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30年来,经历了一个从建立、发展到深化、繁荣的过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认真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迅速,成效明显,已经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一个富有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重要新兴学科。回顾学科发展30年的历程,总结学科发展30年的经验,展望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将不无裨益。
30 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一个从建立、发展到深化、繁荣的过程。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学科创建阶段(1984 年~1995 年)。这一阶段从 1984 年创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到逐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和酝酿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的标志是 1984 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科专业的建立。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为了反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潮,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全国展开了一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讨论。这场讨论首先从军队开始。1980 年 4 月 18~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在讲话中提出:“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有其专门的知识。”“每个政治干部都要朝着政治工作专门家这个目标,奋发努力。” 一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讨论很快波及全国。紧接着,1980 年 5 月 27 日至 6 月 6 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原一机部副部长孙友余以《把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发挥人的积极性的工作建成为一门现代科学》为题,做了长篇发言。他说:“我曾提议,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研究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这门科学叫做思想政治工作学。”在这次座谈会上,孙友余对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以及如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表了看法,座谈会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980 年8 月11 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并刊发了这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提法,还在《光明日报》上开辟专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大讨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加入了这场讨论,他明确指出:“要尽早建立马克思主义德育学”,提出了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想,并对马克思主义德育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人学构成的科学体系中的定位进行了探索。钱学森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德育学”,其实是广义的德育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这也是我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内涵和学科定位得最早、最有价值的探讨,它有力促进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探索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这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讨论,形成了很多深刻的见解和重要的成果,最后结集成书,由孙友余等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8 月出版,书名就叫《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1982 年 11 月,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宋任穷在报告中充分肯定和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他说:“要逐步形成这样一种观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在这个岗位上的几百万干部要努力钻研这个专业,造就大批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任务。”
1983 年 1 月,中央批准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提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1983 年暑期,教育部为了落实上述精神,召开了政工专业论证会。会议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所依托的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议定专业的课程设置,委托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编写《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部分主干课教材,并决定1984 年即开始招生。
1984 年 4 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决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首批批准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 12 所院校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本科学制,进行试点。《意见》指出,当年这个专业招生,“主要为高等院校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时摸索兴办这类专业的经验。”同年 6 月,教育部又发出《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批准清华大学等 6 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培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
1986 年 5 月,国家教委做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包括第二学士学位和研究生班,为正规化培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走出一条新路”。
1987 年 5 月 29 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问,并提出要为高校政工干部评职称。决定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各个教育环节都要深化改革,以保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决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要求高校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1987 年 9 月,国家教委又印发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的通知,决定从 1988 年开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1988 年 9 月起,全国有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 10 所院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名义首批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从而标志着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1988 年 9 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全会通过的中央文件中肯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这个科学论断,表明了对建立这门新兴学科的认可。
199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正式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授权学科专业。这一时期,全国高校获得这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各有 35 个。
1994 年 8 月 31 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特有规律的科学。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加强建设。根据这一精神,筹建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点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我们党具有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由于20 世纪 80 年代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我们党高度关注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才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探索,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兴学科 20 世纪 80 年代在中国的诞生。
(2)学科发展阶段(1996 年~2005 年)。这一阶段从 1996 年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开始,到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重点学科和酝酿建立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入了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和通过融合稳步发展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建立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
经过博士点申报,国务院学位办经过严格的学位授权审核,1996 年 4 月 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武汉大学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并于 1996 年 5 月 13 日颁发[学位(1996)12号]文件予以正式公布。同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博士点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方向免于申请,直接转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是年秋,清华大学也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这三个博士学位学科授权点为我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学科授权点。
1997 年 6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颁布的新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正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整合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在本学科培养目标上要求博士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高层次的教学、科学研究、宣传和党政工作”,硕士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宣传和党政工作”。专业调整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 1996 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被正式批准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3 所大学又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达到 6 个。2000 年,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3 所高校获得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的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4 所高校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 年,吉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 2 所高校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 13 所高校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截止到 2003 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士点达到 28 个(含军校),硕士点达到 160 余个。
2001 年,国家又批准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首批设立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博士点及国家重点学科的建立,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明确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这一阶段获得了积极稳步的发展。主要表现是:一是实现了学科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的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既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传播提供重要的依循。二是实现了学科升级。在这一阶段,不仅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士点学科,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生导师队伍,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培养了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士生,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重点学科,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的学科,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有力保障,做到了重点学科重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层次和地位,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
(3)学科繁荣阶段(2006 年~今)。这一阶段从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开始,一直到现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大繁荣、大发展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上升为独立的二级学科,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了发展的更大空间和平台。这一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的建立为标志。
2005 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这一文件第一次明确规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重要工作的支撑作用。这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明确自己从事职业的学科依托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的学科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5 年 12 月 23 日,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2008 年 4 月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
2005 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及相关二级学科独立申报审核的工作。
2006 年 1 月 25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学位[2006]3 号文件《关于下达第十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公布第 10 批学位点申报审核结果:到 2006 年 1 月,第 10 批学位点申报审核工作结束,全国共有 21 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通过审核,获准首批设立,另有 34 个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通过审核,成为新增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学科。
从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第一次得到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原来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改变为隶属于新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科门类有了转变,学科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2008 年,经过评审认定,国家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并批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设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山大学、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设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启动了博士后流动站的评审工作。经过两次评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了 3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 年批准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 18 个单位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9 年又批准了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 16 个单位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的二级学科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上升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并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建设获得了跨越性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经过30年的发展,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就。迄今为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学科层次逐步提升的新兴学科,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含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
经过3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认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主要成就
3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一是学科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方法论、发展史、比较等多个体现规律性、前瞻性的研究领域。在合理融合政治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自身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夯实理论基础,并逐步凝练了一些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探索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值得提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等分支学科和研究范围逐步得到规范,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这些分支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共同构建一个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动态开放的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
二是人才培养日趋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及其实现,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重要指向,培养的专门人才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能够从事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党政工作。3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目标等不断完善和拓展,形成了从本科、硕士点到博士点乃至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结构也在进一步深化细化优化,研究方向和专业设置更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在逻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学科的发展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又进一步推动了学科的不断发展。
三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根本是人才。3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逐渐培养、凝聚和形成了一批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老中青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团队。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的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深邃的学术眼光和深广的学术胸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涌现出一批全国有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产生了一大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坚力量的学术新锐和中青年骨干,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后继有人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学科支撑日益强化。作为一门具有突出实践性的应用型新兴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承担着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学科支撑和理论支撑的重任。30 年来,特别是 2004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布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学科支撑和理论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通过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招收、培养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士、硕士生,加强大学生辅导员的系统培训,促进“主渠道”和“主阵地”的相互配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人才支撑和学科支撑。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例,2006 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全国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了 21 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广泛开展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国内外考察等活动,加快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进程,有效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发展。
(二)主要经验
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有以下经验: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体现我国政治优势,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这一学科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30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度融合成一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升格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和定位更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姓“马”,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贯穿于学科建设的全过程,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总结、凝练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又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探索其他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现象和共同本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包括解决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头脑中的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引导和帮助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牢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
2.坚持以政治导向为核心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能否自觉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和方向,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成败。30 年的学科建设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什么时候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取得巨大的成效;什么时候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会遭受巨大的挫折,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的发展建设,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左”和右的错误倾向同时存在,相互交织,困扰不断,严重误导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邓小平明确强调,“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 ,在注重克服“左”的错误影响的同时,明确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这一过程中,面对重重困扰,做了大量的工作,始终注重把引导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首位,既坚持学术研究的政治导向,又注重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反对偏离党的基本路线的“左”或右的错误倾向,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3.坚持以实践发展为依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是在实践中诞生的,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为依托,是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既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凝聚人们的思想共识,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则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产生发展的基础、源泉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以实践作为发展的基础、源泉和动力,主要在于实践不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以实践中产生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不断进行回应和解答,而正是在这一回应实践、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就是在回应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深刻变革、社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纾解人们日益增大的心理压力,保持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产生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新兴分支学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回应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多种思想、文化交锋的主战场的情况下,如何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网络舆论,引领价值取向,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解决面对多样价值的选择困惑,减少网络对人们的消极影响而产生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新兴分支学科。没有实践的牵引和推动,就不可能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新兴分支学科的产生。
实践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效的检验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效果大小,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挥的学科支撑、理论支撑作用越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产生的促进作用越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成效也就越大。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通过实践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成绩和不足得以显现和反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调整、改善和发展的依据,从而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4.坚持以相关学科为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既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又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过去30年的发展过程中,在自主探索发展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相关学科为借鉴,促进自身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问题的多维性、复杂性和综合性,需要坚持以相关学科为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多维性和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领域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诸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人们的理想信念、人生道路和价值取向等重大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因此,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对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借鉴和吸收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才学、文化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他山之石”攻“学科之玉”,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大厦。其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需要坚持以相关学科为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离不开多学科借鉴和交叉,学科借鉴与交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源泉。相关学科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多维的思考方式、坚实的内容支撑、多样的途径方法等,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借鉴和交叉中,汲取营养,转换思维,扬长避短,不断创新。
5.坚持以服务育人为根本
30 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始终坚持以服务育人为根本,紧紧围绕培养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教育高级专门人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能够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实践证明,坚持以服务育人为根本,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际成效,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根本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坚持以服务育人为根本,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在学科建设实践中,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注重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努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提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能力,既注重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注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锻炼,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始终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学科支撑和理论支撑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注重满足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坚持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精神文化需要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千方百计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为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服务中实现自己的学科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中体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拓展学科建设的视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范围,把促进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研究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水平,为加强和改进社会变革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奠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了重大作用。
事实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只有始终坚持以服务育人为根本,注重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学科支撑、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才能不断实现和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特价值。
值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30年之际,不仅需要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更要在此基础上分析、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趋势。这是引领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科学发展的需要。
(一)借鉴与自主:更加注重自主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实践为基础,充分吸收和借鉴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相关成果,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在学科借鉴、交叉和综合中,不断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经过加工、改造和转化,汲取知识、智慧和营养,逐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这种学科借鉴与吸收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自主发展,注重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创造性研究,彰显自身的学科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自己特殊的科学研究领域和对象,有专门的科学探索和人才培养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借鉴、交叉与综合,建立在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自主的发展基础之上。脱离自主发展,就是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和特色,就是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特存在的根据和价值,乃至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自己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深入探索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创新成果,并运用这些研究的创新成果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注重学科发展的专门性,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优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一门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中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学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传承与创新:更加注重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正经历一个由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传承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创新的转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呈现的又一重要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离不开传承,没有传承,就不可能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建立发展的初期,十分注重学科的传承。这种传承,体现为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传承。通过总结、概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揭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把经验上升为科学,创立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体现为对成熟学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验的凝练与升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独立二级学科之后,不仅依然注重学科传承,而且更加注重学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固然要注重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经验,但不能也没有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上,而是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的探索、建设与发展,创新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探索创新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获得质变和飞跃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为原创性创新、集成性创新和转化性创新,努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获得一批原创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只有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要求,从以上三个方面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才能逐步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优势,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三)分化与整合:更加注重整合发展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学科分化与整合发展的问题。学科分化是指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和建设,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学科整合是指学科在分门别类研究和分化发展基础上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体现为学科整合与整体发展。按照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一个学科产生以后,首先是对该学科进行总体研究,然后逐步深入、分化,进入到学科内部分门别类地研究。形成独立的研究成果后,逐渐分化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再在此基础上推进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和综合研究,形成新的综合研究成果,促进学科的整体发展。这一过程既是一个由合到分再到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学科发展的这一规律也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规律和趋势,现代科学发展就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结合,一方面,不同学科的分化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综合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有力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学科建设一定要适应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做到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实现学科的整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更是如此。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在分化与整合的关系上,当前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分化与整合,既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关系,也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新的分支学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发展必须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发展也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二级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成果综合和学科整合。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二级学科的发展,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二级学科研究成果的概括和综合,没有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可能获得整体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要注重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所属思想政治教育新兴学科、分支学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如果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它也包含若干新兴学科、分支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要在加强自身分支学科建设上下大功夫,力争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努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整合和整体发展。
(四)内涵与外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正在经历由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发展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发展的转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规模急剧扩大。目前,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 66 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 300 个左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学生的数量也达到了相当规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繁荣发展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必然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家学者长期辛勤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繁荣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繁荣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少隐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虽然多达 66 个,但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人员还十分欠缺,不够稳定,有的教师学科定位还不够明确,同时在几个博士点上从事教学研究,研究方向也不够清晰,缺乏长期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缺乏深入扎实的学术研究,缺乏有深度、有影响、有建树的学术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凡此种种,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繁荣发展目前主要还停留在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阶段,它虽然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要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成为成熟的学科,还必须向内使劲,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内涵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点由扩大学科规模转向重点提高学科建设质量上来。注重凝练学科方向,组建学术梯队,明确学科任务,加强集体攻关,瞄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开展协同研究,努力产生一批重大的、有影响的、高质量的标志性学术研究成果。只有从这几个方面持续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才会在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