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浅论用音频检测技术保障数字音乐版权的可行性

陈畅

[摘 要] 音乐有版权的意识在近年来的中国终于慢慢地苏醒了,不仅仅是数字音乐,传统的音乐也同样是,无论以何种形式传播,都需要保障某种权利以确保其正常的传播。这种权利需要法律来保障,需要有人来把关,把关则需要有一定的判定标准,用一种可行办法来真正实行对版权的保护,本文就现在渐趋发展成熟的几种音频检测技术与数字音乐的传播方法,结合谈谈如何通过技术来保护数字音乐版权。

[关键词] 音频检测;数字音乐;音乐传播;版权

一、数字音乐的传播

数字音乐是近年来关乎于音乐的话题中可以说是最为高频的词汇之一,数字技术成熟以来不断翻新着传统的音乐产业。传统音乐产业,基本可以理解为唱片业,而数字音乐的概念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动,数字音乐的崛起成为音乐行业发展的大事件,这不仅仅是直接导致了传统唱片业的长年颓势,也引导发展出了多种音乐传播模式。

在音乐产生至唱片出现,音乐的传播方式一直是现场转播,从伯牙子期时期面对面弹琴欣赏,到维也纳的室内乐,音乐都通过空气为唯一介质,演奏者和听众之间受到较多时间、空间的限制,唱片风行之后,这种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此时,已经发展成熟的乐谱、唱片等成了传播的媒介,发展到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成熟的现在,数字音乐已经如同自来水,随时随地,无论何人无论哪国,你都能够听到想要听的音乐。关于这种媒介传播的模式,早有研究根据其介质不同划分为存储媒介传播(如乐谱、CD等)、发送媒介传播(如广播和电视等)和互动媒介传播三大类型。这种根据信息反馈的方向和路径进行的分类使我们对于音乐本身作为一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经过有一种清晰的了解。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种模式中,除乐谱以外,音乐都是作为一种数字化的信息来进行传播,但是在本文中作为关键词的数字音乐则主要指代第三种模式,即互动媒介传播模式中,以数字格式存储的同时,以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为传播条件,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处理的音乐。

对于这种数字音乐的分类,又有多种方式,根据其所涉及的商业领域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铃声、彩铃,一是原声类,这种分类方式目前来说还存在欠缺。而主流的分类基本根据其发行平台把数字音乐分为两类,一是在线音乐,指的是基于有线互联网进行传输和下载的音乐,主要是整首音乐的在线下载和在线试听;二是无线音乐,指基于无线网络的环境下传输和下载的音乐,值得一提的是,WIFI作为一种无线网络的存在,由于其覆盖面积往往有较大限制,在WIFI条件下载和传输的音乐归类于在线音乐,而无线音乐通过手机等移动客户端,通过2G/ 3G甚至是 4G网络实现传输。形式既有完整音乐的点播、试听和下载,也有铃声和彩铃类产品。对数字音乐分类的详细说明,是因为这既是根据发行平台进行的分类,也是根据其传播方式进行的分类,下文将以此为基础进行论述。

二、相关音频检测技术的发展

(一)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指的是一种利用图像及声音等媒体的冗余性,在信息内容中让人察觉不出的服用其他信息的技术。也就是说,在图像及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中嵌入一点别的信息并且使之隐藏起来的技术。通过数字技术来检测、保障产品或作品的版权,不仅仅是音乐行业需要,其他的行业如图像、视频也同样需要。对于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初期主要集中于对于数字图像的保护。但是随着数字音乐在音乐产业里所占的盈利比重越来越大,将这种技术运用于音频检测的研究开始逐步丰富。数字水印技术对于数字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上已经得到了认可,这种技术应用于版权保护方面通常可分为图像水印、文本水印、视频水印和音频水印等四种。

在数字水印技术成熟之前,为了保护作品版权,创作者有时甚至使用可能严重损害作品质量的手段来作为作品所有的标志,这种标志不仅仅对作品的品质有损害,而且往往是可见的、易伪造的,对于实现版权保护的目的意义甚微。而数字水印的特点:安全性和隐蔽性巧妙地化解了这种尴尬,隐蔽在作品的千万个数字信号之中,而且难以篡改难以伪造。并且对于重复添加有强抵抗性。

就数字音频水印来说,它是永久嵌入在音频信号之中的数字信号。在这种技术的实行之中,对于水印数据的嵌入量,IFPI要求嵌入水印的数据信道至少要有20bit/ s,但用于版权保护,一个作品通常只需要几十比特的水印信息即可,并且由于信息小,隐蔽性高,对于音频质量影响极小,人耳无法分辨。并且这种数字水印稳定,能够抵抗攻击,不易被篡改。

(二)高阶频谱检测和背景噪声检测

基于数字音乐易于拷贝而且往往是无损拷贝、修改等等特点,引发的作品侵权问题越来越多,关于音乐作品的侵权已经从旋律的抄袭到音乐制作方面的抄袭,这种侵权在专业软件简易化操作的今天已经很容易实现,使用一些软件工具比如Cool Edit Pro、Wavepad等都能够实现音频编辑的多种操作,这实际是为篡改数字音乐提供了便捷。通过这些软件将一些音乐作品进行片段的删减、拼接、叠加等,就可能出现一个似像非像的作品,这也是侵犯作品原创作者权利的一种形式。

高阶频谱检测是针对在对音频信息进行篡改时引入的非线性,即打破时间规律进行编辑,而导致原来真实人声频谱发生变化,频域上较弱的统计相关性变为较为明显的高阶统计相关性,从而判断音频信息被篡改事实的技术。

而背景噪声检测是针对音乐其实是由乐声和噪声共同组成的,这种噪声不可避免地存在,在音乐中作为一种必然存在的背景,通过对这种背景噪声的频谱分析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暂时较少用于数字音乐的知识产权保护用途,虽有涉及,但本文不做下一步的研究。

三、技术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数字水印技术在版权保护的领域已经不再陌生,这种技术有三种特征:其一,嵌入的水印不能去除。若强行去除,则信息的内容如音频本身的质量一定会劣化,以至于无法应用。其二,普通人难以确定水印嵌入的位置,同时在欣赏音乐时,是难以用人耳来区别是否有水印嵌入的。其三,音频信息本身不会因为水印的添加而有所改变,区别于普通对于信息的加密,这三种特性使数字水印技术适用于由数字信息组成的数字音乐的内部版权保护。在嵌入方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嵌入版权信息,主要适用于通过存储媒介进行传播的音乐,注明了音乐作品的相关版权所有者等,在CD或DVD等媒介上易于实现;第二种嵌入使用者信息的方式则适用于本文所意指的数字音乐——在线音乐和无线音乐。内容供应商在接到使用者的要求以后,就在发送信息的同时在数字音乐文件中嵌入使用者的相关ID或特定唯一编码,针对当下流行的P2P技术,这种嵌入式水印还需要对于信息的变更更为敏感,对于二次复制要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样在发生盗版追溯起源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做到避免盗版行为的发生。下图是当下对于数字水印在版权保护系统中的若干要求(表 1)。

表1

这种技术运用于传播过程中的版权保护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在线音乐

在线音乐主要指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电脑终端来收听下载的音乐类型,针对两个中心词,互联网和电脑终端,对使用者信息进行锁定嵌入。其中较为固定的信息是IP地址、用户注册信息,将这个信息结合作为一种数字水印嵌入,当数字音乐内容被购买以后,在发送过程中嵌入这个结合两个关键信息形成的数字水印,用户必须在具备两个关键信息之后才能够接收相关音乐内容。

(二)无线音乐

无线音乐简要说明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如CDMA)环境,使用手机等移动式终端收听、下载、点播的音乐。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渐趋完善,移动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速率的提高,尤其是今年 4G实行以后,用户速率的提高至20Mbps,无线音乐在数字音乐业务中所占比重无疑会呈现上升趋势。重视无线音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整个音乐行业都聚焦的重点。关于手机终端,每部手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IMEI码,这个码如同每部手机的身份证号,将这个码结合用户注册信息形成数字水印是否可行?这种数字水印嵌入后的确能够有效防止音乐作品的多次复制传播,但是对于当下可能每个人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部手机,可能既有手机,也有平板电脑,甚至有可能出现能够与手机、平板通信的音乐播放设备或者是手机更新速度较快,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给用户选择性,即嵌入 3 种或以上信息,符合 2 种以上即可以进行设备间的信息传输。如在购买音乐内容之前提供IMEI码(自动提取)、用户基本注册信息(姓名或账号以及密码)、用户信用卡信息(与苹果公司ITUNES账号注册相似,强制绑定信用卡,但并不一定所有的音乐产品都收费。)、甚至是注册时提供给用户的唯一的号码,这些信息在同一设备上只需要用户提交一次,之后的传输自动嵌入水印,而当进行不同设备之间的内容传输之前,必须先进行相关授权,即提供 2 种以上信息才能够通过水印检测,进行设备间的传输。

高阶频谱检测方式对于保护著作人的版权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音乐作品的抄袭剽窃,首先现在音乐作品在创作初期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音乐的创作直接通过软件平台完成,产生的音乐不再是以乐谱形式第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很有可能是数字音乐。同时对于音乐作品的抄袭剽窃不仅仅是旋律部分,也有可能是伴奏声部,虽然频谱有可能因为乐器音量、音色等因素产生一些变化,但是由于同一种乐器发出音色的基频基本一致,通过频率来检测的方法虽不尽完善,但是仍然有待发展成熟,从而运用于检测音乐作品的相似性,并且不仅仅局限于文中所提的狭义的数字音乐(在线音乐和无线音乐),对于广义的数字音乐也具有研究的可行性。

四、总结

在中国,音乐版权的保护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公民的版权意识、相关的法律保护、完善的版权管理组织还有音乐产业的共同努力,除此以外,相关实现版权保护的技术也应该得到重视,这种技术的完善能够在某种意义上真正实现盗版的减少,实现数字音乐的版权保护,从而促成一个良性的数字音乐产业链形成。

文中对于几种音频检测技术都还只是简单的了解和分析,对于其技术的形成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但是对于其运用于版权保护是有信心的,当然其实现也需要广大受众的理解、法律的支持和同行业的共同推行。但笔者相信中国音乐版权意识正在苏醒,中国数字音乐终究能够发展成熟,在形成良性产业链后为整个中国音乐产业带来生机。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 版。

[2]赵志安:《音乐传播的“模式”研究》,《音乐研究》,2011 年 9 月第 5 期。

[3]佟雪娜:《音乐文化产业的构建——基于中外数字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交互视野》,《音乐传播》,2013 年第 2 期。

[4]佟雪娜:《无线音乐的产业价值链研究》,《现代传播》,2011 年第 5 期。

[5]佟雪娜:《数字在线音乐的产业价值链研究》,《艺术百家》,2012 年第 2 期。

[6]温忠志:《高阶Chord:一种新型P2P查找策略》,四川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7]吴学安:《音乐版权保护从混沌走向清晰》,《经济参考报》,2005 年 6 月 25 日第008 版。

[8]孟伟:《在线音乐市场的现状分析》,《企业经济》,2005 年第 8 期。

[9]晁婷婷、王新房、蒋存云:《基于压缩域的MP3 音频数字水印算法》,《计算机工程》,2011 年 5 月。

[10]刘伟、王朔中、张新鹏:《抗MP3 编码的音频水印频域嵌入方案》,《应用科学学报》,2005 年 7 月。

[11]吴迪、朱冰莲:《数字音频水印技术研究综述》,《电声技术》,2009 年第 33 号第2 期。 0RhkAhaHFoKIQiNf/vNEMo/fslYudv32DF/hJ4jJTL0RTtQUemi4cP31n6DDyy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