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余力学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学习具体知识乃是在学习如何做人之后,这二者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是层次上的不同,在孔子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学习具体的生存技能和书本知识,这样的道理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人在世上快乐生活,需要两种本领,一为健康的人格,二为生存的技能。二者皆是安身立命的必备要素,在同一时期,一个人可以有若干的生存技能,可以选择若干的研究领域和就业岗位,但相对不变的是他自身的个性和品质。在每个人漫长的一生中,遭遇、经历,环境都在不停变化,他们所学的具体知识可能有用武之地,也可能无用武之地,唯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生活态度令其终身受益!所以,对一个人而言,尽管健康的人格和必要的生存技能都是必需的,但内心的修为、处世的艺术、优秀的品质更应是第一位的,与之相对应,教育亦当以培育健康的人格为首要目的。

反观我们的现代教育和社会风尚,中小学以升学为目的,大学以就业为目的,对以学会做人为目的,唯一一点可怜的人性教育,也是告诉孩子“要竞争,要强势,要不惜一切手段压倒别人”。如此的教育理念,怎么可能培养出健康合格的社会公民呢?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挫折、失败和残酷的竞争面前又怎能不痛苦、不失落呢?稍加诱惑,又怎能不走向腐化堕落?所以,学习书本知识,永远都不能是学习的最初出发点,在他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存在。

领会夫子的这段话,不必圄于字面内容,在孔子时代,学习如何做人,想来可能就是入孝出悌,谨信仁爱,在今天的时代,做人的内涵必然要丰富许多,除孝悌仁爱之外,爱国、责任、宽容、良知、自信、坚强等,都应是健康人格所必需的,广而言之,品质、修养、道德、境界、心志、处事原则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等诸多方面之进步,在逻辑上,都当优先于具体的书本知识。

夫子通过此语教导我们,德育当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就是要“抓根本”,也就是抓基础,这里的“本”即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高尚道德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还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就是对于千里马,不仅要称赞它的力气,也要称赞它的品质。

尚德不尚力,重视品质超过重视才能。

这是儒家的人才观,也是我们今天选拔干部和人才的一个标准。

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如果品质不好,如果能力差也就算了,危害还不会太大,恰恰是一个能力非常强,智商非常高的人,如果品质败坏,野心很大,那他所造成的危害就会非常大,有时候甚至会达到致命的程度,断送一个单位,一家公司,甚至一个国家,一朝江山。

反过来说,一个人品质很好,能力虽然差一点,但他虚心好学,提高自己,也就会逐渐有所进步,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人才的品质要比能力重要。

当然,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决不可以令人生厌的“假大空”方式行之,而应当必须紧扣人生,深入理解成长困惑和成长需要,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融入孩子的切身体会中,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lydY3q331M+iBQLDIkBFrg1jrSnbs/F0im0u8055ezpaBgHzBIE7jk9mRN9r/h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