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如何把握为孩子设限的“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经常有家长议论,教育孩子是严厉好还是宽松好。我觉得,严厉和宽松都不好。严厉是家长对儿童的过度控制,它会让孩子感到受挫,认为自己毫无能力,造成孩子消极、被动、依赖的心理;或者导致孩子倔强、反抗,用一些破坏性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力量和不满。父母如果对孩子过于顺从,则会产生另一类问题。这样的孩子逐渐会认识到父母在教育上的软弱,他们不但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还会认为自己具有无上的权威,有能力“控制”或要挟父母。这样的孩子容易在家庭中为父母制造麻烦,将来在社会上很可能是要么到处碰壁,要么完全顺从。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在家庭教育严厉与宽松之间,也存在一个中间点,它既能让孩子觉得安全,同时又能让孩子展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这个中间点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经常温和却坚定有力地给孩子合理的限制。

设限要合理,教育要有“度”

许多家长不给自己的孩子设定界限,孩子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看似疼爱孩子,实际上,这是家长在用爱的名义让孩子窒息。溺爱是家长对孩子伤害最大的行为之一。当孩子的愿望实现得太容易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这是应该的,慢慢地,他们会觉得任何索取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会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他们会给孩子设立界线,让孩子自己品尝自己行为的后果。当然,这种限制必须是合理的、真实的,而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很多家长常常高估孩子的能力,认为父母一说,孩子就会记住家长的训戒,会体谅父母的用心等等。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会按自己说的去做,但往往不能如愿,这使得家长很生气,不合理的限制也就随之而来。

设立限制不应是情绪冲动的产物,它应当是一个充分运用家长智慧、经验和爱心的结果。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要求时,要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孩子可能的行动,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通过要求和限制,避免危险性过强的因素,然后让孩子“自食其果”。例如,为孩子设定回家的时间就是这样一个好机会,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增强孩子对环境的控制感和自信。

“儿子,你今天晚上有事要晚回家吗?”“没有,不会有什么事情的。”“那好,我希望你能准时回家。如果有什么事情耽误你按时回家,你要及时给我打电话;如果你不打电话却回家晚了,那你这几天晚上都待在家里不许出去。”

在这里,所有的条件都给孩子讲清楚了,如果孩子仍然比规定的时间回来得晚,家长切莫生气,只需友好而又坚定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很遗憾你这么做,不过我尊重你的决定,但你这个星期剩下几天都不能在晚上出去了。”这时孩子可能还会感到困惑,他可能会反驳到:“妈妈,我不明白,怎么是我的决定?”这时你可以告诉他:“我们已经说好了,你可以出去,但必须按时回家。你明明答应了,却违反了你作出的承诺,那你就决定了这个星期都待在家里。”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明确合理并且得到严格执行的限制或规定会成为孩子学习自我控制的良好机会。注意,父母这个时候不要说出一些带有情绪性的话,如:“你答应得很好,为什么你这么不负责任?既然你这么不负责任,那就要接受对你的惩罚。”这些话不仅没有什么说服效果,反而让孩子把限制理解成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惩罚,从而错失这个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良机。

设限的几条原则

为了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使之成为内控型的人,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必须建立新的原则。

1.告诉孩子事情的真相。

比如孩子要买东西,家长说“我买不起××”时,必须是真的买不起。不能让孩子觉得“明明可以买的嘛,看来我还没有闹够,所以你不给我买”。建立规则的第一条原则就是遵守诚实的原则,虽然这是老调重弹,但是,诚实是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

2.确定性。

生活中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这些模糊和不确定性让成长中的孩子不知所措。家长应尽量增加自己行为与言语的确定性,让孩子感到安全。这也是我们在前面讲过的,要在乎自己说过的话,给孩子的规定、限制都应是合理的,给孩子的“命令”都应是可行的,并且要准备付诸实施的。

3.重视对话与交流。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要想取得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不一定要亲自经历很多事,而且儿童也不会自动地从自己的体验中学到很多东西。因此,人们,尤其是儿童,需要同他人一起交流、分析,总结已有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庭中,家长也不应把一切都决定好了、做好了,然后再强加给孩子,而应留下对话和协商的空间,给孩子践行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责任感。 IRCNAiSzlJTQ1UmY1+hfV05wQwRXOOBJz4uQSqXvH/DH6WZZYWW+ilbXGSRfcl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