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巧言令色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曾子讲: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幅讨好人的嘴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

夫子们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有三次之多。只是历史上,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没有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或许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我们仍需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生千难万难,莫如人心难测。

鲁迅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则寓言式的段子,一户有钱人家,生了一个小孩,大家都去庆贺,没有人不去奉承的,有人说这孩子将来长大后能做官的,主人很高兴,有人说这孩子长大后会发财的,主人也很高兴。独有一人,突发奇想,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于是这人挨了一顿打。仔细推敲,这孩子将来能否升官发财,还真的要看他的造化,而将来会死,则是必定的。这是实话,人总是要死的。撒谎的获利,诚实的挨打。这是什么世道?只是,别慌,此人挨打,果然无错么?有。错在出言不顺人心,不能使人接受。这里面便又引出了一个语言方式的问题。

孔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花言巧语的人往往心怀不良。这句话真正是经验之谈。可是遗憾的是还有另外一句话,与其相对,也是经验之谈。这句话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句话说的是假话总要戳穿的,但是拍马屁的假话却例外。因为人都喜欢听好话。

一个人敢于说实话,敢于得罪别人,必须心里没有恐惧.必须光明磊落,没有见不得人的事。如果自己做了亏心事,底气不足,一定会遮遮掩掩,避免把自己暴露在公众的目光之下,以策安全。

当然,还有一些人为穷人说话,可是往往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行动。光说不做就有点巧言令色鲜矣仁了。那些天桥把式的人,光说不练的人,似乎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关心穷人,实质上是哗众取宠,为自己捞好处。尤其可虑的是他们说起话来理直气壮得厉害,因为自以为代表了穷人,而把真正关心穷人,为穷人做事的人诬蔑为小人。许多说大实话的人,又为穷人做了许多事。大家并不知道。他们也不会自我宣传。

说到这一点,我们这个社会在对待好人方面有一些严重的错误。我们往往认为做了好事如果让人知道了就不算好事。做好事必须匿名。这样对待做好事的人未免太苛刻了。我怀疑这是那些自己不做好事,又怕别人拿自己和做了好事的人做比较而想出来的坏招。这对我们社会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对做好事的人的唯一要求,就是心术要正,是真心诚意地做好事,不图回报,否则做好事就变成了一种交易。当然,交易也不算错,但与做好事的初衷已然大不相同了。

我们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我这里强调的是要会听,不要上当受骗。要懂得忠言逆耳,更要防止受花言巧语的欺骗。 /jIs5/WnAyw05/1PoEl9YYtZHFDwSG/ut+K+pjzTO06Nitr2SKQpybz+StdK4D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