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收到顾飞宇局长的书稿,多少有些惊讶。这显然是一本有相当思想深度和理论建树的学术专著。我和顾局长直接的交往并不多,但每次交谈都有感于他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敏锐,他对各种教育理论以及各种教育流派的主张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跟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一些年轻教师在他的指导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成长。顾飞宇曾长期担任中学校长及教育局的副局长,他不是专职教育研究的学者,能写出这样一本理论专著殊属不易。

读懂顾飞宇的这本书,首先要对哈肯及《协同学》有所了解。哈肯,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生于莱比锡。1951年获厄兰根大学数学哲学博士,随后改读理论物理。1960年起开始担任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65年成为霍恩海姆大学荣誉教授,1982年起为巴代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哈肯由于倡导协同学,阐明在具体性质极不相同的系统中产生新结构和自组织的一般规律而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名。协同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哈肯在激光研究的基础上,对远离平衡时所发生的由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现象进行研究,指出这类现象是由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之间协同作用而达到一定稳定结构的结果。协同学的理论适用于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研究。顾飞宇很好地借鉴了协同论的思想方法,但他这本专著的框架、基本概念及逻辑联系,显然不同于哈肯的《协同学》。哈肯采用概率论,随机理论建立起序参量演化的主方程,以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构造阐明有序结构形成的协同学的框架。顾飞宇的著作主要是质性的研究而不是量化的统计研究,他以系统观念、生态理论、生命哲学和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内核建构理论框架,自然科学色彩较淡,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色彩鲜明。

现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界的教育哲学主要受杜威经验主义思想的影响,教学论主要受前苏联教育家的影响,当下的课程改革主要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顾飞宇的研究则是转益多师,广收博取,有着更为厚实的文化背景,他的视野穿越教育学术理论,投向更为广阔的学术天地。他的研究,是基于生命成长的研究,贴近杜威所主张的“教育即生长”的理念。无论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共同之处都是将教育置于人类社会和儿童生活的背景之中。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教育和活动影响人的成长,从协同学的角度看,遗传属于自然的系统,环境属于社会的系统,教育则是人类创设的系统,活动是个体主动选择的系统。人的受教育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是多个系统综合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这个系统的演变并不是线性的发展,而是不断交换着信息和能量,具有多种作用力和多样可能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对“活”的东西的研究导致了一门新兴学科——协同学的诞生,而对于生命成长的研究导致了一门古老学科——教育学的诞生。教育伴随人类社会诞生,教育学则伴随人类自主意识诞生并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丰富而繁荣。协同学意即协同作用的科学,根据协同学的观点,教育是多要素,多系统协同运动的复杂事物。协同学的理论为我们审视教育的历史和本质,评价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设计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方案,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顾飞宇的这本著作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教育的关注点,教育研究的聚焦都应该优先在“活”的生命,而不是“死”的物质。然而当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言“大学者,大师之所谓,非大楼之所谓也”,并没有成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或教育行政领导的共识。圈更多的土地,盖更多的房子,招更多的学生,办更大的学校,成为一窝风的教育大跃进。流风之所及从大学到中小学概莫能外。还有那三令五申的学生减负,旷日持久的应试教育转轨,毕其功于一役的课程改革,结果跟愿望和设想总是有很大的距离。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思想方法的简单、改革策略的粗疏、顶层设计的缺失、系统思维的匮乏,常常使各种改革呈现一种急功近利的冲动,流于一哄而上的运动,结局常常是名曰硕果累累,其实山河依旧,面貌未改。顾飞宇的这本著作既是理性的思考,也有应用性的指导价值,它起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使我们对教育的复杂性和变化的丰富性有足够的理解,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教育系统是社会化的生物系统,它的功能只有靠和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才能维持,这与设计出来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人造机器不同,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改革统筹兼顾,综合推进,才能有序地协同发展。孤军奋斗的改革当然也有效,但作用毕竟有限,不能深入持久的进行,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飞跃。教育结构是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它们是自组织,因此,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没有活力。当下的教育系统基本上还是封闭甚至垄断的领域,所有的改革都是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评价,缺少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协调,甚至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内部各个方面都缺少衔接,改革没有配合,大体都各自为阵,所以教育改革常常事倍功半,顾此失彼。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是有自觉行为的生命体,因此必须优化教育环境,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让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契合,真正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这其实便是优化生命个体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顾飞宇的著作告诉我们,教育系统应处于一种开放活跃的状态,所有灌输式的教学,应试化的训练,规训与指令式的教学行为只能窒息学习者的生机,扼杀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化发展的可能,同时也钝化了教师的思维与创造的热情,使生动活泼的教学行为演变为照本宣科的知识搬运,结果是教师的平庸化,甚至是思想与学术水平的严重退化。

在许多情况下自组织是从混沌的情况下产生的,系统的发展过程同时由决定论的和随机性的因素决定,用莫诺的话来说,由“或然性和必然性”决定。教育本身就是面对实然的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存在,学校不可能选择到完美无缺的教师群体,教师不可能完全凭自己的意愿选择学生,并让学生适应于自己教学的需要。在学校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发生作用,从实然的存在走向应然的理想,其间发生具体的教育行为,这种教育行为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是使各要素优化组合,达到理想化的最优;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是在交换能量和信息,促进生命的成长。教育从其本质来看即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不断由实然的世界走向应然的世界。因此,教育不能没有理想,理想的教育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必然地应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身心的完全和谐,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教育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态系统,生命有他的成长性,生命的成长体现为德智体美诸要素的协调发展,改变成长的环境就可以改变成长的状态。然而教师或学生并非被动地受制于环境,他们可以能动地改造着环境,创造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优化的环境,这便是李吉林老师所主张的教育情境。这儿每个生命体既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马克思说人就其本质而言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另一个方面马克思又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人类自由发展的必要前提。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共同生长并个性化地生长的。教育的职责就是要满足并引导生命体健康地成长,主动地、自觉地、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顾飞宇的这本著作充满辩证哲学的思维,充分反映了教育中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提供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正是这本书的价值之所在。被马克思称为“天才的工人”,列宁称为“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人哲学家”的工人哲学家狄慈根,他曾说:“哲学的专门任务不是提供世界的真切的思维图象,而是提供人类精神在形成世界图象时所需的方法和道路。”顾飞宇的这本著作并没有提供关于教育的实证知识,即不涉具体的教育政策评价、学校管理策略以及关于课程教材教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更不涉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但他提供给人们怎样认识客观世界,怎样才能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怎样有效地推进教育的改革,所谈的是“对认识的认识”。

顾飞宇的著作告诉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于纯粹思辩的本体论的角度,这还是不够的,必须从认识论的角度,以大系统与子系统里面各要素的联系和变化中,找到改革的思路,并在教育实践中寻求理解、领悟和发展变化。显然顾飞宇对教育的认识基于丰富的感性知识,他有长期的教育与管理的实践经验,但又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他通过分析与概括达到理性的认识,这种理性认识揭示了教育中的普遍关联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强调了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

顾飞宇这本著作闪耀着大教育语境中人本主义的光辉。无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无论课堂教学还是班队活动,无论学校,班级还是学习小组,其活动的体系形式多种多样,观察的视角同样有多种,但主体都是“人”,其宗旨都是人的发展。现代西方教育思潮尽管学派林立,观点繁杂,但归纳起来大致分属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两大学派,人本主义思潮故且不论,即使科学主义思潮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谈及人的问题。现代人本主义有两大特征,一是把人(自我)当作世界的本体——故称人本主义,二是把人(自我)归结为非理性的意志、情欲。叔本华是现代非理性人本主义创始人。人本主义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柏格森,以宣扬“生命哲学”闻名于世。柏格森说:“不管你属于哪一哲学派别,你都不能不承认,人是生物,生命沿着两条主要的道路进化,都以社会生活的方向为终点。联合是生命活动的最一般形式,因为生命就是组织,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不知不觉地从有机体的细胞之间的关系过渡到社会中的个人之间关系”,柏格森认为社会由内在的自我构成,这一观念与顾飞宇对教育的认识多有相同之处。西方人本主义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存在主义者的萨特,他强调人区别于物是由于具有主观意识能自己创造自己,能自由地创造自己的本质。当下教育语境中提倡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显然地烙有存在主义的的印记。顾飞宇的教育理想同样地有生命哲学的印记。

顾飞宇的贡献在于借助协同学、生态学和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观照流行的人本主义理论,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变化的多端、生命成长的特定性以及教育的本质与属性的多种关联,这也成就了他自身理论的丰富性。顾飞宇这位曾经的教师、校长、局长达到了很不一般的理论思维的高度,对当下理论界的许多概念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个性化的解答和建议。这本著作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也是他由教育行政官员转身为教育专家、学者的精彩亮相,我们期待顾飞宇有更多、更好的专著问世。

是为序! B72t179nTiDmk6TsqolFPMODHQ+7RtfLg/mVXX2s6K/43UImSwiS6DzlwnQNfSE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