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Attention)与视觉注意(Visual attention)这两个基本概念单从字面来看,前者为大概念,后者为隶属于前者的小概念。注意既可形之于视觉,亦可形之于听觉或视听兼具。由于“视觉捕捉”(visual capture) 现象的存在,心理学非常重视对视觉注意的研究。
亨德森(Henderson)将“视觉注意”界定为“选择性地使用一个视觉范围内的信息,而放弃其他视觉范围内的信息”。 该界定一方面强调注意的普遍特征——选择性;另一方面强调了视觉注意在物理特征上的表现——“眼睛注视之处,便是视觉注意之所在”。福克斯(Fox)等人的研究还指出注视与认知加工过程联系在一起 。2010年荷那(Hyönä)提出“眼—心假说”(eye-mind hypothesis)。该假说声称,人的注视(Gaze)方向与注意集中之间关系密切。假说亦印证了一个事实,即人们只能在注视一个单词时对其进行信息加工,并且他们会持续注视它直到不再对其进行信息加工。总的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的确会注意眼睛注视之处的信息,“注视”可以指示视觉注意,视觉注意正是由于有“注视”这一物理特征而变得易于识别与测量,并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
未被注意到的刺激也会影响我们。2006年斯德勒(Styles)的研究发现,我们注视一页文本中某一特定点时,虽未将视线投向注视点之外的页面空间,但仍能辨别出大量信息(如墙壁颜色)。 不仅视觉注意如此,听觉注意亦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在一个实验中,让听者注意其中一只耳朵所播放的模棱两可的语句,例如We stood by the bank(我们站在岸边或我们站在银行边)。同时把相关的单词(river或money)通过听者未加注意的另一只耳朵(非追随耳)播放,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单词会影响听者对歧义句子的理解。 由此可见,虽然知觉需要注意参与,但那些未被注视或倾听的刺激也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