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2003年抗击SARS当中,党和政府总结出经济和社会必须协调发展这样一条重要的经验,认为政府过分强调GDP是不够的,要注意社会的全面进步,注意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以民为本,要把人民的健康、社会的进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而提出了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政府执政理念,这就要求政府财政必将由投资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的转变。公共财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属于和谐财政和民生财政。

本专著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谐社会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的最终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以“和谐社会”为研究背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研究主线,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在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疏导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然后重点采用模糊方法对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公众满意度和支出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本专著共分六章,各章相对独立。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困境和研究展望,说明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研究框架,介绍了本专著的创新点。

第二章: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从绩效管理的定义和作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功能、建立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意义等方面阐述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活动,对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绩效评价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最后论证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科学内涵和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基础。

第三章: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主要分析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属性与层次,阐述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思路,然后分别构建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养老支出、就业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四个民生问题重点领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主要界定了满意度测评的基本理论和公众满意度的内涵、特征,构建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公众满意度模糊多属性测评模型和测评指标体系,并以长沙市雨花区、株洲市天元区、湘潭市雨湖区三个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三个地区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公众满意度的现状,采用基于期望值的模糊多属性的方法来处理收集来的数据,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实证研究的公众满意度测评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第五章: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主观赋权,在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处理,最后用熵值法对权系数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熵权,避免了权数的主观色彩,且充分利用了被评对象的指标信息量;并在第三章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熵权加权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L市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养老支出、就业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四个民生问题重点领域的绩效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化措施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基于民生视角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机制优化创新研究。主要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财政支出机制在民生方面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以供我国各级政府对其进行借鉴,然后对我国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机制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仔细的归纳与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重点阐述了以改善民生为视角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机制优化策略,包括整体优化策略和具体优化策略,从财政支出机制创新上来保障与改善民生。

是为序。


2013年6月 0lxf+KF6OOsEYpWnhHYc3+Ep+fC9oew/yM6hslT0apHgZG/MpBZBc1fRHPLjnpv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