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成长教育的特色打造

学校特色文化

1.学校文化的解读

当我们站在校史长河的起点处,去开创学校历史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满怀激情!随之,强烈的使命感也就油然而生。百舸争流,谁能永立潮头?千帆竞发,哪所学校能够走得更远?学校文化能给我们以生生不息的力量,使校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一路远行。然而,在一所学校创立的前十年,尤其是前五年,“创始人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2011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宣言。《决定》(简称)里面提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科学的论断,构成了我校文化建设纲要的宏大背景。

文化,为学校立魂;学校,是创造文化的地方。学校文化固然需要时间的积淀,但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建设它。一所学校建立了怎样的文化,就注定了这所学校将具有怎样的基本品质。因此,在构建学校文化的道路上,我们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无数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都在叩问:什么是“学校文化”?在这里,我们表述我们所理解的学校文化,不是为了给学校文化增添一个概念,而是为了表明我们对学校文化的一些认识和基本观点。我们认为:对外而言,学校文化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一种整体风貌,具有共同信守的核心价值观,带着某种特定的可贵气质与行动风格,是不断自新的“活”的整体;对内而言,学校文化是一个包容万象、生机勃勃、“和而不同”的生动气场,各种因素以正向心态在相互影响中完善自我、造就他人,以各自的生命个性不断丰富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费孝通先生关于“文化自觉”有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我国文化的终极关怀。为此,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学校文化——“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深深地热爱她,让离开了学校的人美美地回忆她,让关心学校的人远远地欣赏她”。并以此来设定总体目标。

没有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就没有灵魂。因此,在一所“有文化”的学校中,多元价值取向、个人价值追求应该得到充分尊重。“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难历程,要经过重重考验,要经过形而上的提炼与形而下的践行。在蜊小,我们把“成长”作为“核心价值观”,把“是否有利于师生成长”“是否有利于师生成长感觉的获得”作为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构建出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我们明确自己的办学使命。它是我们完成国家教育使命的“蜊小答案”——为每一位师生播撒成长的种子,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那么,是谁来“为每一位师生播撒成长的种子”?由谁来“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我们的回答是:我们自己。因为,这是学校的使命,是每一个人的使命,只有每一个人都志于为他人播撒成长的种子、让他人拥有成长的感觉时,我们的使命才能完成。我们确立这样的办学使命,在于我们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欲望。

蜊小的历史就是在这些美丽的愿景中开启的。我们的学校愿景是:学校充满成长的气息,师生拥有坚持的品质。“成长”与“坚持”,将成为学校与师生生命中的关键词。我们期望,能使走进学校的人感受到“成长的气息”,并使“坚持”的品质像血液一样在我们的生命中坚定地流动。因为坚信,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长;因为成长,所以坚信。我们的愿景必将在这样的美丽循环中得以不断提升。

我们不断追求自己的“学校特色”,我们愿意在“项目特色”的路径外做出另一种选择,把对一种文化品质的追求作为“学校特色”。同时,我们把“学校特色”定位为“成长教育”,这不是为“教育”命名,而是以“成长”的视角来考量教育,以教育的探索来谋求成长。因此,一部蜊小的发展史,必将是一部蜊小人用“成长故事”来阐述“成长信念”的历史。

我们明确“学生成长目标”。我们用“内外兼修”四个字来描述心中的蜊小学子,用“端其容”“雅其言”“宜其行”“博其学”“善其德”“恒其志”来阐述“内外兼修”,通过“学伟人风范”“说天下大事”“读中外名著”“赏名曲名画”“办蜊小赛事”等途径来努力塑造“内外兼修的蜊小学子”。

我们明确“教师发展目标”,那不是用几个简单的数字指标就能够表述清楚的,我们愿意用“自觉觉人”四个字来描述执着敬业的蜊小教师,而生命自觉、专业自觉、文化自觉也将成为“自觉觉人”的深刻内涵。同时,我们将通过打造六大“成长品牌”来成就“自觉觉人”的蜊小教师,即成长课程、成长课堂、成长教室、成长论坛、成长讲坛和成长著述。

我们寻找关于学校文化核心元素的最简洁的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的“校训”,进而以学校文化的一切赋予这最简洁的表述以最丰富的内涵。我们试图将“有恒”作为学校的校训,因为“有恒”是“坚持”二字的经典说法,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有恒”两字出于《论语·述而》,我们愿意把孔子的“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理解成“从无到有,从虚到盈,从约到泰,难就在难在‘有恒’”。如果以“有恒”来指导学校文化的构建,那么蜊小的学校文化将因此而名曰“恒文化”。

2.学校文化的展现

(1)精神文化

我们要着力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的一切外显文化特征都是学校精神的自然呈现,如课堂教学、课程学习、教学研究、师生活动、人际交往等都充分体现了学校文化的精、气、神。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强调学校生活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生活,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与回归,应把日常生活提升为智力的、精神的生活。因此,“智力生活”与“精神世界”将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词。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进行自我教育,把“师德”作为教师生命的灵魂,把“德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并以崇高的品质来不断引领自己,以深刻的思想来不断发展自己。在一所“充满成长气息”的校园里,我们要用教育活动为师生的精神成长输送营养,特别要建设包括“读‘苏’文化”在内的“蜊小阅读文化”与“健康文化”在内的“蜊小身心健康文化”,从而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制度文化

我们要着力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不等于制度,除了制度之外,更包括制度的宗旨、产生、执行以及师生对制度的认识等。我们绝不将制度制定成制约师生发展的桎梏,而是要经由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保证师生活动更加自由。衡量一项制度是否符合学校文化的发展,要看它是否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在制度体系的完善上,我们强调结构化,并以《蜊小教师手册》为蓝本完善体系;在制度产生的步骤上,我们强调过程性,并汲取各方面观点进行整合,促成“共识”;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沟通与改进,并以此作为蜊小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认为,当一项制度并不能够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无益于甚至阻碍学校文化发展时,就到了需要改进的时候了。至于“惩戒式”的制度,最理想的是“备而不用”。除此,我们还要建设具有蜊小特质的制度——建设学校会议制度,改革传统学校会议繁杂琐碎的弊端,确立各类会议的价值取向,发挥学校会议的文化建设功能;建设学校仪式制度,逐步将新生入学仪式、十岁礼、毕业典礼、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教师著述发布仪式等制度化、精品化,充分发挥出学校仪式的文化功能;建设学校节日制度,创造性地发挥“阅读节”“体育与健康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3)学术文化

我们要着力建设学校的学术文化。学校是一个“知识产地”,是一个理应生产“智慧”的地方,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知识管理”,建设自己的学术文化。学校的学术文化不是以论文、论著的数量来衡量的,而是以教学质量及其获取过程中所显现的智慧来衡量的。我们要建设学校的课程文化,积累课程开发的基本经验,形成对课程及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解,构建起“成长课程”体系,并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丰富社团活动、嵌入国家课程等途径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尽可能的支持。我们要建设学校的课堂文化和教学文化,把课堂建设成师生经历成长、收获成长的重要阵地,并形成关于“成长课堂”的系统理解与丰富案例。我们要建设学校的研究文化,建立“主题思考”的思维习惯,逐步从“点式思维”向“系统思考”过渡;要建设好学校的教研组文化,形成相互尊重、坦诚相见、悦纳他人、探究学理、注意建构、勇于尝试的氛围,主动争取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都能获得具体的成长;乐于开放自我,智慧地利用与著名高校项目合作的机会,形成学校的研究文化。

(4)形象文化

我们要着力建设学校的形象文化。学校文化是“透”出来的,而不是“秀”出来的。形象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自觉呈现,反过来也会对学校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做好学校标识文化的建设,包括学校的校标、校徽以及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将学校文化、办学特色“物化”出来;我们要做好学校宣传文化的建设,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建设好学校的网站与论坛,编印好学校的报刊,办好“成长广播”“成长电视台”,发送好学校的“家校联系短信”,并与相关的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

3.学校主体文化的展现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与贡献者,并在创造与贡献中享受学校文化。因此,学校行政、教师、学生、员工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主体,行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员工文化都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涵。

(1)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学校创始阶段、文化具有较强可塑性的时候。学校的行政文化不能走机关文化的路径。在学校管理体系中,虽然也有“上下级”的行政关系,但不能用简单的“机关思维”去落实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行政不应有“行政架子”和“对立思维”,而应率先垂范,做学校文化建设的带头人。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委屈,也要用正向的心态、积极的思考、富有感染力的行动影响人。在学校行政文化中,校长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有人说:“学校文化就是校长文化。”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偏颇的,但也道出了校长文化的重要性,校长必须成为文化领导者、变革领导者与道德领导者。

(2)教师文化

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行政文化的同盟军,又是学生文化的缔造者。谋求学校文化,不能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否则就会南辕北辙。我们要按照“教师发展目标”来要求教师,让教师为自己的言行负起文化责任,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甚至是“生命贵人”。教师要将“职业责任”作为自己的职业底线,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新境界。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获得成长经验,提升职业认同感,建设勇于担当、善于合作、乐于开放、勤于学习、敏于行动、迷于研究的教师文化。在教师文化的建设中,我们要将“教研组文化”与“办公室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领域,使“教研组”与教师“办公室”成为学校的文化高地。

(3)学生文化

学校文化最终要依靠学生文化来落实。当优秀的学生文化代代相传的时候,文化就会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进入“自运行”轨道,真正百年不衰的“名校”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建设学生文化,蜊小任重而道远。我们围绕“内外兼修”的培养目标展开丰富的教育活动,围绕“蜊小学生形象”设计“633 对照卡”(6 个整齐、3 个整洁、3 个文明),“学会用‘您’”等主题教育,为学生文化奠基。学生文化的建设与教师文化的建设,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总体来说,教师文化引领学生文化。优秀的蜊小学生文化的形成、“内外兼修”的培养目标的达成、“成长意愿”与“坚持品质”在蜊小学生身上的落实,需要全体教师的智慧实践。我们要特别重视利用“班级文化”的力量来建设学生文化,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具有蜊小特质的而又各具个性的班级文化。

(4)员工文化

学校的员工们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文化建设队伍,我们要像建设教师文化一样重视员工文化建设,重视员工的精神世界,尤其要加深员工对学校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要更加用心地关怀学校员工,增强其工作自豪感;要更加关注员工文化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良好互动,推进学校文化的整体发展。

(5)社区文化

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与家长的力量建设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并非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与家长的力量,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要理解“学校生活在社区中、孩子生活在家庭中”的道理。总之,社区文化与家长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4.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1)汇聚于核心价值观

学校文化无处不在,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长久的工程。建设学校文化,首先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学校宏观的设计、细微的落实、所有的举措、一切的活动、全部的细节,都应该汇聚于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强调的是“事情背后的价值”,只有为“价值”做事,才更具有“文化自觉”的意义;离开了对“价值”的追问,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聚起。“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不断深化,正是在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的反复互动中实现的,这是学校一切行为的“集体朝向”,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指南”。

(2)建构于系统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工程涉及学校的一切领域,而且各种亚文化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关联,所以我们必须建立“系统思考”的方式,而不是“就事论事”的“点式思考”。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学校文化建设实务背后的系统,要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我们理解的学校文化”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产生新的理解,并将这些理解在工作中体现出来。

(3)落实于行动

建设学校文化,关键在于学校文化建设主体的行动落实。各种文化建设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行动”,因此我们必须笃信“行动哲学”。面对任何困难,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让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将“五不文化”进行到底——不拖拉,追求力行的文化;不推诿,追求担当的文化;不等待,追求主动的文化;不抱怨,追求乐观的文化;不放弃,追求坚持的文化。我们只有用“五不文化”去指导行动,才能创造出无数的“文化细节”。

(4)生成于创造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创造性工程,是在自觉的文化追求中对理想教育的苦苦求索。亦步亦趋者和故步自封者是不能创造出喜人的学校文化的。学校文化是在行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各界人士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关联中不断生成出来的。我们必须具有创造精神,绝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要在坚守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使学校文化处于永恒的自新状态中。

五年很快会过去,十年很快会过去,五十年很快会过去,一百年也很快会过去,但我们亲手创造的蜊小学校文化,将会伴着时光一直成长,而日益显现出其不同寻常的魅力!

、“ 成长教育 创建实践

1.“成长教育”三年规划

(1)指导思想:以“教育即促进成长”为教育理解,以“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为核心追求,培育“坚持品质”,构建以“成长文化”为核心、以“成长管理”为措施的“成长课程”“成长教学”“成长教室”“成长论坛”“成长讲坛”“成长著述”等六个品牌。

(2)学校愿景:校园充满成长的气息,师生拥有坚持的品质。

(3)办学理念:好书相伴,良习相随,自主管理,成人成才(健康成长)。

(4)工作目标: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向往。

(5)分目标

①使管理过程成为师生成长的重要平台。

②为培养“内外兼修的蜊小学子”全面服务。

③让学生在经历困难中获得真实的成长。

④一切指向于师生成长。

(6)主要工作

①强调愿景领导,强调状态管理,强调建立师生强大的内心,强调“沟通与改进”的学校矛盾解决方式。

②在课程内容上,力图为培养“内外兼修”的蜊小学子服务,形成课程内容的合理系统,指向顶层追求;在课程实施上,追求“师生的共同经历”,追求“对困难的超越”,收获“成长感觉”与“坚持品质”。

③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成长寄托于“目标”,追求“目标”“评价”“教学”三者的一致性达成,形成“教—学—评”一致化为特征的、学生获得真实成长的“成长教学”。

④将“是否有利于师生成长”作为核心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将这种核心价值观传播开来。同时,学校设计的各种教育活动,应自觉聚焦于蜊小的核心价值观。

2.“成长教育”的创建要求

制度是文化的保障。英国教育家威尔逊说:“如果你追求主人—奴隶制度,你只需要一些规则和鞭子;如果你追求自由,你就需要各种复杂的机制和交往的环境—信息、选举、争议、程序、规则等的有效性。”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完善制度的重要性。可以说,复杂的机制是保证自由文化的根本。所以,今天的蜊江小学仍然需要完善的制度建设。

“成长教育”工作制度

续 表

成长教师“成长教育”工作制度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BHVE1ueOYY6noXmZMxyRnC2rtBLi2hZeUFooNSOtPOp+lUIWrMto+J9oYiv42d1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