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过境三江及其影响

第一节 红军过境三江前的革命形势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开展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发展自己力量的同时,为了推动中国革命的快速发展,于 1924 年与国民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开启了大革命时期,并发起了北伐战争。正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违背孙中山遗愿,公开背叛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在蒋介石、汪精卫等制造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思考了革命的前途问题,形成了以革命武装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武装的共识,先后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海陆丰、赣西南等地区的武装起义。这些意在通过开展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的起义大多失败。1928 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在江西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从此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及其在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各地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作出了榜样。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取得成功的影响,中共中央决定在已具有一定革命基础的广西左右江地区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1929 年 12 月和 1930年 2 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先后领导并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为扩大广西的革命势力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大革命时期,由于共产主义革命思想在全国各地的逐渐传播,虽然地处南疆一隅的三江县受革命思想影响甚微,但亦有个别仁人志士在外地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革命思想,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邓无畏成为三江县籍参加革命活动的第一人。

邓无畏 (1900—1931),三江县丹洲乡人。中华民国成立后,柳州革命党人刘古香就任广西右江军政分府总长兼国民党统领时,邓无畏经人介绍当刘古香勤务兵。1917 年,邓无畏参加刘震寰部,后被送桂林军校学习。学习期满后,到南宁陆军讲武堂任教官,后回刘震寰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1 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刘震寰拥戴孙中山。1922 年,邓无畏随刘震寰奉孙中山之命率部入粤。1925 年,邓无畏结识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韦拔群。在韦拔群的教育和影响下,邓无畏开始蒙发革命思想,并随韦拔群到东兰县开展农民运动,创办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建立农民协会。11 月 1 日,东兰第一届农讲所开办,邓无畏任军事教员。期间,邓无畏参加了打击土豪龙显云、民团司令黄守先破坏农讲所的斗争,以及发动群众开展锄奸斗争。1926 年春,邓无畏受韦拔群委派与陈伯民等到都安县开展农民运动,开办农讲所,并在大部分乡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组织开展了清算土豪劣绅等活动,轰走了反动县长。同年秋又与陈伯民等到大化县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11 月回东兰后又继任东兰县农讲所第二届、第三届讲习班军事教员并兼顾指导都安县农民运动。1927 年 1 月,都安县农民协会成立后,邓无畏还兼任都安县农民协会主任。邓无畏原名邓其寿,在革命活动过程中曾先后用邓恒若、邓权、邓建新等名,在东兰开展农民运动期间,因机智沉着,对敌斗争英勇无畏,韦拔群赏识其才,给他改名邓无畏。此后,他就以邓无畏为名在右江开展农民运动。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邓无畏遭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先后两次悬赏通缉,被迫离开东兰、都安。1930 年夏,邓无畏再到东兰与韦拔群取得联系。1931 年初,邓无畏受韦拔群委派到广州与黄一平搞兵运工作,不久又随原上司黎鼎鉴回武宣组建反蒋队伍。1931 年 3 月下旬,邓无畏在武宣县秘密打入蒋介石嫡系部队朱维祯部开展兵运工作时,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邓无畏坚贞不屈,严守秘密,在关押审讯 20 余天后,敌人一无所获,将其杀害。

第二节 红七军两次过境三江及其活动

一、红七军第一次过境三江

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分别建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七军、红八军成立后,与反动地主豪绅、土匪武装、桂系军阀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同时,红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为了迅速搞好军队建设,扩大政治影响,及时解决给养问题,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和红七军军长张云逸,于 1930 年 3 月初至 5月,率领红七军第一、第二纵队 3000 多人转战桂黔边,并于 4 月 30 日乘虚攻下贵州省榕江县城古州。

榕江县城古州是贵州军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副军长王家烈的后勤补给基地,军需充足。而王家烈当时正与湖南军阀何键为争夺黔东、湘西控制权在湘黔交界大动干戈,驻守古州城的敌军只有该部副师长史远勋率领的一个团及民团、警察共七八百人。经过几小时激战,红七军于当天下午 6 时许攻克古州城,歼敌 500 多人,缴获步枪、机枪 400余支(挺),子弹 10 万余发,大炮 2 门,电台 1 部及其他军用品一批,并筹到军饷 10 万余元。这是红七军成立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大大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5 月 1 日,红七军与当地群众在古州城举行纪念“五一”劳动节暨祝捷大会,部队就地休整三天。5 月 4 日,红七军离开古州,分水陆两路沿溶江而下,5 月 7 日抵达三江县梅林村,在梅林驻扎两晚。5 月 9 日抵达富禄镇,在富禄驻扎三天。5 月 12 日红七军离开富禄,经贵州省永从县大年乡(今属广西融水县),回师右江革命根据地。

二、红七军第二次过境三江

1930 年秋,正当右江革命根据地向前发展,红七军集中于右江地区平马镇整训,并拟整训后向外游击发展时,9 月 30 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邓拔奇(化名邓岗)来到右江。10 月 2 日,红七军在平马召开前委会议,邓拔奇传达了 6 月 1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以及中央关于红七军去攻打柳州、桂林,夺取广州,阻止两广军阀北上增援,配合红三军团进攻长沙,保证全国红军夺取武汉,实现所谓“会师武汉,饮马长江”计划,达到“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指令。会上,邓小平、张云逸等许多同志虽有不同意见,但经过激烈的争论后,最后还是接受了中央“左”倾冒险主义的指令,作出了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去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的决定。

10 月,红七军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11 月初,红七军在河池县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会上,邓拔奇传达了 6 月 11 日中央政治局决议精神和中央给红七军的指令,并改选了前委。会后整编部队,将龙州起义后失利而转移到右江地区的红八军余部编入红七军,按红军统一番号整编为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待组建)。前委决定:第十九师、第二十师按中央指令去执行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的任务;第二十一师师长韦拔群带番号和特务连几十名战士回右江组建部队,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11 月 9 日,红七军第十九师、第二十师 7000 多人从河池出发。18 日在罗城县四把村与国民党桂系军阀覃连芳教导师遭遇,展开激战,敌韩彩凤独立第一师、杨腾辉师赶来增援。红七军根据战局发展情况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形势,经权衡利弊,在歼敌 400 多人、红军亦伤亡 300 多人的情况下撤出战斗,至罗城县三防镇(今属融水县)休整。在三防休整期间,红七军决定放弃攻打柳州计划,改为攻打融县长安镇,而后渡过融江攻打桂林。12 月 5 日,红七军第十九师、第二十师进抵长安,对驻长安守敌发起攻击。战斗进行三昼夜,虽致敌伤亡 600 余人,但红七军亦伤亡300 余人。在弹药消耗量大、敌援兵增多、久攻未克的情况下,红七军前委决定撤出战斗。部队沿原路往大苗山转移,绕道融县安陲乡进入三江县的白云、红水、平卯(今属融水县)一带乡村,于 12 月 12 日再次来到县境西部的富禄镇。12 月 13 日至 15 日红七军陆续离开富禄,取道贵州的龙额、水口复入三江的唐朝、坐龙、孟寨等村。12 月 15 日进入三团村、八江村。12 月 18 日,红七军离开八江,经高迈、程阳等村至林溪乡所在地林溪村。12 月 19 日沿湘桂粮盐古道翻科马界(大伞山)经高步乡下横岭乡(高步、横岭今属湖南省通道县)的坪坦村及黄土塘一带,再向湘桂交界的湖南省通道县进发。

三、红七军在三江开展的革命活动及其影响

红七军先后两次过境三江县,在三江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给侗乡传播了革命星火,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一)传播革命思想,做好群众工作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进行革命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号召人民支持和投入革命,以不断推动革命的声势和壮大革命队伍。红七军先后两次来到三江县,并未因三江县属穷乡僻壤,而忘却自己“宣传队”“播种机”的重要责任。红七军在三江县期间,但凡到人口交汇的村镇,都要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用简单明了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公开的方式有书写标语口号、教唱革命歌曲、召开群众会议和与群众进行个别交流等各种形式,宣传的内容广泛深刻,有革命任务、目标,红军的性质、宗旨和纪律,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黑暗以及民生等内容。例如红七军在梅林、富禄、八江等地书写在民房板壁上的标语中,宣传革命任务和目标的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统治!”“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取缔一切苛捐杂税!”“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宣传红军性质、宗旨的有:“红军是工农的先锋队!”“工农群众不要怕,不要走,我们是你们的军队!”“红军是为工农群众谋利益的!”“我们替穷人打天下!”等;宣传红军纪律的有:“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不拉丁,不打人,不骂人!”“红军到处不发洋财!”“我们实行平买平卖!”等;揭露国民党腐败黑暗的有:“三民主义,糊涂到底;五权宪法,夹七夹八;建国大纲,官样文章;以党治国,放屁胡说!”等。这些标语口号,内容丰富新颖,读之朗朗上口,鼓舞斗志,极具号召力。

红军标语口号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宣传了革命的道理,唤醒了群众的觉悟,国民党三江县当局对此非常畏惧惊慌。红七军离开后,即派团丁涂擦,勒令群众清洗,企图把红军标语毁灭。由于红军标语为民众说话,为人民指引新生活的方向,得到群众的拥戴并深入民心。这些红军标语有的已被群众暗中抄记,有些则得到群众的掩蔽而保存下来。如红七军写在富禄一屋柱上的“团总是军阀的(走狗 ),打倒国民党军阀!”这条标语一直保存下来,写在八江村木屋板壁上的“打倒国民党,拥护苏维埃!”“红军到处不发洋财!”“红军是为工农群众谋利益的”等几条标语 ,也得到了群众的有效保护。

红七军驻在梅林村时,红军小战士给邓宗云等数名小青年讲革命道理,教唱少年先锋队歌:“走向前去啊,曙光在前;同志们奋斗,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开自己的路;勇敢向前,稳着脚步,要高举少年的旗帜,我们是工人和农民的少年先锋队。”受革命道理的教育和少年先锋队歌的激励与鼓舞,梅林街青年朱小弟和岑五屯的李老发随队参加了红军。红七军第一次来到富禄前,国民党三江县当局到处散布和诬蔑共产党“共产共妻”,红军到处烧杀掳掠,见到女人就侮辱,见到男的就拉去挑担做苦力等谣言。但红军到后,3000 多人的队伍挤在学校、街边、村巷屋檐下或借居民的铺面、堂屋宿营,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红军还在富禄同善社楼上召开群众代表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纪律,保护贸易,买卖公平。因此群众思想稳定,镇上店铺照常营业,市面反比往日热闹。红七军第二次来到富禄前,国民党三江县当局又派县民团副团长曹美业带队到富禄,散布说红军不会像上次打古州取得胜利后来到富禄的情形,红军这次打长安失利了,到哪里都要洗劫一空,企图破坏红军声誉和群众基础。然而,红七军再次来到富禄后,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和与群众个别接触的方式,进一步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宣传了红军的任务和宗旨,宣传了穷人为何穷、富人为何富,宣传了群众只有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穷苦大众才能得到翻身解放等道理。加上红七军第二次到来后,依然井然有序,纪律严明,不侵犯群众利益,国民党对红军的诬蔑不攻自破,红军因而更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在即将离开时,红七军在富禄河岸的柳树坪召开了士兵大会。张云逸军长在会上作宣传讲话,着重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理、红军的任务和目标。张云逸还运用攻击长安未克撤出战斗的实例展开教育,指出撤出长安是为了保存实力。张云逸还以“水滴石穿”做比喻,阐明革命任务的艰难性,进行革命的坚定性和坚韧性教育,指出只要不怕挫折,坚持斗争,红军终会把国民党反动派打倒,革命终究会成功。以此鼓舞士气,坚持革命。

红七军以秘密方式进行的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个别人进行。如红七军第二次过三江县时,在八江村,红七军一位连长与住户石光华相处交友,讲述革命道理给石光华听,培养其革命政治觉悟。当红七军离开八江时,这位红军连长将一本《工农兵识字课本》送给石光华作纪念。课本内有“工农的痛苦”“士兵的出身”“革命”“工农兵大联合”“豪绅地主资本家”“军阀”“帝国主义”“国民党”“共产党”“红军”“苏维埃”“土地革命”等 20 个课目,它既是工农兵识字的课本,又是红军政治课本。当时,阅看和保藏这样的“赤色”书籍,是要冒生命危险的。由于石光华受到红军的教育感染,对受赠的《工农兵识字课本》很重视,父子先后秘密珍藏,一直到1964 年,才转交给当地人民政府,后作为革命文献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二)召开前委会议,研究军事行动

1930 年 12 月 12 日,红七军在攻打长安镇失利后第二次来到富禄镇,并在同善社楼上召开前委会议,研究攻打桂林问题。邓小平在会上总结了四把、长安两仗的得失,试图说服前委领导成员放弃攻打桂林的计划。因意见未统一,会上对“攻打桂林计划”只作部分调整,决定派第五十五团政委黄一平率少数骨干化装潜入桂林做内应,待部队到古宜(当时为三江县浔江区治所,今三江县城)后视情况再定。

红七军在富禄召开的军事会议,是红七军离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远征江西苏区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通过对红七军离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后一路过来的军事行动的失利特别是通过对四把、长安战斗的总结,再一次对当时中央的“左”倾冒险路线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重新作出部署。虽然因意见不统一,未能完全放弃原来的攻打大城市的冒险计划,但会议对原来的计划作了部分调整,为后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战略指导,为全州会议最后作出放弃攻打桂林等大城市的冒险计划而转移到湘粤赣边寻找立足之地并设法与朱毛红军联系的决定打下了基础。

后来,红七军在行军途中探知古宜已有敌人布防,柳州的敌军也已到桂林作防守准备,情况发生了变化,遂决定暂不攻打桂林,先把部队开进湘黔桂交界地区,找个落脚的地方休整。18 日,红七军离开三团、八江前,派出小部队向古宜方向作侦察、警戒。到古宜附近时,遭广西军阀覃连芳部从对河发炮阻击。红七军小部队即返回,随大部队往林溪方向进发。当时,红七军对“攻打桂林计划”虽未彻底放弃,但进军线路已作了调整,红七军改道由桂入湘,经绥宁、武冈再转移到广西的全县(今全州)。

(三)打击地主劣绅和土匪,救济贫苦群众

红七军在三江县开展革命活动,在宣传革命道理的同时,还以革命的行动打击封建剥削阶级和反动势力,使闭塞的山区群众对革命的实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每到一个地方驻扎宿营,红军战士都要开展社会调查,访贫问苦,了解情况,对群众揭发的那些作恶多端、民愤很大的地主劣绅给以打击,对地主民团武装也提出不准危害地方,不准欺压百姓的警告。

红七军第一次过境三江到达梅林村时,了解到当地乡公所派人滥收屠宰税,红军即把悬挂于街边的屠宰税招牌砸烂,以之警告。红七军第一次到富禄时,了解到当地豪商赖学鸿长期剥削、欺榨群众,群众十分痛恨。根据群众的强烈反映和要求,红七军在富禄召开群众大会,揭露赖学鸿盘剥发横财的劣行,并宣布没收赖学鸿的部分财产,将其“广鸿昌”商号店铺的布匹,粮仓的稻谷、茶油、桐油分给群众,使群众被盘剥的利益通过革命的行动部分得到讨回。但是,赖学鸿并未把此次红军的革命行动当作教训,在红七军离开富禄后,赖学鸿即向群众反扑,追索群众已分得的财物,并叫三江县民团副团长曹美业以“私通共匪”“引匪入境”等罪名把带头出面迎接红七军的赖云芝等人抓捕关押。当红七军第二次来到富禄时,已受到革命思想教育和提高了觉悟的群众,积极主动向红军揭发赖学鸿在上次红军离开后对群众进行的反攻倒算行为。红军对赖学鸿不思改过的行为决定予以严惩,全部没收其财产,把浮财分给群众。对老弱病残的居民,红军战士还亲自送粮上门。当红七军来到八江时,对反动团总莫如今也进行了打击,将其粮仓打开,没收其粮食分给群众,群众亦受到革命的鼓舞。对恶者予以打击,对弱者给以帮扶的革命行为,使红军赢得民心。群众对此评价:自从盘古开天地,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军队。

红七军第一次过境三江县在梅林村驻扎期间,军长张云逸带警卫班长到一贫民家访问,发现女孩衣服破烂,全家只有一床被子,晚上睡觉则在火塘边铺草垫御寒过夜,便叫警卫员拿些衣服和被子送给该户人家。

红七军第二次过境三江县,在黄奈村(今属融水县)宿营时,张云逸晚上到农户家访贫问苦,当发现一户人家女人没有衣服穿,全家没有被子盖时,即叫警卫员将自己的毛毯送给他们。次日,不少红军战士也主动把自己的一些衣服送给困难的苗族同胞。

红七军第二次过境三江县在孟寨宿营时,当地土匪杨培华派匪徒伪装成地方民团,试探红军对于少数民族山区治安武装民团的态度。红七军申明:对少数民族武装采取团结的政策,对地方小民团也不予打击。并嘱来访者转告群众不要害怕,请放心回家。杨培华股匪不但未把红军对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小武装的这一态度看作是一种政治宽容,而是匪性不改,认为有机可乘,率百余匪徒埋伏于红七军必经之路布贡山坳,当红七军行军经过此地时偷袭红军尾队。负责殿后的红七军第五十六团第三营营长高潮在指挥队伍还击时,腹部中弹致重伤。第三营前行队伍回军救援,将匪击溃。此战,匪死伤两人,红军阵亡四人,伤十多人,高潮营长受重伤后抬至山脚三团村寨卯屯时不治牺牲。此次战斗,红军因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对一般性的地方小武装采取宽容态度而未作深入的调查,没有掌握他们的性质及具体情况,也没有作必要的防备,以致遭匪伏击,致重大损失,其教训深刻。

(四)严明纪律,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红七军进入三江县,所到之处,都向群众宣讲红军的纪律,讲明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维护群众利益的,与其他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

地处黔桂交界溶江河南岸的梅林村,过去由于军阀混战,兵匪常在此地驻留或经过,欺压百姓,抢掠财物,当地群众谈兵色变,以致于听说红军打下古州后要下梅林来时,群众因对红军不了解,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加上当地民团、乡警为阻止红军过河,将沿河船只全部收拢到南岸码头,还准备将粮食搬去躲藏,弄得当地群众人心惶惶,行动快的早已收拾财物进入附近山林躲避。

5 月 7 日早上 9 时许,红军大部队来到梅林对岸,刚打鱼回来的当地居民罗华刚将几名红军战士渡过南岸要船。红军过河进寨后,来不及躲避的群众壮着胆子观望着。红军遇见老人称呼大爷、大伯、大娘,见到中年人则称叫兄弟、姐妹,待人热情有礼。红军战士烧火煮饭自找干柴,不乱拿群众的柴火,如烧用群众的柴火则照价付钱;不乱进民房,进民房则主动帮老百姓挑水、打扫卫生;老百姓有病,红军卫生员上门免费医治;没有饭吃的穷苦人家,红军还送给大米;有几个战士在罗天秀家煮粥,在征得主人同意后进他家菜园子采摘十多根葱花,主动付给大洋一元。罗天秀推辞不要,红军战士则以红军纪律劝其收下。红军严明的纪律和爱民的作风,消除了群众的恐惧心理,在山上躲藏的群众都陆续回家。红七军离开梅林时,把驻地打扫干净,借用的稻草全部捆扎好放回原处,借用的其他东西也一一还清。红七军纪律严明的消息迅速传开。

红七军第二次过境三江在孟寨宿营时,有些战士难抵冬夜寒袭,利用煮饭后剩余的炭火取暖,睡觉后,风吹炭火烧坏了东家木屋壁板。次日,张云逸军长集中队伍训诫,并赔偿东家 15 元光洋。在座龙屯,当两名红军战士擅自占用群众草席、发生争吵并将群众打伤的违纪事件发生后,红七军从破坏民族政策这个高度来看待此事,在座龙河边当众对这两名严重破坏红军纪律的战士进行了严肃的处理,严明了红军纪律。群众从红军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再对比国民党军队以及民团的胡作非为行径,认识到了红军才真正是人民的军队。

在八江村,红七军入村后,仍照原来的规矩安排宿营,不扰民,更不动群众的鸡鸭。村民吴保信到自家菜园摘菜时,见菜蔸处放着三枚东毫。此事传开,群众对红军更为敬慕。寨老吴文光召集众人筹得1000 多斤糯米,杀一头大猪慰劳红军。红军对此深表感激,并坚持要按价付款。群众决意不收。红军则反复申明部队纪律,给付了猪肉款,对收下的粮食则留下“粮草票”借据,并嘱咐说:“革命胜利了,可凭此票到人民政府领还粮食”。

红七军队伍经过程阳村时,一位红军团长因身体有病,由战士搀扶进路边杨东善的草屋歇息。闻讯的程阳局董杨其辉登门邀请这位团长转到他家休息,这位团长予以谢绝,依旧在杨东善茅屋里烤火、喝粥、吃红薯,并给付杨东善两枚东毫。临别时,还特意留赠一条军用毛毡给杨东善。

林溪是湘桂边的一个商贸中心地,红七军到此后,几千人的队伍,宿营时不占用林溪街,而在附近田埂、村寨边和风雨桥上宿营。红军讲究规矩的举止引来众人的围观。邓小平对围观看热闹的群众说:打扰大家了,部队缺什么东西,可以借给他们,用完就归还,损坏的照价赔偿。接着又向众人讲了红军的主张和消灭剥削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反动派一定要灭亡的道理。

红七军在三江县的革命活动中,还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部队进入三江前,红七军前委即发出指示:根据少数民族受压迫深、受反动派欺骗宣传多的情况,部队要认真执行群众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宣传红军的性质和任务,以消除少数民族群众的疑虑。部队进入三江后,除了在座龙屯从破坏民族政策的高度严肃处理了违纪的战士外,红七军还善于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和安全。每到一处,红军战士都要分头到山林中寻找被国民党反动派欺骗宣传而“躲兵”的少数民族群众,向他们解释红军是打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老财的,是各族劳苦大众的队伍,并耐心劝说他们下山回家,以免在山上挨饿受冻。对已下山归家的群众,没有饭吃的,战士们则把自己带的粮食煮饭给他们吃,帮助打扫房屋,挑水满缸。在八江期间,当李明瑞、张云逸听到寨老吴文光反映前些日子有土匪到八江抢劫时,即建议并拨出11 支步枪给该村群众组织自卫队,以保护村寨的安全。李明瑞总指挥在吴义仁家住宿时放留声机,悦耳的音乐把杨信秀等青年吸引过来。李明瑞招呼他们进屋,并叫卫兵让座。李明瑞的热情和蔼也让青年们体会到了共产党部队与国民党部队的不同。

红七军过境三江县及所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使共产主义思想和革命道理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第一次在穷乡僻壤的三江得到传播;红军打土豪、扶助贫穷群众的革命行为,使群众获得了革命的切身体验,给三江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组织群众,与群众缔结情谊以及严明良好的军纪军风,给三江县各族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记。正因这样,三江县各族人民拥戴红七军,在红七军遇到困难时,还想方设法帮助红七军。红七军第一次到富禄时,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并在李明瑞部当过副官的开明商人赖云芝受众托出面迎接过红七军,当时当地百姓对红七军并不了解,心有疑惧,半信半疑,只是从保境安民着想而出面迎接。但红七军到后的所作所为获得了百姓的拥护和信赖。当贵州军阀王家烈率四个主力团逼近富禄,企图讨回被红七军缴获的大炮、电台等时,因富禄地处溶江河北岸,易攻难守,为避开王家烈部队追击,红七军决定南渡溶江河,脱离险境,回师右江。当地群众即想方设法从富禄上游的葛亮寨河段,把待放运的木排放至富禄河段,扎成浮桥,帮助红七军解决了渡河船只欠缺问题,让红七军战士趁夜安全渡到溶江河南岸,避免了可能遭到的损失。

红七军第二次过境期间,多地群众还燃放鞭炮迎接,并先后为红七军筹集粮食 4000 多斤,东毫 1000 多元。当红七军来到黄奈村时,苗族同胞在寨子路边摆放茶水迎接。并在路边放了三只大木桶,各家各户自动拿米来倒进木桶里送给红军,各家各户还腾出地方来让红军战士住宿。红七军到高文寨(今属融水县)时,当地苗族群众点起火把到山顶及路旁照明迎接红军。由于天黑路陡,红军一匹驮着山炮的马累倒了,山炮滚下山沟里,十多个苗族青年点着火把下到深沟里把山炮抬上来交给红军。次日,红军离开高文,寨上男女老少都来送行。红七军第二次到富禄时,赖云芝不顾上一次因带头出面迎接红七军后被三江县民团副团长曹美业以“私通共匪”“引匪入境”等罪名抓捕关押的危险,鼓足勇气,再次出面发动群众组织几十条木船将红七军队伍渡过河。红七军队伍上岸后,街道居民燃放鞭炮迎接。当红七军从程阳上林溪时,林溪群众组织十多人以侗族迎宾的隆重礼仪,抬着大红猪和大缸酒,燃放鞭炮迎接红军。

红七军走后曾在黄奈、唐朝、座龙三寨各留下 1 名伤病员,在八江寨留下 7 名伤病员,在程阳村留下 3 名伤病员,当地群众都悉心护理,认真医治,冒险隐藏。医好了的还派人护送一段路去找大部队,医治无效牺牲或被土匪杀害的,当地群众亦按侗家习俗埋葬。红七军过境三江县期间,在与当地土匪恶霸、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斗争和在艰难行军的过程中,先后有高潮营长等 23 位指战员因战、因伤病医治无效或因被国民党地方当局抓走杀害牺牲。

第三节 中央红军长征过境三江

1934 年 10 月,中央主力红军退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在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后,进入湘桂边境地,分左、中、右三路行军。左路部队红三军团进入龙胜县后,12 月 10 日从独境、广南出发,分两路前进,进入湖南通道县和广西三江县交界地带。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少数民族地区,重视民族工作,严守群众纪律。当红军开始来到湘桂交界处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军“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不疲倦地作民族工作”。不久又发布了《关于对瑶苗的口号》,规定了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经济、政治上与汉人平等权利的主张。尔后,随着民族工作范围的扩大和对少数民族群众力量的认识,总政治部又给各军团政委、政治部下发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提出“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战斗,都密切的关系着争取少数民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我们的战略任务有决定意义,因之各军团政治部,必须立即把这个问题提到最重要的地位”。红军进入通道、三江后,又书写了许多革命标语,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和腐朽。而在对待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态度上,则认真执行总政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对少数民族土豪不予打击,不杀少数民族保长,不惊动少数民族人士。这些对于转移征战特殊时期化解矛盾,减少阻碍,使红军在遭受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恶劣情境下,不再背负其他社会矛盾的压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由于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采取不打不压的政策,并且还积极地做好教育争取工作,使他们对红军有好感,能为长征中的红军做有益的工作。红军所到之处,于内严明纪律,于外与民亲近。消息传开,使群众对红军的认识焕然一新,红军由此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敬重和支持。譬如:在横岭乡(今属湖南省通道县)任乡长的侗族人士石万金,国民党三江县政府命令他组织乡自卫队,在横岭一带设防拦截红军。但由于红军认真执行民族政策,他在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感召下,深明大义,不但不与红军作对,不伤害红军,还毅然冒着极大的危险,违背国民党县政府的意图,借口解散了准备拦截红军的乡自卫队。不仅如此,他还以为叔父奔丧为由,请假离开横岭回老家黄土塘尾寨(今属湖南省通道县)。石万金回家乡后,随即组织黄土塘一带的盘寨、头寨、尾寨三个大寨子的群众,在黄土拱桥北岸,领头燃放鞭炮迎接红军队伍,让红军部队安然进入村寨宿营。当红军了解到石万金的身份和义举后,对他积极设法帮助红军的进步态度和行为十分赞赏,随后还委托他为红军筹集粮草。石万金以满腔的热忱帮助红军,很好地完成了红军交办的筹集粮草任务。红军走后,国民党三江县政府以擅自解散乡自卫队和燃放鞭炮迎接红军为由,派人四处抓捕石万金。一个多月后,石万金在古宜被横岭乡反动当局枪杀。

在三江县横岭乡黄土塘一带,积极迎接红军到来的,还有黄土新寨村长兼小学教员李仲真。当听说有军队要向黄土塘开过来时,被国民党和土匪兵吓怕了的群众纷纷捡好财物、背小孩准备上山躲避。李仲真站出来劝说众人不要怕,说过来的是红军队伍,不同其他军队,并把当年 9月萧克领导红军过通道的情况向群众作了介绍,赞扬红军是一支好部队。随后他组织群众用红纸制作成的小三角形旗子在黄土拱桥南岸迎接红军,还发动群众备好茶水摆放在路边供红军战士饮用。红军到来时,群众燃放鞭炮,挥舞小红旗,递送茶水。红军离开时,李仲真还主动给红军带路到贵州省黎平县的牙屯堡。

对当地群众的热情迎接和接待,红军战士无不为此情景感动,一位红军宣传员即兴题诗于拱桥上。其中一首写道:“夕阳鞭炮响,战士跨拱桥,乡亲迎接我,后会期不遥。”这素朴的诗句、真情的诗义,真切地表达了红军对当地侗族人民群众的感激之情。同样地,它也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执行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po6rpnWU1ce+eNKpUXC7Mu8i65HLkcKBXOEiwczWxC4hg7Hx8PcDH63vucIKYY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