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讲 琴瑟和鸣:弹拨乐

课前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弹拨乐吗?

2.你能说出几首弹拨乐曲?

2.你能说出哪些弹拨类的民族乐器?

一、觅知音

1.高山流水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寻觅知音的典故,很多人都能说出俞伯牙和钟子期,以及二人之间演绎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经典故事。《高山流水》实际上是中国古代一种古老乐器古琴演奏的一首乐曲,后来分为《高山》和《流水》两首琴曲。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奏古琴技艺高超,以至于曲高和寡,难觅知音。后来遇到钟子期,伯牙弹琴时志在高山,钟子期能说出:“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又说出了:“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十分高兴,认为遇到了真正的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再难觅这样的知音了,于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从此不再奏琴。

这个动人的故事,使我们对两首古琴曲《高山》和《流水》十分好奇,很想一听为快。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流动,如今流传下来的这两首古琴曲,基本上演变成了改编后《流水》版本,增加了古琴演奏中的一些手法,称作“七十二滚拂流水”,现在演奏的基本上是这个《流水》的琴曲。

关于古琴曲《流水》,还有一个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事件。我们在许多资料中可以查阅到,《流水》在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的指下流动出的旋律,被放入金激光唱片,载入1977年美国发射的航行者太空飞船上,作为代表地球人类的声音艺术文化作品之一,在茫茫宇宙响彻太空,去寻找天外的知音。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几个成语:高山流水、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余音绕梁。这些成语的典故出处与音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山流水代表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二人知音难觅的一段千古佳话,同时也比喻乐曲水准高妙,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欣赏和听懂的,这与曲高和寡意义十分相近。曲高和寡讲的是曲调十分高雅,能理解听懂乐曲或者跟着唱和的人非常稀少,也是喻指知音难求,这两个成语常常在一起出现。而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一对反义词,但也常常在一起出现,阳春白雪指的是高深的音乐作品,高雅的艺术,不是通俗的作品,能够欣赏的人也很少,这也与高山流水、曲高和寡意思相近。下里巴人常常代表了通俗的艺术作品,是普通大众能够普遍接受和欣赏理解的,常作为阳春白雪的相对面一起出现。余音绕梁则形容演唱演奏水平极高,演奏已经结束了,似乎还有没散去的余音在屋顶梁柱间萦绕回荡,同时也形容乐曲十分动听和高雅,听后令人难以忘怀。这几个成语在生活中经常会在一起出现,人们喜欢集体性地使用这些成语来描述事情或表达思想。

2.乐曲鉴赏

《流水》,古琴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现代演奏版本,多是传自清代张孔山的《流水》曲谱版。张孔山生活在清朝咸丰年间,四川青城山的道士,精通音乐,善于演奏古琴,对近代古琴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张孔山便有琴曲谱集传世,他精于演奏《流水》《渔舟唱晚》《孔子读经》等古琴曲,他的古琴演奏技法七十二滚拂手在《流水》中得以体现和运用。

古琴曲《流水》表现力十分丰富,运用了多种演奏手法,如滚、拂、打、勾、弹等技巧,以及各种滑音,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形态和声音。乐曲旋律婉转动听,犹如置身山涧,云雾缭绕,水流淙淙,好似山泉鸣响于山涧之中。古琴演奏的不仅仅是音乐,更是奏出了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精神内涵,那就是文人的修身养性,品格高雅,重在意境和思想等精神境界。

欣赏由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演奏《流水》版本。

管平湖(1897—1967),字吉庵,仲康,号平湖,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管平湖先生从事古琴研究和整理工作,把一些古琴曲重新校正打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演奏的代表曲目如《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幽兰》等古琴曲流传后世,特别是《流水》琴曲,被载入美国旅行者号太空探测飞船,传播茫茫宇宙,寻找天外知音。管平湖先生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画家。

3.琴瑟和谐

“琴瑟和谐,鸾凤和鸣”,这个成语经常见到,一般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其中,琴和瑟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弹拨乐器,这两种乐器常常在一起合奏,十分的和谐。

琴:我们常称作古琴,前文介绍和听赏的即是古琴。古琴又称七弦琴,有七根弦组成,体积比较小,与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女孩子们学习的古筝不是同一种乐器。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人都知道,令狐大侠所学的乐器就是七弦古琴,演奏完还可以包裹起来背在身上带走。古琴是木制的材质,虽然只有七根弦,但演奏音域却很宽广,能达到四个八度的音域范围。古琴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很高,古代文人四大标志性的技能特征“琴棋书画”,其中“琴”即为古琴,也就是文人要通音律,懂音乐,其中一项基本的代表性能力是会演奏古琴。实际上这里面除了古代文人附风弄雅的因素外,古琴代表了一种综合的文化素养,是文化修养的体现。由于古琴的文化意义的突出体现,自古以来,产生了众多古琴演奏名家,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古琴门派,积累了大量的琴曲作品。譬如,上面讲到的伯牙,文化圣人孔子,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嵇康,北宋的苏轼,清末的张孔三,近现代的管平湖、查阜西,等等大批古琴演奏名家,形成了诸如浙派、金陵派、诸城派、广陵派、川派、闵派等诸多门派,产生了《高山流水》《潇湘水云》《阳春白雪》《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大量的琴曲。

瑟:瑟比古琴的体积大,最早的瑟有五十根弦。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说的就是瑟的每根弦上都有一个音柱,支撑起弦,起到调节弦长,确定不同音高的作用。瑟和古琴一样,也是历史悠久,考古出土的曾侯乙墓中可见,早在西周时代就已经使用十分普遍了。瑟在古代主要用于演唱伴奏乐器,或为其他乐器伴奏,与古琴合奏时和谐效果尤为突出。

二、视野拓展

弹拨乐器的种类众多,除了以上讲的琴瑟之外,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当属古筝了,当今社会,古筝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此外,还有琵琶、扬琴、三弦、冬不拉等多种乐器。每一种弹拨乐器都有各自的音色特点,此处仅介绍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拨乐器。

1.古筝

古筝是当今日常生活中的称谓,一个“古”字,也说明了古筝的历史久远。古筝的正式名称是“筝”,在秦代已经十分流行,故又称作秦筝。古筝外形有些类似于瑟,现在标准用弦是二十一根弦,体积较大,长度标准是1. 63米,音域宽广,有四个八度之多。古筝常用于独奏,有许多独奏曲目作品。在当今社会中,古筝业余学习考级十分火热,是女孩们十分喜爱和学习的弹拨乐器之一。

听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雪山春晓》。

《渔舟唱晚》是一首具有中国古典风味的古筝独奏名曲,乐曲描绘了夕阳西下,霞光碧波,渔船在夕阳的余晖下随波摇曳,渔民悠然轻歌的一幅美丽画卷。作曲者娄树华(1907—1952),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末,开创了古筝独奏作品的新纪元,这首乐曲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筝独奏曲,是一首音乐界公认的经典名曲。乐曲旋律优美动听,被改编移植为钢琴、二胡、小提琴等很多其他乐器的演奏版本。

乐曲基本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乐曲的起承段落,曲调优雅,节奏舒缓,“水畔暮山衔夕阳,归舟返棹沐霞光”,描绘了夕阳映照下水面和渔船的优美画面。第二部分是乐曲的变化段落,“渔歌阵阵相呼应”表达了“渔歌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欢快热闹的情绪。第三部分是乐曲的总结段落,旋律出现了主题音乐的再现,“声响调高传远方”,渔民们欸乃归舟的收尾场面。

《雪山春晓》是由范上娥、格桑达吉创作于1981年的古筝独奏曲,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美丽的春天景色。这是一首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乐曲,曲调旋律优美,演奏技巧丰富,是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保留曲目之一,在社会业余古筝考级中演奏难度属于八级曲目。

2.琵琶

琵琶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乐器,特别是在民族乐队的编配中,琵琶是重要的角色。琵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外形有所变化,秦汉时期的琵琶和唐宋时期的外形有所差别,现代改革后的琵琶,一般是生活中常见的梨形曲项琵琶。琵琶可用于独奏和乐队合奏,由于琵琶也是历史悠久,至今产生和流传下来大量的琵琶名曲作品。

推荐听赏的琵琶名曲《海青拿天鹅》《夕阳箫鼓》《草原小姐妹》《十面埋伏》。

《海青拿天鹅》是中国古代琵琶名曲,有资料记载元代就有了,是目前见到的流传最早的古代琵琶曲。海青也叫海东青,是一种大鹏雕,猎人们常常训练用以捕猎天鹅等鸟类。乐曲描绘了海青与天鹅激烈搏斗,最后击败了天鹅,反映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清代1818年华秋萍编撰的《琵琶谱》中载有这首琵琶曲的演奏曲谱。

《夕阳箫鼓》是一首中国古代传统的琵琶套曲,是十大古典名曲之一,在明清时期已经流传于世,最早见于清代姚燮(1805—1864)编撰的《今乐考证》记载。有人认为词曲意境源自于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但更多人却认为音乐意境来自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琵琶多段套曲,又称琵琶文曲,共有十段,后经改编为民族乐队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草原小姐妹》是一首琵琶协奏曲,创作于1972年,1977年正式公演。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尝试把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表现了蒙古族两位小英雄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羊群的动人故事。

《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琵琶独奏曲,共有十三个段落,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公元前202年,楚汉会战于垓下,汉军十面埋伏击败了楚军,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乐曲描绘了两军决战,惊天动地的场面,金鼓铁马、杀声震天。这首乐曲在明代就已经十分流行,演奏技巧也很丰富,听赏起来动人心魄,具有震撼心灵的效果。

3.扬琴

扬琴又称打琴、扇面琴、蝴蝶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在民族乐队中常常位于正中央。扬琴多用于戏曲、曲艺的伴奏,也时常为其他民族乐器伴奏,如二胡,也可独奏。扬琴体积较大,呈梯形,演奏时坐姿,用竹棒敲击,声音清脆亮丽,音色优美。

扬琴是古代波斯等地区传入中国。中世纪以前,在波斯等古代中东地区,有一种击弦乐器萨泰里琴,明朝年间,经由波斯海路传入我国,最初流行于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散于各地,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逐渐演化为中国民族乐器扬琴,成为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角色。扬琴体长约95厘米,宽40厘米,厚约7厘米,整体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有合适高度的支架支撑演奏。扬琴传统独奏曲目有《林冲夜奔》《苏武牧羊》《离骚》《将军令》等。

扬琴独奏曲《林冲夜奔》鉴赏:

乐曲题材选自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故事,描绘了林冲蒙冤落难中,顶风踏雪,战胜困难险阻,夜奔梁山的故事。夜曲前部分节奏比较自由缓慢,在低音区和高音区的旋律交替进行,表达了一种悲愤和叹息,接着旋律转快,表现出林冲的不安和焦躁心理,乐曲结尾紧凑,又表现了林冲冲破艰难险阻,满怀信心地奔向梁山。

4.三弦

三弦,顾名思义有三根弦,常分为大小三弦两种。大三弦多用于北方,音色较低沉厚实,常为北方大鼓、说唱等艺术形式音乐伴奏;小三弦多用于南方,音色明亮婉转,常为南方的昆曲、弹词等戏曲和说唱艺术音乐伴奏。三弦独奏曲也有很多,但多是改编或移植的乐曲,如《古城新貌》《知音》《小河淌水》。

5.冬不拉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弹拨乐器,有两根弦,音箱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有8~10个品位,常用于弹唱。冬不拉的独奏曲以歌唱生活、歌颂美丽山河和反映爱情生活的题材居多,如《美丽的巴尔鲁克山》《我的冬不拉》《白色的小岛》《姑娘的温柔》《伊犁河的波浪》。

三、教与学实践

1.教师

教师应尽可能寻找课程教学资源:

①常规课堂使用的音视频资料。

②学生资源,家庭业余学习过弹拨乐器的学生,提前课下做好安排和准备工作,在讲课过程中加入到课堂表演中,让学生参与互动。

③教师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际和各种人脉关系,以及所在单位的师资力量,把能够表演弹拨乐器的有效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2.学生

课后实践作业:

①查阅“古琴”的相关文字资料,并做好笔记。

②课下自我听赏:古琴乐曲《广陵散》《潇湘水云》;古筝曲《渔舟唱晚》;琵琶曲《草原小姐妹》;并查阅相关乐曲的文字介绍资料,了解乐曲在演奏、作曲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和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③方法:网络检索,中国知网查阅相关论文,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音乐听赏推荐中国古曲网http://music. guqu. net/xun/。 /879Gvpw849TMcx0QJu/iOmbxeaG4EUSt+ShyALsTunNuMJgnqmrYkRRE88pNz8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