲座信息及预定、书目信息查询、移动阅读、个性化定制、邮件论坛与博客、读者荐书与选书 。陈素梅、朱玲玲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手机短信息的应用情况及基本功能 。孙一钢、王安生介绍了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出的移动服务业务功能(申请服务流程、动态内容发布流程、个性化检索、多媒体阅读、扩展服务、用户管理) 。从2008年末开始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基于3G移动通信技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与功能,先后有《基于3G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初探》 、《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分析及基于TD—SCDMA的展望》 、《基于3G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构建研究》 、《3G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3G的智能手机移动图书馆创新研究》 、《3G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服务》 等论文探索了基于3G的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特色功能,比如移动流媒体、移动电子阅读、移动定位服务、虚拟付费、可视化参考咨询、移动博客服务、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用户服务功能和远程维护、回答咨询、现场订购与查重、查错、清点图书等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用服务功能。

在从总体上探索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的同时,学术界开始对一些具体移动服务功能进行研究。刘金玲等分析了基于手机图书馆平台的信息咨询服务,将信息咨询服务分为实时咨询服务、信息查询服务、信息推介服务、自助借阅服务、情报定制服务和读者意见调查 。覃梦河、陈亮阐述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其在我国高校实践的可行性,探讨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的模式并给出几种切实可行的移动参考咨询的方式 。邓攀结合武汉图书馆的实践阐述了图书馆个性化手机短信服务的功能 。移动阅读服务是关注较多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笔者在2008年底所撰《论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一文提出图书馆应按需提供手机阅读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大学生的需求与行为开展手机阅读服务 。方杰、傅晓艳探讨了基于手机阅读的高校无线移动电子图书馆建设方案 。白兴勇对手机阅读的要素(主体、客体、载体)、特征(便携性、片段性、主动性与个性化)进行了概括分析 。曾妍分析了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的可能性 。任敏分析了手机阅读对传统阅读习惯以及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利用手机对传统图书馆转型的途径以及对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进行拓展,更好地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卞庆祥分析了移动阅读的特点,从技术条件、阅读工具、内容保障、潜在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的可行性,构建了图书馆移动阅读的WAP浏览模式、原文传递的移动e⁃mail模式、推荐阅读的多媒体信息模式 。楼向英、高春玲提出图书馆至少需要从用户需求、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采集等角度关注手机阅读 。高春玲从移动阅读产业链的视角探讨了图书馆的角色、服务功能、应对措施 。付玲玲、文金书认为图书馆可从加强与手机阅读产业链各方的联系入手,采取合作、互动,整合资源与服务,引导读者、获取读者需求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和完善手机阅读服务

从2008年起,学术界开始研究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用户需求与用户行为。在《图书馆手机服务系统的建设:需求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地区图书馆为例》一文中,笔者等提出了图书馆手机服务系统建设的原则,即充分认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的特征、认真调查研究读者对移动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动态建设,并根据对南京地区部分图书馆读者和馆员的调查分析,明确提出读者对图书馆手机服务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其中需求程度比较强的服务有借阅提醒、查询图书信息、查询个人借阅信息、续借、电子图书下载、图书馆服务公告等 。程孝良等提出手机图书馆源于满足用户即时即地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用户需求是手机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时效性、便捷性、经济性等特点 。董晓霞通过对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用户进行调查,分析图书馆手机服务的用户需求,得出结论:大部分用户希望能够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处理与个人借阅相关的事务,如借阅到期提醒、续借图书、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询馆藏、超期提醒等,部分用户希望图书馆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提供讲座活动通知、电子资源试用通知、图书馆新服务通知等;大部分读者希望能够通过彩信的方式获取并阅读电子书刊等全文信息;大部分读者希望能够通过WAP网站服务的方式检索馆藏、阅读电子书刊、查询个人信息、办理图书馆业务 。王茜、张成昱针对清华大学无线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用户进行调研,了解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基本情况(频率、目的)、系统使用的基本情况(访问频率、得知途径、对系统功能设置的掌握等)、系统的使用体验(是否明白使用说明、服务功能的使用率、对界面布局、颜色、交互方式和字号设置的满意度、对反馈速度的满意度、输入个人信息的方式是否合理、指令代码易记程度、对于系统的反馈操作和反馈格式的满意度)、阻碍用户使用系统的原因

(二)技术研究

2008 ~ 2010年之间关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短信息与WAP技术、移动检索与全文阅读和其他技术等。

关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孙一钢、王安生以国家图书馆的“移动数字图书馆集成服务”项目为基础,从信息用户、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三个角度探讨了移动信息服务方式,包括短信、彩信、WAP上网、WEB上网、移动数字电视广播和流媒体电视,将其概括为推送式和拉取式两种服务模式,论述了基于OMA(国际开放移动联盟)的DCD(动态内容分发)方式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动态信息服务的体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系统构成 。张维蓉、贾爱霞阐述了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总体架构(数字内容制作子系统、数据服务器和系统平台子系统、下载阅读子系统)、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关键技术(文档格式和阅读软件、版权保护和借阅实现技术) 。吴政基于Struts设计模式以及Web Services技术提出与系统无关、与平台无关、与终端无关的通用手机图书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与解决方案,阐述了通用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思想、开发框架、主要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张琼、张培晶针对所在图书馆使用的Unicorn系统的数据封装性特点,使用Java语言、多线程和报表解析等技术,整合多种移动通信渠道,设计和开发出一套支持移动短消息和WAP双渠道交互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 。程孝良等从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构建手机图书馆的需求出发,介绍了成都理工大学手机图书馆的功能概况、手机图书馆系统设计方案、关键技术选择及其技术实现模式 。张成昱等介绍了清华大学无线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TWIMS)的结构设计、异构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载体规模的合理优化等几个关键问题的设计思路 。丰江帆、朱冠宇给出基于TD - SCDMA的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体系结构,阐述了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移动计算环境时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数据组织和存储、TD - SCDMA网络规划(容量规划、传播模型的选择、承载业务速率的影响、网络负荷的影响)、Web Service、基于多通道交互的用户界面

关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系统的短信息与WAP技术,孙萍比较分析了图书馆实现移动服务的短信、WAP、J2ME三种技术方案 ,林丁香介绍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ILASII2. 0集成管理系统基础上自主开发的手机短信平台和功能 ,张蓓等介绍了清华大学移动图书馆短信内容提取子系统和短信发送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孙翌等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用户需求分析,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个性化短信服务系统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步骤 。孙萍探讨了基于WAP的图书馆移动服务系统的技术框架,并利用WAP实现了移动终端在线书目检索系统 。方杰、傅晓艳提出了高校建设无线移动电子图书馆的基于WAP网站的广域解决方案和基于WLAN或蓝牙的局域解决方案 。方玮等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移动读者服务为例,介绍基于资源整合的手机图书馆WAP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陈茫、周力青介绍了桂林理工大学WAP手机图书馆系统的实现方案

关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系统的检索与阅读,高峰设计了符合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实际的在线信息检索系统并在技术上得到实现 ;姜海峰指出目前的图书馆移动服务还无法解决对馆藏资源的全文访问和对各类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检索,介绍了北京书生公司推出的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 ;曾瑞对于如何在移动图书馆服务中应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较完善的在移动图书馆中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原型

此外,施海燕分析了云计算对移动图书馆的影响 ;白如星等为解决小屏幕的手持式数字设备有效显示大量文献信息时的局限性,尝试利用缩略语转换的方式来压缩在手机上展示的文献信息,设计了缩略语转换系统 ;唐佳将信息过滤技术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结合起来,介绍了信息过滤技术在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和功能 ;李敬维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级异构MANET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 ;王泽贤对手机图书馆系统与ILASII集成接口的实现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张磊等介绍了上海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网站的制作规范、自行开发的书目检索系统IPAC、手机网站的测试方法

(三)应用研究

2008年笔者在《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一文中描述了国内外手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16个国内图书馆应用手机短信息服务的现状

2009年起国内很多学者纷纷跟踪、分析国内外图书馆移动服务应用的发展。张文彦、陈路明等人撰文介绍了欧美、澳洲等国外图书馆应用移动服务的现状,重点介绍了手机图书馆先导计划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在手机图书馆网站书目检索(OPAC)系统、提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手机图书馆参观指引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汪建满介绍了苏州图书馆开发的“掌上苏图”项目 。陈艺探析了国家图书馆的“掌上国图”模式 。夏南强等通过电子邮件和Internet访问,调查了国内外部分图书馆开展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情况,包括指南服务、通知提醒服务、认证服务、信息查询服务、移动阅读服务、信息咨询服务、馆内工作应用服务 。马爱芳、杨国美以“211工程”院校为样本,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利用手机终端为读者服务的现状及其主要特点(开展手机服务的图书馆较少,地区分布不平衡;以短信服务为主,手机上网起步晚),建议要积极为读者提供手机短信服务,积极构建手机版图书馆网站,并要注重宣传推广工作 。孙淑宁从国内外图书馆手机服务的开展时间、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收费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图书馆手机服务与国外图书馆手机服务的差异

2010年学术界继续关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应用。卢颖针对“985工程”院校图书馆开展手机图书馆服务现状的对比分析,指出手机图书馆服务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提出从逐步完善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大力推广手机图书馆阅读服务、强化普及WAP网站建设、大胆拓宽手机图书馆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手机图书馆营销宣传五方面提升手机图书馆普及水平 。张凌云通过对我国31家公共图书馆手机服务的调研,分析了国内公共图书馆手机服务的现状 。宋恩梅、袁琳则从业务功能、服务推广方式、平台开发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国内移动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成昱等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研究、开发和应用手机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 。张磊等综述了上海图书馆自2005年以来应用移动服务的过程与现状 。崔莎以北京“211工程”院校为例,调研了手机图书馆在高校的应用现状,总结了高校手机图书馆基于手机短信和手机上网服务应用的优缺点

随着移动终端的多元化,移动阅读器成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终端。近两年有研究者关注移动阅读器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肖学斌重点讨论了移动数字阅读器(手机、MP3/ MP4、便携电脑、电子词典、学习机、电子书、电子书包、电子报等)的发展状况和性能,展望了图书馆应用移动数字阅读器的发展趋势 。赵丽萍研究了电子纸技术对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的意义与实现 。唐勇等介绍了手持阅读器在北大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手持阅读器对图书馆的影响,总结了手持阅读器在图书馆使用中的问题 。解晓毅等以国家图书馆为例介绍了手持阅读器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从增加用户体验、提升文献利用率、加速业务格局转型的角度分析了手持阅读器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价值

(四)相关会议

近年国内学术界也出现了一些关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会议与论坛,以便于学术界同仁加强交流。2010年1月6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在北京邮电大学举办了“移动图书馆——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未来”会议,包括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在内的部分北京地区图书馆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展示与交流了移动图书馆短信平台 。2010年6月30日,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携手北京书生公司召开了“移动、无线通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研讨会”,业界专家就“数字图书馆如何引入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如何让读者克服电脑网络以及固定位置态度阅读的限制”、“最大限度满足人们阅读的随意性”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2010年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图书馆员志愿组成移动图书馆工作小组,目前该工作组有三个主要工作议题,即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图书馆移动用户需求研究和移动图书馆技术开发,2010年该工作组举行了两次工作会议 QwTAlcr21h7NVGUArk3AZDvPQG+01Gd8Trz/mzM3fbkGfsxyGg7k2aTpEW2ngSI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