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人们给出了勾股定理的各种不同的证明,有人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找到它的证明方法有400多种.仅1940年,由鲁米斯(E.S.Loomis)搜集整理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一书就给出了370种不同的证明.
我们的祖先对勾股定理作过较深入的研究.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字君卿)在对《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一张“弦图”(图1-2),并附“勾股圆方图说”一段文字:“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案:弦图,又可以勾股相乘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之差相乘之为中黄实,加差实,亦成弦实.”这里第一句话是对勾股定理的一般陈述,“案”以下的文字是对“弦图”之构造的解说,也是对勾股定理的一个完整的证明.
图1-2
赵爽的“弦图”已失传,现在能看到的采自上海图书馆宋刻的《周髀算经》(图1-3).对于赵爽的“弦图”及文字,钱宝琮先生解释为:“实”指面积,把图中(△ ABC 等)四个直角三角形涂上朱色,其面积叫做“朱实”,中间的正方形( CDEF )涂上黄色,其面积叫做“中黄实”.于是上文用算式表示就是
《周髀算经》(宋刻本)弦图上海图书馆藏
图1-3
即
李文林先生则运用面积出入相补法对“弦图”进行解读,他认为,钱先生的解释:即从“2 ab +( b - a ) 2 = c 2 化简为 a 2 + b 2 = c 2 ”,这种代数运算,在当时还没有基础.根据吴文俊先生“古证复原”原则,“面积出入相补法”的解释可能更接近事实.
“弦图”作为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代表得到公认,并把它作为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图1-4).
图1-4
赵爽的“弦图”开了面积出入相补证法的先河,至今还被采用.
还有三国时期刘徽、清代的梅文鼎、李锐、华蘅芳等,创造了许多不同的面积证法,下面将他们研究的图形录绘若干幅,如图1-5,从中我们可领会他们研究的神妙.
图1-5
现存勾股定理最早的证明出自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的《几何原本》命题47.他把勾股定理换成了另一种形式:“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正方形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之和”.其证法是(如图1-6)
图1-6
先证
从而
同理
上述两式相加即得
但上述证法不是最简的,最简的证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理论证明.
如图1-7,作直角三角形 ABC 斜边 AB 上的高 CD ,则△ ABC ∽△ ACD ∽△ CBD ,
图1-7
有 a 2 = qc , b 2 = pc ,
所以 a 2 + b 2 = qc + pc =( q + p ) c = c 2 .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达400多种的证法之中,居然有两种证法一个出自美国第二十届总统加菲尔德(Garfield,1831~1881年)之手,另一个是由身为国王的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Bhaskara,1114~1185年)给出.
1876年4月,加菲尔德在波士顿周刊《新英格兰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勾股定理的一个别开生面的证法.1881年他当选为总统,于是他的证明也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轶事了.
加菲尔德的证法确实十分干净利落.如图1-8,在直角△ ABC 的斜边上作等腰直角△ BCE ,过 E 作 ED ⊥ AC 交于 D ,则有△ ABC ≌△ DCE .
图1-8
设梯形 ABED 面积为 S ,则 S = ( a + b ) 2 = ( a 2 +2 ab + b 2 ),
两式比较即得 a 2 + b 2 = c 2 .
婆什迦罗的证明也很奇妙:
如图1-9( a )是由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构成的一个边长为 c 的大正方形,因而其面积为 c 2 ,中间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b - a .把( a )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两个长方形,再与小正方形拼在一起,得到图( b ),在该图中引一铅垂虚线,标上各边的长,适当简化后恰好成为图( c )所示的由边长分别为 a 、 b 的两个正方形组成.因此有 c 2 = a 2 + b 2 ,勾股定理得证.
图1-9
至今,还不断有勾股定理新的证法出现.下面选举两例:
新证一 (见美国《数学教师》1990年第四期)如图1-10,以 B 为圆心,以 BA 为半径作圆,交 BC 所在直线于 D 、 E ,交 AC 延长线于 F ,则有
图1-10
由相交弦定理,得
新证二 (张劲松,2009年《数学通报》4期)如图1-11,在 AB 上截取 BD = a ,延长 AB 至 E ,使得 BE = a ,并联结 CD 、 CE ,则∠ DCE =90 ° ,得∠ ACD =∠ BCE =∠ BEC .由此,△ ACD ∽△ ACE ,故
图1-11
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成立,而且应用也很广泛.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 ABC 中,若 AC 2 + BC 2 = AB 2 ,则∠ C 为直角.
证明 如图1-12,过 C 作 AB 的垂线,垂足为为 D .
图1-12
在 Rt △ ADC 与 Rt △ CDB 中,由勾股定理有
所以
已知 AC 2 + BC 2 = AB 2 ,
所以
故得
所以
即△ ABC 的∠ C 为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