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自 1984 年设立以来,学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学科发展渐成规模,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日趋优化。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学科成立30周年之际专门给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回信,充分肯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推动学科建设,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对研究会下一步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学习贯彻刘延东副总理回信精神,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教育领域中的所有工作创新,所有改革推进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我们这项工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目标和追求就在于立德塑魂,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不管是实践探索还是理论研究,都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引导学生打牢政治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
一是要贯彻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德”的问题,解决“知识为谁所学,人才为谁所用”的问题。从研究规划上,研究领域要始终围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规范;研究方向要围绕砥砺学生品德、陶冶学生情操来凝练;研究内容要围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丰富。特别是当前我们的教育对象、环境、方式、内容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学生受外部环境、成长经历、社会思潮等因素的影响,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渐增强等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都要明显。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面对的新情况,需要应对的新挑战。从研究实施上,要着力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要突出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尤其是要研究探索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形式感染人教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能只是书斋里的学问,要立足于校园生活,用理论的视野、研究的思维去发现教育素材,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要着力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德”的要求中。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立德不仅是要端正个人的品德修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担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研究。要着力研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在内容上要研究如何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日常行为。在方法上要研究如何形成可示范可引领可推广的工作动力系统、激励机制和实践模式。在制度上要研究如何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修订师生行为准则,建立诚信档案,健全礼仪制度,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治理环境和制度安排。要着力研究如何落细落小落实。要根据对象、内容、条件、环境的新变化,改变传统的研究理念和实践手段,研究解决好“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善用”的问题。积极探索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要着力研究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研究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基本要素和实现形式,明确学生要学什么,我们要教什么,让传统文化教育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要注重把握好理论创新过程中政治性和学术性的高度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更要注重意识形态工作本身的政治性。要坚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体现鲜明的党性,始终坚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声音为声音,在任何时候,都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当前,我们教师队伍思想状况总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个别教师的思想行为值得警惕,特别是有的教师将课堂变成了宣扬不正确观点、宣泄个人不满情绪的场所。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慎之戒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公开宣传有纪律”的原则,既要讲学术,也要讲纪律;既要讲研究,也要讲政治。
把握当前时代特征,聚焦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回应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题中之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阶段,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爬坡过坎、提质增效升级的紧要关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着力回应时代关切,加强思想引领,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一是要围绕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开展研究。学习研究宣传四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长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研究如何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聚焦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要研究如何用法治方式破解维护学校安全、保护学生权益等重点难点问题。法治的力量在于能够有效、规范地解决社会问题。要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探索以法律制度建设为引领,以法治为基本原则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努力在法治框架内妥善解决学校纠纷,保障学生安全和权益。
二是要积极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言献策。当前,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更加注重从单项改革转变为综合改革,从增量改革推进到存量改革,从表层改革深化到深层改革。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现在我们几乎都是在“啃硬骨头”“趟深水区”。比如,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加科学地评价和选拔人才?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和依法治理?如何巩固好 4%的成果,把教育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如何更好地应对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这些问题都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亟须破解的难题,是全体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做出回应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把握时代特征、运用教育规律、强化引领导向等方面本身具有独特优势,当然也就负有重要责任,需要围绕这些问题,主动开展研究,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提供教育决策咨询。同时,还要立足于在纷繁复杂、众说纷纭的改革评论和意见中增强正面引导能力,加强方向引领,凝聚更大共识,更加主动地服务于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三是要密切关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尖锐斗争。高校是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在这里交流、交融、交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明辨是非,敢作敢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实践经验反复证明,高校意识形态阵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伪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着力回答好阐释好重大方向性、规律性问题,把理论讲清,把真理说明,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的较量中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要敢于理论交锋。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经常利用各种场合恶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肆意扭曲党和国家的政策,曲意迎合西方的价值和理念,我们听到了,遇到了,就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漫不经心,漠不关心,要态度鲜明地批判这些错误思潮和言论,开展坚决、积极的理论和舆论斗争。坚持理直气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我们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足讲透,让我们想说的内容真正入脑入心。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土壤,在指导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从以下方面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实践。
一是要发挥资深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很多专家学者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战线。他们在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把理论升华为科学的过程中,从实践天地迈入了学术殿堂,成为了理论专家,甚至是学术大师,他们对于学科和理论要更好地支撑和指导实践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自省和自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位专家学者、资深教授要率先垂范,瞄准前沿、紧贴实际,在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发现、聚焦、解决问题,为推进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支撑,用鲜活的实践经验滋养理论的持续发展。
二是要强化理论研究队伍关注实践的自觉意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还存在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现象,就是随着理论化、学科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专家学者、教授、博导对实践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少。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课题,越来越难以被专家学者视为“高大上”的学术议题。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成果难以转化为实践发展的效果,专家的心血和智慧难以推广应用,实现效益最大化,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和扎根于实践的自觉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形成理论、运用理论、发展理论。
三是要完善理论和实践两支队伍的协同机制。要着力研究推进协同创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队伍参与实践工作的平台,建立理论队伍对实践问题进行跟踪研究的常态长效机制,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参与实践、关注实践、研究实践的良好氛围。要研究制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措施与办法,鼓励和引导广大实践工作者主持和参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攻关研究,并积极地学习宣传、转化应用理论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实践土壤。要研究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纳入到学校相关工作的整体规划和战略布局中,从机构整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上进行统筹管理,规范导师遴选、辅导员班主任配备和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相互促进。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至今,实现了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并以潮流般的态势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形成了信息时代一种崭新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无日不网”“无处不网”,成为“手指族”“低头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更好地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和责任。
一是要研究如何把网络用好。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环境。是工具,就要研究好好利用;是环境,就要研究好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要运用一些新兴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介,比如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来加强和改进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家学者要重视用好网络,积极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发表优秀网络文章,传递网络正能量,推动网络舆论生态有效改善,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清朗全社会网络空间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研究如何把网络建好。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需要巩固阵地,也需要发展阵地。随着越来越多网络“自组织”的出现,随着大量学生逐渐进入到社会商业网站和论坛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权面临削弱。因此,主动建立适应大学生成长特点的主流门户网站和主流网络互动社区是迫切的现实之需。思想政教育研究要立足于把握门户网站及网络社区的发展特点及内在机制,积极优化自建网站和社区的环境,在遵循门户网站和网络社区共性的前提下,突出校园文化的特色。国信办、教育部正在大力推广上海“易班”的经验。“易班”是一个大型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其中融合了论坛、社交网络、博客、微博、相册等主流网络应用,还提供通讯录、日程表、资料库、短信平台等服务,支持手机访问。辅导员、专业课老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易班和学生实现在线互动交流。“易班”的典型经验就在于通过亲民便民的立体服务,成功地粘住了学生的手指。
三是要研究如何把网络管好。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需要引导,也需要主导。一方面,要着力研究更好地运用网络信息传播交流的新技术和功能机制,努力营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活动情境,并掌握大学生网络交流的话语方式和特点,从而在平等的交流中“因势利导”,在互动的氛围中“顺势引导”。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加强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如何在更深层面建立网络信息应急机制,网络舆论分析研判机制,网络舆情风险防控机制等,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刘延东副总理在给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部署,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繁荣发展,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做出新的贡献。这是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进一步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提供有力支持,努力把研究会建设好,把研究会的作用发挥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刘延东同志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桥梁纽带和智库作用,切实抓好自身建设,为繁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