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浴血奋战 勇往直前

长征中主要的任务是行军和打仗,面临国民党中央军及沿途地方军阀武装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不停的行军和作战是家常便饭。有打仗就有牺牲。红军战士怀着对革命的理想与信念,在与强敌的浴血奋战中,冲杀出一条通往光明与胜利的血路。

(一)遵义战役

1935 年 2 月底,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遵义,抢占娄山关,二进遵义城,激战红花岗、老鸦山,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遵义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是遵义会议之后正确军事路线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红军将士。

抢夺娄山关 娄山关是进入遵义的必经之路,山高坡陡,险峰林立。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黔军王家烈派重兵镇守娄山关,要求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增援,并在通往遵义城沿线布下防线。1935 年 2 月 25 日下午,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要求红十三团务必在天黑前拿下娄山关的制高点点灯山。正面进攻不易,团部决定由两翼袭击。战士们在薄暮微雨中,拉着葛藤树枝,奋力向山顶攀援。冲在最前面的三名战士刚登上山顶,发现十多个敌人也正向山顶爬,距山顶不到 20 米,后面是密密麻麻的敌军。他们当机立断,先于敌人开火,将敌人压了下去。抢在敌军前面几分钟夺取了点灯山下高地后,十三团以两个营的兵力发起进攻,在将近黄昏时攻占了海拔 1447 米的点灯山主峰。又接连攻占了关口阵地和西侧制高点小尖山。

1935 年 2 月 26 日,争夺娄山关的恶战开始。拂晓,关口大雾,对面不见人。敌军以密集队形用山势为掩护向红军阵地反扑,直逼娄山关关口。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沉着镇定,组织部队打退了敌军的六次进攻。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邓萍决定,将强攻改为围歼。命令十二团镇守娄山关,十团从左侧迂回出击黑神庙,十一团由东迂回到板桥断敌后路,十三团从点灯山侧打击敌右翼。

激战黑神庙 1935 年 2 月 26 日上午 10 时,敌军两次向娄山关反扑。十二团政委钟赤兵、营长杨威命令三营指战员上刺刀、抽马刀,跃出阵地向敌军发起反冲锋,钟赤兵、杨威冲在最前面。在红军的强大攻势下,敌军潮水般沿公路向南溃退。追至黑神庙,部队遭到敌军一个团的反击,红军伤亡较大,政委钟赤兵负重伤。敌军大队援兵赶到黑神庙,红军部队的进攻越发艰难。在二营五连发起的进攻中,遭到敌军的抵抗。作战参谋孔宪权 80 发子弹只剩下 3 发,右腿胯骨被打碎;排长宋福朵、班长王益桥、战士殷希望等人冲进敌群肉搏,英勇牺牲。五连在这次突击中,伤亡 30 多人,陈副指导员、汪排长等人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战斗持续到下午 4 点,红军向黑神庙守敌发起总攻。敌军疯狂抵抗,以督战队强迫士兵抗击红军的进攻,敌军官拿起马刀劈砍后退的士兵。这时,红军迂回奔袭的部队已经到位,也向黑神庙敌军发起进攻,敌人纷纷抄小路向遵义溃逃。红军乘胜追击,直逼遵义城。

邓萍参谋长牺牲 红军于 1935 年 2 月 27 日占领遵义新城。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为了攻下遵义老城,率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冒着城墙上射来的子弹,前进至距湘江河五米的岸边,隐蔽在一个只能容纳三个人的小土堆草丛中观察对岸敌情,部署夜间的攻城战斗。敌人从城墙垛不断向邓萍的观察点射击,兰国清提议马上转移,邓萍坚持不动。当邓萍正向张爱萍下达命令时,突然,一颗罪恶的子弹射中邓萍的头部,他一下子栽到张爱萍的右臂上,鲜血染红了张爱萍的衣襟。后来担任共和国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深情地写道:“他的牺牲使我异常悲痛,长时间地怀念他。在坚苦的革命战争中,有多少生死与共的战友,在我身边倒下,他们往往来不及说完一句话,来不及投出一个手榴弹,就和我们永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用无数烈士的生命和鲜血谱写成的。”他还写下一首诗,悼念邓萍参谋长:“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邓萍同志之墓

邓萍参谋长是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最高军事将领,他的遗骸安葬在遵义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2009 年,他被评为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老鸦山 红花岗战斗 红军攻占遵义后,王家烈率黔军与蒋介石嫡系吴奇伟部两个师反攻遵义城。红三军团两个团在遵义城老鸦山、红花岗等山头修筑防御工事。1935 年 2 月 28 日 10 时,吴奇伟部开始向红花岗红十一团阵地进攻,许愿每个士兵赏两块大洋,督战队拿着手枪在士兵后面督战。两次进攻被击退后,吴奇伟改向红花岗右翼老鸦山阵地的红十团进攻。猛烈的炮火炸毁了阵地,炸断了树木,整个老鸦山,硝烟弥漫。两架敌机在阵地上盘旋,不时进行扫射,扔下炮弹。敌军一个师的兵力压向老鸦山阵地。团长张宗逊、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钟伟剑身先士卒,沉着指挥,率领红十团战士打退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敌人死伤无数,红十团也伤亡很大,团长张宗逊在与敌人拼刺刀时负伤,参谋长钟伟剑在投弹时中弹牺牲。激战至下午 3时,敌军凭借优势火力,占领了老鸦山主峰。

老鸦山主峰的失守,严重威胁着红三军团其他阵地和遵义城的安全。彭德怀军团长亲临前线,组织部队夺回老鸦山。十一团组织两次反攻均未成功,三营营长负伤,连排干部伤亡不少。在这紧急关头,朱德总司令亲临前线,命令红十一团必须夺回老鸦山主峰,命令军委干部团从北向南进攻。经过激烈的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夺回老鸦山主峰。

下午 4 时,红一军团从正面向围攻红花岗、老鸦山的敌军发起猛攻,红二师五团直捣吴奇伟忠庄铺指挥部,红十三团、十二团攻击敌军左、右翼,红十团、十一团、干部团从山上发起冲锋,吴奇伟的两个师被包围在老鸦山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敌军主力被歼灭,全线崩溃。吴奇伟带着两个团残兵向乌江方向逃窜,王家烈率黔军残部向鸭溪方向溃逃。红军乘胜追击,一直将吴奇伟赶过乌江。遵义战役取得胜利。

(二)在战斗中前进

长征中发生了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斗,每一场战斗都有年轻的红军战士献出自己的生命。红军官兵置生死于度外,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战斗,前赴后继,在战斗中前进,用鲜血和生命对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进行了诠释。

青杠坡战斗 青杠坡战斗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的第一场战斗,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从参战的阵容来看,青杠坡战斗可算战争奇观:共和国的三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五任国防部长(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耿飚、张爱萍),七大元帅(朱德、刘伯承、彭德怀、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以及 200 多名将军参加了青杠坡战斗。

1935 年 1 月 24 日,红一军团进占习水县土城镇后,进至黄陂洞、复兴场受挫。川军刘湘派八个旅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合江一线推进。27 日,川军郭勋祺部在青杠坡与红军后卫接火。此时,红军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形势危急。军委决定在青杠坡歼灭尾随红军的郭勋祺部四个团。

1935 年 1 月 28 日 5 时,青杠坡战斗打响。彭德怀、董振堂率领红三、五军团向郭勋祺、潘佐两个旅的接合部发起攻击,与敌激战于石高嘴、尖山子、老鸦山、猴子垭等高地。川军占据高地拼命抵抗,战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形成拉锯战,争夺最激烈的地点是东面营棚顶高地,双方争夺不下十次。红军多次冲锋,攻下了郭勋祺旅第八团阵地,随即向永安寺推进。永安寺是座两层楼的小寺庙,是敌人的一个指挥所。为攻占永安寺,红军强攻三四个小时未能扩大战果。郭勋祺率第九团和特务营、机炮营以猛烈火力袭击红军,突破了红五军团的阵地,一直打到白马山军委指挥部前沿,步步向土城逼近。情况紧急,朱德、刘伯承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到青杠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挥,命在赤水的红一军团二师紧急回援。军委干部团同时对敌人发起猛烈攻势,冲入郭勋祺部腹地。眼看胜局已定,但敌军援兵源源不断向土城进发,军情万分危急。面临如此险境,中央军委决定改变原定北上计划,从土城渡赤水河西进。1 月 29 日凌晨,中央红军渡过赤水。

青杠坡战斗红军烈士纪念碑

青杠坡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3000 多名红军战士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把热血洒在了青杠坡的土地上。

老木孔战斗 1935 年 3 月 30 日,红九军团掩护红军主力渡过乌江赶到沙土,因比规定时间晚到六个小时,乌江浮桥已被拆除,无法过江。这时,中央军吴奇伟、周浑元部已经逼近乌江,黔军犹国材部在后紧紧追击,红九军团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九军团隐蔽在金沙县老木孔、菜子坳之间的丛林里,积极备战,准备伏击尾追之黔军。

1935 年 4 月 4 日上午 7 点多,伏击黔军的战斗打响。红军埋伏在老木孔东侧谷地的草丛和灌木林中,待黔军几个团的主力走过谷地,指挥机关出现时,发起了猛攻。黔军措手不及,慌不择路,被追出好几里地才回过神来。黔军仗着人多势众,组织两个团进行反攻,一直逼近红军阵地的指挥所。形势危急,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亲临前线指挥,机关干部、勤杂人员,甚至炊事员都进入了战斗,打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一直坚持到下午 4 点钟。这时,军团战斗力最强的侦察连与干部教导团投入了战斗,形势马上转变,敌军全线崩溃,老木孔战斗取得全面胜利。

老木孔战斗是九军团单独行动以来打的一场转危为安的漂亮仗,狠狠地打击了尾追的黔军,附近的国民党军队也不敢再轻举妄动,在九军团面前一时出现了前无敌军阻扰、后无敌军追击的局面。同时,这场战斗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策应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的战斗行动。

嘉陵江战役 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发起了嘉陵江战役,控制了嘉陵江西岸纵横 300 里的广大新区,发展到 5个军 33 个团,吸引了几十万国民党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的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嘉陵江战役中,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 1935 年3 月28 日的渡江战斗中,担任先锋的27 团二营四连一排 32 人乘船趁着夜色驶向对岸。刚刚靠岸,被敌人守军发觉。危急时刻,排长带领大家冲到对面山上,准备接应后续的渡江部队。到了山顶,天已经亮了,但是大部队还没有过江,突破口被敌军封锁,大家十分着急。敌军在山下两边各有一个营地,在山顶能清楚地看清敌人动静。下午两点,敌人发现了突击队,调来一个连包围了山顶。突击队英勇顽强地与敌人展开了混战,消灭了 30 多名敌人。

敌人越来越多,突击队拼命突围下山,回到江边准备渡江与大部队会合。剩下的突击队员跳进嘉陵江中,湍急的江水翻起波涛,有的队员被滔滔江水卷入江底,有的队员被冲回岸边遭敌人砍死。刘应启是连队的宣传股长,水性较好,一次当他露出水面,只觉得着头皮一麻,一颗子弹击中了头顶,把头皮和脑骨掀了一块下来,那颗子弹在他头顶永久地留下了一条“弹沟”。后来统计,32 人组成的突击队只有刘应启一人生还,31 名战士的热血与滔滔嘉陵江水一起,永远流淌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突击队的战士就是这样,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V3N7A1gqf6qBA7GgDYD3zCivCOhk6N82mtg2tVYIt/+MtReUafjhQ44ZYouxLnI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