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研究

1789年,康德继《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之后,出版了他的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标志着康德整个先验“批判哲学”体系的最终建立和完成。学者们在康德先验哲学体系的总体框架下,分别研究这三部批判性著作在各自相应领域中所产生的革命性意义,并在哲学体系中的相关领域中阐释和发挥康德哲学已达到的成就和意义。目前对康德的研究大体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研究康德哲学的三大批判中的认识论,道德哲学、美学中的一个方面;其次,研究康德哲学中某个观点,如先验主义、人本主义、自由主义论、物自体等,甚至将这些观点发展成一种学说或一个流派;第三,对康德批判中的知识进行“批判的批判”和“康德知识学”进行梳理性质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对康德哲学的梳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体系或载体对康德哲学进行整体的把握,尤其是在面对康德的先验批判哲学与康德对社会历史实例的分析相并存的现实时更是显得无所适从。20世纪之后,学者根据康德“人是什么?”的最终问题,试图从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立场对康德哲学进行总体性把握。在这种趋势下哲学人类学获得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在各自学科品格的互动中产生出独特的理论意义,对以关注人的存在为主题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产生启发意义。由此,对康德哲学的研究逐步进入一个更大的视野,对批判哲学各个部分和细节的解读也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

从康德所认为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来看,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只可以说是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导论”。康德以《纯粹理性批判》为开端的先验哲学的建构,是旨在通过批判寻找或判定在人类认识能力和理性能力中有什么是先天的普遍必然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所起作用的条件、范围和界限。康德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使人在作为现实生活中感性的人与作为追求道德律的理性的人时分属于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正是立足人的立场,力求构建一个有机整体的框架的推动力下,使康德试图勾连现象和物自体的对立。由此而建立的康德式的自然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必然是以人类学为归宿的。自然律和道德律分别在两种形而上学所研究的世界里起作用。“自然律体现了‘人为自然立法’,而道德律则体现了‘人为自己立法’的原则,‘人’才是构成康德全部形而上学的基础。” 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康德整个先验批判哲学体系可以将其看作“人类学”,即“人本学”、“人学”。这也便成为探讨康德构思其三大批判的出发点。

康德完成《判断力批判》对先验哲学总体框架的构建后,在写给卡·弗·司徒林的信中说:“在纯粹哲学的领域中,我对自己提出的长期工作计划,就是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我能知道什么?(形而上学)2、我应作什么?(道德学)3、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学),接着是第四个,最后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人类学,二十多年来我每年都要讲授一遍)。” “但是从根本说来,可以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人类学,因为前三个问题都与最后一个问题有关系。” 康德在《逻辑学讲义》中同样提出这四个问题并做出了人类学为最终“归结”的思考。毫无疑问,正是由于这种人类学的视野,才使得康德在把他的眼光放到以人类学为主题的美学中来的时候,具有远远超出就事论事的经验派美学家和脱离人的现实存在而冥思的唯理派美学家之上的敏锐性和深刻性。康德不但使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而且他在这门科学中提出的问题也成了推动这门年轻的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内部动力。可见,从人类学的意义上来探讨康德的美学思想,不论对理解他的先验哲学,还是对理解他的美学思想都是极其重要的。《实用人类学》作为康德其本人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实际上是康德整个哲学体系及其原理在日常实用维度上的体现和运用,其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占全书四分之三篇幅)“人类学教学法”包括了康德整个哲学的三大领域,即分为“论知识能力”、“论愉快和不愉快的感情”和“论欲望能力”。这正是他三大批判中的先天原理在具体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印证,是对上述原理从实用性角度所进行的系统阐述。

从哲学家自身的知识体系上看,《实用人类学》与康德先验哲学的关系,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其《逻辑学》的关系相类似。正如阿尔森·古留加所指出的,《实用人类学》“是康德学说路程的结束,但同时又是开始,研究康德哲学正是从《人类学》开始亦合适” 。我们可以认为,康德的三大批判合起来构成与实用人类学相对应的“先验的”人类学,而“实用人类学”则可以看作这一先验人类学的“导论”或入门。由此,可以从这种角度来理解并找到康德整个哲学内部结构的有机联系。这是理解康德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也是真正深入理解其美学思想的关键。先验人类学的研究立场在研究康德相关著作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将著作首先置于先验人类学体系中进行把握不仅有利于理解康德的某一观点,而且对把握康德的整体思想也有积极的意义。“立足于先验人类学立场来剖析康德哲学的各种关联(内部或外部的),这是我们在研究这部(判断力批判)著作之前首先应当明确的观点。” 当我们面对康德哲学这样一种内在结构性极强的对象时,任何一种片面性都容易导致对整体的误解。康德通过其形而上学的“建筑术”使三大批判相互契合成一个整体,而且三大批判各自的思维结构基本相同。我们对康德哲学的分析不能脱离他的结构方法,而必须从他那庞杂、似乎相互脱节的思想中,找出其中所隐藏着的内在联系,看出“先验人类学”这一从未被他正式提出、但实际上却处处都在遵循的根本立场。换言之,康德的“先验人类学”是在整体结构中才表现出来的,而康德哲学的整体性又是建立在“先验人类学”观点对各部分的统一作用之上的。因此,对《实用人类学》的理解也只有追随康德的思维逻辑结构来剖析其中的思想,避免任意抓住其中某个片断进行解释而把完整的思想体系割裂开来。 743azDD/LoKdBl8U3T7jltXW4VCw+o0i/M8l2oU5juZ/2xKc2MQ91NuJfFqM3P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