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音乐与艺术:走进音乐艺术殿堂

课前思考:

1.什么是“音乐艺术”?

2.《音乐鉴赏文化导览》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3.为什么要学习《音乐鉴赏文化导览》这门课程?

4.如何学好《音乐鉴赏文化导览》这门课程?

一、音乐艺术

1.音乐是什么

现代社会生活,音乐无处不在。只要列位看官不是专门的抬杠,这句话基本上可以看作真理!无论我们是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还是坐在幽静的咖啡店,音乐会随时飘然入耳;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也不管是在哪个生活角落,音乐总会伴随着人生和生活。可以说,只要有人,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音乐的存在!现代社会,更是离不开音乐,现代人的生活,音乐伴随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

那么,面对音乐,我们了解多少?

冷静认真想想音乐,一个个的问号会逐渐走向我们。

音乐是什么?

音乐艺术有哪些特征?

音乐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我们又能知道哪些音乐作品?

你能说出几位著名作曲家?

你了解哪些乐器?

…………

音乐,首先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音乐是声音的振动和传播,在一段延续的时间中展现流动,能够被人的听觉器官所感知,进而能够引发人的不同情绪反映,产生各种情感体验的一种声音物理现象。如果从人类文化学科的角度看,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属于现在学科分类中艺术学的学科门类,音乐是人类所创造众多文化艺术中的一种艺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音乐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充盈在各种社会生活之中,各种祭祀、典礼,甚至战争,小到个人的休闲娱乐,大到国家大事活动,人们的生活总是离不开音乐。

为了更进一步理解音乐是什么,追根溯源看,音乐在中国古代是并非是一个整体的词汇,而是“音”和“乐”是两个不同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如《乐记》 “乐本篇”中记有:“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这里讲的“音乐”包含三层词义,一是“声”,是声音,物理学意义上的音响;二是“音”,指通常意义上的音乐,是人们创造的声音艺术;三是“乐”,指具有内涵的音乐,包含更多的人类思想、情感、功能、价值等因素的音乐艺术。在西周以及孔子时代,“乐”更多涵盖了诸多社会活动或者人们的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意义,如“制礼作乐”,而后,“音”与“乐”逐渐合而为一,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音乐”词汇。在西方,音乐的拉丁文词汇“musica”来源于希腊神话中掌管音乐的女神缪斯(拉丁文Muses)的名字,大家所熟悉的英文单词“music”即是音乐,也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是一种代表着令人产生快乐的事情、活动或事物,是和思想情感相联系的东西。这和中国古代人们对音乐的认识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

关于音乐艺术的独有特征,并没有十分完整确切的说法。从许多音乐理论研究中可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声音特征的独有性主要是存在外形的特征,即音乐所呈现的状态,这是不同于其他艺术外形特征的独特之处。音乐的时间特征主要体现在存在的方式的独特之处,即音乐是在时间的持续流动中展现的。音乐的听觉特征主要在于人们感知的途径和方式方面,有别于造型艺术的视觉性的特征。关于第三点听觉特征,也有的观点认为是音乐的情感性,即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然而,情感性不仅仅是音乐艺术的特征,它几乎是所有艺术的特征,所以并非音乐的独有特征。

关于对音乐艺术的本质认识,各种思想观点见仁见智。西方有自律论和他律论之说,中国古代有著名的“声无哀乐论”, 随着现代音乐美学学科的发展,音乐本质的研究和争论聚焦在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之上。无论是何种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思想观点,绝大多数人都赞同音乐和情感的密切关系,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理解,这也间接反映出马克思的著名言论:“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音乐艺术的本质是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是对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的一种艺术体现,同时音乐艺术也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经验之一。

2.音乐的审美

关于音乐审美的话题,首先应追问什么是审美?这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日常生活语言中的“审美”,从字面意思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人们对美的一种感受、审知和体验,美学上的“审美”与日常生活语言中的“审美”有着很大的差别,研究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不仅涉及客观存在的“美”的样态、状态,美的领域、范畴等问题,还离不开人的主观认识中存在的“美”,人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简而言之,美学中谈论的审美,离不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美的认识。

音乐的审美是把审美问题聚焦到音乐范畴,这又产生了新的一门专门研究音乐审美的学科音乐美学。关于音乐审美的话题,至今也是音乐美学中讨论的焦点问题,许多观点尚无定论,在此,本书仅作为对音乐审美话题的一般性介绍和一家浅论,目的是引发阅读者对音乐审美问题产生一些思考,对音乐的审美有所理解就达到目的了。

音乐的审美问题属于音乐美学学科的研究范畴,也是音乐哲学讨论的话题,音乐属于艺术,艺术是人类审美的集中体现的文化形式。

首先,审美是怎样的一个美学学术概念呢?本书不再引用和罗列各种工具书或资料书中的审美美学定义,仅就审美概念展开自我理解式的阐述,以供阅读者参考和讨论。

审美是一个复合词,有“审”有“美”,“审”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美”强调的是客观存在的美,实际上反映出哲学上讲的二元认识论,主客体统一说,这是一个层面对审美的理解。另一层面,审美是一个独立词,反映的是一种活动,或一种状态,抑或一种现象,无论哪种,代表的是哲学上讲的一元认识论,是主客体分离的概念。这两个层面的概念内涵均代表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哲学认识论研究的一种概念。这两个层面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动态的审美和静态的审美,动态的内涵强调的是一种过程性,在过程中发生的审美;同样,静态的审美则强调的是审美的样态,是对审美的一种描拟,或事物归类。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审美概念,均代表了人类的认识取向,人们总是朝着所追求的理想,期盼的目的前行,审美就被赋予了这种理想和期盼。人类对审美的追求,我们可以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句哲理名言来理解:人,总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如果说这是审美的概念内涵,那么审美的外延范围则十分宽广,生活中审美随处可见,审美从内涵上代表了追究美好和进步,在外延范畴则渗透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艺术范畴中的审美则聚焦了艺术的创作本质。艺术是人类审美的集中体现,是在生活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加工,形成的高于生活审美的形式,譬如音乐、舞蹈、美术、雕塑、书法等众多种类形式。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审美创造是成就艺术形式的核心本质,只有经过艺术创作的作品,才被赋予了审美的内涵,或者反过来说,没有审美创造的作品,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作为艺术的其中一种形式,音乐艺术也必然具备艺术的审美创作本质特征。纵观人类的音乐发展历史,流传下来的每一部经典音乐作品,无不浸透着人类的艺术创作智慧,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特质,也是成就其经典地位乃至流传后世的根本原因。音乐的艺术性本质体现,也是音乐所蕴含的审美特质,没有审美性的音乐,无法上升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地位。

其次,音乐审美的研究范畴议题。以上讨论可见,音乐审美是音乐艺术的核心特质,那么这种核心特质体现在哪些范畴呢?

其中之一的审美是形式上的美。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存在样态,必然有其独有的形式外化特征,外化的形式来自于组成的材料特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有具备声音物理属性的材料组成,因此,声音上的音高、音长、音色、强弱等物理属性即成为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的表现特征,音乐形式美当体现在这些外在表现出的物理属性,应符合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和目的,而不是相反。具体来说,某一音乐作品具有符合绝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外化声音特征,是能够令多数人感受到声音的物理属性表现符合听觉的接受度和心理的承受度,能够达到令人愉悦和舒服的审美感受。

另一审美则是内容美。所谓内容美,即哲学上的精神美,是赋予形式以意义,有意义的形式,则活灵活现。从音乐艺术创作的核心本质看,创作者的思想、精神,通过不同的形式材料组合,以特定的方式表达出来,音乐艺术则有了生命力。以阿炳创作的传世经典名曲《二泉映月》为例,这部音乐作品是举世公认的经典音乐艺术作品,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这里面除了优美的旋律,悦耳的声音形式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乐曲中所张扬的思想和精神,也即音乐的内容美达到了人类要求的审美高度。《二泉映月》经由音乐家抢救问世后,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也十分欣赏和推崇这首乐曲,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乐曲有一句经典的评价:“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的确,《二泉映月》问世之后,逐渐走向了世界乐坛,1985年美国评出的10首最受西方欢迎的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乐曲几乎代表了二胡这件民族拉弦乐器的精神特质,不但音色旋律的创作优美绝伦,极具诗情画意,而且思想内涵深刻,感人至深,无愧于“断肠之乐”美称!

形式是载体,内容是精神。经过人类创作的音乐艺术,达到形式美兼具内容美,则是完美的审美。形式和内容,自律和他律,是美学中的互为依托共生共灭的欢喜冤家,千百年来,这一话题争论不休,无论是西方汉斯立克形式美主流时代,还是歌剧艺术的兴盛为代表的内容美主流时代,无论何时何阶段,形式和内容都没有独立地存在过,即使20世纪现代派作曲家的极端探索,也无法绕开形式和内容的论题。例如,约翰·凯奇的《4分33秒》, 如果说乐曲只追求的是内容的意义,没有形式的载体,那么演奏者和观众听众经历4分33秒的时间算不算音乐的形式表达?如果不算,内容也不复存在了!所以,形式和内容依然没有分开,只要它是音乐艺术作品。

第三,审美的标准议题。审美的标准,即怎样的审美算是审美的问题。这里面也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美的动态标准。这是美学上的标准问题,与生活中人们对美的感受和标准有所不同。美学上的美,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中各派思想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不外乎形式美和内容美的争论,即前文所述问题,我国美学界也基本如此。无论是形式美还是内容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文化、民族等历史、社会条件,都会带来不同的认识标准。从音乐艺术的审美看,西方古代时期追求的对称、秩序、传统和声的审美标准,而浪漫时期则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打破,审美的标准发生变化,到了20世纪音乐,审美更是标新立异,彰显后现代的审美标准。因此,美的标准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标准。

第二层,美的静态标准。与动态的标准相对,有没有一种人类普适性的美的标准?这就是静态的美的标准,在美学上讲的是审美的范畴。在优美范畴中的艺术典范之作,比如有拉斐尔的绘画《西斯廷的圣母》,莫扎特的音乐等堪称优美经典作品;在崇高美的范畴,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哥特式大教堂是崇高美的审美标准;而悲剧美、喜剧美范畴,更是多数艺术作品所表现的静态美;此外,以丑为美,荒诞之美也是一种美的范畴,也属于审美标准之列;更有中国独特文化特质儒道释文化底蕴内涵之下的审美品格:沉郁美、空灵美、飘逸美、妙美等审美范畴。这些普适性的静态审美,相对来说,具有人类审美的共同标准的意义。

二、音乐人生

以上探讨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和特征方面的问题,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体的人来说,音乐应具备怎样的功能,才能彰显出音乐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价值?

毋庸置疑,音乐具有一定的、相当的社会功能。譬如,中国古代的礼乐,音乐就具有社会政治、社会教化等功能。对于个体来说,音乐的审美和娱乐功能,是最吸引人的功能之一。让音乐伴随人生,使人生充满音乐和快乐,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之一。也因此,音乐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音乐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现象,并非自然存在的东西,因此,音乐的功能和价值体现在人类的生活需要之中。

首先是人的精神需求方面。音乐能够满足人类的娱乐需求,表达思想情感需求,这就为创造音乐艺术奠定了人的需要基础,正是因为人们赋予了音乐这种事物的艺术性的功能,能够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音乐的艺术功能得以体现,艺术性的价值也得以彰显。

其次,人们对音乐的生活实用功能方面的需求。自从有了音乐艺术以来,音乐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众多领域得以运用。最常见的有教育领域,音乐被视为对下一代美育的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宣传也是音乐被广泛利用的领域,音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用作宣传的手段和工具,音乐在各种宣传中也的确发挥出了独特的功能,在许多宣传中,甚至起到其他任何宣传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生活娱乐领域则更是离不开音乐的功能,譬如影视作品,如果没有音乐的作用,几乎可以说就没有真正的影视作品。现代社会,音乐的作用几乎充盈着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的饮食起居,日常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处处充满音乐,时时伴随音乐,音乐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简直是无孔不入,这也足以证明了音乐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又强大的功能,正是音乐的众多功能,才使得这种艺术品种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也正是音乐的诸多可利用价值,音乐艺术自身的价值更加璀璨夺目,光耀人间。

乐曲鉴赏1:欣赏美国好莱坞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配乐,乐队现场版。

在中国,这首乐曲传播很广,可以说很少有人没听过,在全世界也是这样,可是,也很少有人看到过乐队现场演奏的配乐。我们都能回想起,在童年时代,看着《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听着熟悉的画面配音音乐,谁曾想过,这些熟悉的音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有多少人聆听过现场制作的配乐音乐?每一集的《猫和老鼠》故事,几乎没有什么语言,多数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背景音乐来表达故事角色和思想活动。小老鼠杰瑞活泼灵动的动画形象,时而幸灾乐祸,时而惊慌失措,汤姆猫因为捉不到杰瑞,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神态和动作,都是通过配音音乐表现得栩栩如生,还有汤姆那一声声的惊恐大叫,追逐打闹、奔跑斗智等许多敲击的声音,是如何演奏制作出来的?美国纽约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将给我们揭晓这些答案。

前文已讲过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的哲理名言中谈到,人虽然是充满着劳绩,然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实际上是指出了人类对生活的一种哲学期盼,人应该怎样地活着,仅仅是“充满劳绩”地活着吗?不是,而是要“诗意地栖居着”。那么,怎样才算是“诗意地栖居”呢?不难想象,海德格尔指的是一种充满美好的生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审美地生活,生活中处处充盈着审美,这不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吗?这是哲学家对审美人生的向往、期盼,更是反映了人类追求审美人生的哲学意识,其中,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追求,是人们追求审美人生的具体体现之一。

人们利用音乐的各种功能,无非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从艺术哲学的角度看,音乐的艺术本质和价值是指向更高层次的人生,是人类对实现完美的艺术人生的憧憬和向往,也是不断进取为之奋斗的目标。海德格尔的人生哲学“诗意地栖居”,从哲学的高度指出了人要朝着审美人生的生活目标前行,让生命充满快乐、幸福,这应是每个人的目标,而音乐,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元素之一,让生命伴随音乐,让人生充满快乐,走向真正的音乐人生!

乐曲鉴赏2:欣赏影视音乐《云宫迅音》,维也纳金色大厅乐队现场演奏版。

《云宫迅音》是中国经典电视剧1986版《西游记》片头曲。86版《西游记》是全世界播放次数和频率最高的电视剧,据一些媒体统计,截至2016年猴年春节,自1986年首播以来,30年间共播放了3000多次,几乎创下了一个影视播放的吉尼斯纪录。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非常熟悉的片头音乐,却鲜有人知道它的曲名。那开始就迸发出经典音乐节奏,30年来几乎让所有的中国人久久不忘,那萦绕在耳边熟悉的旋律,那动人心魄的打击乐声,那天籁般的女高音伴唱声,维也纳金色大厅交响乐队现场演奏的《云宫迅音》,将带给我们全新的一场视听感受,相信这个版本的听赏之后,再观看86版《西游记》时,对片头曲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领会。

三、课程内容介绍与授课安排

1.本书书名《音乐鉴赏文化导览》,是大学生通识课程《艺术鉴赏》中的音乐艺术部分。本书期待能够为大学生打开音乐艺术学科的一扇小门,引领大家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从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中看一看我们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音乐”,从较为全面一些的音乐分类体系中品一品我们耳熟能详的曲调,再从拓展推荐的众多线索中找一找我们渴望了解的未知作品,从而,也为我们能够走向的音乐人生,能够诗意地栖居着,铺垫了一点铺路之石。

本书内容共安排十四讲,一学期的教学时间。共分为三部分的内容:

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什么是音乐艺术,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作为非专业学习音乐的普通大众,应如何去学习和鉴赏音乐。总之,绪论部分展现了本书的概貌,展示了本门课程在一学期中要做的事情。

上编是中国音乐部分,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部分。作为华夏子孙,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首先应该了解掌握本民族的文化,这是本书作者的基本认识。从熟悉的音乐作品听赏入手,从身边的音乐现象和知识学起,从中国的音乐艺术和文化入手,分为器乐部分和声乐部分两类讲授。器乐部分以我国民族器乐的基本分类为主线,选取较为有代表性的乐器和乐曲作为课堂重点鉴赏,同时在视野拓展中介绍相关的内容。声乐部分选择我国的戏曲、曲艺、民歌、歌剧、歌曲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以带有人声演唱的音乐作品种类讲授。

下编为西方音乐部分,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把国外音乐分为四大版块的内容讲授。钢琴号称西方乐器之王,表现力极其丰富,钢琴音乐发展了近四百年,作品数量和种类繁多,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因此,钢琴音乐独立成一个版块内容。交响音乐是西方庞大乐队的演奏音乐,相当于小说中的长篇巨著,篇幅巨大,作品繁多,是西方音乐文化中亮丽瑰宝,因此,交响乐作为一个版块的部分单独学习。歌剧是西方音乐中的综合表演艺术,是带有人声演唱的音乐内容,而且知识涵盖量大,信息广,歌剧中承载了许多西方文化的内容,在音乐学院教学单位建制中,一般会设置独立的系科声乐歌剧系,因此,歌剧必须独立成一个版块内容单独讲授。最后一个版块内容,是多元视野部分,主要介绍世界各地区,不同国家和民族中代表性的音乐和相关文化,拓宽学习者的音乐知识视野。

音乐艺术的大殿堂,珠宝璀璨,琳琅满目,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在一学期的时间内做到全面系统的学习。本书的意图,能够以点带面,给大家建立一种音乐学科的逻辑知识点,形成一定的音乐鉴赏思维和意识,建立一些对音乐艺术的评鉴能力和方法,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对所接触到大众音乐现象和音乐作品,具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的评鉴意识和能力,就实现了本书的目的和设想了。

2.推荐一些音乐通识课程方面的教材、参考书,以供自我学习。

①《音乐鉴赏》,王安国主编,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这本书的突出特点,选编的音乐作品多,每首作品所涵盖知识点介绍较为详细,特别是一些作品的音乐主题介绍得很详细。这些特点也是这本书的优点,但正是这些优点,也成了缺点,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作为通识课程有些偏难,似乎更为适合音乐类的大学生拓展音乐知识视野的用书,作为音乐专业的欣赏教程更为合适,但不管怎样,此书至少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用书,甚至是音乐艺术欣赏类可用以查阅资料的工具用书。

②《大学音乐鉴赏》,余丹红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这本书的编写也较为有特色,突出了音乐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引领鉴赏者走进较为专业的鉴赏音乐领域。也如同上一本书一般,正是此书的优点和特色,也成了缺点,此书的内容选编似乎依托音乐专业类音乐史学课程的内容,更像引领普通音乐学习着走进专业音乐史学和音乐鉴赏之中的一种学习,音乐专业学习的内容和体系呈现明显,在难度上对于通识课程的学习者来说,有些偏难了。

③《音乐欣赏》,周世斌编著,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

这本书是作为全国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教材,是面向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是专业学习用书,作为通识课程教材难度偏大,但可以作为大家的提高阅读参考用书,因为此书的编写思路逻辑和内容选编在音乐欣赏类教材中属于上乘之作,是一部很好的参考用书。

此外,还有许多以音乐欣赏或音乐鉴赏为书名的著作,但基本上是两种编写体例。一种是以音乐专业的音乐史课程线索为依据编写,另一种是以不同类型的各种作品,或者以古今中外的名曲为主要内容编写。可以看出,前者的编著者们多数是音乐专业的教师,所依据的是专业音乐教育的课程思维,对于普通大学生的通识课程来说,不仅难度偏大,许多内容似乎也不是通识课程的所要讲授和学习的,实际上不太适合普通通识课程的学习。而后者,偏重于乐曲的罗列和介绍,更适合作为音乐专业人士学习和查阅资料的音乐作品类工具书,对于普通通识教育人群则并不十分适合学习。

四、调查问卷

以下设计了几个小问题,目的是了解大家对音乐掌握的情况,便于今后开展课堂教学设计。请大家不要有所顾忌,如实填写: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专业方向: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

1.你学过钢琴吗?( );大约学习了多长时间?( );目前大约什么水平?( );你敢不敢上讲台给同学们当众表演一下?( );如果你敢来表演,你能够表演什么作品?( )。

2.除了钢琴,你还学过什么乐器?( );大约学习了多长时间?( );目前大约什么水平?( );你敢不敢上讲台给同学们当众表演一下?( );如果你敢来表演,你能够表演什么作品?( )。

3.你专门学过声乐演唱吗?( );大约学习了多长时间?( );目前大约什么水平?( );你敢不敢上讲台给同学们当众表演一下?( );如果你敢来表演,你能够演唱什么作品?( )。

4.回忆一下你的中小学音乐课,你感觉能够正常上课的情况大约占的比例是多少?用百分数表示。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

5.你一般都是怎样接触音乐的?可稍微详细一些描述。( )

6.你一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可稍微详细一些描述,并举一两个具体作品的例子。( )

7.你希望在本门课程中学习到什么知识点和音乐内容?可较为详细一些描述。( )

8.你希望这门课程应该是怎样的上课方式?可较为详细一些描述。( )

9.你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还有哪些看法?建议?可较为详细一些描述。( )

五、自学导读

本讲相关内容自学导读:

1.查阅《乐者,天地之和也——儒家的音乐美学论著〈乐记〉》。

资料出处: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修订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第2版,第160页。

通过这篇文章阅读,你应该了解《乐记》的基本内容,理解《乐记》在我国学术文献中的地位。能够进一步理解前文中对音乐是什么的阐述。

查阅方式方法: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百度检索相关内容阅读,并做出读书笔记。

2.查阅:古希腊神话中对女神的缪斯介绍。

方法:通过网络百度百科查阅缪斯。通过查阅资料,你应该了解关于缪斯的故事,能够描述缪斯和音乐的关联。

3.查阅:《声无哀乐论》。

方法:①通过网络百度百科。②查阅资料同上,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修订版),第223~225页。

通过查阅,你应该了解嵇康和《声无哀乐论》的主要内容,能够简单描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思想。

4.查阅: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方法:①通过网络百度检索。②大学图书馆查阅海德格尔的书籍。

了解海德格尔的生平、著作、哲学思想、经典言论。 tGXH7p/bugRVwhHI9IuV7EFpPJez25/KP4PUDnyH++Or/ZOCpocZziGetN8+ES/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