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90后大学生价值观面面观

关于价值观范畴的含义,学界说法不一。一些学者认为,价值观就是“价值观念”。 还有学者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形态,即“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里则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笔者更倾向以下定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问题的基本观点,特别是人们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观点,即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信仰等思想观念的综合。

为了真实地了解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笔者从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消费价值观、恋爱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别论述和分析,并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90后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300份。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深入访谈,了解90后大学生整体价值观状况,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确立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一、90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调查结果显示,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看,29%的学生选择自己的人生观是“自强不息,成就一番事业”,27%选择“不甘于命运,创造自己的价值”,26%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拥有稳定的工作”。这三个选项都侧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只有19%选择“为社会做贡献,让爱心传递”。对读大学的原因而言,32%的学生选择上大学是为“增强竞争实力,找份好工作”,28%选择对学习活动或学科内容感兴趣,21%选择“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改变家乡面貌”。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更看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然而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在事业和婚姻的选择中,大部分学生更看重事业,其次婚姻。52%的学生会先追求“事业成功”,42%的学生会追求“美满婚姻”;在生活态度和生活品质的选择方面,46%的学生向往平静稳定的生活,36%向往“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尽可能追求个性张扬和风格独立的自由生活”,11%向往“物质极其丰富,无尽享乐的生活”,从此选项中,没有看出90后大学生有明显的拜金主义,而更青睐于自由自在的生活。值得肯定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很端正,认为学习占重要地位的占62%。对考试态度,37%选择“平时用功,融会贯通”,25%选择“心态平和,但求及格”。

总体来说,90后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是明确的,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自强不息,成就一番事业的同学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但是,也有个别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妄图走捷径,其扭曲的价值观荼毒了原本纯洁的心灵,在谴责他们的同时,也给社会提出了问题反思。

[案例一]

北京某歌舞厅,几个陪酒女郎在陪一位企业老板和他的朋友们喝酒唱歌,其中一个证劵公司财务总监提出带一个小姐出去陪酒吃饭,其中一个后背纹有牡丹的女孩应然前往。在酒桌上,女孩颇为文静,看似一个害羞不语的大学生。酒宴过后,女孩随总监开车送其他客人,路上女孩偷偷告诉一位看似是知识分子的朋友,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家在河北涿州,学的是医务护理,在大学学习五年。毕业了回老家一家医院工作,一个月1500多元,很苦很累,如此工资,实现买房的愿望实在渺茫。于是,来北京,经介绍去一家夜总会陪客人喝酒唱歌,一个月工资是1万元,这样,很快就会挣够回老家买房子的钱。等干三年以后,就回家嫁人。

这个女大学生认为人生奋斗的路太漫长,希望能够委屈几年,神不知鬼不觉赚下第一桶金,可以少吃点苦头,走一下捷径。在个人价值面临生存挑战的时候,可能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就会放弃社会价值和人生理想了。如果说这个陪酒女大学生是处于社会生存压力下被逼无奈地做出了人生选择,那么,下面的案例里圆圆则是甘愿堕落了。

[案例二]

上海女大学生圆圆为求包养竟然自拍艳照放到网上,以此引得富豪权贵人士的注意。圆圆为了让艳照更撩人,这次自拍可谓下足了血本,照片中的她不时变换姿势,对着镜头搔首弄姿,挤胸露奶的大尺度艳照引来了无数网友非议,女大学生自拍艳照求包养未果,毒舌网友还嫌圆圆人长得太胖不够靓。

这就是典型的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说过:“莎士比亚特别强调了货币的两个特性:(1)它是看得见的神,它把一切人的和自然的特性变成它们的对立物,把事物加以普遍的混淆和颠倒;它能使各种冰碳难容的人亲密起来。(2)它是人尽可夫的娼妓,是人们和各民族的普遍的撮合人。”这段话把货币形象地比喻为“看得见的神”和“人尽可夫的娼妓”,那么鲜明强烈的对比,殊途同归的一个意思,就是过分崇拜货币,会让人丧失理性和情感,丧失原则,最终变为众叛亲离的对立物。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一旦人生目的失去方向,就会丧失人生理想,对人生的价值评判出现扭曲,那么,未来的人生道路就会误入歧途,带来终生遗憾。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个人都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够取得丰硕的回报。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走出伟大的人生、光辉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一旦确立了错误的人生观,往往会走向苦恼的人生、扭曲的人生、堕落的人生、罪恶的人生、可悲的人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90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的人生刚刚起步,这一个关口把好了,真个人生才有价值。

二、90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一般来说,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会有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和价值倾向,并且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

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改革开放取得成效、社会转型进一步深化的时代下出生的一代,深刻的时代变革促进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社会变迁使9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政治上更趋成熟,在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上都带有较深的时代烙印。他们充满激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心时政、关注社会变革、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拥护改革开放的成果,对国家的强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同时也充满希望。由于社会阅历少,在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上带有比较大的理想主义色彩。遇到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过激言行或者不理智行为。

90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构成主要分政治立场、政治认同、政治参与、政治宽容、政治价值判断等方面。

(1)政治立场——骑墙主义

政治立场,指主体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和观察政治问题的视角、态度。如果政治立场比较动摇,则容易对现实平等或非正义的现象比较敏感,反应会较为激烈,往往采取一些非传统的政治参与手段。相反,如果政治政治立场坚定,则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大部分90后大学生有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有较强政治信心,但政治信仰比较淡薄。有大部分同学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实用主义或者是无信仰。这个问题在第三章有所涉及。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政治立场和个人愿望、个人利益结合紧密。比如在爱国主义方面的立场统一坚定,钓鱼岛事件中,几乎所有90后大学生都表现了捍卫国土的爱国立场。如果需要90后大学生奉献自我,去西部支教或者响应国家号召服兵役等,有些大学生可能会权衡利弊,表现出立场的不坚定。

(2)政治认同——毁誉参半

中山大学卢屏博士认为,政治认同是指对执政党及其执政行为的信任;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接受和认可;对现实政治状况的满意度和政治生活的归属感。 90后大学生普遍认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方针,尤其是赞赏中央对“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文化建设等等方面的政策和执行力度,拥护党关于民生建设的政治举措。但是,对我党在经济建设中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信心不足。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污染、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表现出忧虑,90后大学生与社会其他群体一样,对反腐败问题也非常关注,对某些官员腐败表示不满。

(3)政治参与——热情主动

政治参与指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参与各项政治活动。主要有传统参与与非传统参与两种。传统参与,指参与政治斗争、参加党团组织、参与政治活动。非传统参与,指请愿、游行、罢课罢餐、签名运动等。

90后大学生有明显的政治参与意识,92%的大学生对国内外大事有些了解,并且主要通过电视新闻、报刊、上网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也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90后大学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更热衷于社会活动,他们在学校大都参加学生会组织和社团组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因为网络媒体的普及,他们也热衷于通过网络参与投票选举,利用BBS发表言论,通过召集帖参与政治活动等。例如北京大学学生会在钓鱼岛事件问题上,给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一封信,激愤中不失理智,有理有据,很好地表达了政治愿望。

(4)政治宽容度和包容性强

大学生的政治宽容不仅指对国家政治生活中困难和问题的理解,及对各种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的包容态度,还包括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对公民有不利情况时所持的态度。高的宽容度能避免非理性的、过激的、具有破坏性质的政治参与行为。 90后大学生由于是在改革开放中长大的,亲历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日渐祖国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并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所以,政治宽容度较高,73%的学生对现任政府的执政能力比较满意,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相比较以往几代的大学生,90后的生长环境相对民主、开放,中国已经融入国际化背景中,所以,他们不再会爆发像80年代、90年代那种大规模的学生爱国和民主运动,当然,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也客观上阻止了90后大学生政治上的群发盲目冲动。但是,也要防止90后大学生在政治态度和政治关注上出现冷漠和观望态度,不能把对时政的漠不关心当做是宽容。真正的包容是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对困难和问题的冷静分析,对形势估计的理性化。

(5)政治价值判断——功利化

政治价值判断主要是指对政治活动、政治事件是否有价值的主观判断。90后大学生对政治价值的评价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都能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都赞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强调个人的努力奋斗和进取。但是,涉及自身利益时,常常倾向于考虑目前、现实的利益。甚至少数同学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

大多数90后大学生赞同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也积极努力在义与利、贡献与索取之间寻求平衡,希望在利己的同时也利他人。但遇到重大抉择时,还是首先考虑如何谋求自我发展。满足利益需求,实现自身价值。在与社会需求发生矛盾时,往往更多关注自身的诉求。例如,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的“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大多数同学还是会更多地考虑地域因素、自身发展规划等情况而对“到基层、到一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号召持观望态度。而50年代、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口号就是“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祖国一片瓦,哪里需要哪里码。”而这两代毕业生如今已经是爷爷奶奶辈,他们对90后的孙子辈,倍加疼爱乃至溺爱,60后、70后父母们又是享受到改革开放春光的中年人,比较开放和民主,所以,是两代长辈共同培养了90后这一代独立、自我的性格。

总的来说,90后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他们的政治价值观与社会主导政治价值观基本趋于一致,但部分学生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问题和失误缺乏辩证的审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存在疑惑、对共产主义是否能实现感到迷茫。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任重而道远。

三、90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是指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做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人们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价值准则。

目前社会上有一种不成文的共识,认为90后大学生道德观念差,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一副视而不见的表情激起群愤。但是,2012年3月,中南大学推出大学生核心价值研讨座谈,讨论90后大学生群体有着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在“悯、孝、俭、辨、专、智、勇、理、德、笃、新、思、博……”30多个大学生核心价值关键字中,“德”字最受推崇!

[案例]

中南大学马列学院思政0801班的林猤同学是这样解读“悯”的道德观的:“‘悯’强调的是道德情感的塑造。”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不久,老师组织的课堂讨论,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课堂的热烈氛围至今令林猤记忆犹新。“这个事件折射了国人的冷漠与无情,实质上反映了国人道德情感的缺失。这种缺失也体现在部分大学生身上,遇到老人跌倒不敢搀扶,看到有人落水不报警求助等等。”

林猤进一步分析道,处于道德嬗变时期的中国,由于传统的社会道德体系因社会转型面临着冲击,而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这就为异质价值观入侵人们思想领域提供了机会,导致了个人本位思想的膨胀,而这在道德行为的表现上就是道德冷漠。

“我选‘孝’,侧重于孝德方面。”中南大学学子向碧霞介绍了近期针对班级成员的一个小调查,大部分同学打电话回家的频率为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通话时间在3到5分钟,内容以谈论自身情况为主,关心父母情况的比较少。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夏燕根据自身所学专业提出一个“尊”字,“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尊重生命,作为将来的医务人员,应秉承生命至上、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尊重真理,严谨务学。

中南大学能源院邵帅同学表示他心中的大学生核心价值最关键字是“侠”字,它是正义的化身,当代大学生应具有“侠义”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敢于跟不和谐现象斗争,要用“大侠”的精神去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一堂生动的讨论课,折射出90后大学生道德观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同样,有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多数能够对身边的道德事件做出正确反应,77%的学生经常在公交上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69%的学生会关掉不停滴水的水龙头,51%的学生会收集废旧草稿纸、电池等待回收;同样,调查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不道德行为,59%的学生在校园丢过财物,52%的学生偶尔会关掉滴水的水龙头,要看自己的心情如何。90后大学生在道德标准上遵循灵活性原则,道德价值标准呈现双重性或多重性。他们在对待学校规章制度、纪律规定、社会公德等问题上有时候原则性不强,因地、因人、因事而异。

[案例二]

女大学生进行色情交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些时候就曾曝光过这样的案例。一些公司俱乐部打着导游陪聊、公关应酬、商务翻译的招牌,实质从事着三陪、卖淫活动。虽然有关部门历年来从未停止过对卖淫嫖娼的查处,年年打击不断,依然不得不面对这样尴尬的事实,色情服务现象屡禁不止。

一位来自城市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女孩说:“进入大学以后,家里人再也无法约束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大把花钱,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尽管家里给的钱并不少,却经不住如此的挥霍。刚开始,对于我频繁的经济赤字,家里尚能及时救急,再后来父母终于忍无可忍,对我实行限额供应,多一分都不给。然而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惯了的我如何忍受得了这一招。于是在社会上‘姐们儿’的开导下,我开始开发自己的‘自然’资源,主动到歌舞厅做起了‘三陪’,从此陷进罪恶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自发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随着少女援交问题日益低龄化,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关注。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女大学生色情服务团伙,其道德观念如此沦落?有的女大学生为钱卖身,从事为人所不齿的三陪、卖淫行业,非但不感到羞耻和惭愧,还为自己的大学生身份而洋洋自得。这就让我们对大学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教育提出问题了。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的原因如下:44%的学生认为现行教育忽略了如何教会学生做人;48%的学生认为大学教育更多功利化了,导致道德教育方面无所作为;大学生道德意识薄弱,喜欢跟风走,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不按规则做事情。有些大学生没有道德底线,荣辱观念淡漠也是不争的事实。

道德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源,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大学》开宗明义,首句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立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一个没有道德的人,首先就不具备做人的资格。南宋朱熹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人生八岁,则至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大学章句序》)中国古代就重视德育教育,而且是放在教育之首,那我们现代的教育模式能否做到德智体全面展开呢?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做一个合格大学生的立德之本。

四、90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和消费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对文化现象的观念和信条,更具体一点说就是文化领域里的一些现代和历史被重视和被否认的理论及言行所引起的观点和看法。 消费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

把这两个价值观放在一起分析,是因为90后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主导了他们的消费价值观。其中,大学生的消费很大比重属于文化消费,所谓文化消费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是消费主体出于自身需要,有意识地消耗精神文化资料的能动的消费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文化消费的过程即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二者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90后大学生从一出生,就伴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成长,他们的衣食住行各种消费都和西方文化紧密相连。从吃进口奶粉开始,到进各种西方快餐店再到购买西方名牌,家长为了子女能够健康成长总是满足其各种需求,甚至很多农二代的学生,家长在城里打工或者买菜,也要满足他们穿上千元的名牌鞋。尤其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文化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文化产品精彩纷呈,为其文化消费开辟了广阔的视野,既增长了见识,又极大地丰富了其精神文化生活,但是,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90后的大学生们凸显出了他们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向。其文化和消费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

首先,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与社会化相对立。

崇尚个性,主张个性解放,这对大学生追求、寻求个性解放,形成自我意识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追逐时尚经常带有很强烈的非理性化色彩。他们追逐时尚是为了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显示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这恰恰是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所以在面对良莠不齐的时尚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极易迷失方向。

在消费行为上,则表现出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有的男生在下巴、舌头上镶嵌钻石,打一只耳钉或耳环,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竖立在中间;有的女生领口越来越低,后背越露越大,指甲越涂越黑,假睫毛越来越长……老师们在一起说起这个问题,谈到某高校流传的一个故事:一个女生在课堂上,由于上半身有一半是裸露,下半身是超短裙,脚上一双凉鞋,中间部分被课桌遮掩,从讲台上视角看,完全是什么都没穿!

文化消费活动大多出于一定的动机(目的),有成就、审美、娱乐、交往、求新求异和仿效等大动机同时,文化消费具有随意性、不明确性、从众性、时尚性等特点。90后群体在经济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时代,极容易产生攀比和炫耀的消费动机。

[案例]

北京青年报报导,2012年高校新生开学前,一个女生找母亲要苹果三件套(电脑、 ipad, iphone),母亲表示不同意,该女生气冲冲地说:“你想让我到学校在同学中丢人现眼吗?”……

而某男生家庭贫困,经不起时尚的诱惑。为了追求虚荣,他决定卖肾来获取钱财。由于年少,社会经验不足,不慎被骗,只获得两万元的器官出让费。该男生用这笔钱买了iphone手机和ipad笔记本电脑。然而,在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

盲目攀比之风在新生中比较盛行,不仅给家长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也助长了同学们不良的消费习惯和风气。

其次,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一元化对立。

总体来说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积极的、正确的。但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在原有的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价值观基础上,呈现出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趋势。在这种多元化趋势中,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开始攀升。

[案例]

薛某上大学后,家人除应交的学费、住宿费,每个月还寄给他800元零花钱。他在学校里也称得上“小富翁”。上学第二年,家里经济状况发生了变化,他的零花钱也随着减少。可他“潇洒”惯了,舍弃不了快活的日子。骑着电动车,带着笔记本电脑,过着看上去很是“潇洒”的生活,但先后欠下了16000元的债务。

薛某借钱消费行为是一种“追逐虚荣和过度放纵”的结果,缺乏理性的消费意识。这给他们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求学期间出现非正常的经济压力,而又不便让父母知道,就会带来潜在危害,轻则影响学业,重则走上违法道路。针对大学生过度消费问题,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对或错来作为评价标准,也不能用老一套教育方式抑制他们的个性消费。我们可以关注他们的消费状况,把握其消费心理和行为,实行相应的消费教育,引导他们科学适度消费。

有些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消费,也有打工挣钱自食其力的表现。而且大学生兼职在当下也是个时髦。64%的学生对兼职很有兴趣,45%的学生通过做促销员来赚取额外生活费。勤工俭学是多数大学生赚钱的渠道,但是不少学生本末倒置,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经济创收上,忽视学习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少数学生金钱观发生扭曲,唯利是图,不惜用违法手段来获取经济收入,比如参与传销;就个人理财而言,部分学生理财能力差。部分大学生新学期开始时要么把钱全部以活期形式存入银行,不考虑更多的投资渠道,要么把钱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比如炒股、买彩票等,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行情不好往往带来较大损失,以后的生活费没有着落。

究其消费心理,90后大学生的时尚消费和文化消费,无非源于以下各种动机:

各种消费动机差异图表

再者,价值评价的低俗化与审美化对立。

由于时尚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再加上商业社会追逐利润的本质,造成大学生消费和审美的感官享乐,而忽略人的理性需求,消解了文化的教化功能。单纯的感官刺激和享受会使人低俗化和庸俗化,阻碍人的内在诉求,即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少90后大学生光顾过色情网站和色情网络游戏。

相对于一般的文化消费而言,大学生文化消费活动属于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应当更加理性,更具知识性和发展性。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娱乐性消费多于发展性消费,盲目、非理性、低层次等不合理的消费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由于当前文化市场不规范,文化产品良莠不齐,一些大学生在充满诱惑的文化消费活动中,沉迷于网络、色情、游戏,耽于娱乐和感官享受,荒废了学业,迷失了自我。

根据调查结果,90后大学生认为,文化娱乐对大学生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其中34%的学生认为影视剧对其价值观“有一定影响”,34.3%的学生认为博客或微博对其价值观“有一定影响”; NBA比赛、选秀节目、好莱坞大片、流行歌曲、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等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和相关产品,分别占76%、76%、19.1%、14%、7.4%、7%。47%的学生喜欢看韩剧是因为其娱乐性强。

时尚文化在“90后”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表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好莱坞3D影片、街舞、滑板、网络游戏、嘻哈音乐、选秀节目等娱乐活动及相关产品、消费方式成为这类群体所热衷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在这种时尚文化的熏陶下,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物质化、庸俗化的趋势,因而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

接受调查的学生对当前流行文化的看法不尽相同,一些学生认为其时尚另类,能够张扬个性。一些学生认为其娱乐性过强,对学习帮助不大,内容过于开放,使多数同学心中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流失。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应当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文娱偏好

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文化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其文化观念、文化消费活动等的直接影响,在文化消费活动中,只有健康科学的消费才能真正增长见识、培养品德、提高素质,而不合理的、错误的文化消费活动,将使人误入歧途。有个别大学生为了满足自我膨胀的消费和攀比欲望,导致偷盗、抢劫甚至绑票,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最好的证明。

要想提高90后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首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通过陶冶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引导高尚的文化消费活动。确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根本。在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选择和认同中,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高雅文化的熏陶中、生动活泼的文化娱乐享受里,不知不觉间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要为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其主动选择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产品进行消费,并引导其自觉利用校园文化平台,多途径、多手段摄取校园文化精品,同时,鼓励大学生利用各种党团活动、学习交流的机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和研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引导其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90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 90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恋爱选择和交往的观念方面,物质化取向越来越明显,爱情理想主义降低,是最不理想化的一代。高校里同性恋的现象已不再是新鲜事,性观念趋于开放。

根据调查结果,90后大学生婚恋观有以下特点:第一、学生认可谈恋爱。30.2%的学生认为应该谈恋爱,不能错过青春年华。54%的学生认为顺其自然,关键是有没有缘分。恋爱动机是丰富生活,消除寂寞,分别36.2%,34.6%。第二、性观念趋于开放。30.3%的学生认为恋爱的底线行为是同住关系,20%的认为是性爱关系。第三、大多数大学生谈恋爱更看重对方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喜欢自己(占39.7),而不是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占14%);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平衡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32.2%的学生在恋爱和学业发生冲突时不知所措,29.7%认为学业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部分学生出于不正确的恋爱动机,不能平衡好学习和恋爱的关系,部分学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比如,沉迷于爱情,学习成绩下降,难以毕业;遭受感情挫折后殉情;恋爱以婚姻为目标的较少,且成功率低。

对恋爱的态度

恋爱动机

[案例一]

某校一名大二男生从女生寝室6楼跳下身亡。跳楼男生在校成绩很好,一直是班上前几名,但平时不爱说话。前日,他与外校的女朋友分手了,情绪反常,借酒浇愁。一天中午,该生冲上女生寝室,去六楼找“红颜知己”李某聊天,他趁守护的同学不备,关上门从6楼纵身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

大学生恋爱已经不是一个新鲜问题,而大学生恋爱的后果却始终备受社会关注,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许多在大学中恋爱的人,最后携手一生,而又有许多在大学中恋爱的人,最后走上了不归路。爱情是人生宝贵的一部分,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爱人是不可能随便找一个就可以了的,但也不是只有一个人可以爱的。武卫因为和女朋友分手就跳楼,说明他的自信心不强,自我肯定感不强。奉行爱情至上主义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挫折。

[案例二]

某大四学生,在他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和女友同居,谈起他的同居生活,他显得有些调侃又有点悔意。“我们宿舍4个男生,其中3个都有‘老婆’了,我要是再不找女朋友会被他们小看的,而且我也是成年人了,看到他们‘那样’了,发现自己其实也有那种需要,嘿!每天早上醒来看到身旁的她,觉得有种男人的感觉。”同居两年后,两个人越来越不能忍受彼此的坏毛病、坏习惯了,周而复始的同居生活也变得繁杂琐碎,食之无味。“我最后发现我并不是真的爱她,只不过是因为同学们都同居了我也不能落后的心态作祟,所以最后落得人财两空,真是报应。”

部分大学生恋爱是为了追求虚荣,追求面子。他们没有充分考虑盲目的恋爱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社会、学校和家长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六、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调查结果显示出这类群体职业价值观的如下倾向:薪金是他们择业中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56%的学生期待在未来的职场上获得高薪。环境因素是影响他们择业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40%学生喜欢舒适的就业环境;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清晰的长远目标或短期目标,分别占33%,38%;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信心不足,37%的学生认为目前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能胜任理想中的职业,另外37%的学生认为有所欠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认识不清,50%的学生不太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39%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过半学生关注就业信息,21%的学生经常阅读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书籍;网站和学校是他们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别占51%,42%;从择业地区看,大部分同学愿意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工作,极少数同学有去西部和偏远地区工作的意向。从就业单位看,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外企、国企、自主创业、私人企业。部分同学还选择毕业后服役,今后在部队里发展。

对某些职业现象的认识具有现代理念。大部分学生对以下现象表示理解和赞同:毕业后自己创业,如北大毕业生陆步轩、陈生开店卖肉,斯坦福大学才子陈欧创办“聚美优品”网上化妆品商城。有的大学生将就业目光转向就业环境相对宽松的二、三线城市和广阔农村;有的大学生空前踊跃地报考村官,成为社区工作者;还有不少大学生选择支援西部地区,为响应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

未来职场期望

[案例一]

毕业生王某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条件都不错,在就业的初期满怀信心。但由于专业冷门等原因,找过几家单位都碰了壁,结果产生了自卑感,在后来的择业过程中表现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到了新的用人单位那里,只能被动地问人家:“学某某专业的要不要”,其他什么话都不敢讲,最终未能落实就业单位。

王某的失败是由于自卑心理在作怪。在择业遭受挫折后,一蹶不振,对自己评价过低,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择业时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不敢主动、大胆地与用人单位交谈,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越是躲躲闪闪、胆小、畏缩,越不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这种心理严重妨碍了一部分毕业生正常的就业竞争,使得那些原本在某些方面比较出色的毕业生也陷入“不战自败”的困惑。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各大高校纷纷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帮助他们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案例二]

今年28岁的胡建党祖辈世代务农,9年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开始过上了儿时向往的城市生活。然而,时隔四年大学毕业,他毅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选择当一名大学生村官,重新回到他熟悉的乡村,一扎根就是五年。五年中,他带领村民发展蘑菇种植,成立北京爱农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2010年他高票当选王场村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

从2006年起,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的热潮,无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怀揣着对农村的无比热情、对新农村建设的无限热忱,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到广阔的农村,施展自己的抱负。我国各地城乡基层求贤若渴,对才人的渴求最为强烈,同样能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r9iVIrOrmJlaXhRu3o9cXfoGH93Ec+uMRV8CnQetqVZUXc/U+YxCcLlYUG+AMg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