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在前面的话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我很赞成他的观点。教育是生活本身,教育是生活的需要,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生活,创造生活。而我们现代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过分地注重于专门性的和技术性的东西而漠视了多姿多彩而又复杂多变的生活,培养出的孩子,总是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过程中走太多的弯路,为适应社会生活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大。学校教育有它专门的职责,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就应该好好地贯彻这一理念,以生活的需要为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培育成工具一类的人。这本册子贯彻的就是这一理念。

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子女成龙成凤以后又怎样呢?我们最最根本的希望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过怎样的生活?

很多家庭对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他们为了孩子能考个好大学,将来能有个好的人生起点,宁愿付出家庭所有,培养出了考了好大学的孩子,毕业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有了好工作却不知孝敬父母,让父母感觉孤独凄凉,无人照顾。中国人有个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有孩子和没孩子一样,那当初为他付出那么多又是为何呢?抑或有的家庭孩子有出息,工作体面又孝敬父母,可是孩子活得很痛苦,感觉不快乐。

我们活着,以快乐为至高原则。父母要快乐,孩子优秀有出息父母是快乐的,老年时,有孩子陪伴照顾是快乐的,这也许是我们最最根本的希望。孩子要快乐,他的爱好能够有发挥的空间,他的理想能顺利实现,他的心灵是自由而宁静的,他是快乐的。为了实现所有的快乐目标,就应以孩子的性格特征为着眼点,以自己的愿望为目标,在家庭教育的园地里辛勤耕耘。我们往往忽视了这块园地,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所有的目标是让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有份好工作,似乎这样就一切都好了。而生活中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

于是我总结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研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文章和现代教育理论,也研读国外关于犹太人和其他民族的家庭教育的案例与理论,以及相关心理学书籍,编写成这一本小册子,希望对那些忙碌的父母和在孩子教育上不知所措的父母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的特点是:

1.多以案例为主,加以一定的解说,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操作。

2.内容涉及家庭教育中比较小的细节问题,看起来很琐屑,但其中贯穿着一定的教育理念。

3.由于孩子多数时间是在经受学校教育,而这一过程也对人的一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很多内容是与学校教育相关,也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辅助性教育。

4.中国传统教育越来越淡化了,但传统教育确实有很多优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本书在这方面有所涉猎。

5.有些内容,不仅仅从中获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可以对我们家长自己的心灵成长产生影响。

在使用时,不必照搬案例的做法,可以从中抽取一些理念,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更适合孩子的方式。可能整个案例对您没有多大作用,但其中的一句话或一个细节会对您有所启发。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智慧,能印证您的方式的合理性,也可说是有用的吧。由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传自祖辈的家教方法,在使用与之不同的方法时,可能无法彻底改变,有时对孩子特别开明,但不知不觉中又会回到老做法中去,所以要不时地翻翻它,以提醒自己。在这方面,笔者有深刻的体会,因为改变个人的习惯很难,而改变传承了无数代的家族习惯那真是难上加难了。

由于能力所限,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本册子并不完美,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多多包涵,多多指正。

陈辉利
2012 年10月 2Y0L3kbb4nhKW7/h5tuPxzk0yVzoPFx/nXXR8WvoZGf3yD7gaI8WefNaiyw62mc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