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古今《孝经》

《孝经》亦有古今之分,即《古文孝经》和《今文孝经》的区别和纷争。始皇焚书,《孝经》在列,民间禁止藏书,却有人铤而走险将《孝经》收藏。史书记载:“遭秦焚书,为河间人颜芝所藏。汉初,芝子贞出之。” 此说是河间人颜芝收藏了《孝经》,并由其儿子颜贞传出于世。河间献王刘德奉书于朝廷,并用隶书体书写,共十八章,后人称为《今文孝经》,随后列为官学,广为流传。《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孔氏壁中古文为何不同,因为这里发现的是《古文孝经》。

所谓《古文孝经》,出自《汉书》描述:“汉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在拆毁孔子故宅之时,在墙壁夹层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古籍,其中就有用先秦文字写成的《孝经》,即:《古文孝经》。由于孔安国“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其所“考”的《古文孝经》也未得流传。西汉成帝之时,刘向奉命校订《孝经》,他以《今文孝经》十八章为标准,通过增补删减定为今本《孝经》。

除了分章不同之外,《古文孝经》(二十二章)比《今文孝经》(十八章)多出《闺门章》,共 24 个字,其余差别甚微。今文本《孝经》内容是 1799 个字,如果加上标题是 1903 个字。唐玄宗曾诏令群儒探讨古今《孝经》之优劣,结果导致《孝经》研究者对古今文本的纷争,后随唐玄宗提倡《今文孝经》,从此,今文《孝经》在中国影响日渐深远,《古文孝经》的研究虽然在宋代有一段时间比较盛行,但相对于整个《孝经》研究历史而言,古今版本的《孝经》之争,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所以,本书的研究以《今文孝经》为版本。

附:《古文孝经》
古文《孝经》

开宗明谊章第一

仲尼闲居,曾子侍坐。子曰:“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曾子辟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乎?”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繇生也。复坐,吾语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脩其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然后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子曰:“居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子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亡择言,身亡择行;言满天下亡口过,行满天下亡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子曰:“资于事父以事母,其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其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弟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爵禄,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亡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子曰:“因天之时,就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孝平章第七

子曰:“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孝亡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八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谊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谊,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九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之心,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十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其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是故亲生毓之,以养父母曰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母生绩章第十一

子曰:“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谊也。父母生之,绩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

孝优劣章第十二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训则昏,民亡则焉。不宅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志,君子弗从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谊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三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疾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此三者不除,虽曰用三牲之养,繇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四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亡上,非圣人者亡法,非孝者亡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五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说。敬其兄,则弟说。敬其君,则臣说。敬一人而千万人说,所敬者寡而说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六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曰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弟,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训民,如此其大者乎?”

应感章第十七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鬼神章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必有长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恕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亡所不暨。《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亡思不服。’”

广扬名章第十八

子曰:“君子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闺门章第十九

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繇百姓徒役也。”

谏争章第二十

曾子曰:“若夫慈爱龚敬,安亲扬名,参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命,可谓孝乎?”子曰:“参,是何言与!是何言与!言之不通邪!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亡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亡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谊。故当不谊,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谊则争之。从父之命,又安得为孝乎?”

事君章第二十一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忠心臧之,何曰忘之!’”

丧亲章第二十二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依,礼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曰而食,教民亡以死伤生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正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以举之,陈其簋簋而哀戚之。哭泣擗踊,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谊备矣,孝子之事终矣。”

四、《孝经》纬书

“经”和“纬”是相对概念,原指织布的横竖直线,按照《说文》解释,“经,织也;纬,织横丝也。”《孝经》既然名曰“经”,那么《孝经》存在“纬书”也就不足为奇了。纬书兴起于西汉,盛行于东汉,“是汉代依托儒家经义,宣传符箓、瑞应、占验之书。” 秦汉以来出现了一批方士化的儒生,把阴阳术数带进了儒学。为了使经学与当时的政治现实相结合,方士化的儒生开始神化孔子和经学,把孔子说成是一位能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于是就产生了“孔子为汉制法”的神学预言。在儒学宗教化的气氛下,方士化的儒生开始大量炮制谶纬,谶纬神学由此形成。

“谶”是神的预言,“纬”是与“经”相配的。谶纬的出现,既依附于孔子和儒家经典,又可以借助于宗教神权的力量来指导现实和预示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样既便于同汉代的现实和政治结合,并以神权的力量增加了经学的权威性,从而巩固了经学的统治地位,这就是谶纬附经,亦以辅经的妙用。谶纬在后汉时代,号为“内学”,尊为“秘经”,盛极一时。谶纬不仅与经平起平坐,几乎有取代经学的趋势。纬书在两汉思想文化领域,具有突出的地位,上自朝廷,下至民间以及知识、官僚界,都有广泛的影响。西汉后期、新莽和东汉前期,是它的发达期。从整体上看,纬书杂论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文历法、地理、风俗、历史、占算之术等等,但其核心是论述社会政治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引起朝野上下广泛重视。它既是俗文化,又是雅文化,在民间广泛流传,同时经官方删定,在很长时期又被列入官学。纬书的作用是对儒家经义的解释,附会,预测吉凶。这些《孝经》纬书是以神话和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说来附会地阐释《孝经》。在当时,这些纬书也可以视作是配合当时儒学宗教化所需要的儒教经典。汉代有“七纬”之说——汉代以神学星相数术解释儒家经义七部书,简称“七纬”,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及《孝经》均有纬书。《孝经》纬书虽有怪诞之谈,但有关天文地理、历法民俗的记载却是珍贵的记录和资料。纬书除了对经书的附会之外,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感情因素,比如宣传“君权神授”,突出“等级观念”等。在推广宣传之后,可以扩大元典的影响,而且能够加强帝王对民众的有效统治。《孝经》有九种纬书可考:“1. 《援神契》2. 《钩命诀(决)》3. 《中契》4. 《左契》5. 《右契》6. 《内事图》7. 《章句》8. 《雌雄图》9. 《古秘》” 但据史料记载,《孝经》纬书有二十八种之说,即:《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孝经内事》、《孝经内事图》、《孝经元命包》、《孝经古秘援神》、《孝经古秘图》、《孝经左右握》、《孝经左右契》、《孝经左右契图》、《孝经中契》、《孝经内记》、《孝经内记图》、《孝经内记星图》、《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孝经口授图》、《孝经分野图》、《孝经雌雄图》、《孝经异本雌雄图》、《孝经河图》、《孝经中黄谶》、《孝经章句》、《孝经威嬉拒》、《孝经元辰》、《孝经应瑞图》、《皇灵孝经》、《孝经错纬》、《孝经皇义》。

如《孝经》纬书——《援神契》有这样的描写:孔子作《春秋》,制《孝经》;既成,使七十二弟子向北辰星罄折而立,使曾子抱《河》、《洛》事北向。孔子斋戒向北辰而拜,告备于天曰:“《孝经》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谨已备。”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此番场面的描写传递了如下信息:第一,孔子完成《孝经》等著作后,以礼拜天,呈现吉瑞天象;第二,天书自降,证实刘邦得江山乃顺承天意;第三,神话刘邦身世背景,只有他才能使天下百姓顺服。 K1dx3Nvt8Adn+15vpSh4me4A/vHXYtAVAn/mjPCSd114pDe3AjGJGTCkLFMXQHw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