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闻传播史 总论

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人类的好奇心、新闻欲等本能以及生存、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和制度条件会对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制约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可以说没有传播活动,人类社会就难以存在;失去了人类社会,新闻传播活动也不复存在。新闻传播具备较强的监督环境、社会协调、舆论监督以及娱乐和广告的社会功能。因此,了解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和历史,对人类社会以及新闻传播活动的合理正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人类的传播活动历经口头传播、手书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大阶段。探讨人类传播活动的起源要从人类的起源和语言的形成两个方面共同研究。关于人类的起源,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即长期的生存和斗争的需要使猿人的手灵活起来并开始直立行走,伴随着智慧的产生,人类也就形成了。其中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通过语言人类可以进行概念化思考。由此可见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一般生物大为不同,并且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语言诞生以后,人类进入了口头传播的时代。但口头传播受制于人类的生理局限,只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文字的出现又将人类的传播活动带入了手书传播的时代。由原始的图画起源,经过象形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的逐步演化而诞生出来的文字标志着文明时代的开启,扩大了人类思想和交流的能力,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不断涌现,人类又相继迎来了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我们现在正处于的网络传播时代。由此可见,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前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它不是简单地由一个系统转向另一个系统,而是以往所有系统的叠加。新媒介的出现并不伴随着旧媒介的消亡。

人类的传播活动源于人们出于生存需要的口耳相传。历史的史字,从结构上看,也由一“人”一“口”组成。可见,传播与历史有着深刻的联系,历史需要靠传播手段来维系和继承,而传播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因此,既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传播,在人文、社会的大背景下了解传播活动由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也应该用传播的眼光看历史,以传播技术和思想的大视野看待传播活动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起到的作用。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古人也强调“以史为鉴”;因为只有真实地了解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现在,继而高瞻远瞩,开创未来。

史的分类,或以地域为界,或以时间为界。如国别史、地方志等是以地域为分类界限的;以时间为界限,则有通史和断代史等,前者的代表是《史记》,后者有二十四史。《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司马迁也得到后人的敬仰。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有“日本余秋雨”的美誉,他就是因为敬仰司马迁而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司马。按照惯例,前朝史由后朝来写,间隔一般为100年左右,例如清代史官向乾隆皇帝进呈编写明史距离明朝灭亡已经有94年。

以人物来分,既有记录英雄人物历史生平的人物史,如《史记》中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等,又有普通百姓家中世代相传的家谱,如孔氏家谱。由于“英雄创造了历史”,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往往发挥了比普通人更为巨大的作用,因此历史总把自己的浓墨重彩放在英雄人物身上。《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介绍了很多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对不同的人物有不同角度的记录和评价。而中国最完整的家谱应该是孔子一族的孔氏家谱,学术上称为《孔子世家谱》,是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谱牒。从孔子时代至今已经传承2500多年,跨越80多个代次,在2005年被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

以内容来分,历史又可分为综合史和专门史。综合史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专门史则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历史记载,如农业史、工业史、新闻传播史等。本编主要研究的就是新闻传播史的内容。新闻传播史包括新闻传播技术史、新闻传播思想史、新闻传播人物史、新闻传播教育史、新闻传播业务史等范畴。新闻传播技术史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媒介、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例如电话、电视等传播媒介发明、发展的过程以及对传播活动的推动作用。新闻传播思想史着重研究不同历史阶段传播思想、传播理论的发展变化。新闻传播人物史是整个新闻传播史的核心内容,以新闻传播界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及所进行的主要传播活动为主线,例如介绍新闻人范长江、邹韬奋等的生平及其传播活动的人物史。新闻传播教育史和新闻传播业务史则是分别研究新闻传播的教育事业和新闻的采写编评、摄录辑播等业务发展过程的历史。

研究新闻传播史之前首先要了解人类的传播系统。人类的传播系统可以分为体内符号系统和体外符号系统两大类。体内符号系统包括体语和口语,即通过人体自身的语言表达和动作、手势的诠释来交流信息。体外符号系统有文字产生前的声光(如鼓角、烽燧)、标记(绳、贝壳、石头)、图式(原始壁画、陶画)等,其中“结绳记事”应该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体外传播方式。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结绳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惯常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具体的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数量的不同结成不同的绳结,以便区分和记录,这种方法在近现代仍被某些少数民族使用。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也对传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有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等。楔形文字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苏美尔人发明,最初是用以记录账目的符号,后来渐渐演化成文字。由于其笔画成楔状,与钉头和箭头颇为相像,又称为“钉头文字”或者“箭头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是象形文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约5000年前由埃及人发明,是一种将图形作为文字使用的书写方法,这些图形代表的文字与其所要表达的事物在形状上大都相似或相同。但是这种文字书写速度慢且不容易理解,在传播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王室的占卜记事,于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被发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最为完整的文字。

文字的产生促进了报刊的诞生。世界上最早的报刊有《纪事公报》、公元前100多年恺撒的《新闻信》和16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公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后,德国人古登堡于1450年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文字的大批量生产和复制成为可能,人类开始进入印刷传播时代,近代报纸也随之诞生。西方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信息需求的旺盛,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近代报刊事业的诞生。但是早期的报纸都由专制政府采用集权主义手段严格控制着,其中包括对近代报纸采取检查制度、特许出版制度、津贴制度以及征收知识税和采取严峻刑法控制等多项措施,致使新闻报道极不自由。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广泛兴起,各国报刊也开始逐步进化,报刊从一般书籍中分离出来,报纸与杂志开始分家,报纸自身内容日趋丰富,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并且开始了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以约翰·弥尔顿、赫尔岑和约翰·密尔为代表的先行者提出了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并付诸实践,最终迎来了世界各国的新闻自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新闻自由的观点。大众化报纸开始蓬勃兴起。

大众化报刊的兴起源于西方民主政治秩序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传播技术的革新和教育普及、潜在读者群成长等。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纷纷兴起了大众化报纸的创办高潮,其特点是超党派独立;经济上自给自足;报道面有较大范围的拓展,社会新闻成为主体;受众面向中下层读者,通俗平易;报纸价格十分低廉。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大众时代来临了。报纸的业务得到重大改革,经营方面也取得成功,缺点在于大众化报纸为迎合受众、追求商业利益而产生的低俗化趋向,至今未能完善解决。

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100年间,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的传播活动带来巨大的变化。1837年莫尔斯发明的电报、1875年贝尔发明的电话、1945年美国彩色电视相继问世,电报、电影、广播、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出现将人类带入了电讯时代。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之电报等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大众化报纸的兴起与发展,一些通讯社也相继成立:1835年法国的哈马斯通讯社,1849年德国的沃尔夫社,1850年英国的路透社,这也是当时世界上的三大通讯社。1872年美国加入世界信息资源的争夺者行列,并与欧洲三社达成“三社四边协议”,共同瓜分世界信息资源。其中“三社”指欧洲三社,“四边”指美国。随着新兴的通讯社不断出现,世界知名的四大通讯社联合同盟最终解体,迎来了现代通讯社的多元化发展。现在世界知名的通讯社除了老牌的四大通讯社外,还包括合众国际社、俄通社-塔斯(TASS)、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中国新华社以及意大利安莎社等,共同组成了世界十大通讯社。

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政治格局的变迁、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以及全球性的战争和新的国际政治势力的崛起,新闻传播的理念发生变化,新的传播思潮不断涌现出来,包括法西斯的宣传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以及大众传播学的正式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发挥巨大的传播作用。广播事业伴随着马可尼的无线电发明而迅速兴起,并由于其快速及时、高性价比、跨越政治与自然地理界限等特点赢得了众多受众的关注,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兴起,在不同国家形成多种不同的广播事业体制。如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特许垄断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民有营制,以苏联为代表的国有营制以及战前欧洲大陆各国的公私合营制或公司并经制等。其中美国的广播事业发展较为完善,形成了以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为首的三大广播公司。在当今时代,随着对外广播事业的兴起,广播的对外宣传作用凸显出来,如英国的BBC、美国的美国之音(VOA)等,都为展现国家形象和立场,提供公共意见的平台和信息渠道起到重要作用。

继无线电和广播事业出现之后,电视机的发明又引领整个世界的传播事业进入电视时代。20世纪20年代,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和美国发明家兹沃雷金几乎同时发明了早期的电视机,1939年美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但“二战”的爆发使得刚刚发展起来的电视事业基本停滞下来,直到1946年,英国广播公司恢复了固定电视节目,同年美国也解除了禁止生产新电视的禁令并第一次播出黑白电视节目,电视事业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四种各有特色的电视事业体制:民有民营型、公商并营型、公有公营型和国有国营型。随着科技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兴起,电视也开始由有线电视向多频道卫星电视发展,以强化自己大众媒介的统治地位。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虽然这种电脑体积庞大、功能逊色且使用起来有很强的局限性,但却是人类传播历史上的又一伟大里程碑,为人类的传播活动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其影响留存至今。此后几十年,网络依托于电脑,开始加入传播媒介的行列并在传播活动中扮演起重要角色,从此人类进入了互动和多元传播时代,传播的信息量增多,传播的空间和时间局限性逐步弱化,传播的时效性与便捷性增强。这一进步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在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中,受众需求、科技进步、政策影响、国际交流、大战和大灾等都会影响到新闻事业的发展。例如,在非洲影响最大的是广播,这是因为非洲经济欠发达,居民中文盲多,广播相对低廉的收听成本和对听众文化水平的较低要求正好迎合了受众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通信技术如传呼机、手机、卫星、网络等不断涌现并且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不断转变和发展;而1991年的海湾战争则成就了CNN。早在战争之前,CNN就向中东地区派驻了150多名工作人员,并配备了两副大卫星碟式天线供战争时期使用。当1991年1月16日格林尼治时间23时35分,多国部队突然发起攻击后,CNN第一个发出了现场报道并连续17小时报道了巴格达的空袭。空袭后3小时内,巴格达对外通信中断,CNN的驻巴格达记者成为全世界仅有的唯一消息源。别的广播电视不得不采用CNN的消息。随后,CNN凭着对战争每一段进程的现场画面报道,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高达7500万观众的收视率。世界各地都在收看CNN国际频道提供的对海湾战争不间断的报道。许多媒介的记者把CNN的报道——来自伊拉克的最新报道、发自利雅得或五角大楼的综述——当作他们的信息来源,甚至萨达姆本人也在兵营中每天收看CNN的报道,以了解战争的最新进展。 e8zDamuKWtSlIC9M4GJJzJon/+bSHxovqwzmRvY6y4CO0W55APrkEV2qafMbjj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