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MALL的特征

Kukulska-Hulme(2009)指出移动学习具备的独特特性:自发性、非正式性、情境化、便携性、随时随地性、渗透性和个性化。移动技术能支持特殊领域内更为情境化、经验化和环境化的学习。移动学习还具有其他优势,如即时分享想法和信息以及由设备的新奇性所引发的动机提升等。总之,移动设备能支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与真实情景互动,并获取第一手经验。移动设备还可以使学习者通过网络自由获取二言学习资源。

Churchill&Churchill(2007)也阐述了移动技术提供的五大功能:多媒体获取、连接、捕获、表征和分析。他们还指出移动设备用于教育具备五个潜在优势:首先是便携性,移动设备可以在不同地点使用;其次是交际互动性,移动设备可用于与他人合作;第三是情景敏感性,移动设备可用于寻找、收集真实或模拟的数据;第四是连接性,移动设备能够与数据收集设备和网络连接;最后是个性化,移动平台能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个体,满足学习者的各种学习需求。

移动技术由多种工具类型组成,如移动电话、MP3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PDAs)和掌上游戏设备等。它们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有着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目的也不一样。尽管存在这么多差异,它们之间还是有五点共同之处(Dieterle,2005):①连接性(它们可以连接无线网络);②便携性(它们都很方便携带,因此总是在使用者掌中);③即时获取性(它们可以即时开关);④灵活性(它们可以借助各种外围扩展设备来收集数据);⑤经济性(价格相对便宜,却拥有笔记本电脑的强大计算能力和扩充存储能力)。

综述各种有关MALL应用的文献获知,移动学习的主要特性有随时随地性、联系性、移动性、个性化、隐私性、非正式性、情境性、真实性、社群性和经济性等。

1.随时随地性

移动技术,即能随身的、能在任何地点或环境下“随时随地”使用的技术。通常可从两个方面来识别移动学习,一方面是“随时随地”可获取性,另一方面是可供使用的工具(Geddes,2004),因此移动学习可定义为“任何唯一或主要技术为手持或掌上设备的教育方式”(Traxler,2005)。移动语言学习最显著的功能之一就是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课堂学习或电子学习相比,学习者不需要坐在教室里或电脑旁获取学习材料,因此学习者可以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之前或之后即时“刷新”语言技能。

与移动技术,确切地说是与移动学习紧密相连的两个术语是“随时性”和“随地性”。随着这两个术语的应用,时间和空间维度也被引入到移动学习中来。这意味着学生不仅是在空间上,即地理位置上是移动的,而且也能跨越多个学习社群。因此基于移动设备的学习可以发生在家里、教室里、社会场所、野外旅行、博物馆、画廊或工作环境,或是作为每日学习的组成部分。就时间而言,学生能够随时获取资源,甚至可以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创造更多的“空余时间”。

尽管正是随时随地性特征说明了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具有合理性,但这一特征在MALL活动设计中经常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许多研究忽略了移动设备本可以提供的“随时随地”功能,例如有些项目要求在固定时间、固定日期给学生发送短信息,而不是学习者在需要的时候获取这些信息。而有些项目虽然以低科技含量和低成本的移动设备为工具,但却能够充分发挥MALL的有效性。这些项目采用的模式一般是学习者以移动设备上网来达到想要的结果,而这些结果极有可能是同伴学习小组之外的观众也能够看到的。移动设备在这些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扩充了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允许学习者识别、编辑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材料,这类似于Shneiderman(1998)提出的理念:“联系”(识别)、“创造”(编辑)和“捐献”(分享)。

共时移动语言学习活动很难开展,这并不不奇怪,因为这类学习活动要求学习者在特定时间进行学习,这违背了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原则。共时移动语言学习听说活动的障碍经常都是与一些实际问题有关,比如时间安排困难,这是语言学习提供者用电脑进行工作时必须面对的难题。事实上,学习者是否可以完全自由选择何时获取学习内容这一点上也有争议。Levy&Kennedy(2005)认为在某一时期段内不断加大时间间距的重复,比单一持续时期内的重复对学习和记忆新单词更为有效。通过移动电话定时发送短消息就可能较好满足这种需求。

学生非常重视随时随地获取网络。最近一项针对学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中(ECAR),78%受试认为无线网络对他们的学习极为重要。尽管无线通信网络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因为它具备交流、更新、超链接以及其他多种功能,但它仍然不是随时随地的。有关高等教育环境下移动信息技术应用的ECAR研究报告(2011)发现,76%的学校汇报说在其学校范围内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较好或非常好。这对于校园范围内进行移动学习是非常积极的趋势,当然在校园范围外获取网络也同样重要。

移动学习可以允许参与者摆脱教室的束缚,但远程学习早就已经取得了这种突破。移动学习还可以有进一步的突破,能使学习者摆脱课桌、住所和建筑的束缚。学习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它是真正随时随地的。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只要人们有问题要解决或有知识要分享。曾经由于不能连接网络被认为是生活中无法进行学习的部分时间现在都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可能的学习机会。

Kukulska-Hulme(2005)指出了随时随地性给学习者带来的许多好处,包括更多的参与和更强的动机、提高对主题的理解、更好地融入到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研究就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学习的结果进行了讨论,讨论涉及反思技能、讨论、口语和社交技能、同伴互评、独立学习和使用移动设备学习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联系性

联系性被定义为“一种积极的情感经历,具有与持续性社会关系保持联系的特征”(van Baren et al.,2003)。这种与他人联系的情感是在社群内维系成员身份和归属感的关键因素。感觉孤立不仅影响到社会幸福感,而且也影响经历分享和反思的过程,而这两者对学习过程非常关键。学习者无法建立社群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缺乏联系感。联系感可以在学习者身上培养,以促进其社群归属感。

Pachler(2009)认为移动数字工具能增强个人与信息及其他使用者的联系性,因此能给学习的社会文化维度带来积极的影响。Mwanza-Simwami(2009)也同意这一说法,并认为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与学习者的移动性的结合能实现交互式学习经历和知识的共同构建。事实上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不仅能与他人实施互动,而且与周围环境也可以实施。这种互动受到语言和技术之类的文化工具的协调(Pachler,2009),而各种文化工具的结合就可实现人类交际。移动工具可以引起控制点的变化,进而产生归属感;同时通过这些工具的个性化功能,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学习者自主。这些工具也可实现信息随时可得和随时呈现,避免了学习者记忆负担过重,从而促进认知过程。

3.移动性

Kukulska-Hulme&Shield(2008)称移动性和便携性恰恰能说明使用移动设备所带来的好处。移动设备正是促使移动学习这种教育革新手段产生的主要因素。移动设备尺寸虽小,然而其巨大的力量几乎可以容纳整个世界。我们无法想象携带着台式电脑在街上漫步的情形,但这些小型设备确实能够捕捉数据,记录和播放媒体文件,或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来获取空间位置等等,这些都给予了学习新的定义。如同MALL定义一节所展示的,MALL的移动性包含学习者、学习工具和学习三者的移动性。

●技术的移动性

具有教学目的的移动设备可以是音频播放器、媒体播放器,也可以是数码相机。先进的移动设备还可支持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和无线技术(Wi-Fi),这样使用者就可以连接网络,实施学习。这类设备能够连接网络并发布教学内容,让学习者能以同龄人群体中颇受欢迎的文化方式随时随地学习。大部分更高级的设备都能支持便携无线数字生活方式和教学模式。准确地说正是这些设备的移动性使它们非常受欢迎,非常适合充当学习者的学习工具。

Trinder(2005)指出最受欢迎的(同时也可能是最昂贵的)移动电话既包含了视频摄像机、电话、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影播放器等功能,也包含游戏、电子书、电子邮件、联网设备和音乐播放器等。但是移动电话所有的功能中最受欢迎仍然还是短信息服务(SMS)和多媒体信息服务(MMS,也称为彩信服务),也是教育教学中频繁使用的功能。

从技术角度看,移动设备已越来越能实现学习设计中必须具备的各种功能。由于移动设备技术的普及与成熟增加了其在教育领域内的受欢迎程度,教育学家应该就目前的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是否能描述学习过程和应对这种新模式所带来的挑战做出判断。

●学习者的移动性

个人电脑因其物理特征,使用户实施电子学习时经常受时间和空间(电脑可用性)的限制。电脑没有可以连接网络的无线学习工具,这意味着学习者受电脑可用性和连接性的限制,只能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进行学习,但是移动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使用固定网线的普通非移动个人电脑会受到电脑所在位置和可用性的限制,同时个人电脑太重,移动不方便,经常学习者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相比之下,移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因为它既是移动的又是流动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法一样以教师为中心。学校支持和赞助的硬件也是安装在固定位置的。

Ting(2005)就移动学习的优点作了如下评论:“移动学习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移动学习是更为灵活、更易获得和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这样的优势……可以让学习者进行不间断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产出和效率。”Guralnich(2008)也认为设计者如果能考虑到学习者使用特定移动学习项目的整个环境,就能获得更好的收益。然而,今天的设计者更愿意从自己之前的电子学习经历中获取设计理念。

在这个充满无线交流与连接的时代,教育者和设计者应当解决学习者的需求。像“边走边用”、“边走边谈”、“只为我”和“正是时候”这样的口号预示着教育新纪元的开启,就像“你打电话,我们送货”曾经预示着社会的发展一样。移动时代的教育理论应当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或教师为中心,其原因在于“移动技术为学生的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因为它们能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被使用”(Uden,2007)。使用移动技术的学生不仅能远离老师,也能充分控制在移动设备上获取的信息。就此而言,移动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允许学习者享有一定的自由和独立。

●学习的移动性

移动学习的研究者和相关从业人员都在做创新性实验,研究如何通过移动设备将高等学习的全部内容传递给学习者。Walker(2007)指出移动学习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成功地使用便携式无线通信工具,他认为移动设备拥有者所经历的这种学习是独特的,因为这种学习是在学习者所处的环境中接受和实施的。这种环境是绝对个性化的,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室或计算机实验室的刻板布局。

移动学习设备也丰富了电子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用户,也几乎一直以移动设备作为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电子学习的辅助工具。目前的高端移动设备可以支持通过网络连接、红外线和蓝牙传送来发布内容丰富的电子学习材料。在Ally(2005)看来,移动学习处于移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学习的交叉点;无论你身处何处,移动学习可以为你提供可获取的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流形式并且有力地支持有效学习和形成性评价。

目前有关移动技术与学习的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向上(Sharples et al.,2007):

①首先是因学习和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移动技术与移动电脑通信市场的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立的设备。这种设备能够连接互联网,具备电话、摄像机、视频和音频播放器的功能,也能完成无线计算任务。

②新的个人移动技术和将学习视作是由个人管理的终身活动的新概念之间的结合。

表4 新学习模式与新技术的结合(Sharples et al.,2007)

表4展示的信息激励设计者在思索教育新模式的时候都要探求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新的移动技术到底给学习带来了什么?对这一问题最有意义的回答之一是新技术让我们能对我们的生活和经历进行完全的数字化记录。Laouris&Eteokleous(2005)也强调人们期待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身上所发生的那种改变,因为明日的学习者可以获取动态性不断变化的设备和服务,而这些设备在速度、处理能力和监控等特点上都会与今天有所区别。随着我们与技术的接触不断深入,移动学习具备的将不仅是时间上的功能,同时也具备瞬间获取和动态变化的技术功能。

研究发现,在移动电话之类的技术支持下,当代年轻人已越来越接受并且享受着新的数字生活方式(Banks,2008)。除了移动电话,还有更多的便携式娱乐设备,比如iPods、数码相机、索尼掌上游戏机(PSPs)和任天堂游戏机(Gameboy)。在虚拟世界和诸如MySpace、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上,他们可以交朋友,维持友谊,或失去友谊。今天我们在课堂内外见到的许多现象都是受技术驱动的,但是这种技术并非人人都可以获得。如果Banks的观点是正确的,则出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会欢迎新兴移动技术所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尽管将来高等教育越来越倚重无线移动技术,但还是有些人拒绝承认这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所带来的可能。

总的来说,移动学习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移动”上,不仅是指移动的事实,也是指移动的效果,甚至也包括了划分时间和跨越地域界限的新方法。有了合适的技术,移动学习者能参与与位置变化相关的活动。传统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学习包括实习、见习、体育活动以及各种不同的户外考察;某些为孩子和年轻人设计的教育游戏也与户外活动或基于位置的活动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开发移动学习的一个关键任务是对这些传统学习类型进行扩展,并通过新的可能性对其进行充实。

4.个性化

学习系统的个性化即努力使教育更倾向于以学习者为中心,其实质是学习系统应适应学习者而不是让学习者适应学习系统(Green et al.,2005)。教育个性化包含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学习者在不同地点进行学习体验,在个人感兴趣的领域与专家进行合作,在不同的场所和学习阶段掌握、复习自己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是学习者以符合他们语言技能、能力和个人喜好的形式和媒体获取学习资源。个性化不仅是发布学习资源的新方式,也是了解学习者课堂之外的技能、资源和兴趣的新方式。

移动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和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移动学习系统应当具有自适应性(Chen&Kinshuk,2005),个性化也因此增加了移动学习的价值。移动学习能为获取学习资源提供途径,为移动学习者使用移动的、无所不在的或嵌入式的设备提供学习支持。既然学习能在不同的地点和位置进行,那就有必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支持学习,支持以各种途径选择学习资源的可能性。

如果使用有效,移动设备可以通过随时向特定的学习者发布合适的学习材料来提高个性化学习。Stead(2006)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移动学习能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与他人交流更为舒适,支持对学习进程进行自我评估,支持学习者以学习所获的最新信息来掌控自己的学习;它还可以激发个人做出迅速的反应和决定,增加在商业和学习上的竞争优势。

最初移动语言学习服务主要是为了获取单词含义,或为单词发音提供即时帮助,很少或根本没有强调提供个性化学习。如今已出现能够实现部分个性化的移动学习项目,比如支持特定用户群发特定的语音(Uther et al.,2005a)。

5.社群性

Sharples等(2007)认为移动学习中的“移动”概念是与时间、技术、物理领域、社会领域及概念领域相关的。引入“移动”概念的社会维度后,移动学习关注的焦点不仅在学习者身上,也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之交往的不同社会群体、家庭、同学和其他人。

从语言学习的社会建构角度来说,学习是由协作和与他人的互动支持的。在协作语言学习中,知识的社会建构是通过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老师和各种群体的互动发生的,这种互动可以支持学习过程。学习者个体是实践社群的一部分,而学习则是通过社群成员间的分享和交流来实现的。因此了解学习者的社会需求、交往对象及何时需要可支持学习过程的社群是非常重要的。

社群这一概念对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社群的定义也有不同版本。McMillan&Chavis(1986)将其定义为“成员所拥有的归属感,成员对彼此及对群体的重要感,以及成员对通过共同努力满足其需求的共同信心”。社群最基本的要素应该是精神、信任、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交往活动、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共同的期望。

也可以将社群定义为以某种方式相互交往的人们的松散集合体(Peterson et al.,2006)。学习者经常在特定时间在各种不同的社群里进行交流。为了了解能支持语言学习者的社群,Petersen&Divitini(2005)建议确定几个维度来对社群进行描述。学习者可能出于不同理由与不同类型的社群进行交流,而社群也可能有不同类型的成员,比如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社群成员接触其他成员和资源的途径及其参与的性质都是受这些因素所决定。社群的另一个维度是成员与社群的联系性。

移动性可以促使学习者参与不同社群,让学习者与存在于适当语言学习文化环境中的社群进行交流,然而它也能使学习者从通常所属的并且参与其中也很舒适的社群中分离出来。为了在语言学习中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潜能,移动性也必须涉及跨越多个社群的活动,这意味着移动设备能提高社群性——这是学习亟须的维度。建立在移动设备上的社群大大丰富了课堂体验,因为这些设备能实现同伴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但是移动设备还有另一巨大优势,那就是学生困惑时可以相互问问题,或者不用打断老师讲课就可以向老师提问。当语言学习者进入到所学语言的文化当中,他们改变的不仅是地理位置,还有与之交流的社群。在这里,学习者是移动的,必须移身到不同物理位置,以获取学习的文化环境,或与可帮助他们更好理解语言的社群进行交流。

当代学生习惯用文本聊天和用移动电话交流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借此他们还可获知他们的朋友什么时候有空,他们的好友列表即代表着一个社群。将这种交流功能和了解好友情况的功能带入基于移动设备的设计中可以产生教育社群,促进学生交流、合作、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信息。移动社群对语言学习尤其有益,因为它可以支持学生之间讨论问题和测试语言技能。

Traxler(2010)认为,尽管没有被研究证实,但移动学习社群已经证明了其能使学习走进个人、社群和之前都很遥远的国家,因为移动学习社群可以有效解决以下问题:

◇地理或空间距离问题;

◇零散性问题,将分布零散的、位置不定的学习者联合成有效的学习者社群;

◇基础设施或技术障碍;

◇社会排他性;

◇生理差异或认知差异;

◇使用者安全问题和连接问题。

6.隐私性

有人认为学习者使用什么样的设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移动这一概念以及在移动过程中构建学习对话。任何有关技术如何优越的讨论都可能被视为教育技术中心论的产物,然而移动学习领域的相关人员很快就发现学习者使用何种设备在当前确实很关键。首先,设备的所有权问题很重要,因为只是借来的设备与自己拥有并很熟悉的设备使用起来是不一样的。其次,拥有不止一台设备的学习者与仅拥有一台设备的学习者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前者能更容易克服电池没电或可靠性等常见问题。第三,移动设备的类型与活动的具体领域也是紧密联系的,无论该活动是与学习相关的还是只是为了娱乐。如果某学习者拥有的是为游戏而设计的任天堂DS游戏机,那他可实施的活动就是在该设备上寻找可以玩的语言学习游戏,因为可获取的技术会影响到他的学习选择。

7.情境化

情境化被定义为使用任何可以描述学习主体所在位置特征的信息(Dey,2001),语言学习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很大(Ogata&Yoneo,2004)。要特意设计自然发生的非正式学习活动很困难,然而移动无线技术确实能提供支持这些学习活动的可能。Kukulska-Hulme等(2009)指出,尽管移动设备使情境内互动和学习内容发布成为可能,但对移动设备最具革新性的使用在于标记兴趣领域和对情境进行注解,这可以激发进一步学习。换言之,移动学习经历是一种捕捉兴趣瞬间的时机,其目的是以后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可以继续加强这一兴趣。

Lave&Wenger(1991)认为通常情况下的学习都是活动、情境和学习所处文化的一种功能,即学习是情境化的,这与大多数传授抽象化的、脱离情境的知识的课堂活动刚好相反。移动学习支持学习者将学习过程延伸到课堂外,在适合学习的情境下继续学习过程,并且能激发他们更多地参与学习过程。移动学习和情境化学习两个概念的结合让学习者能在任何有利于学习过程的情境之下继续学习过程,同时也能通过与老师、学习项目(或学习课程)以及同伴学习者之间的联系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环境。

在移动学习领域,情境被认为是动态的,是借助相互交流的学习伙伴之间的磋商以及活动与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不断构建的。与传统学习情境不同,移动学习情境是根据学习者的相互交流而不断发展的。早期对教育系统的情境的研究考虑的只是学习者与系统的交流,而没有考虑学习者与能支持其学习过程的其他学习者或其他人的交流。移动学习情境化要考虑的因素除了学习者的个人档案,还应该包括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变化,影响学习的可变因素(比如某些社会因素)以及学习领域或学习环境的不确定性。

8.高效费比

实施移动学习的另一个原因是移动设备比个人电脑相对便宜,而其物理外形也让其更易于携带至工作地点或者学习者需要去的地方。市场的广泛影响也使移动电话越来越受欢迎,这也满足了老师在教学环境中为学习者提供工具和软件的需要。同时,与笔记本之类的无线设备比起来,移动电话相对便宜,并且也具备大多数设备所具有的网络浏览器功能。有了这种连最贫困的地区也可以拥有并且具备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息功能的便宜设备,如今在老师和学习者之间通过移动电话毫无困难地传递信息已非常普及。 ZJPiHAM4qUT9MhDkwPms0hKwC+jbsT6zzMmLYjL2VuKScOL7lWvSCDq++K3YGH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