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在报纸即将在全球消亡的喧嚣中,在人类迎来新世纪的初期,美国《郊区论坛报》真的倒闭了。这验证了西方一直流行着的一句名言: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可是,报纸却靠消息生存,《郊区论坛报》就是真的因为没有消息而倒闭了。《芝加哥论坛报》始创于 1847 年,如今已经走过 160 多年的历史,以报道“突发性新闻”(Breaking News)而著称于世。这一宗旨也是包括《郊区论坛报》在内旗下报纸的灵魂所在。然而,网络化时代,突发性新闻的时效性不再是报纸的优势,甚至一度的优势还成了劣势,没了灵魂,报纸的倒闭就在所难免。

图 1-1 芝加哥论坛网站

《郊区论坛报》是《芝加哥论坛报》的子报,分别被亲切地称为“小论坛报”和“大论坛报”。小论坛报 1967 年创刊,走过 40 多年的风雨。迈克尔曾是这家报纸的首席记者,他在这里工作整整 15 年了。但今天,他必须重新寻找工作。他在自己的博客里连续写下真实的回忆——

我认为那里从来就没什么新闻,我们被限定的报道区域是市郊,报社里的年轻人对事业的渴望和厌倦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家庭,也没有孩子,也没有报道区域内城镇和村子里那些人相似的生活感受。我们想到城市里工作,城市里才有新闻——有枪战新闻,银行抢劫新闻,很多事件都可以成为新闻。但我们在市郊没有看到新闻,那里只有教育会议和市政会议,此外还有多如牛毛的各种会议。我们是对报纸怀有浪漫幻想的人,却被放逐在郊区的偏僻一隅,在各地的办公室里穿梭,围坐在一起吃午饭。我们想要的是头版消息,得到的只是《复制娇妻》此类的“八卦”新闻。

小论坛报每周出版三期,加在大论坛报里免费发行。虽然我现在这样称呼,但 20 年之后再提到“小”和“大”的时候,我心里的愤怒依然有增无减。我体会的“小”,是一种被市民们轻视的感觉,他们的标准是小论坛报的记者和编辑不必费心申请调到大论坛报任职,因为他们的申请是徒劳无益的。我们不得不待在市郊,只有经过允许才可以出入大论坛报的办公场所。如我反复讲到的那样,如果不是突发事件发生,大论坛报必然将派出记者来报道,甚至派出的还是年轻的记者。

当年轻和雄心受到贬低和无端阻挠时,就很可能对人造成某种后果:要么他选择辞职去攻读法律,要么他就打破常规挑战传统。结果往往是少数人选择辞职,多数人选择挑战。没有新闻?我们就发现新闻。没有前途?我们就发疯地报道和写稿。如果上司对我们提出稿件禁用的指责——相信我,我们都听到了——没关系,我们会获得成功的,并继续不断努力。我们的努力更多是出于个人的需要,而非作为团队的报纸的需要,我们坚信努力就可以创造非同寻常的报纸。

当你为《郊区论坛报》工作的时候,你不会得到委派任务的机会,因为根本就没有工作任务,你得自己驱车采访。如果你没有愿望去打听各地村民管理者的闲谈,你可以看看你左右的人在干什么。他们在摆弄着电话,打听故事结集出版,或送编辑部发表。或者是和一位年老的记者一起吃午餐,谈论《霸王卡帮》的幕后故事。有名妇女在多年以后还给我讲述她当年了解一位官员受贿的情况,她说正是自己知道其幕后的犯罪事实,所以她当时就断定自己必须离开本地,后来她真的不得不远走他乡。这样的新闻都没有被我们的报纸披露。

我们在不大可能有金子的地方苦苦寻觅着闪光的东西:西塞罗的婚礼上发生的第一场殴斗,曾被论坛报拒绝而受聘于《纽约时报》做专栏作家的贝尔·盖斯特给我们供稿,他抢先把这一事件写成现场新闻发在社会新闻版。芝加哥最富庶的都佩基郡曾经隐瞒了贫穷的状况,这一新闻也没有被后来调至时报供职的同事福雷德曼所披露。我的朋友迈克内梅现在是《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专栏作家,他绘制了一张人类血缘关系图表,显示了生活在芝加哥山庄区大多数人之间亲密的血缘关系。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的编辑查尔思·贺氏是一个视野开阔、想象力强的人,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说抢新闻是必须的事情,我们创造出一种市郊是如何的不可预知和活泼的气氛。虽然如此,只有到后来我们知道事情的进展,知道多少是有趣的、滑稽的和悲伤的消息是怎么存在的,但是我们很失望没有找到并报道它。

《郊区论坛报》当年关门大吉的时候是那样的辛酸和突然。把大量时间投入到这里的我们大多数人回忆时,心里对它的怜惜超出了想象。纪念日的周末我们聚集在一起,我怀疑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聚会的有一百多人——在郊区是壮观的场面。足智多谋的组织者已建立一个网站,我们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大部分有关那次的聚会——其中最好的,也是大家赞同的,是我们租用乘坐的那辆高速列车,我们喝得酩酊大醉环城绕游,我们今天还在渴望保护那辆列车。

我们谈天说地,许多人都赞成最传奇的故事发生在1979 年纪念日的周末,当时一架美国航空公司的DC—10 飞机在欧海尔起飞后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飞机坠毁在我们位于德斯浦雷斯的办公署的几英里外。当时,一位人缘极好的编辑在值班,他对小论坛报的文化领悟透彻,但他从没有关注过一起突发事件。现在新闻出现了,他依然熟视无睹。他指着地图,试图确认飞机坠毁在谁的区域。你在想,谁的区域?结果新闻就这样与每一个人擦肩而过。

大论坛报并不指望甚至不打算让我们采访,他们已经派出了自己的记者。报社里有几个人,感觉到了编辑的犹豫,就抢着采访这一新闻。事件发生在星期五,我们抢新闻是为下个星期一的报纸增加新鲜的内容。我们做了分工,与看热闹的人交谈,晚上我们写出了目不忍睹的现场和成群结队打着哈欠的人们,还有目击者看到的现场情况,以及他们来现场的原因。当完成报道的时候,我们祈祷大论坛报没有采访到这些材料。

事实却是,大论坛报的记者也来到空难的现场,他们采访了事件的全过程。大论坛报不但没有采用我们的报道,相反还要求小论坛报使用他们的“通稿”。人们常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们的报纸最终却在这一句名言里消失了!

《郊区论坛报》的倒闭只是序曲,随之而来的便是论坛报集团的破产保护。曾经辉煌的论坛报集团为何沦落天涯,人们纷纷探究这背后的原因,用屋漏偏逢连夜雨来形容似乎较为贴切。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影响,论坛报面临危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受互联网挤压,报业等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订阅量大减、广告流失,特别是分类广告受到互联网冲击最大。同时,纸张等成本上涨也给报业造成不小影响。而在论坛报集团,虽然近年也大力发展电视和互联网业务,但传统报纸业务依然贡献近 3/4 的收入,是整个集团的重要支柱,支柱受损,整个集团受到的影响和打击可想而知。

在受到新兴媒体外来冲击的同时,金融危机的到来重创实体经济,又直接导致媒体广告进一步锐减和融资难度增加。但对于论坛报集团来说,新兴媒体的冲击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都并非致命伤,杠杆并购引发媒体业泡沫,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2007 年论坛报集团被美国房地产大亨萨缪尔·泽尔以 82 亿美元收购,这一收购是通过借贷完成的,随着一系列收购完成,使整个公司负债达资产的三倍,由此产生130 亿美元巨额债务最终将它拖入泥潭。而由泽尔这位外行来领导这个庞大的传媒集团也被视为该集团走向破产的重要原因。不过,论坛报集团的经历并非孤例,在 2005 年到 2007 年期间,一股疯狂的杠杆并购风席卷美国媒体业,共有 282 桩并购交易,总额达 890 亿美元,由此为整个美国传媒业的泡沫埋下危机伏笔。

面对危机,论坛报集团也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制定了包括裁员、出售股份、报纸改版、加大新媒体发展等一系列应对策略。2008 年 5 月,集团将旗下《新闻日报》以 6.5 亿美元价格出售给美国有线电视公司。6 月,集团旗下的《奥兰多前哨报》( Orlando Sentinel )推出全新版面设计,减少文字报道字数,加入更多图片报道。7 月,《芝加哥论坛报》宣布裁减大约 80 名编辑人员,占其编辑员工总数 14%。《洛杉矶时报》报页减少 14%,并裁减 235 名员工。此后,《洛杉矶时报》又再度裁员 75 人。9 月,论坛报集团将旗下就业网站CareerBuilder. com 10%股份出售给美国最大报业出版商甘尼特公司(Gannett Co. ),筹募 1.35 亿美元资金。被集团列入出售名单的还有“芝加哥小熊”棒球队及球队主场馆,作价 10 亿美元。随后,集团又宣布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芝加哥论坛报》报社总部大楼将出售,以缓解还贷和经营压力。《芝加哥论坛报》还决定削减在旅馆、医院和学校提供的折扣报纸数量,以缩减成本。

论坛报集团还联合其他三家美国报业集团,组建报业联合在线广告网络,以一站式服务,让客户广告能同时出现在不同报业网站以增强宣传效果,希望借此与门户新闻网站一较高下。不过,这一切并不能阻挡其申请破产的命运,130 亿美元巨额债务确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沉重负担。不过,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根据美国《破产保护法》的规定,一个旨在解决其财政危机的公司可以继续经营。因此,此次破产只是针对债务,报纸、电视等媒体业务暂时不会受影响,集团还有足够现金保证这些业务照常运行。泽尔表示,将会继续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媒体。不过,这样的局面能够维持多久依旧不容乐观。有专家预计,论坛报集团未来数月将难逃多份报纸倒闭的厄运。很不幸,这一预言应验了。 0F778HClu5n4D9dYQmM1jCNkBFoQWtJ6RSRublczr/2+V4E6boJLVim9uE2/kb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