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知识组织的内容、实质和原理

虽然图书情报学界是最早开始研究知识组织问题的,但一直局限在文献的分类、标引、编目的范畴之内,这种以文献知识为对象的知识组织理论,我们可称之为狭义的知识组织理论。而从一般意义上直接探索知识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即广义的知识组织理论研究是从1956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或称知识工程学(knowledge engineering)创立之后开始的。

知识组织的理论基础是 [6] :对知识进行的任何组织都必须建立在知识单元的基础上,而知识单元无非就是概念。知识不能靠自己组织和表示,除非用知识单元及许多词语或句子的可能组合来表示。知识组织所研究的最小单元是概念及其词语表达。知识组织的任务是寻求抑制知识存取无序化的方法,其目标是使知识(资源)处于有序化状态,并提供有序知识,保证客观知识主观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从发生学角度看,人类的知识组织活动源于对客观知识无序化状态加以控制并使其有序化的愿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客观知识无序化状态的存在,便不会产生知识组织活动。从知识组织活动的目的看,满足人类的客观知识主观化的需要是知识组织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可以说,知识组织的实质是以满足人类的客观知识主观化的需要为目的、针对客观知识的无序化状态所实施的一系列有序化组织活动。

如何组织客观知识,这就需要首先了解和掌握客观知识的结构特征。知识的结构呈现为一种网状结构,它由众多结点(知识因子)和结点联系(知识关联)这两个要素构成。知识因子是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一个概念、一个语词、一种事物都可成为知识因子,知识关联是若干个知识因子间建立起来的特定联系。从知识的这种结构特征看,知识组织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揭示出来,以便于人们认识、理解和接受。客观知识都是用一定形式的语言表示出来的,语言是知识的直接承担者。这样,知识的内部结构直接表现于语言的外部结构之中。所以,人们揭示知识的内部结构,自然采取了通过语言结构去“探测”的方法。知识的语言结构一般表现为语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所以知识组织的原理也可从以下三方面分别考察 [7]

①知识重组(语法学原理)。它是知识组织的初级但很重要的方法,是对知识对象内的知识因子和知识联系进行语法结构上的重新整合,结果生产出新的知识产品,它包括知识因子的重组和知识联系重组。

②知识表示(语义学原理)。它是将知识对象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联系表示出来,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表示是知识重组的前提,包括采用分类标引表示法和主题标引表示法表示的知识因子表示法、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规则表示法、框架式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表示的知识联系表示法。

③知识记忆(语用学原理)。知识组织是以实现客观知识的主观化为目的的。客观知识的主观化实际上是个体的知识记忆过程。从语言学角度看,知识的语法规则和语义表示都要为知识的语用服务。这就说明,知识组织最终要为个体的知识记忆服务。 oC0kTgFwf1/UmtJEoBlJNC4ai7ilCesk+ZJcQI0XHdVX/opYsLgB/jKTF2g/Gj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