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当代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首先就要澄清一个概念,即心理卫生。说起心理卫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心理不健康”、“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病”上去,认为心理卫生是涉及心理不健康人的问题。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卫生呢?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mentalhygiene)。心理卫生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为目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如何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这是每个健康的人都十分关心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护、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实质上是一个概念。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积极调节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并能有效发展、完善个性的生活能力。而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与人类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冲突,从而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例如机器大工业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冷漠、独孤、空虚、无聊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精神上的各种疾病应运而生,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如何治疗和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提高人类的心理素质,就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心理卫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担负起使人类更加健康生存历史责任的。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未成熟期,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人际关系;等等。以这种尚未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心理问题会复杂、更多变、更具独特性。若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因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自觉讲究心理卫生,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度过大学时代,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具有完善的人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二、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对当前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按照国际标准,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地区抽样选取 16472 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调查表明小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 79. 4%,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 16. 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 4. 2%;初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 82. 9%,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 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 2. 9%;高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 82. 7%,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 14. 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 2. 5%。

心理健康的六个维度上,中小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行为问题按比例排列,小学生依次是: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初中生依次是:自我控制、情绪状态、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和动机;高中生依次是:自我控制、情绪状态、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和动机。

虽然中国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由于中国中小学生基数大,即使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只占百分之几,也是不小的数目,还有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也可能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还有一些问题尤需我们关注,像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八项指标中都排前列。 R9FNML83IBDKFauh9T1utZzGV3uWVkfE+L8+zKLfp/lpTW5TTXbFg0mLlJeBfZ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