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九九大庆》、《法宫雅奏》等庆典承应戏

一年四季的佳节之外,一些皇室活动如万寿节、酒宴、行围、召试咏古、皇子成婚等等,也都有承应演戏的习惯。清代内廷对皇帝及皇太后的寿诞最为重视,每逢庆典,照例均演戏十日。逢五旬、六旬、七旬、八旬等大寿之期,往往提前数月或一年即开始准备庆祝活动。乾隆时期,崇庆皇太后六旬、七旬、八旬万寿,高宗皇帝六旬、七旬、八旬万寿都曾举行过规模宏大的万寿庆典活动。赵翼《簷曝杂记·庆典》:

皇太后寿辰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十六年届六十慈寿,中外臣僚纷集京师,举行大庆。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外之高梁桥,十余里中,各有分地,张设灯彩,结撰楼阁。天街本广阔,两旁遂不见市廛。锦绣山河,金银宫阙,剪彩为花,铺锦为屋,九华之灯,七宝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状。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侲童妙伎,歌扇舞衫,后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顾方惊,右盼复眩,游者如入蓬莱之仙岛,在琼楼玉宇中,听霓裳曲,观羽衣舞也。……此等盛会,千百年不可一遇,而余得亲身见之,岂非厚幸哉!……二十四日,皇太后銮舆自郊园进城,上亲骑而导,金根所过,纤尘不兴。文武千官以至大臣命妇、京师士女,簪缨冠帔,跪伏漫途。皇太后见景色钜丽,殊嫌繁费,甫入宫即命撤去。以是,辛巳岁皇太后七十万寿仪物稍减。后皇太后八十万寿、皇上八十万寿,闻京师钜典繁盛,均不减辛未,而余已出京不及见矣。

至于皇太后、皇帝万寿演剧情况,赵翼则云:

中秋前二日为万寿圣节,是以月之六日即演大戏,至十五日止。

所演戏,率用《西游记》、《封神传》等小说中神仙鬼怪之类……又按六十甲子扮寿星六十人,后增至一百二十人。又有八仙来庆贺,携带道童不计其数。

朝鲜人朴趾源,乾隆四十五年曾随朝鲜使团来华祝贺高宗七十万寿,据其《热河日记》卷十五“山庄杂记”:

八月十三日,乃皇帝万寿节,前三日后三日皆设戏。千官五更赴阙候驾,卯正入班听戏,未正罢出。戏本皆朝臣献颂诗赋若词,而演为戏也。另立戏台于行宫东,楼阁皆重檐,高可五丈旗,广可容数万人。设撤之际,不相罥碍。台左右木假山,高与阁齐,而琼树瑶林,蒙络其上,剪彩为花,缀珠为菓。每设一本,呈戏之人无虑数百,皆服锦绣之衣,逐本易衣,而皆汉官袍帽。其设戏之时,暂施锦步障于戏台阁上,寂无人声,只有靴响。少焉,撤障,则已阁中山峙海涵,松峤日翥,所谓《九如歌颂》着即是也。歌声皆羽调倍清,而律皆高亮,如日出天上,无清浊相济之音,皆笙箫篪笛钟磬琴瑟之声,而独无鼓响,间以叠钲。顷刻之间,山移海转,无一物参差,无一事颠倒。自皇帝、尧、舜,莫不象其衣冠,随题演之。

此书并记录了朴趾源此次来华所见之内廷承应戏:

戏本名目

九如歌颂光被四表福禄天长仙子效灵海屋添筹瑞呈花舞

万喜千祥山灵应瑞罗汉渡海劝农官薝蔔舒香献野瑞莲池献瑞寿山拱瑞八佾舞虞庭金殿舞仙桃皇建有极五方呈仁寿函谷骑牛士林歌舞社八旬焚义券以跻公堂四海安澜玉皇献岁晋万年觞鹤舞呈瑞复朝再中华封三祝重译来朝盛世崇儒嘉容逍遥圣寿绵长五岳嘉祥吉星添耀缑山控鹤命仙童寿星既醉乐陶陶麟凤呈祥活泼泼地蓬壶近海福禄并臻保合大和九旬移翠岩黎庶讴歌童子祥谣图书圣则如环转广寒法曲协和万邦受兹介福神风四扇休徵叠舞会蟾宫司花呈瑞果七曜会五云笼龙阁遥瞻应月令宝鉴大光明武士三千渔家欢饮虹桥献大海池涌金莲

法轮悠久丰年天降百岁上寿绛雪占年西池献瑞玉女献盆

瑶池香世界黄云扶日欣上寿朝帝京待明年图王会文象成文太平有象灶神既醉万寿无疆

《热河日记》中的戏本名目,包括了《会蟾宫》、《广寒法曲》、《玉女献盆》、《瑶池(当作“林”)仙世界》、《灶神既醉》等月令承应戏,其他的则是乾隆七旬圣寿时所上演的万寿承应,是我们确定内廷承应戏年代的最有力凭证。其中的《九如歌颂》、《福禄天长》、《山灵效瑞》、《罗汉渡海》、《八佾舞虞庭》、《函谷骑牛》、《圣寿绵长》、《吉星添耀》、《七曜会》、《五云笼》、《虹桥献大海》、《池(当作“地”)涌金莲》、《万寿无疆》等剧,今尚可见。

然而朴趾源所记诸剧,恐远不是此次万寿庆典所演之全部。据《朝鲜李朝实录》正宗四年(乾隆四十五年)记载:“热河戏台,在行宫之内,层阁宏敞,左右木刻假山,高与阁齐。仙果珠树,剪彩为之。戏本有五,一本共有十六枝(折),卯而始,未而罢,凡五日而止。” 则可知李朝使者尚在热河观演十六折一本的承应戏五本。昭梿在《啸亭续录》中,称自纯皇初而有万寿承应戏,称为《九九大庆》。今查《九九大庆》现国家图书馆藏有两种,九卷本为八出至十二出的万寿承应大戏,五十二卷本中除了一些皇帝万寿承应外,又包括皇太后万寿、皇子千秋及皇妃、亲王的祝寿承应,其中多有与上引朝鲜使团记录相和者。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9 卷本《九九大庆》目录(编号:A03433)

续表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52 卷本《九九大庆》目录(编号:A03543)

续表

九卷本《九九大庆》中共收录剧作九种,八出者四,十二出者五。自其内容来看,创编时间当在道光以前。《九宫大成南北宫谱》中已有《九九大庆》的名称,因此其中的一些剧作或在乾隆九年之前就已有之:《洞仙共祝》搬演八仙过海故事,赵翼记述中已有之。《太平王会》讲万岁圣寿,黄帝召元夷、苍水使者,欲将缙云岛琳琅洞灵宝所藏万年玉册一部与画影腾空宝剑一口交付越裳氏之子清福呈献,并由此引发另两国国主之女争嫁清福的故事。此剧第一出有“当今中华文明之世,更且大内经史子集分为四库,何书不有。今帝君献此书剑,只恐不为稀罕”之言,应该在乾隆时已经编演。另有一些剧作或创编、改编于仁宗时期:《四灵效瑞》讲述下界皇帝皇后同月寿辰将至,木公、金母欲率众仙中夫妇举案齐眉者往下界祝贺,引发四灵中云从子强婚九苞仙子之战。今考高宗寿辰在十月十三日,高宗三位皇后中孝贤皇后富察氏、废后乌喇那拉氏寿诞俱在二月,孝仪皇后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重阳,不符合剧中所说;惟仁宗和第二位皇后孝和皇后钮祜禄氏生辰同在十月,与此相应。此外,《吉星协庆》第一出“珠联璧合”有“当今圣主,道合天地,明并日月,诞敷文德,赫濯武功,奠灭邪教,越南向化”之句,当指仁宗时平定白莲教之乱与嘉庆四年越南阮朝朝贡之事,故而此剧当是创编或改编于嘉庆时期。嘉庆皇帝万寿在十月六日,其时承应演剧的情况现可查见:

初一日宁寿宫承应头本《九九大庆》《八佾舞虞庭》

初二日 宁寿宫承应 二本《九九大庆》 《五方康阜》 《万宝光华》

初三日 宁寿宫承应 三本《九九大庆》

养心殿承应 《遣仙布福》

初四日 宁寿宫承应 四本《九九大庆》

初五日 宁寿宫承应 五本《九九大庆》

养心殿承应《三元百福》

初六日 宁寿宫承应 六本《九九大庆》 《福禄寿》

养心殿酒膳承应 《三寿作朋》

初七日 同乐园承应 七本《九九大庆》

奉三无私承应 北渡

初八日恒春堂早膳承应(卯初一刻十分开戏 卯正一刻十分戏毕)

《万载恒春》 《天官祝福》 《规奴》 《亭会》 《半出毕》

《扫花三醉》 《三代》六本《五云笼北阙》

同乐园承应 八本 《九九大庆》

初九日 同乐园承应九本 《九九大庆》

奉三无私承应 《请宴》

初十日奉三无私酒宴承应(申正三刻开戏酉初十分戏毕)《瑞应祥徵》

从这些记载来看,嘉庆时期《九九大庆》已形成九本定制,道光时内廷档案记录中搬演的《九九大庆》也是九本。如此看来,昭梿所见的《九九大庆》当指此九卷九种者。国图所藏五十二卷本《九九大庆》中所录作品,有些在嘉庆时也作为开场或团场用于万寿承应演出,因此五十二卷本尚未流通,不能阅览,但据其目录参考其他图书馆所藏,当是清内廷所用种种寿诞承应戏的集合,其中既有乾隆时期已有的作品,又收有一些后来编创的曲本。

内廷于万寿节上演承应戏,明已有之。《孤本元明杂剧》中有万历时清常道人赵琦美校抄的内廷剧本,《宝光殿天真祝万寿》、《祝圣寿金母献蟠桃》、《降丹墀三圣庆长生》、《紫微宫庆贺长春节》、《贺万寿五龙朝圣》、《众天仙庆贺长生会》、《贺升平群仙祝寿》、《广成子祝贺齐天寿》、《感天地群仙朝圣》、《祝圣寿万国来朝》十种,均为明代所用万寿承应杂剧。内本《争玉板八仙过沧海》尽管不是祝寿内容,却与《九九大庆》中八仙过海题材的《洞仙共祝》甚为相似。今存清宫承应大戏多有道教内容,除可能与雍正皇帝的道教信仰相关外,或许也与参考、改编明宫旧存有着某些联系。比较来说,明代万寿承应均为四折加楔子、间有五折的杂剧,乾嘉时期的《九九大庆》概以八出、十二出为主;明代编创者主要借助群仙歌功颂德以表恭贺之意,《九九大庆》则会敷演一定情节,要么对贺寿设置一定条件令群仙彼此争风前往,要么写群仙为进献贡品彼此诓骗乃至偷窃,过程中又往往以变身幻象或误会巧合作为关节,最终群仙之首出面调和,大家同来神州恭贺,故事框架虽有雷同,但尚不甚枯燥。

乾隆时期皇太后及皇帝万寿承应戏的编创,也有可能参考了康雍时期的旧本。丁汝芹女士在《清代内廷演戏史话》中,曾提及乾隆八旬万寿前夕内阁所奉上谕中有“原系皇考恭祝皇祖万寿旧本”之说,并以为世宗未继位或曾为圣祖编写过祝寿曲本。 首都图书馆绥中吴氏藏书中有升平署旧藏《吉曜呈欢鼓板》 ,此一册抄本为毛装,后加封皮题“吉曜呈欢鼓板”,内另有题名“庆昌期吉曜呈欢”。这个抄本中有“四小回回引玄坛上舞科”并“我乃增福财神黑虎玄坛是也”二句,两处“玄”均未改为“元”也未缺笔,但“玄坛”二字以墨笔圈起。笔者后又见故宫博物院所藏抄本中有《吉曜呈欢总本》 一种,两种参照可发现,故宫本《吉曜呈欢》在同、光时期已被改用为皇上大婚承应戏,其中前一处“玄坛”改为“元坛”,后一处“黑虎玄坛”四字被删除。有清一代,初期无避讳习惯,至高宗时始渐严格,现存乾隆时期曲本均行避讳,以上述《吉曜呈欢》一剧的传衍而言,首图藏本当抄写于乾隆之前,也就是说,清廷为庆典编创承应戏本之肇端早于高宗时期。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中另有《河清海晏》一剧,该抄本曾经多次修改,最初的“无量寿佛圣诞”、“圣天子”曾先后被改为“圣主”、“皇太后七旬寿诞”、“圣母皇太后寿诞”;同剧首都图书馆有《河清海晏前四出鼓板》,其中相应文字为“无量寿佛圣母主七旬大寿” 。从此剧两本文字来看,最早存本原为有“无量寿佛”尊号的皇帝万寿所创,又查高宗《永佑寺碑文》有“我皇祖圣祖仁皇帝,以无量寿佛示现转轮圣王,福慧威神,超轶无上” ,综合上述,则此剧极有可能最初为康熙万寿庆典承应,之后称谓部分屡经修改,最后用于慈禧太后七旬万寿承应演出。

朴趾源所叙之《九如歌颂》,故宫博物院存《九如歌颂乐奏大罗天》 精抄本,述元始天尊逢圣主万寿,率领十洲三岛群仙同申庆贺。此抄本有“八旬万寿”的说法,或为五十五年高宗八十寿诞时的过录本,但当确为乾隆旧本无疑。剧目中的一些戏曲后来曾为慈禧太后万寿重排,其中《罗汉渡海》一剧现存《题纲》,同光时期内廷承应虽远逊乾隆,但清宫万寿承应之繁复从中不难窥探一隅,今姑撮其要如下:

罗汉渡海题纲 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准

八水卒 四夜叉四龙王福台八罗汉禄台八罗汉禄台达摩寿台八罗汉

白就此渡过去

寿台罗汉两场门分下各跨兽上

跨虎罗汉跨青鱼罗汉

坐莲花瓣罗汉(三人)推莲花瓣人(裕春役匠三名)

跨海兽罗汉跨红鱼罗汉

乘槎船罗汉推乘槎船人(明恒役匠三名)

二人抬骑象罗汉 牵象夜叉(吴瑞香扮象役匠二名)

骑鹤罗汉

螺蛳船罗汉(三人)推螺蛳人(杨玉升役匠三名)

跨海龙罗汉

二场不上鳌山船内人(汪十尔役匠十二名)

跨海马罗汉

秋叶船上罗汉(二人)推秋叶人(德成役匠三名)

二人抬骑鹿罗汉 牵鹿夜叉扮鹿役匠二名

二场不上蛟龙船上罗汉(四人)推蛟龙船人(赵永全 役匠三名)

地井内倾汲桶盔头作

骑狮子罗汉牵狮子夜叉(扮狮子役匠二名)

骑犼罗汉牵犼夜叉(扮犼役匠二名)

跨海鲇鱼罗汉 跨麒麟罗汉

经袱船上罗汉(二人)推经袱人(关永寿 役匠四名)四水旗(四人)大蛤蚌(一人)

芦苇切末达摩(一人)地井内用盔头作拉切末

乘大藕切末观音善才龙女韦陀

推藕人(永寿 役匠五名)四水卒四龙王闲人(三名)

此次演出《罗汉渡海》,有角色身份的演员共有 60 人,负责扮演坐骑、搬运切末等工作的演职人员又有 40 余人,总计所需在百人以上。戏曲演出时,“众罗汉乘各样切末从寿台上场门上,作逐次渡海科。水卒在曲内引大蚌次上,作喷雾。天井下蜃楼科,次下金鳌背寿山切末。次上众童子作串绕科,次下” ,地井用于汲水供给大蚌喷水和助演达摩渡海,天井内则会配合呈现海中蜃楼、鳌山。当演出之时,场面之雄奇不难想见。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遣前驻俄公使马戛尔尼为特使来华为乾隆皇帝祝寿时,亦曾观内廷搬演大戏,马戛尔尼后来回忆说:

……至最后一折则为大神怪戏,不特情节恢诡颇堪寓目,即就理想而论,亦可当出人意表之誉,盖所演者为大地与海洋结婚之故事,开场时,乾宅坤宅各夸其富,先由大地氏出所藏宝物示众,其中有龙、有象、有虎、有鹰、有鸵鸟,均属动物;有橡树、有松树以及一起奇花异草,均属植物。大地氏夸富未已,海洋氏已出尽其宝藏,除船只、岩石、介蛤、珊瑚等常见之物外,有鲸鱼、有海豚、有海狗、有鳄鱼以及无数奇形之海怪,均系优伶所扮,举动神情,颇能酷肖。

两氏所藏宝物既尽暴于戏场之中,乃就左右两面各自绕场三匝。俄而金鼓大作,两方宝物混而为一,同至戏场之前方盘旋有时,后分为左右两部,而以鲸鱼为其统带官员立于中央,向皇帝行礼。行礼时口中喷水,有数吨之多。以戏场地板建造合法,水一至地即由板隙流去,不至涌积。此时观者大加叹赏,中有大老数人,座与吾近,恐吾不知其妙,故高其声曰:好呀!好呀!余以不可负其盛意亦强学华语,连呼“好,好”以答之。

马戛尔尼访问中国时,乾隆皇帝已有八十二岁。此次万寿节时承应所演究竟为何剧,今已难考。但据其描述来看,最后的神怪大戏所扮种种恢诡,与《罗汉渡海》所演不相上下。内廷承应大戏的演出,天上地下无所不包,利用地井演出水法的手段已经相当纯熟。慈禧时重演《罗汉渡海》,当排演之时,内伶极有可能亦曾参考乾隆时的种种,由此则亦可见,乾隆时期内廷承应戏对于后来清廷演剧活动影响的深远。

国图五十二卷本《九九大庆》中的《五福五代庆云仍》一剧,可能最初并不是亲王祝寿承应。首都图书馆现可另见《五福五代庆云仍》抄本两种,分别是毛装大本一册,毛装小本一册,内容相似,字句略有差别,大本上有修改痕迹。参读可知,小本系据大本略作修改再抄写而成:小本将大本中“恭遇圣皇御极,寰宇承平,天上人间,无不应时献瑞,今者喜逢皇侄定亲,圣主特恩赐宴,为此特御卿云前往山庄呈献嘉祥” ,删改作“恭遇圣皇御极,寰宇承平,天上人间,无不应时献瑞,为此特御卿云前往神州呈献嘉祥” ;大本最末一支“【水仙子】愿愿愿宗枝繁衍椒聊,庆庆庆十全五福躬膺好,兆兆兆同堂五代承欢乐,好好好万载庆清朝” 被完全删除;大本抄本剧中“山庄”在小本中被改作“中华”或“京畿”。乾隆四十九年,高宗七十四岁得玄孙,五代同堂。为志此喜,高宗先在景福宫题悬“五福五代堂”的匾额,又在避暑山庄东宫卷阿胜境殿悬挂“五福五代堂”匾,刻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印玺,并在五十二年时亲撰《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记》。以这些史实来说,《五福五代庆云仍》大本抄本中所写在山庄庆祝皇侄定亲之喜,既符合五福五代之意,又与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相应和。因此,这一剧作在乾隆时当为亲王定婚承应,后来才经修改用于其他场合。就现在所掌握资料来看,《五福五代》一剧也与此剧存在渊源。

皇后千秋承应,首都图书馆尚有《承乾介寿》抄本一种,六出一册,毛装。剧写中顶圣母为贺皇后千秋制成《螽斯麟趾颂》,嘱托上元夫人谱入宫商,排成乐府,五顶圣母与上元夫人、董双成同贺皇后千秋百子呈祥。曲本第二出“真仙谈美”有“圣主泽被幽明,更值皇宫多庆,特降敕旨修建中顶娘娘行宫,工程告竣,择于今岁二月二十七日开光升座” 。考诸民俗资料可知,明清京城士庶为求多子,往往供奉泰山碧霞元君,城中建有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五顶娘娘庙。中顶娘娘庙明天启时已有之,后重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则此剧或创于此年。从现存皇后、皇妃千秋承应戏曲的内容看来,这类剧作除了恭贺祈福之外,还和月令承应中某些剧作相似有与子嗣相关的内容,虽不同于万寿承应,但却也顺应了后宫嫔妃祈求子嗣的愿景。

皇帝、太后万寿承应之外,乾隆时期一些一般性的皇室或朝廷庆典活动也会演戏,昭梿将此类戏描述为《法宫雅奏》。王芷章先生以为,“其所承应于五礼为嘉礼,如皇子皇孙婚册封妃嫔巡幸筵宴等,各有专奏之戏。其间以用于高宗时者为繁,道光以后,巡幸筵宴等礼渐少”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藏有一种四十八卷本《法宫雅奏》,将皇室平日所有庆典承应戏分作 13 类。此藏书惜未获见,仅查得其目如下: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48 卷本《法宫雅奏》目录(编号:A03542)

酒宴承应类中,《瑶林香世界》一般被列入月令承应中的赏梅承应,但据其内容亦有用于侑酒佐宴的可能;《万年长春富贵灯》、《万年如意春灯》等灯戏多见于慈禧时期,其演出之时,往往以伶人歌舞为主,重头戏则在于以伶人执灯排出“福”、“寿”等字样,展祝献福寿之意。召试咏古之事,昭梿《啸亭续录》卷一亦有记载说:“乾隆中于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大臣之能诗者曲宴于重华宫。演剧赐茶,访栢梁制,皆命联句以纪其盛。复当席御制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后遂以为常礼焉。” 由此不难得知,乾隆时有曲宴群臣召试咏古之事,其间高宗与诸臣演剧饮茶,作诗相和,后成定例。吴庆坻《蕉廊脞录》“乾嘉礼优词臣”条:“乾隆嘉庆两朝,皆于甲子之岁,临幸翰林院,赐宴赋诗,颁赏文绮,实本朝优礼词臣盛事。” 《翰苑献诗》、《边臣进石》、《学士登灜》、《群仙道路》等剧,或即在这些场合所演的剧目。

乾隆时期,为表不忘满族马上本色并“驾驭诸蒙古,使之畏威怀德,弭首帖伏而不敢生心” ,高宗往往亲率宗室子弟与蒙古诸王赴木兰或蒙古草原行猎。赵翼《簷曝杂记》:“乾隆二十二年秋,余扈从木兰。一日停围,上赐宴蒙古诸王。方演剧,而蒙古两王相耳语。上瞥见,趣问之,两王奏云:‘适有奴子来报,奴等营中白昼有虎来搏马,是以相语。’上立命止乐,骑而出……” 行围演剧,亦是不可或缺之礼。献捷承应只有一种《八佾舞虞庭》,参乾隆四十五年朝鲜使臣记录可知,该剧曾用于高宗七旬万寿承应,之所以会列入献捷承应类,可能是因为嘉庆时期曾在殄灭真理教之后,将其修改用于庆祝。《庆昌期吉曜呈欢》一剧,前已略作述及,此剧在乾隆前曾为筵席承应戏,后在同光时改为皇上大婚承应戏,就此目来看,可能也曾被用于迎銮等庆典。盖清廷承应戏,除了某些与特定时令、庆典紧密相关之剧之外,往往可做改编或随皇室喜好择演,此目中《双星永庆列宿遥临》一剧,在乾隆时为皇子成婚承应,后又在同光时用于皇上大婚,亦是清廷演戏的一个常见现象。用于皇上定婚的《璧月呈祥》、《红丝协吉》,也当是编创于同、光时期。

诞生承应、弥月承应、洗三承应三类,首都图书馆也有藏本。皇子诞生承应《慈云锡类》写观音与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央老人闻皇子诞生,拜舞庆祝;《吉曜充庭》则是以天喜、天德、天福、天贵四喜星与八仙七佛同贺皇子诞生为内容。 皇子弥月承应《山川钟秀福寿呈祥》 、皇子洗三承应《大士显灵群仙呈技》 的内容与诞生承应相类,不外是群仙降临,祝福皇子福寿双全。三剧的抄本均为毛装总本首页以黄签题写剧名,首页均有“同治十二年四月准”,由此可知此三类承应戏当创编于同治皇帝大婚的十一年九月之后。尽管穆宗在十三年过世时并无子嗣,此三剧未经搬演,但首图现除存此三剧抄本总本外,均另有鼓板本和串关本,据此可知,内廷当曾安排伶人排演这些戏曲,以备皇子诞生后庆贺时的承应演出。

从上述这些情况大概可以推知,国图四十八卷本《法宫雅奏》中所收录的戏曲,与五十二卷本《九九大庆》的情况类似,都是据昭梿描述,将升平署所存曲本中的相应剧作重新对应成类,其中虽有乾嘉时创编的庆典承应,却并都不是昭梿所见。总的来说,乾隆时期仰赖前期君主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再加之高宗本人好大喜功,群臣揣摩圣心投其所好,庆典规模隆宏,种种承应戏曲演出的层见叠出也可谓是顺时而生。 j30M7Jg60Fc4uV7Ll8jePtyaXg3y5wfFS7tbpaqk0LXKiRbeVJRKyZZkTinEii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