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周易

在世界历史的“轴心期时代”即公元前 800 年至前 200 年的精神文明过程期,古希腊诞生了《荷马史诗》,两河流域诞生了《圣经》,古印度诞生了《梵书》,中国诞生了《易》、《诗》、《书》、《礼》、《春秋》及诸子百家的经典。

上古三代有三易,即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周代的《周易》。《周礼·春官宗伯》中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山海经》和郑玄《易赞》、《易论》均认为三易分别为三代之易。

现今因《连山易》、《归藏易》早已失传,故现今所提的“易”一般都是指《周易》。《周易》有经文和传文两部分。经文也就是六十四卦卦符和卦名、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组成的是狭义的《易经》。传文即《易传》,由《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构成的传文,有“十翼”之称。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周易》以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的地位引领并与其他典籍汇成了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旋律。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历史中,没有哪本书像《周易》这样引起人们如此长久的关注甚至引起针锋相对的争议,也没有哪本书像《周易》这样派生出如此众多的哲学典籍。在现实社会中,太多的人管中窥豹,只看见了常常使人好奇的占卜之术,一看卦爻辞就是翻着看看里面所写的是吉是凶,这就太糟糕了。孔子早就说过“不占而已矣”的话,荀子更是说过了“善为易者不占”的名言。现在很多人依然只看吉凶不看其义,这样的行为完全将《周易》的精华给丢掉了。以讹传讹加之其中的诸多生僻字和难懂的道理,现在很多人能说出乾坤、太极、阴阳、八卦就很不错了,即使这样他们也不理解其中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周易》中有很多现代人需要学习的智慧,不然这几千年来我们的古圣先贤怎会弃迷信于江湖的占卜小术而将人生哲理作为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一代代传给我们。怎样充分发挥它的大智慧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重大困惑,从而指导我们的人生方向才是《周易》千年不衰的根本所在。蕴含于《周易》之中的道理历代仁人志士、贤者智者们都在孜孜追求着,我们也通过整理成语的方式来学习《周易》的人生道理。 EwFKFv4ds6wU7GVrbTkzmVauqKyhQ4fvHs5tw5TMyGcrnEVYx18jfazIuECyNt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