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

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有利于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定和本质属性,能够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克服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的盲目性、表面性、模糊性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首先源于社会转型建立的学科,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专业性研究而形成特殊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使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是要用现代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政治属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30周年之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程进行回顾与经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总结学科发展的巨大成绩之基础上,也不能忽略外界对学科的评价,并应积极回应各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某些疑问。例如,学科的特点、学科的属性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归属虽然已有官方正式的规定,但是为了回应各种质疑有必要从学术上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这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未来发展。

一、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其存在的合理性常遭到质疑。理由无非如下: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一种实践活动,不具有学科应有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科之称名不副实;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归属不清,究竟属于政治学科还是教育学科,虽然国家学科办将其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但是又冠之于“教育”,其学科属性不甚明确;还有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外没有相同的学科,因此不具有国际共同性,不利于相互交流。这些质疑显示出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某种轻视,当然驳斥这些质疑并不困难。

按照学界对学科的一般理解,一种学科的建立要有三方面的条件:一是确定的研究对象,二是系统的知识体系,三是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具备以上三点,才能称得上学科。应该说,这三个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都是符合的。首先,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无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是独特的,排除了其他学科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的独特唯一性是学科建立的重要条件。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亦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社会思潮论、社会主义价值论、人生理想论等等。此外,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等等。 最后,经过30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产生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包括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教材、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等,其中不乏获取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标志性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论证,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因此,国家将思想政治教育设立为一门学科,符合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即使如此,为什么还有质疑之声?除去偏见之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否也需要认真反思,正视学科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对学科的提升与发展并非坏事,而是十分必要的。

毋庸讳言,思想政治学科确实存在学科属性不清晰以致学科定位不清、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知识体系不够精准的问题。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学科得以建立的基础,是“建构一门学科严谨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起始性环节和关键所在”。 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研究五花八门,各种提法都有,迄今尚未形成共识性的理论。虽然学科的学术讨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有争鸣,但应该对学科的研究对象给出具有说服性的论证,而不是想当然地提出一个个别出心裁的研究对象了事。

又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虽然我们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个知识系统构建的逻辑关系也是不够清晰的。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一种什么关系?原理是如何提炼概括的?教育史又是如何呈现的?“原理”如何体现“史”、“史”又是如何给予“原理”以支持等等,现有的研究少有提供。

再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类的问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承载太多的其他学科的痕迹,既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但也造成了其难以类归的难题,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学科发展的疑难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于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抑或综合学科?又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研究。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认识,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不清晰有密切关系。

可见,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对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科属性研究的推进,将有利于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定和本质属性,能够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才能克服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的盲目性、表面性、模糊性等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特殊性

学科是“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即学术的分类”。 从学术分类来理解学科,可以说,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殊性从而归属于某一类别。为什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特殊性?因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主词来看,应该归之于教育类的学科,但是在我国学科目录中,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这种学科归属本身就比较特殊,与一般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显得特别。然而正是这种特别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专门研究的必要性,甄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特殊性所在。因此关键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究竟特殊在哪里?这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的历史源头与该学科所承担的特殊使命中寻求答案。

第一,源于社会转型建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早已有之,最早只是军队或党组织工作中的一项实践活动,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在高校设立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后备干部人才和一部分政治教师。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 1984 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立而出现的,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的观点则出现在 1980 年。当年工业部门工会在北京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应成为一门科学”的观点,与其相呼应的是钱学森提出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德育学”主张,这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最早呼吁。1984 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虽然专业不等同于学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和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问题在于,当时为什么要提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和学科呢?这与我国社会转型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密切相关。“文革”结束后国家进入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由于改革开放,人们思想解放了,但是各种新的思想问题、人生疑惑和政治选择也带来了新的困惑。比如,当时流行于青年中的“人生之问”,大学生中的“西方思想理论热”等等。这些涉及人生价值、政治观念的社会现象不仅提出了新时期青年亟须思想政治引导的问题,也提出了如何对青年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没有现成的答案,过去统一思想条件下的政治教育专业难以满足现实对理论的需求,这实际上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项上达下行的只要去执行的政治工作,而是充满着时代的问题、需要有科学方法和专业理论与知识去探讨的学问。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泛;理论研究以及学术争鸣使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了传统政治工作的套路而日益具有学术性,从而形成一门专业研究性的学科。

但是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归属于教育门类?这里有两个问题可以释清。其一,我国教育类的学科中相关德育学科研究对象比较狭窄,表现为:一是德育学主要是关于中小学德育研究,而大量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不在其研究范围之内,留下一个巨大的德育研究空白,这使最早面向大学生而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了可能性。二是中小学德育研究重点在于德育形式的研究。相对来说,未成年人的思想较为简单,教育的内容也相对简单,德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形式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形成,他们思想的复杂性、多变性提出了对他们教育专门研究的必要性,这种教育研究不仅仅在形式,更重要的在于教育内容。正是教育类德育学科本身的局限,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难以纳入教育的门类。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纳入教育门类,还在于前面述及的该学科形成过程的特殊性。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脱胎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从思想政治工作逐渐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其政治性的烙印无法也不能抹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也是教育问题,但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的政治性特点,而非一般的教育研究。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归属教育类的原因之一。

第二,源于特殊政治使命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使命,学科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使被教育者接受认同国家、接受认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接受认同国家与社会期望个人发展的合理方向、接受认同个人对国家社会承担的责任等等。不能排除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也有相似的政治性痕迹,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别明显,这是必须要承认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政治使命对于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可轻视待之。事实上任何一个政权都有将意识形态灌注于社会的要求。推崇国家意识形态几乎是现代国家的普遍现象,只是有的表现得比较隐蔽而已。某些攻击他国意识形态的国家,其攻击所持的价值标准实际上就是他们国家的意识形态。轻视甚至贬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政治特色显然是无知和愚蠢的表现,特别是个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者有意无意地与国家意识形态保持某种的距离,试图用其他的理论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政治色彩。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从事研究工作的不尊重。

国家意识形态不仅体现国家的政治意志与政治倾向,而且具有指导社会、凝聚民众(或国民)的号召力。国家意识形态要发挥这样的作用,需要通过两个途径予以支持,一是国家的宣传工具,二是教育途径。教育途径是广泛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途径。当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其任务是要探讨作为实践活动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合理性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价值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路和教育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研究使命其实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治性的特点。不能说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全部,但政治性在学科中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其研究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就是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这个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目标,面向所有的被教育者,在高校就是所有的大学生。其政治性的培养,主要通过公共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来实施。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安排都要从政治性的视角来考虑。至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也都要坚持教学的政治性,特别是教师在教案准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亦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法治观来引导教育大学生。 二是学科人才培养的政治目标和学术诉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这些人才应当符合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的政治要求,即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然,现代政治意义上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人才,应当包含着多方面的素养,但是政治素养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大批政治人才正成为我国各个领域包括国家高层的主要骨干发挥着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治性的特点不限于学校教育与课程教育领域的研究,还关注教育政治条件和政治环境的教育研究。促使年轻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合理的价值观念除了学校教育以外,社会舆论、群众运动以及媒体舆论等非主流的观念动向都可能构成教育的要素,影响人的政治素养。台湾“太阳花学运”和香港泛民派鼓动的“占中”学潮,对青年人的政治立场影响很大,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政治教育。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以及来自社会的对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政治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国家意识形态政治性的特点,使这个学科研究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虽然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也内含一般教育要求和规律,如知识的传授与对智力的依赖,但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目的是政治理念的接受和内化,因此,仅仅依靠智力难以达到教育的目标,更多的还要通过情感、意志、体验等因素的介入,教育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更值得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发展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治性的特点是确定无疑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于政治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主要根据。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属性也要有一个现代的视角,用发展的观点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政治属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教育内容——国家意识形态并不是硬梆梆的政治,而是反映国家发展的合理需要。由于长期受政治等于阶级斗争的影响太深,至今人们对政治还存在某种偏见性的理解,甚至抵触性的情绪。实际上政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我国现今的政治与战争年代强调阶级斗争的革命政治无论在政治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天壤之别。现今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主要集中于下面三点:其一,明确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国家意识形态是国家理念的表述,包括国家政治性质的确定和走向,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指向,国家治理的价值方略等等。其二,凝聚国家各种力量的精神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在多元化的今天,存在多种利益阶层、多种利益要求、多种价值观念都是可能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事关国家发展的根本利益上应该形成共识,这就需要高扬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统一思想,凝聚全国的力量。其三,精神文化生活的导向。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关的精神生活存在着多样性,其中良莠皆有、健康与颓废共存,从着眼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要求来看,国家应当对精神文化生活承担导向的责任,以健康向上的理念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可见,国家意识形态也包含着人性的精神关怀。其实社会主义政治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国家政治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个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如何将上述国家意识形态注入于教育之中,研究如何通过教育使国家意识形态深得人心,使其成为国民的政治信念和人生的精神支柱。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教育形式——政治教育人性化。过去政治教育给人的印象是强迫的、僵硬的、无情的,显然这种刻板的政治教育已成为历史,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政治教育更注重人文关怀。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不仅体现在政治目标的本身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更体现于教育过程与教育方式的人性化。例如,人性化教育主张引导多于灌输、对话多于说教、选择多于单一、尊重多于强制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是以人性化的思路来研究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教育效果。其研究课题包括:研究人性化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研究人性化政治教育的可能性、研究人性化政治教育结果、研究人性化政治教育与政治认同的关系、人性化政治教育与个人政治素养的关系,等等。今天的政治离开人性的要素是不可想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也发生着如此的变化,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政治性发生着时代的变化。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治性与学术性并举。前已述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也就是国家意识形态性,是从维护执政党与国家利益的视角来研究国家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政治立场并不能否定其学术性,没有学术性则思想政治教育便失去了其作为学科的条件。但是,确实存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对立起来的片面评价,这种片面评价不仅来自其他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也存在类似的倾向。其他学界有的人认为,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强调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那就会削弱该学科的学术性,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缺乏学术性。这样的评价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令人遗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确实存在某些只见政治教条而缺乏严密论证的所谓学术成果,那就坐实了外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评价。

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研究中,我们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治性与学术性并举的原则。那种将政治性与学术性对立起来的观点归根到底是企图通过贬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性而否定学科政治性的价值,最终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价值。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的长足发展,从 1984 年的本科专业的设立到如今遍布 100 多所大学的博士点,印证了思想政治学科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政治性的结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性不断提升的结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如果政治性是其存在的根据,那么学术性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能够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日后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科学术性水平的提高。只有学科学术性的增强,才能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政治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具学科的独立性。 oFsxwOakEfDOSnbBkveD2ajVzlHTCwEWYU8eikyneXgvTGh/VGOTgXG1OyiMRB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