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人。所谓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直接参与制作、表演等文化活动,并愿意将自己的高超技艺或技能传授给政府指定人群的自然人或相关群体 。
在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领域,如民俗、表演、民间工艺等,虽然不排除文字传播的手段,但遗产通常是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世代传递和绵延发展的。在这种口传心授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类非语言传播的发生。身体姿态、表情、语气、动作、音量、环境、服饰、器物等等,都是这种传承的具体的手段和内容,它们增加了遗产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共同强化了口传心授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把文化的氛围、过程全息地带给接受者,因此传承活动往往也是一种文化仪式的共享。传承人是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具体实践者,也是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刘锡诚先生高度评价说,“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才智和灵性,贮存、掌握、承载着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又是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 。
凯瑞一直坚持主张:文化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社会经验的主流模式一定会对包括合作、对话、仪式化的分享或互动等要素的文化交流进行简约 。这种文化简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博弈。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除了传统的民间传承人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商人、学者、新闻媒体等纷纷加入,开展着一场复杂、动态并且长期延续的文化遗产博弈。
和数字媒介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那就是数字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