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时代造就的新人类

“人的根本属性是其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也就是人之作为人而对社会关系的依赖性,和人的各种素质的形成、发展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性,即人要被打上社会的烙印。”作为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成长在不同年代的社会人从来都不能摆脱掉时代而独立存在,毫无选择的“被”带上时代的印痕。80后大学生是这样,90后大学生亦是这样。

相对于8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世界真正迎来和平与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日益深入,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地缩短。两者所形成的合力以前所未有的爆发力改变了和改变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地球的称谓也由“世界”改成了“地球村儿”。如果说80后大学生成长阶段,外面的世界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90后大学生,可谓已是大门洞开。从国内来看,90后大学生已经是沐浴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匀益丰富之中。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的集体无意识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反应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翻开历史教科书,我们发现,90后所处的世界,时代主题已经真正意义上由战争、革命和对抗转变为和平、发展和合作。这一切始自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徐徐降下的时刻——苏联的解体。

冷战结束,两个对立阵营的对抗不复存在,世界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市场逐渐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对话取代了对抗,寻找利益的共同点、实现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和主流,人们心中战争的阴霾烟消云散,人们的安全感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

然而也正是阶级对立、大国间对抗的消失,90后大学生没有了像70后、80后大学生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困惑和纠结。如果在上个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会有学生提问:社会主义好,为什么苏联会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缩小并处于低潮?柏林墙的倒塌是不是说明资本主义很有吸引力?到了90后大学生,这种诘问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意识形态方面集体无意识,看似矛盾的问题解决了,实际上是充满了风险。这不是一个政治意识很强的年代,许多90后大学生没有了关于“主义”的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他们更是缺乏了抵制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意识,在日渐西化的生活方式下,其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阶级意识的淡漠是不争的事实,例如网上论坛90后女大学生奇怪“白毛女为何不嫁黄世仁”,其他90后大学生跟帖有称“这个电影太久了,不知道”,也有的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嫁给‘黄世仁’,等手里有了钱,可以再自我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当年的白毛女也可以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黄世仁对着干。”还有的说“所以说脑残无药医,猪啊,那是抓你去做姨太太,不是去当正房,别他妈光想着老公把财政大权给你,那年月可没婚姻法……”大多数学生可能认为时代变了,白毛女故事已经是历史,如今已经过时了。

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下的多元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犹如一台强大的引擎,在它的带动下,世界这台大机器高速地运转了起来。这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和政治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变革,而且在文化领域表现出更为复杂的交流和冲突。而这种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冲突集中体现在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是信息大爆炸;一方面是全球化带来的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是信息化时代的推波助澜,于是外来价值观与本土的价值观激烈交融和交锋在了一起,这是继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以来第三次大规模、全方位的交融与交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英雄主义等等并存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价值观群,时刻冲撞着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中的90后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抉择和生活方式。

首先,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也趋于多元化。受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90后大学生过度强调自身精神需要,强调完美的狭隘人生,放纵青春,重视感官和生理享受,思想容易陷入虚无和幻想之中。90后大学生有宗教信仰者不乏其人。

其次,多元文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团队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思潮突出,缺乏应有的集体荣誉感。西方价值观的渐渐浸入,使许多90后大学生开始认同西方的个人主义,部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淡漠,盲目追求个人利益,往往忽视整体和全局利益,缺乏集体意识。西方因宗教的存在故能维持社会的基本道德底线,而中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本应作为民族精神传承的,如今却一蹶不振,一部分大学生把个人主义理解为个人的随心所欲,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力,总体表现为国家集体意识薄弱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衰竭。

再者,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拜金主义对90后大学生产生巨大冲击,造成过度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精神财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90后大学生影响很大,很多学生把追求金钱和权力当做人生的奋斗目标,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三、改革开放下大写的“我”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效日渐明显,经济快速增长,政治环境稳定,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相对于前几代而言,中国的和平崛起给90后大学生带来的是心理和生活条件的双重变化。

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环境下,90后一代的成长既有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也有了独立优越的内部环境。相对前几代稳定了许多,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不会产生挫败感和悲观心理。生活中,从穿衣来说,即便是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90后大学生儿时也已经完全摆脱了“老大穿新的,老二穿旧的,老三穿补的”窘境,他们不仅穿的是新的,而且穿的讲究时尚和潮流。从吃来说,90后从不用担心粮食短缺,供应紧张,更是与粮票、肉票、豆制品票、鸡蛋副食品票等等五花八门的票隔绝,从他们来到这个世上伊始,吃从来就不是把肚子填饱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们吃的有品位,吃的有追求。住的方面,城镇90后大学生的父辈们已经完成了从筒子楼向宽敞明亮的楼房转移,几家人合用一个厨房,上厕所要去很远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乡村90后大学生的父辈们也完成了从土坯房到干净温暖的砖瓦房的转移。从行的方面来说,无论是乡镇还是农村,公交车已经代替了步行和自行车。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自80后开始,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从以前的42N转变成421。如果说“80后”的生活模式是“421”,而“90后”则是“非常6 +1”。作为家里的独苗苗,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位置,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竭尽所能地为他们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对他们有求必应。“一切为了孩子”悄然演变为“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确实更依赖父母,这是因为父母没有给我们靠自己的机会。”

正是由于日常相对安逸的生活方式,他们养成敢于追求自身利益,凸显自我需求的个性。2012年夏,是首批90后大学生结束大学生活,集体踏入社会的时期。90后学生大批走出校门,与招聘企业也摩擦起了不一样的火花。“以前的学生来求职,对企业都是尊敬的态度,一般是企业说,学生听。”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于杰经理说,而“90后”求职者大多把自己放在与企业同等的高度上,“求职时,‘90后’学生不止听企业要什么员工,更敢于说学生喜欢什么企业。”他们会直言自己的理想薪酬、与总经理谈话也能不卑不亢、对企业的发展和不足也能直言不讳。 zY1G/ehjPReiV6W1RkZhxTntpmrvETEoDTq1E+F68eKmp6XfCPKJxTPaSYNyaE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