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标
1.弥补我国学界在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研究上的空白
与国内大部制改革的研究相比,我国学界在政府部际协调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对各类期刊进行查询,结果显示,2007—2015年关于大部制(包括大部门制、大部门体制)的文章达到1163篇,同一时间段关于部际协调、部门间协调机制(包括部门间协调问题、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论文仅有35篇,可以说是一个空白。而这种畸重畸轻、顾此失彼的现象既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精神,更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与国外关于协调包括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研究相比,我国学界仍在热炒大部制而忽视了对部门间协调机制的研究,这也是一种遗憾。
本书通过对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概念、重要性、存在的问题等基本内容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当前我国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研究上的空白,也可以为今后关于其他政府协调类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总结西方国家中央政府部际协调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其对我国构建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启示
西方国家作为现代政府的发源地,在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些宝贵的理论分散于传统组织理论、管理学理论以及公共行政学理论之中,更糟糕的是,西方国家对于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主要做法的研究零星地分布于政府构成及职能划分的介绍、政府各类文件报告甚至领导人传记当中。因此,本研究试图按照分类的方法对西方国家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主要做法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中国构建中央政府部际协调体系的启示。
(二)逻辑结构
本书主要分为九个部分来论述。绪论部分重点介绍了为什么选择中央政府部际协调作为研究的主题,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现状,相较于国外部际协调的研究,中国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研究相对滞后,所以这个选题有一定的开创性,特别是在2008年大部门体制改革后,“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与配合机制”的要求使得本选题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章主要对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包括政府内部各部门间横向关系在内的各种协调之所以难以实现,是因为关于协调的概念一直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因此本文在对协调和其他相似概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对行政协调、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协调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并最终提出了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概念及其类型。社会科学关于协调的理论比较分散,与本文有关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政治学、传统公共行政学、整体性治理理论之中,其中,政治学理论中关于利益的内容为部门间冲突原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传统公共行政学是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起点也是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研究的起点,而整体性治理理论为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路。
第二章对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本章首先从部门间关系的视角分析了部际协调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国内外实际研究了实现中央政府部际协调面临的政治困境、经济困境、文化困境以及技术困境,并从主、客观方面以及制度层面分析了造成以上困境的具体原因。
第三章到第六章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实践经验。前面我们分析过部际协调是国内外中央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面对实现这个目标所存在的种种困境,国外中央政府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政府在解决部门间冲突、实现部际协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里,我们选取了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北欧的挪威、丹麦作为研究的对象,因为它们都是在后新公共管理时期,通过建设协同政府、整体政府,实现中央政府内部各部门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与外部社会组织间协调与合作的典型国家。
第七章是在研究西方国家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构建科学的中国中央政府部际协调体系进行了设想,这也是本书研究的主要目标。
结语对中国中央政府部际协调的未来与发展进行了展望,建立合作制组织、培养卓越的领导者都是实现中央政府部际协调并走向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