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顾飞宇的新著《视角集》即将付梓,嘱托我为该书写个序。我自忖分量和影响都够不上,何况他已出版的专著是由成尚荣、严清等名人作的序,尽管我的文件夹里写的序也有十多篇,但那都是为有分量的人代笔的,便再三推托。但顾飞宇执意相邀,并说在教育界我是最了解他的人。想想也是。我和顾飞宇是80年代初先后到紫琅中学任教的,80年代末,又先后离开了紫琅中学,我们是曾经的同事。我们在教育研究方面又是志同道合的好友,虽不在一个单位工作,但经常在一起探讨、争论教育的有关问题,一旦有什么新的感悟,常常都是首先向对方求证。包括他的协同教育的许多观点,我俩平时都交流过、争论过。同时,他又更像是我的兄长,各方面都很关照我,他身上有许多我值得敬佩和仿效的地方,两人的情趣爱好很是相投,在一起常常有说不完的话语。几年前才知道,他和我哥竟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而且时辰也一样,这样看来,我们的兄弟情缘是自然的了。

成尚荣先生常说,教育科研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顾飞宇对教育研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痴迷。他是学地理的,到紫琅中学任教不久,他就带着学生山上山下地跑,采集探究狼山的地质构造。现在看来,他那时的做法和现在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竟是不谋而合。正如他在他的《春生集》描述的那样,他那时就开始把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引进了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这样算来他研究协同教育已经有了30个年头了。这也使他在许多问题上有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顾飞宇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种执着的精神。30年来,他潜心协同教育的研究。其成果在他多本专著和主编的《素质协同教育文选》中都可以看到。而且,他的研究,一直得到许多大家的关注和很高的评价。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著名人民教育家李吉林对他的“九五”课题是这样评价的:“顾飞宇同志是位酷爱研究,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型校长。该同志深入教育、教学实际,针对青少年素质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提出‘素质协同教育’的新思路,其理论依据科学、合理,研究方案可行有效。该研究对于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操作层面的研究上具有创新价值和普遍意义。”

在虹桥二中,顾飞宇的素质协同教育研究找到了生长的肥田沃土。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守着他的协同教育研究,始终如一。后来调到教育局工作,他还主持了江苏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协同和合教育研究与实验》,将协同教育在区域范围内推广。2007年9月,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论证组对该课题提出了这样的结题鉴定意见:

顾飞宇是协同教育理论的创立者,近几年他的主要工作在区教育体育局分管教育教学工作,兼虹桥二中的校长工作。他把工作当作课题做,在区域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学校班集体建设、学校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新课堂的建设、学校与社会家庭的结合等工作纳入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

本项课题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操作层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了各种教育及管理模式,有利于一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直接运用。在课题实验基地推行体现新观念的工作模式过程中,通过与老模式的碰撞激化各种矛盾,从而实现了教师及教育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实现了本课题要建立的一种体现新观念的教师工作模式,帮助教师更准确、深入地理解课程的新观念、新思路的实验目标。

协同论是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事物的发展如何达到有序状态的一种方法论。和合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哲学思想,是研究事物的发展如何达到平衡状态的一种思辩说。协同论重过程、重方法、重技术、重操作;和合学重理想、重教化、重经验、重悟性。它们分别代表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特点。本课题把两者结合到教育上,对教育的本质观、素质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质量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中西协同,中西和合,形成协同和合教育论,这是理论上的创新。

该课题立项后,整个研究过程认真、扎实、有序,卓有成效。开题论证后,吸纳了全校教师及部分家长参与研究,依据实验任务,科学规划实验步骤,认真做好培训,确保实验研究效果,明确责任管理,做好课题研究保障。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后,构划、组织了许多有效的研究活动,并不断拓展途径,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和区域教育协同体组织管理特色。在历经四年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分类梳理、深化提炼,撰写了大量案例、论文及专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整个研究过程充分体现了一线研究者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性品质,值得学习和借鉴。

该课题研究成果呈现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结题专辑中的研究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明晰、引例精当,具有较高的科研品位。研究报告阐释了协同和合教育的六种理念、十个观念,学校管理十二个方面的创新模式,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五场说”、区域教育管理的四级“协同体组织”,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具有可操作性。通过研究,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提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平台,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共育的合作模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推动了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和谐高效的发展,真正达到了“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目标。

鉴定组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真实、丰富,在同类研究中居领先地位,值得学习推广。

对顾飞宇兄的研究给予这样的评价,不能说不高了,但在我看来还是恰如其分的。2005年,在南通市教育创新工作大会上,顾飞宇的“协同教育”,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及严清的“德育工艺论”,同时被誉为南通地方教育创新的四大教育理论创新成果。可见顾飞宇协同教育研究的影响之大。

我的好友,南通著名教育学者严清兄曾为顾飞宇的《素质协同教育文选》作序,“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关怀”,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协同教育的本质内涵,至今读来还感亲切。

关于教育的本质与功能,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对此素有争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百花齐放,正说明春天的气候是多么适宜。对于争论,我们曾经过多地注意论点之间的相异,而忽视论点之间的趋同。其实,无论是人本位观,还是社会本位观,都还是立足于“人类”来审视教育。“人与人的世界”,庶几可看作是“个体与社会”的同义语,这两者怎么分得开呢?

但教育如果是从活动层面、操作层面来界说,则无论如何不应该从它宏大的视野中消失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不幸的是,对于个体生命心理学与社会学意义上的漠视,则大量地存在于我们现实的教育情境中。青少年学生身心和谐、全面、主动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课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必然要求,对于这种要求的漠视,是教育异化的结果。教育不再以完善个体完整的身心要素与结构来达到最终完善社会的目的,反而以学生个体生命的扭曲(甚至摧毁)为代价,换来学校在升学率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所谓质量与效益。应试教育对人格的杀伤力之大,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然而,一所学校又必须保证有较高的升学率,否则,它的办学信誉将在社会的讥评中消弭殆尽,只是这种升学率的求得,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生命价值的完整性来作为交换。教育应该是对人的命运的关怀,这种关怀包括希望并通过努力来让相当一部分受教育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但这种关怀,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儿童少年人格的完整性和发展性,教育应该是对人的命运的全面的、终极的关怀。

秉着这种深刻的人文关怀,许多集教育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于一身的教育界有识之士,在他们的教育舞台上施展身手,以创造性、开拓性的探索努力,书写他们对神圣的教育关怀的理解。于是,许多教育新说、新模式、新成果诞生了。顾飞宇的“素质协同教育”,便是这涌动的教育新潮中令人瞩目的一簇浪花。

素质协同教育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协同论为研究探索和实验操作的方法,在邓小平理论核心辩证法光芒照耀下,在教育园地破土而出,表现了勃勃生机,这生机来自与科学。顾飞宇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追求科学的严谨,无论是模型建构、参数分析,还是评价测量,科学的规律与法则显示着权威。但教育的研究毕竟与自然科学的实验室研究有所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人而后者的对象是物。对于人研究除了遵循科学性、技术性、工程性等线性的要求外,更需要遵循人文性、情感性、艺术性等非线性的要求。素质协同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儿童少年身心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而整个研究的过程也全力全方位(协同的要义即在于此)倾情于每一位受教育者。读《扬子晚报》1999年9月16日的专题报道《风景这边独好》(副标题——南通虹桥二中推行素质协同教育纪实),对虹桥二中的老师会油然而生敬意。学生需要的关怀是多方面的集合,他们付出关怀的劳动是多方面的协同。作为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其研究风格如果能兼及科学性与人文性,把两者结合得尽可能和谐,则该项研究就不仅有求真的必然性功能,亦有求善的必需性意义。素质协同教育致力于这种结合,既表现了研究者对科学研究规律与法则的遵从,更表现了教育者对儿童少年身心关怀的责任。

素质协同教育的第二点研究特征是理论思辨性与操作实证性的结合。真正有价值的科研应该回答来自实践的挑战、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转化成先进的教育生产力。这样的研究当然需要睿智的思辨,需要缜密的推导,需要理论的先进,但更需要的,应该是实际应用的操作工艺流程,是在每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中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来求得理论的确证。素质协同教育非常注重实证的研究,从设计到实施、到检验评价,其中凝聚了许多老师辛勤的劳动。这种扎实的工作既是他们创造的贴近鲜活教育实际的研究范式,更体现了他们在捧出一篇篇理论文章这样的科研成果的同时,还向人们展示他们通过科研来育就一代美好心灵这样一种更有价值的成果。

素质协同教育结出的硕果,带给顾飞宇与他的同事们收获的喜悦,可贵的是,他们并不陶醉于此。有消息说,素质协同教育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下去,这项课题新一轮的滚动将申报南通市跨世纪技术学科带头人“十五”科研项目和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五”课题规划项目。

谨此祝愿素质协同教育获得新的成功。

正如严清兄所言,顾飞宇的研究获得新的成功。三年后他的素质协同教育的理论研究、协同教育的学教模式研究、学校协同管理研究三个省市课题研究成果出版专著《有序集》,我们教育界的前辈,时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作序“和谐、协同、合作、创造”。

顾飞宇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在学校当校长是这样,当了教育局局长还是这样,而且似乎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系统的设计。在教育科研方面,顾飞宇很值得大家学习。记得几年前,看了顾飞宇同志在南通市虹桥二中任校长时整理的关于协同教育的小册子,从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后来逐步认识到协同教育的创新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实际上是对顾飞宇逐渐加深认识的过程。如今,他又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协同和合教育”,并形成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初步研究成果,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入。对顾飞宇的研究品质和研究水平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协同和合”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从书稿中看,协同是把教育当作无数的关系来看待,各种关系的妥当处理和安排,必使教育臻于“和合”,即和谐、合作。这种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其实,协同和合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可以说是对理想教育的追求。顾飞宇同志的理论功底和思维的独特性、深刻性是其提出这一教育主张的重要基础,难能可贵。

我们也可以把“协同和合”理解为一种教育管理的理念,以及从这一理念出发,作出的制度的设计和安排。这种管理有一个重要的前在理论预设,即教育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只要处在开放状态,必然会产生新的有序结构,结构的有序必然使各种关系和谐、协同、合作,进而去创造。人的素质同样如此,各种素质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就能发挥出结构的力量,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教育的管理极其制度安排要从这一前在的预设出发,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教育水平,发展人的素质。

顾飞宇研究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宏观和微观的把握。协同和合教育也指导着教育教学,并且提出了序参量和控制参量,从外部和内部的关系考察并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协同和合原理和课堂教学协同和合模式,对以结构为大单元的教学内容组织作出了新的思考和安排,这对教学结构的合理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顾飞宇的研究是一个过程,目前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还要作出调整,包括某些表述亦应斟酌。我相信,协同和合教育会展现更加诱人的前景。

顾飞宇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步,这本《视角集》是他集30年协同教育研究之大成,三个篇章,十八个章节,101个角度,提炼出122个协同教育的观点,309个重点概念创新组合一个协同教育的话语体系。可敬!可叹!

《视角集》的篇章结构是从哲学思考、理念梳理到实践反思,但我纵观了顾兄的研究过程,感受正相反,三十年来协同教育的研究,走了“实践反思——理念概括——哲学提升”的教育科研之路。协同教育的研究,与我国改革开放同行,与实施推行素质教育同步,与新课程改革同程!顾兄从教师到学科组长、教导主任,从班主任、校长到教育局分管教育教学的副局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他始终在教育的一线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协同教育的研究,推广协同教育的观念,思考协同教育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他喜欢思辨、喜欢争论、喜欢创新,而且有点“固执”,常常“标新立异”而不被人理解,但过了若干年后许多人才理解,原来他当年的坚持是对的!101个角度正是这种固执所得到的真知灼见吧!

我现供职南通教科研中心,凭我对顾兄的认识,对他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研究精神的敬佩与对他丰硕而富有个性的研究成果的赞赏,我主持了十二五国家级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协同教育的研究与区域实验研究》,顾兄是该课题我的主要合作伙伴。《视角集》的出版,应该是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我祝愿协同教育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期望协同教育在更大的范围得到推广!

忝为序。

张 建
于壬辰年冬

作者系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分管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及《南通教育研究》杂志、《南通教育》报的编辑工作。 k0jZT+NjqQVNetTEMziuhps++1Oz599YsMMNb7+7KFwMDyB9G3tS5uHNUGapa0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