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怎样夸孩子才有用?

自从亲子教育专家鼓励父母要多赞美孩子以后,向来不会赞美孩子的中国父母,受教之余,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缺憾,有些时候又变得过度赞美,浮滥的赞美反而成为孩子不敢尝试、裹足不前的绊脚石。

如何夸孩子才最有用呢?

1.夸具体不夸抽象

举个在家里最常看见的例子:

3岁的欢欢在客厅茶几上涂鸦,无意间画了几撇她自己都不晓得是什么东西的图案。妈妈看见了,为了鼓励欢欢,便故作激动状地拍手叫好:“画得真棒!欢欢真聪明!”一旁的姥姥看见了,也跟着鼓掌称好。傍晚爸爸下班回到家,妈妈兴奋地告诉爸爸今天欢欢有多能干,爸爸于是又鼓掌叫好一番。欢欢很兴奋,继续涂鸦。

接下来的几天,相同的场景又出现了几次,可是欢欢在连续开心地画了几天之后,突然就不再喜欢画画了。妈妈和姥姥觉得很奇怪,问:“你不是很喜欢画画吗?怎么不画了呢?”欢欢撅着嘴,摔掉彩色笔说:“我不喜欢画画!”这是怎么回事?

一开始,欢欢确实觉得兴奋,也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而且她知道,只要她画画,妈妈和姥姥就很高兴,就说她是聪明能干的好宝宝。可是她还小,或许是她的绘画能力有限,或许是她根本不知道该画些什么,又或许是她根本就不喜欢画画,于是她很担心,担心她的“不能干、不聪明”会被妈妈和姥姥发现,而发现之后,她们就会不再喜欢她了。所以,她就拒绝再画画,并且说自己不喜欢画画,免得继续再画下去,露出马脚就麻烦了!

因此,有的孩子起先喜欢弹琴,后来学着学着就不喜欢了;喜欢绘画,学着学着又不喜欢了;喜欢溜旱冰,后来连旱冰鞋都不愿意再碰一下了。而这些孩子在父母口中“真让人操心,做什么、学什么都没有个定性”的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是我们过度、没有节制的赞美令他们心生担忧。

那么,该怎么做呢?

3岁的欢欢在客厅茶几上涂鸦,无意间画了几撇她自己都不晓得是什么东西的图案。妈妈在一旁看见了,开心地说:“呀!欢欢真棒,能拿笔在纸上画画了。姥姥您看看,欢欢现在拿笔拿得多稳哪!您看,她这条线的颜色,多好看哪!”

“呀!欢欢真棒,能拿笔在纸上画画了!”赞美她确实有的成就是“能拿笔画画”,而不是“画得真棒”。

“姥姥您看看,欢欢现在拿笔拿得多稳哪!”——这个成就,是她目前可以达到,继续努力练习还可以进步的。因此,给了欢欢继续努力的目标。

“您看,她这条线的颜色,多好看哪!”——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有了这个充分的理由,欢欢就知道画画不仅要画得像,漂亮的色彩也是要素之一,而她,是具有这个能力的。

所以,每次要赞美孩子的时候,你一定要尽量说出他值得你赞美的细节,也要尽可能多地描述自己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而感受到的快乐和骄傲。对于孩子来说,除了感受到真诚和增强自信之外,他也会因此知道父母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希望他能做到什么。此外,我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理解,我们不能为了赞美孩子就“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会带来几个结果:一是孩子心知肚明,你是骗他、哄他的,他由此也就顺着学会了说瞎话来哄人;二是过度赞美让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自我膨胀,不能应付没有赞美时的失败挫折;三是当孩子确实不具备该项能力时,因为我们的赞美,他害怕让父母失望,失去父母的爱,因此可能会焦虑难安,更受挫折。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奖的方式因人而异

赞美有很多方式,令对方最受用的赞美才是最有价值的。不同年龄、不同气质的孩子对奖赏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为了让赞美更具强度和效力,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孩子喜欢父母在大庭广众之下赞美他,有些孩子却对此觉得尴尬得不行;有些孩子喜欢物质上的奖励,有些孩子却只喜欢亲密的拥抱和亲吻。这些都和他们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和他们对快乐感受的诱因有关。

所以爸爸妈妈最好平时就能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看看哪一种赞美方式是孩子最喜欢的,哪一种又是我们最喜欢的。当大人孩子都知道对方最喜欢、最受用的赞美方式之后,才不会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对方身上,赞美也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和强度。

有一次辅导室配合学校的春游活动去爬阳明山。当时那个国际学校的学生家长,除了来台湾工作的外国高级白领之外,还有很多都是颇有成就的海归学人。那天中午,我们带着几十个小学生到一片绿草如茵的野营区野餐,坐定后,孩子们很快地从背包里拿出家长早上准备的野餐盒,唯独有个念小学二年级的男孩,迟迟不肯把餐盒拿出来。

我悄悄地把他带到一棵背着同学的大树底下,蹲在他身边柔声问他为什么不把餐盒拿出来。这个有位在法律界赫赫有名的优秀母亲的男孩,扭捏地说:“因为今天早上我妈妈在我的餐盒上绑了个红色的大蝴蝶结!我在半路上拆了半天都拆不掉!”我强忍住笑意,问他为什么妈妈要绑个红色的大蝴蝶结呢,他说昨天晚上家里有背唐诗比赛(这些孩子虽然是中国人,但因为出生在美国,中文基础都很差),他赢了妹妹,妈妈为了奖励他,也为了让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光荣,所以就在他的餐盒上绑了个代表荣誉的醒目标志。可是妈妈眼中的荣誉标志,却是这个8岁小男孩不愿承受的尴尬和丢脸!

所以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赞美和奖励孩子?请记得一个原则,接受赞美的人是孩子,而不是父母,所以它的前提是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满足父母的需求和想法。

要做到夸得有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写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2.夸孩子别嫌“啰嗦”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很多家长开始很难适应,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很简单,教你一招——好话不嫌“啰嗦”,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扬语,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啰嗦?这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演员宋丹丹在新书《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 8ukZbx0+oqym5zyUDlilXCBlpoYB9ty0MKcA3nUXlGzk2Tu23PzsGmN3EmAYbx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