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论

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逐渐和互联网技术融合,形成了移动互联网。移动信息网络自2000年以来发展迅速,手机短信息、无线上网等数字化信息服务迅速普及。国外有调查显示,无线互联网的流量与传统有线互联网的流量日益接近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总规模已达到3. 0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6. 2% 。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从电脑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从办公室、书房、网吧走向口袋和掌中。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成为新的大众传播媒体,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在移动环境下的信息行为,人们通过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上网阅读新闻、收发电子邮件、游戏娱乐、订购商品与服务等。许多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如出版社、报社、期刊社、电台、电视台等,都纷纷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展自己的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图书馆服务不断进步的驱动力之一。从计算机技术到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逐渐从纸本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移动用户的信息需求。目前,国内外不少图书馆已开始利用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延伸和拓展自己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实时、方便的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国外以日本、韩国、芬兰、英、美等国为主,自2000年始陆续推出了图书馆移动服务计划。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9月开发出I模式(i⁃mode)手机书目查询系统,东京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5月开通i⁃mode手机书目查询系统 ,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秋季提供手机短信服务和WAP网站服务 ,韩国西江大学于2001年7月推出用手机可以查阅图书馆资料的移动图书馆,英国汉普郡图书馆通过无线应用协议(WAP)网站为手机用户提供该郡54家图书馆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开放时间等信息服务 ,美国迄今已有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俄亥俄州图书馆、纽约大学图书馆、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俄勒冈州立大学图书馆、里士满大学图书馆、华盛顿DC公共图书馆等众多的图书馆开展了移动信息服务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率先在国内开展移动信息服务 ,此后陆续有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开通移动信息服务,服务方式从短信息服务到WAP网站服务再到客户端软件等服务,服务终端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掌上电脑等,截止到2010年底国内已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数十家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移动服务。

作为传统的信息服务机构之一,图书馆利用移动信息平台延伸服务,将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契机。2000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注意到了这一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开始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加以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与功能、技术开发、发展现状等领域,研究内容比较简单,缺乏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与机制、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系统的理论探索。本研究拟从用户需求的视角出发,系统地研究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理论,构建相应的理论体系,并根据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应用对策。

一、本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理论意义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新领域;尤其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机制,目前图书馆学界还未见报道。移动环境下人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有着新的特点,移动信息网络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的特征,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而是需要研究移动信息技术与服务的特点,需要调查分析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特征,进而研究出适合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新模式。本研究将系统地分析、总结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理论,进一步丰富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

(二)实践意义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在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应用,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探索。本研究旨在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对国内图书馆界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的实践与探索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发展对策,切合了当前图书馆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面是极有参考价值的。

二、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部分。

(一)第一部分由引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组成。引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概述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外学术界关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研究成果,将国内的研究分为2002年~2007年和2008年~ 2010年两个阶段,从理论、技术、现状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二)在研究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理论。第二章对移动信息服务的背景、内涵、特点、机制、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特征、面向用户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等进行系统的理论解释,为进一步研究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奠定理论基础。

(三)第三部分是在移动信息服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阐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与机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

1.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与移动信息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在图书馆服务理论和移动信息服务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在第三章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概念、特征、意义、组成要素、外部影响因素、服务模式等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解释。

2.信息服务技术是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平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技术模式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之一。第四章从数字图书馆、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和应用软件等方面介绍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所采用的信息技术。

3.信息服务内容是信息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是信息用户接受与利用的对象。第五章阐述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所采集、加工、存储和提供给用户的各种信息内容,包括即时通知、即时查询与办理、即时检索、即时咨询、移动阅读、移动图书馆2. 0服务等即时性服务和基于位置的服务。

4.信息服务策略是指信息服务中的服务方针与方式等,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改善用户体验、实现移动信息服务效能的必要条件。第六章分析、阐述了图书馆在提供移动信息服务中可采取的各种服务策略,包括即时服务、主动服务、加工服务、协同服务、个性化服务、互动性服务和统一服务等。

5.用户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对象,第七章从信息内容需求和信息服务需求两方面分析了移动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移动环境下图书馆用户对信息内容的需求包括时间相关性需求和空间相关性需求,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包括对信息服务技术与系统的需求和对信息服务方式的需求。然后在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用户进行实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的特征,探索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四)第八章对国内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过程、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服务时间、服务技术、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推广和服务成效等方面总结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区近50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从建设与管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两个角度,提出有助于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五)最后对本研究所取得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本研究的局限性予以说明,并对未来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文献调查、在线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访谈调查、现场观察、模拟体验等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将移动信息服务与固定信息服务、移动环境下人的信息需求与行为和固定环境下人的信息需求与行为等进行比较,分析移动信息服务的特征与机制。

(二)文献调研法。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关于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以便本研究参考和借鉴。

(三)在线调查法。通过网络检索,调查一些移动信息服务机构和图书馆的网站、专题报道等内容,了解国内外关于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

(四)问卷调查法。在全国选择一批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详见附录5),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图书馆用户的移动服务需求。同时从已经开展移动服务的图书馆中选择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对其用户使用移动服务的行为进行问卷调查。

(五)访谈调查法。包括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选择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进行实地观察、走访(访谈、座谈),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电话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了解其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所取得的成绩与动态。

(六)模拟体验法。笔者用手机模拟图书馆用户登录一些图书馆的WAP网站,下载一些图书馆的客户端软件,查询和部分体验这些图书馆WAP网站、客户端软件的服务功能。

(七)统计分析法。运用EXCEL、SPSS等统计工具对图书馆用户移动信息服务需求、使用移动信息服务行为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对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各调查指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四、创新之处

本研究率先从用户需求的视角系统地研究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理论,并根据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目前学术界对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大都是从技术实现和移动信息服务市场拓展等角度开展的,尚未有研究关注移动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影响因素、服务模式与机制等基本问题,本研究通过将移动信息服务与固定信息服务进行比较,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关于移动信息服务的基本理论,阐述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背景、内涵与机制等。

(二)目前学术界关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功能、技术实现、发展现状等领域,缺乏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实现过程等基本问题的分析,本研究在移动信息服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与技术模式、内容模式和服务策略等。

(三)移动环境下人的信息需求和行为与固定环境下不同,本研究通过比较固定环境和移动环境下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探索、总结人们对移动信息服务的独特需求和移动信息行为的独特规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图书馆用户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总结移动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探索了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四)本研究从服务时间、服务技术、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推广、服务成效等方面比较全面地调查了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并调查了部分图书馆用户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行为,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建设与管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两个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sq1qIsvJXREWwxKAc8EtRUqOg+XwxGBrhzH4xi9mbjc/0k9ffrTgZRnU7KI+89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