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研究

本文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以其关于加强教育交流与开放的重要论述为主题,结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阐述了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理论传承和现实意义等,对相应的理论进行解读和阐释,为推进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加快教育国际化进行战略研究。

21 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竞争激烈,全球化的浪潮正向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袭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出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号召,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围绕“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贯穿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国民素质等方面,肩负着培养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任。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以培养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2014 年有关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信号接踵而来。2 月 26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两个议题都与高职院校密切相关,会议确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五项任务措施。3 月 23 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教育部计划将 600所本科高校转型为高职院校,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6 月 23 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圆满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部署,是形成职业教育发展体制优势的指向,有利于改变我国的传统人才观,让社会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全球化的大背景

21 世纪全球化的浪潮正向我们袭来。广义的全球化,是指环球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兴起就已开始出现的社会变迁现象,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史变为世界史。“全球化(globalization)”意为把世界(globe)看作一个整体,各国人民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经贸文化交往,加强了各国之间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交流,使各国的教育市场向全球开放,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使各国的教育市场向全球开放,各国都可利用全球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市场。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新时期,一流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了解国际经济,了解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要求高职院校的师生必须走出国门,在教学、科研、学术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发挥各国高校间合作的职能。教师和学生要突破观念和文化差异的障碍,要适应国际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 1700 万人左右。麦肯锡公司报告指出,到2020 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 亿名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就业率和毕业生薪资持续走高,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充分说明抓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交流与开放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旋律”,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成了整个国际关系的最重要部分,教育国际化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社会也达成了一种共识:只有高技能人才支持下的经济,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善谋者,观大势、谋大局、成大事。他关于教育论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视野宽广、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深化了我国教育改革理念,提出了对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要求。与此同时,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理论传承和历史嬗变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的开放理论一直是我国制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的主要依据。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提出开放理论,这一理论明确地回答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开放的关系问题。

邓小平特别强调:“科技和教育也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早在 1978 年他就深刻地指出:“我们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关系。”1983 年他又专门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积极倡导的对外开放,也包含了中国要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不仅成为我国重大国策的理论基础,而且成为我国卓有成效的伟大实践活动。

1998 年 5 月 4 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最后一个“应该”是指教育国际合作,这是对高等学校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丰富和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党和国家将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

路线是关键,理论是根本。理论和路线是党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

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

教育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变化而变化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Federico Mayoy曾说过:“要培养有挑战能力的世界公民”。当前,我们面临着全球化的大形势,因而高职教育也不可避免得卷入全球化、迈向国际化。全球化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必须有国际竞争力。

21 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大批能走进国际社会的各类人才,一方面要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高等学校应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传播者。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高等学校的国际交流日益增长,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又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两地的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已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共荣”的关系。香港制造业七成以上的工序已迁入广东,在粤投产的有 3 万多家“三资”企业和 2 万多家“三来一补”企业。广东高职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以全球化的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充。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因此,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精神实质,就是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精神实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六、加快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新时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有四个根本要求:第一,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第二,打造终身学习理念。第三,平等交流的合作态度。第四,培养创新创造意识。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教育国际化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在实践中也遇到值得思考的战略问题主要有四个。

1.在高职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持民族性和本土特色的问题

虽然交流与合作是双向的活动,但是,由于发展速度、重点和实力的不同,西方的社会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模式等,均会随着交流与合作对高职的师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对办学方向、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的传承产生冲击。学习和借鉴不是全盘照搬,而应该是合理移植。

所以,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时候,要吸收符合中国国情的精华,保存本土教育理念中的优势部分,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原则。我们要坚持教育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权益,在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强调绝对民主和自由的观念,反对极端民主与自由、极端个人主义,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2.中西方的国情、体制、文化等不可避免会出现冲突,如何使改革、发展与稳定相互协调的问题

开展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就要选择和引进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在选择与实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相冲突的情况。例如,国外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私立的,基本实行的是自治、自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的人事权力很大,真正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制度。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是公办的,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言论方面更为严格。因此,国外的一些好的制度和做法不能照搬照抄,还要结合国情、校情,瞄准目标,循序渐进,才能实现稳定协调发展。

3.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高职院校引进高水平专家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拥有直接从国外聘任专家、学者的自主权,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得提出引进的丰厚条件和待遇。随着高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不但会引进越来越多的国(境)外教授、学者,而且还将聘任越来越多的国(境)外专业人士担任学校各级学术领导职务。如何将聘任的国(境)外管理人员纳入国内干部的管理系列,加强对外聘管理人员的管理,使外聘管理人员与学校原有管理干部团结合作,和谐共事。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高职院校引进高水平专家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建设与国际化相匹配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我国经济建设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使高技术技能人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建设与国际化相匹配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高职院校要有上下求索的执着,积极投身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活动。要确立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国际化包含的内容广泛,有中外合作办学,如“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花;有留学工作的继往开来,如很有影响力的“欧美同学会”。高职院校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在教师、科技、学术等方面,学习借鉴国内外的著名高校,发挥各高校间交流与合作的职能,把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史诗中。

七、结语

全球化是 21 世纪政治、经济的产物、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加深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教育交流与开放的重要论述,必将开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新局面。

当代中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事高职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之中,建设与国际化相配套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许长青,阐阅.高等教育国际化:欧洲案例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8(1).

[2][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JHW0B5tZsIl09IHOaVHuX9jDME/Lp5PrZ8fGaphdzUyVtlI9VaC/ZfNaNDM1zp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