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农民工医疗保障意识、现状及行为

(一)农民工的健康意识

1.农民工对自身健康“漠不关心”。农民工到城市后大多从事赃、累、险方面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从医学角度来讲,这更容易出现疾病和健康问题。农民工的饮食常常没有固定场所,如图方便与便宜在地摊解决饥饿问题,这很容易引发肠道感染;他们居住的地方,多是拥挤、阴暗、潮湿的平房或棚屋,卫生设施差。他们防病意识不强,而且受经济条件制约和思想观念影响,经常有病不治,或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把小病拖大的情形比比皆是。 此外据重庆一项农民工心理问题的调查,发现有 21.87 %的人不同程度存在心理疾病。 那么城市农民工是怎么看待健康的?

(1)农民工眼中的“健康”概念。农民工健康意识是农民工自身对健康及相关知识的态度与看法,是一种主观的评价维度。我们在对访谈的 168 个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真正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有问题的只占到 10.1%。(见表 2-2)

表2-2 农民工身体健康自我评价状况表

数据说明:这里关于农民工身体状况自我评价的频次数据是调查时农民工对自己近两月内身体状况的评价。

表2-2 数据显示,农民工认为身体非常好的占 10.7%,比较好的占到了44%,一般的为 35.1%,而认为自己身体不好的农民工有 17 人,占 10.1%。农民工的身体状况与月收入( sig = 0.966)、教育程度( sig = 0.324)、单位性质( sig =0.188)没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农民工的年龄( sig= 0.001)以及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sig= 0.027),我们发现,身体状况欠佳的农民工的年龄大多在 45 周岁以上,与所从事的职业显著相关( sig= 0.000),与吸烟喝酒习惯也存在显著相关性(sig= 0.000)。纵而观之,农民工的年龄、职业、吸烟与饮酒是影响农民工健康的重要因素。

表2-3 农民工身体状况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农民工眼中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情况,我们还对部分农民工进行了深度访谈:

个案 2-3(男,45 岁,建筑工人):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是可以的,反正我们呢一天主要任务就是干活,能吃饭能干活,问题就不大,要是哪天不能吃东西,不能起床不能去干活了,那就是患病了。一般的感冒发烧那对于我们农村的人来讲不算什么病,你坚持几天,多吃两碗饭就解决的,万一不行再买点药吃一吃就好了。像我们搞建筑的,一天到晚都是体力活,身体不行的吃不消,能干活的身体就没啥大事。虽然我自己有慢性肩周炎,城里人可能那就不得了,去这医院去那医院检查的,我从来没去,不是不相信治不好,是因为这个是老病了,治也是效果不大的,反正能干活就行,也不碍什么大事。

个案 2-9(男,44 岁,事业单位油漆工):我们是学校请过来做油漆工的,和我们一起来的有六个,我们的身体状况应该算是健康的,反正也没进行过体检,到这来也没有。就是自我感觉还算可以,有点小毛病也是治不好的。我们几个都有慢性的肩周炎,因为油漆工主要就是这个手在劳动的,长期这样就坐下病来了,我也没去医院看过,反正也不妨碍工作和正常生活,也就不算什么病了,万一疼得厉害就吃两片消炎药。

个案 2-21(女,38 岁,清洁工人,阑尾炎患者):我是没办法才来住院治疗,平时也没感觉怎么严重的,就是感觉多吃饭感觉肚子底下胀痛,就以为是吃多了,也并没在意,很疼的时候呢,我就自己买止痛片吃,吃了感觉好点能干活了,也就没去管它了,去年年底那次是确实受不了,我正在那上班,突然就疼得厉害了,感觉像个什么东西割一样的,就给我老公打电话,去了一个诊所,打了消炎药,说叫我去大医院拍个片子,医生说可能是慢性的阑尾炎,我行思打个针就好了,也能走、也能吃了就没事了吧,就搁下了,没去,平时也没什么事的,偶尔作疼吃点药也就好了,这回来这里我也是不得已来的,疼得打滚了,家人也强烈要求来检查,一检查说已经非常严重了,必须切除,就动了手术。

由此,我们发现农民工眼中的健康可以归纳为这么几个字:能干活、能吃饭。具备这项能力便是健康的,就是没有毛病,即使有轻微的不舒适,也会以为是正常的身体现象;而当失去劳动能力或者说是暂时失去执行社会期望的这种劳动角色能力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健康出现了问题,疾病产生了。在他们看来,对待一般小毛病诸如风湿、肩周炎、伤风感冒等则采取拖、忍的方式来解决。原因在于:首先,他们的健康观念深受传统乡村习惯和传统的影响;其次,经济上的压力让他们不得已做出健康追求的让步,从上述的话语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迫于经济紧张,不能奢望过高的健康追求;再次,健康知识缺乏,对于病症的出现不能准确估计,对于问题的严重与否不能正确衡量。所以导致了他们在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对是否采取医疗救治存在犹豫心理:

个案 2-21(女,38 岁,清洁工人):“有时候我自己也确实感觉到身体不大对劲,比如疲乏无力,肚子疼啊还有这个脑袋疼啊等等,也想过要去看看,但你要去看吧,在城市里啥都要花钱,买个创可贴都要好几块呢,再者说,去看病,就要耽误工夫(这里的工夫是指的工作,属于地方方言),这些个小毛病忍忍也就过去了。”

表2-4 农民工是否主动治疗疾病

表2-4 数据说明,农民工在发现自己身体不舒服后主动采取治疗的只占36.9%,完全不愿采取治疗的有 20 人,占 11.9%,而根据病情是否影响工作再做决策的占 51.2%。这些人认为,一般的小毛病如感冒、轻微发热、小创伤、头晕头疼等则是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没必要去治疗,而中等的症状如急性胃炎、高烧、肠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则去小诊所或者自己买药进行治疗,而病情恶化后的大疾病才不得已转入到市级以上医院进行治疗。

(2)农民工中广泛存在不良的个人生活习惯与行为。人类死亡原因中近 50%的是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偏食、抽烟、酗酒、吸毒、赌博、不良性行为、睡眠不足、居住空间狭小、生活节奏过快、生活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农民工保持有“乡土色彩”,也附带了现代卫生健康学意义上的不良卫生习惯,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水平。在农村社会中,他们没有过多的讲究,从早到晚在土地上劳作,他们没有现代卫生上的“讲究”习惯,如孙立平所言“在某些城市居住区当中,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成了这些进入城市的农民的聚居之所,那里不仅人声嘈杂,脏水横流,甚至社会治安也往往很不好”。 我们的访谈中有“您是否天天刷牙?是否饭前饭后洗手?是否意识到职业危害?是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否在心情压抑烦闷时想法舒解?是否主动进行健康检查?”等问题。

个案 2-5(男,34 岁,事业单位保安人员):我一般是早上 8 点去接班的,在农村呢起得比这个还要早一些,洗脸的习惯倒是有,刷牙就不习惯了,反正刷完了等于没刷,就我这个牙齿,吸烟吸的,再刷也是黄的。呵呵,习惯了也就那么回事了……饭前饭后也没洗手的习惯,在农村都习惯了,有时候也洗洗,但也不是刻意的,没城里人那么多讲究……也从来没进行过体育锻炼,我这在老家那一起来就是锻炼的,就是去地里干活,现在家里不种庄稼了,到这里打工这两年身体是感觉没以前那么硬朗了,也不是不方便去体育锻炼,你看我这就是学校,体育设施什么的都有蛮多的,就是不习惯,也要上班的,没那个工夫……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少的,就是家里啊或者小娃娃什么的有点什么烦心事就比较烦,我这离家也比较远的,这时候也就是打个电话和家人联络联络,多抽几根烟。

个案 2-23(男,37 岁,打印机维修工,胃病患者):我是负责那个惠普打印机的维修的,我这胃病纯粹是我自己整出来的,以前没有过的,就是工作这个两三年,在外面吃饭什么的都不规律,早餐什么的一般都是没吃过几餐的,在农村都是米饭的,在这里,早餐就是包子要不就是粉,吃不习惯,还有个吧可能也是主要的,我喝酒喝的,那个酒可能也不是什么好酒,但那没办法,酒瘾上来了忍不住还是喝了,去年还闹过胃出血的,就因为又一次喝多了白酒,在家的时候感觉还好点的,主要是保养得好些,饭可以做软一点的,也规律,还有人看着点,酒喝得没那么猛,到这里就完了,天天在外跑,有时候累,一个人在这边的,反正也烦,就找几个同事喝酒了。

从对农民工的访谈及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基本的卫生习惯。很多农民工没有吃早餐和刷牙的习惯、没有饭前饭后洗手的习惯。以建筑工人为例,在某工地,有 9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叠被子的习惯,生活住所往往杂乱无章,怪味扑鼻,他们很少有轮流打扫卫生值班表,“我们一般都是哪个看不下去了就拿个扫把来打扫一下,这个也没有工资的,你以为谁都乐意干啊。打扫的也就是那几个人,讲卫生的那几个人。况且扫地这种事情在我们农村都是女人们干的活,大老爷们拿个扫把太难为情了。”(个案 2-3,男,45 岁,建筑工人),而进行体育锻炼在他们看来基本上是一种难以理解的事情。“我们这做事都忙不赢呢,其实体力劳动就是在天天锻炼呀!”我们还对农民工的饮食规律做了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致有将近 50%的人饮食没有规律。

表2-5 农民工饮食是否规律

全国农民运动会于 1988 年创办,每 4 年举办一次。但是我们所调查的农民工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调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只占 3%,偶尔参加的也只占 8.3%。他们中很大部分人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一种身体锻炼,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进行其他的身体锻炼了。

表2-6 农民工是否参加体育锻炼

续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农民工那里,能工作就算健康,甚至勉强能维持工作也算正常。劳动挣钱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身体的健康,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因为其他因素的干扰而不注重对健康的追求与防范。自身无法摆脱的“乡土惯习”使其不能维持良好的卫生行为,在不能理解和认识到他们工作环境可能有伤害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被卷入到了自身健康受损的过程中。

(二)农民工健康状况与承受的威胁

1.大部分农民工身体健康容易受到疾病威胁

(1)农民工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之一。农民工流动性十分强,有的从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有的是在城市内部各个区域之间流动,也有的在不同城市间流动,他们工作不稳定,加上卫生健康防御意识淡薄,他们往往成为流行病和传染病的重要载体。有研究发现,农民工乙肝病毒感染率达 20.3%,脂肪肝占 8%,肾胆结石占 5%,心血管疾病占 10%。女性妇科感染率则更高,达到 67%。 有学者认为,农民工是感染和传播肺结核、艾滋病、肝炎最主要的群体。他们由于流动性强,患病后往往很难有效控制,成为传染病的触发群体。

农民工很容易感染乙肝和肠道疾病,同时,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等疾病也容易感染。

个案 2-14(女,33 岁,某纺织厂工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是 2003 年去深圳打工,2007 年回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被感染乙肝的,以前在农村应该是没有的,我们家人都没有得过这种病,就我一个堂叔前几年得了乙肝,他那也是在天津打工“巴”(方言,意思是感染、传染的意思)回来的,结果回家后他儿子也被感染上了。我到深圳去的时候由于大伙一起吃大锅饭,在那个大食堂。碗筷什么都不是固定的,都是天天换,可能洗的也不很干净,没有消毒,我这个乙肝就是在那“巴”来的,我们住一起的 6 个后来公司体检有 4 个是乙肝病,我到这都是隐瞒实情的,要不公司不一定要我,以前不知道怎么预防,现在还好了,都有自己专门碗筷。

个案 2-12(女,49 岁,家政服务人员):和我们一起做事有个女的,现在已经走了,就是肠道感染得了阑尾炎,她经常在外吃那种烧烤啊什么麻辣东西,这个,这个很容易感染病的,加上我们这个住的环境也不怎么好,比较阴暗,洗一双袜子都要很久才干的,这个夏天一到,蚊子就可多了,我们那个屋住了四个女的,公司也不给我们买蚊香,风扇也没有,有个比我年纪大的得了痢疾病被她儿子拉回家了。

个案 2-8(男,36 岁,某街道卫生室医生):农民工经常在外就餐,消化道传染病患病概率高,饮食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造成肌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且农民工对病症不太重视,预防保健知识比较欠缺,这些都为农民工埋下了健康隐患。我们这个卫生室主要是为街道附近居民服务的,但是这也有不少附近的建筑工人啊,服务员啊就是打工的过来看病的,很多都是感染性疾病,像痢疾、肠炎、喉炎、湿疹以及各种皮肤性的传染病等。有的就是因为个人习惯问题引起的,像这个吸烟喝酒过度引起的酒精肝和肺气肿,支气管炎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另外,与“性”相关的传染病如艾滋病、淋病等方面的知识,农民工也很缺乏,问及是否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时,大多数摇头回绝,回答的也是了解甚少。

(2)近 65%的农民工患有慢性病。在医学上,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我们发现有高达 64.3%(108 人)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患有慢性病。其患的慢性病种类如表 2-7。

从表 2-7 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患有慢性病的 108 个样本(占 64.3%)中,高血压的有 27 人次,占对应样本的 24.3%,糖尿病 6 人次,占 5.4%,支气管炎 55 人次,占 49.5%,出现次数最多的慢性腰腿疼痛,有 94 人次,占 84.7%,其次是风湿性慢性病,57 人次,占 51.4%。这些数据验证了前面所述的农民工眼中的健康问题,在表 2-3 中,有近 90%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身体是健康的、是还可以的,而同时我们又发现有 64.3%的农民工身体存在慢性疾病,其中有很大部分患有腰腿疼痛等病症。这就说明有很多人将自己身体某处有习惯性的慢性疼痛看成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工作。

表2-7 农民工慢性病种类

注:对应样本百分数= N/ 168(总样本数),以下同。

(3)许多农民工遭受职业病危害。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 71%,中毒占 2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农民工大都从事含有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种类,是职业病多发的高危人群。 其实,每一个行业都会多少存在职业危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坐在办公室上班的白领如此,农民工也是如此。调查发现,有 84.5%(142)的农民工已经意识到其职业带来的危害。

表2-8 农民工职业危害分布情况表

续表

我们调查发现,职业危害影响最为普遍的是粉尘,其次是有害液体的危害,再是有毒气体危害,噪音、其他安全隐患靠后。因此,农民工身体健康面临较严峻的职业风险,他们每天上班劳动,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其中还包含着健康代价。

农民工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职业病威胁。以下是课题组成员在调查中也遇到的典型案例:

个案 2-17(男,47 岁,某铅锌加工企业工人,矽肺患者): 我父亲是XX铅锌矿的工人,一直在那工作了 23 年,在我们那矿里的诊所看病时一直作为感冒发热治疗。后来到湘雅医院看病,第一天就花了一千多元,折腾了 3 天,检查的结果说是肺部有问题,得的是职业病。湘雅医院的医生建议我们去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附属医院(劳卫所)。我们很无奈,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湘雅医院。我们来到了湖南省劳卫所职业病鉴定中心,父亲按要求照了肺部的片后,医生要我们回去开个可以单位负责医药费的证明,然后就开了一张 8000 元的单子。由于父亲前期的治病已经弄得我们家里没有钱了,我们一家三口为了省钱,来来回回转车,到了父亲以前的“单位”请求领导开个证明。谁知道到了工厂里后,矿里领导说单位已经破产了,父亲现在得的病根本不关他们的事,所以任何证明都不给开,也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

个案 2-7(男,52 岁,石墨厂工人):我在石墨厂工作将近 6 年了,主要就是负责这个砧板的张贴,一张一张的叠起来,中间再刷点浆糊,石墨这个东西污染是比较重的,灰尘蛮多的,我工作的时候一般也不戴口罩,公司也没有强制要求带,我自己也没想那么多。我去年年底来医院做检查。这个病吧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胸闷,呼吸什么的还算好,到了去年四、五月份吧,我就开始咳嗽,并且老是干咳嗽。后来我就去村卫生室买了点治咳嗽的药,吃了后也不见怎么好转,阴天下雨就咳嗽得特别严重。医生怀疑我是患了支气管炎,因为我抽烟,药吃了不少,药盒子都堆了很高。我老伴看我咳嗽得厉害,就要我去镇卫生院检查,当时也没检查个什么名堂来,还花了两三百,也打了针,开了吃的药。到年底的时候,咳嗽越来越严重了,家里人就把我送到长沙湘雅医院来了,一检查说是什么“尘肺病”,肺部有阴影了,再不治就完蛋了。

我们应该意识到,农民工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职业危害,而他们对于职业病的意识以及企业对他们健康的忽视与冷漠态度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

(4)女性农民工的身心存在疾病隐患。女性农民工大多在服务行业工作,如洗碗工、纺织工、餐饮服务员、营业员、清洁工、保姆等,需要长时间的站立或是长时间保持某个动作。她们中有 40%左右月收入在最低工资线之下;60%收入徘徊在最低收入线上下。有医务人员介绍:“服务员、营业员之类的工作看似轻松,但长时间站立工作,甚至经期、孕期坚持上班等因素都为女性健康埋下了一定隐患。”至于那些从事休闲娱乐甚至色情的女性从业人员的患病风险则更高。据湖南省的一项调查显示,从事服务行业(美容美发、保健按摩、休闲娱乐、酒店、餐馆等正规服务从业人员)的女性农民工中,有 74.8%遭到过语言或行为上的挑逗或骚扰,有 47.8%的人在工作场所遭到挑逗或骚扰。 很多女性农民工在发觉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也往往不进医院检查。“我们这里有个女孩子,经常感觉小腹胀痛,但她是农村来的,一个月工资也就 1400 多一点,家里还有个读书的弟弟需要她付钱,所以一直没有去医院,后来有一次晕倒了,我们送她去的那个XX女子医院,结果一查是子宫肌瘤,急性贫血引起休克。”(某服装店女工介绍)还有一部分女性由于生活居住条件及收入水平的限制(洗澡、保洁等),加上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感染妇科疾病。

孕妇的健康也是一大问题。由于在城市务工,怀孕的农民工不能像城市正式职工那样享受基本的产休假期,很多孕妇都是坚持工作。同时,由于居住条件较差、饮食营养不够,也会导致孕妇患病。“我堂客(湖南方言,老婆的意思)怀孕三个月了,每天都要去上班,没办法,我也不想让她去的,她说没事,现在还没什么困难,等到 5 个月的时候再说,以前没去医院查过,前段时间去检查了下,是做免费的那种,也没检查什么出来,最近老是头晕,到了XX大医院做了个检查,说是很多元素都没有跟上,还有贫血现象。”(某修理厂工人)

女性农民工有时会受到城市其他人群的排斥。“我们以为城里很大,来了才知道,活动的范围太小了,交往的圈子就是在一个小范围里,遇到什么事情连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服装售货员)她们从事底层工作,容易受其他社会成员的歧视,“一些城里人认为我们是打工妹,一点也不值钱,有些店子卖东西的人,看我们去了都不打招呼,以为我们买不起,我们也很想走出这个状况,可是没办法,谁叫咱是农村人。”(超市营业员)

2.不少农民工心理处于“亚健康”

亚健康的特征是患者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心理上表现为: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惊等。一些学者认为,生活环境差、远离家人、缺乏个人空间、信息闭塞交流不畅、收入低等不利因素很容易使农民工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亚健康状态。 从我们的实地调查来看,长沙市农民工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往往因为经济收入、家庭婚姻、子女教育、疾病、缺乏社会保障、缺乏沟通和交流而出现抑郁、忧愁的心理状态。而他们自身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大都采取忍忍、沉默或是躲避的态度,很少有人主动寻求专业心理治疗。从调查中发现,有 74.4%的农民工承认自己承受较强的心理压力。

我们发现,农民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经济收入低不能满足家庭和自己的开销而引发心理焦虑;二是工作辛苦、整天劳累所带来的忧郁心理;三是婚姻和性问题所引起的心理疾病;四是因为家庭成员或自身患有某种疾病或缺陷,急需某种资源而自身又不能一时达到所引发的抑郁焦虑综合症。五是工作不稳定所引发的失业,进而导致心理情绪不稳定;六是因为缺乏起码的社会保障所引起的对前途与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其子女未来、教育等问题的担忧。此外,城市政府所设置的制度具有的社会排斥力加重(了)农民工的失落自卑感,使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边缘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3.农民工易发生工伤事故,认定及赔偿难度大

对于那些从事高危行业的民工来说,受伤是时常有的事情。他们在工作中一不小心便有可能受伤,如建筑行业,很多农民工在一不留神间可能会被钢丝弄伤、会被砖块砸伤,或是被绊倒而受伤等,这些伤害中有些是轻微的,有些则会很严重。农民工一旦出现工伤事故,企业主往往以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为由,拒绝或者拖延支付工伤赔偿。在全国每年所发生的数万起工伤事故中,农民工工伤的比例高达 40%以上,而农民工真正得到补偿和救助的比例还不到 5%。

农民工工伤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伤事故发生率高,这与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他们技能、文化水平低,只能主要从事底层高风险职业。二是工伤的补偿之路艰难。“我弟弟是在XX厂做那个木板的,主要就是负责锯木,用的那个都是电锯,2008 年 12 月的时候有次不小心,开始是没来电的,以为一时半会不会来,结果去碰那个电锯,突然来电了,把两个手指头锯走了,老板说这个不是工伤,不是干活的时候整的,是自己的责任,就出了两百的营养费,其他的都是自己出钱治疗的,太黑了。”(某木材厂工人)三是工伤的认定难。一项工伤认定一般要经过很多道程序,医院、单位、事实材料等方面的证明一个都不能少,而很多单位为了摆脱责任,拒绝给农民工开证明材料。四是农民工自身的意识问题。“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样子程序的,去开的时候说是需要当时证据什么的,我们也不懂啊,这些个东西怎么会知道呢?”(某伤者家属)

至于工作以外受到的伤害,工作单位更不会负责了,农民工只得自己承担。

个案 2-19(男,28 岁,电器业职工):我在XX电器科技公司上班,我这个伤是因为我放假出去玩的时候骑摩托车摔倒了,腿关节扭出来了,这个是我自己整出来的,也不能怪公司,就得自己掏钱,公司也没给入社会保险的,在农村也没入新农合,我们都出来了 6 年多了,农村都没回去过了的,所以这个费就得自己掏,没办法的。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在城市中,存在很多风险,时刻都有可能产生突然事故,诸如中暑、骨折、车祸等意外伤残事故等。

(三)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意识

1.农民工“主动远离”城市医保制度

由于农民工眼中的健康与疾病的区分标准大多是“能劳动就是没有毛病,就是健康的”,所以他们大多不会积极主动参加医疗保险。我们专题调查数据发现,有 32.74%(55 人)的农民工对城市医疗保障政策不太清楚,完全不清楚的有 21人,占样本的 12.5%,一般了解的有 38 人,占 22.62%,比较了解的有 16 人,占9.52%。因此高达 45.24%的农民工对相关医疗保障政策不了解。

表2-9 主动购买各种医疗保险的意愿

此外,从农民工对本市有关针对外来人口医疗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来看,完全了解的占 4.17%,基本了解的也只占 6.55%,两者加起来也只不过 10.72%,而对医疗政策措施完全不了解的占到了样本的 8.93%,不太了解的占样本的49.4%,不清楚的也有 52 人选择,占样本的 30.95%。也就是说近 90%的农民工不了解城市医疗政策。

个案 2-27(男,29 岁,木材厂工人):我根本就不知道还有针对农民工的医疗照顾,我们生病了就是自己掏腰包去治疗的,我老婆生孩子花了好几千,一分都报不了,单位才不管你生不生孩子,我也没入什么医疗保险的,像我们厂有的职工,人家是正式进来的,都入了保险,能报销大部分,我也没主动去买保险,毕竟这里不是家,待不了一辈子的,打几年工就要回去的,但愿不要生什么病,这个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真的是致命的。

本专项调查发现,只有 6.0%的农民工愿意主动参加医疗保险,有超过 50%的农民工明确表示不会购买医疗保险,其他农民工对加入医疗保险则是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个案 2-32(男,32 岁,竹片加工厂工人):我到这里是来赚钱的,家里负担很重,靠种地根本就维持不下去,要是再生病就更难了,我从没想过买什么医疗保险,自己挣的那点钱很有限,哪还有剩余的钱买那玩意,在这里就是打工的,还得回家去,现在家里也加入了那个新农合,还有医疗卡。在这里干一年是一年,干一天是一天,不知道哪天没活干了就到别的地方去了,那要是入了保险就白交钱了,我到这里就是为老板做事情的,出了什么事找老板就是了的,要是一般的生病自己想办法,要是因为工作出了事,受了伤就找老板,不过老板也有好坏之分呢,我这个老板还可以,上次手指受了伤还带我去医院进行包扎,像我有个同乡也在这边打工就惨了,因为工作时被东西砸成了重伤,老板把人送到医院就失踪了,说不管他们的事。

上述个案说明,流动性、经济收入低、不了解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相关法规、出事后可以找老板是其不愿意购买医疗保险的主要原因。他们对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持怀疑观望、主动远离的态度。

(1)家庭是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主体。尽管我们调查时的农民工以第二代农民工为主体,第二代农民工已经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前者流入城市的动机相对复杂些,不过经济追求仍然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当农民工生病需要治疗时,他们中大部分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家庭。

个案 2-15(男,47 岁,油漆工):我来这个单位的时候,他们给我买了个工伤保险,2008 年 7 月的一天我在工作时不小心踩空了,从二楼摔下去,当时还算运气好,就是一个脚(关节)摔出来了,左手中指头被搞断了。当时就送进了医院,那时候我没想别的,就是想着回家去,什么医疗费啊,保险啊,我都不想要,在城市医院做了处理,伤口稳定后我就回去了,还是家里好,那个工伤保险费本来还想去报的,单位给了点赔偿金,也就没去搞了,现在又可以干活了。

(2)经济收入与医疗支出决定医疗行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工是否及时就医,不仅仅取决于他们感受到的身体情况,同时也受其经济收入以及医疗支出数额的影响。

个案 2-34(肿瘤患者,有城市医保):我有职工医疗保险,是我自己买的,但是我还是选择不去大医院,其实我朋友也劝我去XX医院的,但是钱也花的多,医疗保险是能报一些,自己还是要出相当一部分,毕竟我们还不是很有钱,在大医院住院的话,像我这个病每天就要上千,在这里就是省了好多,一天才 200 多。

个案 2-28(31 岁,出租司机,有农村医保):我家是云南的,没买城市医疗保险,在家入了新农合。现在最好别生病,一生病就不得了,少的几百,多的上万,看不起病。在城市,我从来都不去医院,像我小孩子出麻疹,就是去那个小诊所打针,我们老板的孩子得了个皮肤病就去湘雅医院看。这个不能比,在这里,我们也没什么关系,也没保险,看不起啊,万一要是需要住院就只能回家那边看。

个案 2-42(男,41 岁,自由职业):我们一般生病的话就是去药店自己买点药吃,吃不好的病,就去卫生院看看……很少去大医院看病,太贵了,挂号费都要几十,我们在外辛辛苦苦,一个月也就是一千多块钱,医院那个地方真的是去不起,最好是别去。

从上面的三个案例访谈中,我们看到,农民工针对疾病采取的行动策略大多是:第一,小毛病采取忍一忍,或是自己买药或是去小诊所、卫生室进行治疗。第二,大疾病时去自认为比较经济的医院,而不去大医院。第三,先去小诊所诊治,治不好需要住院就回家。

(3)农民工既有的卫生习惯以及职业习惯往往诱发疾病产生。在农村如果某人患上绝症,患者自身的意图及其亲属的真实意图往往是“不要做无谓的浪费”。农民工尤其是第一代农民工生于“乡村”,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乡土习惯”。相对来说,他们讲卫生的习惯往往会差一些,如他们吃东西前上卫生间后不会习惯性地洗手,吃水果用手擦擦就往嘴里塞,下班累了用凉水一冲就睡,有的甚至好几个星期不洗澡。另外,不习惯遵守现代城市与道路安全规定,往往也会增加其受到伤害的概率。比如过马路时他们不习惯注意红绿灯,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再次,当遇到重大事情或者压力时,他们很难寻找有效方法减压,以致酿成精神疾病。

从上述资料与分析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健康意识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农民工群体对健康内涵的理解层面较浅,健康知识的了解面狭隘;其次,没有强烈的健康需求,健康参与观念淡薄;再次,健康责任观缺失,普遍寄期望于公共健康服务。 在农民工眼中,所谓的健康就是“能够正常的起来,能够正常的工作”。即便有点疼痛,还能干活那也是健康的。“小病扛,大病拖”,实在撑不住就到药店随便买点药,或上小诊所看一看,这是对农民工对待疾病的心态的真实写照。此外,农民工对于许多疾病(传染病、艾滋病等)的预防和控制意识薄弱。

(四)农民工参与的城乡医疗保险

1.农民工参与城市医疗保险

湖南省“三融入”数据揭示有 46.6%的农民工所在的单位为其提供了职工医疗保险。我们本次的专题调查获得的数据如表 2-10,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对多些,其次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与生育保险。

表2-10 农民工加入的具体保险种类及分布

2.农民工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鉴于农民工流动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是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参加新农合的情况如何?我们发现只有 64.29%的农民工参加了新农合。而根据卫生部的数据,截至2011 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已经达到8.32 亿人,参合率超过97%。 这说明农民工参与新农合的比例要比农村农民参合率要低得多,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1)农民工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城市化了,他们加入了城市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中,所以没有选择新农合;(2)农民工中有一部分是常年流动在外,许多年没有回到农村,对农村中的任何事情都不再关心,所以拒绝加入新农合;(3)有一部分农民工由于在城市流动过程中,技术水平、经验得以提高,受到企业或老板重用,各方面都有了保障;(4)有一些农民工知道并了解新农合,也想加入,但由于常年流动在外,但还没来得及加入;(5)还有一小部分根本就不想加入,对任何医疗保障都持怀疑态度,认为在外漂泊,不能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真正益处。这些也可以从农民工的话语中得以体现和证明:

个案 2-31(女,49 岁,饭店服务员):我们一家人都是从四川过来打工的,出来都有五六年了,家里就回去过一次,所以很多情况都不是很了解。不过对新农合,我们还是也了解一点,家里打过电话来问是不是要入,入的话还要身份证户口去办一张卡,每年交点钱说也不算很贵,在家的都入了,我的那些堂兄弟都入了,就我们一家人还没有,等回去了再说吧,反正现在入(新农合)也对我们没什么太大用,那个治病报销也是有指定医院的,说是在家里那边能报销 75%,在其他地方的就不行了,外地医院更不行,说报是能报点,但是很少很少,还要(医院)开很多证明,好麻烦的。

个案 2-29(男,36 岁,塑钢门窗设计师):我 1996 年去的青岛,当时就是个打杂的,负责扛门窗爬好几层楼安装,后来慢慢地就开始进生产车间做下手,过了三年,基本操作程序、流程就明白了,现在我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小师傅”了。到长沙后有点技术还是很抢手的,一月工资也还可以,还给入了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平安意外保险)的,家里虽然说是农村的,但也很少回去了,老婆孩子都出来了,父母也不需照顾,过年过节回家一趟……至于这个保险(新农合),我们都没入了,因为在城里有了保险就没必要到农村再入保险了,也不常回去。

如果仅从城乡医疗保障的某一角度来考虑,对于农民工来说,无论是城镇医疗保险还是新农合医疗制度,都没有很好地覆盖到他们。只有较少比例的农民工加入了城市五项基本社会保障中的一种,加入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比例不到 11%,加入新农合的农民工比例相对多些,占到了 64.29%。那么,是否这两种医疗制度就完全覆盖了所有农民工呢?可以通过两者的相关分析看得出来:

表2-11 农民工参与城市保险与参与新农合的交互分析情况表

单位(人、%)

从表 2-11 中可以看出,既没有参加新农合也没有参加城市保险的农民工只有 9 个样本,占 5.36%,再加上不知道是否加入新农合也不清楚是否加入城镇社会保险的比例 4.8%,也不过 10.16%。这说明,城市保障与农村保障大体上覆盖了近 90%的农民工。考虑到农民工的流动性,这样的覆盖率似乎还是比较可观的。不过鉴于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工因为报销制度上的限制,他们真实获得的利益很有限,而真正参加城市医疗保障的仅有 10.7%。所以,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农民工参与医疗保障的个体差异性

阶层化逐步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常态。 布迪厄认为,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的再生产。中国社会流动导致农民工群体也发生相当程度的分化 。最明显不过的是所从事的职业分化,其次是经济收入的分化,再是社会地位及身份的分化。有的农民工通过努力实现了向上流动,成为正式城里人,有的则仍然在底线奔波。

那么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是否也随其内部的分化呈现出阶层化结构特征呢?下面我们从性别、职业、企业性质、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经济收入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农民工医疗保障情况。

1.性别、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与医疗保障

(1)性别。性别不同对农民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的态度也不相同。男性加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比率分别是 7.74%和 21.4%,而女性则只是 3%和 9.5%。从比例上看,男性高于女性。

表2-12 性别与医疗保险

单位(人、%)

(2)经济收入。王荷等发现,不同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在对医疗保障的期待、对待医疗费用的态度上存在差异。她认为,学历越高、收入越高的农民工期待获得医疗保障的程度要深,去正规医院看病的比例要高;而学历低、收入低的农民工则期待获得医疗保障的比例小,而且采取主动治疗和进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的比例也要低。她发现家庭月收入在 1500 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去大医院就诊的比例仅占 22.0%,低收入者倾向于去药店买药,或者不采取任何措施。而月收入在 1500 元以上的则有 62.1%的人选择去正规医院看病。同时,51.1%的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愿意每月缴纳 100 元以获得更高的保障水平;而 35.4%文化程度在初中以及初中以下的被调查者则只愿意选择每月缴费 30 元医疗保险费。 我们的数据整理成表 2-13,数据显示是否加入医疗保险与农民工经济收入之间没有较强的相关性。

个案 2-25(男,48 岁,建筑业工人):我干这一行已经 20 来年了,到长沙也将近 10 年了吧,一直都在XX工程公司做事,现在也是个小队长吧。我觉得加入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比例不会很高,像我们公司的民工很少有(医保)的……主要是因为大家出来一个月就挣那么点钱,多的也才3000 多一点,一般的力工也就2000 来块,哪有多余的钱去买保险,要是一个月有个五六千的那还可以考虑考虑。

表2-13 不同月收入与农民工医疗、工伤保险之间的交互关系情况表

单位(人、%)

(3)文化程度。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医疗保障之间也具有相关性。从数据来看,学历越高,加入医疗、工伤保险的农民工比例越大,小学以下的农民工加入医疗、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只2.4%和8.3%,初中文化水平以上则分别占8.4%和22.4%。

表2-14 农民工文化程度与加入医疗保险之间的相关分析

* .在 0.05(双侧)水平上显著相关 ** .在 0.01(双侧)水平上显著相关

(4)职业。尽管总体上农民工加入医疗保险的比例较低,不过农民工加入医疗保障的概率与职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权衡自己公司员工从事职业的风险程度,进而会积极或消极采取相关保障措施。那些高风险的职业诸如建筑、管道、加工制造、化学化工等要求获得相关保障的积极性会大一些,而那些风险较小的行业,如饭店餐饮、纺织、家政服务等,其雇主愿意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就会低很多。我们调查发现,加入医疗保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化学化工业、木材加工业、环卫业、物业管理业、运输业、食品加工业。而家政服务业、纺织业中的农民工则没有人加入医疗保险。

个案 2-48(女,28 岁,服务员):我们这个店子的人都没有入医疗保险,也没得到什么医疗救助和补贴。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个餐饮服务员没有什么危险性吧。我觉得我们还年轻,应该不会得什么病,一般也就是感冒发烧之类的病,自己买点药就行,再说我们就是擦个桌子,招呼客人,也不算太累的,医疗保险的话更适合那些干力气活的人,人家做的事情不一样,也辛苦些。

个案 2-4(女,35 岁,某大学清洁工):我们都没有医疗保险,像我们后面来的就是以临时工计算的,没有什么保险,这个工作还要有关系呢,要不都没有。还是我有个亲戚在这里面做老师,介绍才进来的,这就很不错了,哪还要什么保险啊。不过工资什么的还是很准成的,按时发放,没拖欠过,待遇方面就是 1500 元一个月,也还算中等了的,我有个同乡在一家饭店做事的也就 1200 元一个月,还不怎么按时发,还要自己催。

个案 2-10(男,41 岁,某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我认为两种职业的农民工最需要医疗保障,一类是建筑行业的,还有一类是化工行业的。你像我是搞建筑的,最了解的就是建筑工了,他们一年下来基本上没几天休息的,晴天就在外面搞建筑,雨天就在内部搞粉刷,都是累活苦活,很容易得病,别看现在不怎么样,年纪大了就会有毛病的。我老婆是搞石墨行业的,这个化学行业也是,搞不好就出问题,皮肤病啊、眼睛病啊还有这个肺病(应该指的是尘肺病或晒肺病)都是很容易就得的,所以这些人都应该加入医疗保障。

个案 2-22(男,50 岁,环卫工人):我已经干这个三年了,家里有人在这边,就介绍来了,也没有任何保险,就是刚进来的时候交了 200 元押金,不知道是不是保险费,说是到最后还会退的,医疗保险没有,我们买药看病,中暑了都要自己出钱,像前段时间有个(环卫工人)被摩托车撞了,还是自己住院,自己出钱治,司机当场没抓到,单位说也没有签订合同的,也没有赔偿什么钱。我们都没有签约,当时就是培训了一下就上岗了。一个月 1500 多元,有的少,有的多,看要在什么地段。工资什么的还是可靠的,每月都按时就发了。

个案 2-34(女,49 岁,家庭钟点清洁工):我们是在XX家政服务公司上班的,我们都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其他的也都没有,可能时间久一点的有吧,我这次住院都是自己出钱的,有个女孩子也是,骑自行车出去不小心摔坏了腿,自己没钱也没去治,后来发炎感染了,就住了湘雅附二医院,老板都没去看,自己没有医疗保险的,就家里拿钱,治好了就回家了,公司都没管的。

个案 2-35(女,34 岁,电力公司清洁工):我们搞卫生的属于临时工,没有签合同的,所以也没有任何保险,刚进去的时候还交了点押金,可能入了意外保险吧。医疗保险是没有的,我都没听过在长沙还能入医疗保险,反正我自己也没买过什么药,没生病,小感冒的话都是自己出钱的,和公司的正式员工不能比,他们都是几险一金的,工资也高,我们才不到 1600 块钱一月,租房子要 380 元一个月,剩下的钱不多,自己也没钱去买医疗保险。

个案 2-40(女,29 岁,超市清洁工):别看这是外企,其实都是中国式的管理,按要求都应该有保险的,但是没有,除非是管理层的,我们搞卫生的就是有一个意外险,别的没有,医疗保险才不管呢,大专生来这做收银员的都是没有医疗保险的,现在找工作也难,哪还能有这么多要求,现在不是要求企业,是企业要不要你了,国企外企都一样的。

我们不难发现,不同职业对待医疗保险的态度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危险性高一些的职业更主动加入医疗保险,反之,就规避加入医疗保险,以减少近期的经济支出。

(六)农民工的医疗行动

社会心理学家麦肯尼克认为,疾病行为是一种通过文化和社会习得的反应模式,每个人面对疾病症状时,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评价去做出选择:采取行动或是不采取行动。个人的这种态度和看法取决于他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化模式。凡是受到统一社会文化传统影响的个人,对疾病的觉察、评价和反应模式应该是类似的,而受到不同社会文化传统影响的个人对疾病的反映与态度则有所不同。

1.认可现状与命运

尽管我们知道,农民工的生活环境与工作条件存在对健康有害的因素,然而我们从实地调查来看,农民工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大都采取默认和无奈的态度。他们不认为这是问题,而是很自然的现象,即便自己的身体因为客观原因而遭受损害,也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就应该由自己承担和进行治疗,即便满怀怨意,也不愿表露出来,表现出对现实的默认和无奈。

个案 2-1(男,34 岁,管道工):我们就是来城市打工挣钱的,生活差一点、工作累一点那没什么的,谁叫我们是从农村来的,人家给你个饭碗,给你个工作干就很不错了,也不能奢求那么多,累不累,苦不苦是你自己的问题,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就可以走。其实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出事,毕竟干的活累,也比较辛苦,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正式职工到时间就下班了,我们有时候还要临时加班,急的时候干到晚上八九点,这个都是没个比的,就这命。

个案 2-39(女,29 岁,售货员):我们现在年轻没什么,其实我们这个职业对将来身体也是有损伤的,我们要经常站着,而且在马路边,灰尘也多,但没办法,一个打工的,就是这样的……我们单位以前有个女的,夏天促销因为站的太久都晕倒了好几次,后来单位担心出事,就将她辞退了,什么费都没给,她自己也没有什么要求,就自认倒霉走了。

从农民工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所遭受的健康损害及已经发生的身体健康问题的归因都是导向自身,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忽略了健康维权意识,缺乏对健康权益的主动追求。

2.给自己看病

帕森斯的“病人角色”概念强调病患行为是一种“制度化的角色”,它涉及责任、日常任务、角色义务、社会需要等内容,一旦社会个体患病上述方面就会发生相应更改。如果农民工患病,就应该扮演“病人”角色。然而,现实的条件是大多不允许他们扮演“病人”,他们要成为经济人、社会人。因此,当疾病来临,他们往往就自己尽量处理。

个案 2-24(女,36 岁,超市营业员):我们一家人都在外面打工,工资十分有限,除掉房租和各种生活费所剩无几了,治病是我们最害怕见到的事情,我们一般都是自己给自己看病的,反正医生也就是买那些药,感冒发烧就用土方法,从家里带的草药,一般性的皮肤病就买点软膏,牙疼的药也是自己从老家带过来的,在外面你看不起病,几粒西药zhaizhai(地方方言,意思是西药颗粒)就是好几块的,效果还不好,像我前段时间中暑了,城里的人肯定是去医院输液啊什么的,我就没有去,我就是按照老方法,“刨砂”(是一个传统地方治疗方法的名称,是用手在穴位上来回摩擦)后就好了。

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工在生病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尽全力自己想办法治疗,或是同伴、同乡协助。

个案 2-16(男,38 岁,管道工人):我一直以来都有慢性的支气管炎,也没去过医院做过检查,就是经常咳嗽,这玩意你根本就不用去就知道自己得的什么病,哪里不舒服就是哪里的病,咳嗽肯定就是肺部的,你去一般医院看,医生都会给你开润肺的、化痰的、消炎的药,这些你去街道的药店买就行,自己去买的还能便宜点,去医院小看几十,大看论百,我老婆得了子宫炎症,去小医院检查花了 700 多元,结果是必须手术,说要切除,没有钱,就自己给买了些消炎的药物,现在啥也能干,啥事没有。

因此,很大部分农民工选择自己去药店买药治疗,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他们有自己的理由,不需要太多言语,这就是他们寻求生存、寻求救治、寻求能胜任“社会角色”的手段。

3.选择较低级的医疗机构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在身体或心理感觉不舒服时都会寻求治疗,只是在具体的就医行为上存在差异。李斌的研究已经发现,就医时医疗机构的选择与个体的经济能力存在很大关系。即经济能力越强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经济能力较差的个体则更倾向于低端医疗机构或直接到药店买药。 农民工在城市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在面对疾病时是如何选择医疗机构的呢?

首先,他们中很大比例的人不采取措施。调查发现,在感觉不舒服时农民工采取治疗的只占 36.9%,不采取治疗的占 11.9%,而持观望态度的占 51.19%。

个案 2-26(男,49 岁,电焊工人):感冒伤风、破个皮啊,普通的这些个小毛病一般就不用去医院的,去不起,那地方去一次就是上百,还不一定能看好,看不起啊,你就说拉肚子吧,去医院或是去买药,医生就给你开贵的,一看就是好几十,感冒不用打针的他也要给你输液,自己挺两天也就没事了。要是万一不行了,自己治不好的,大病来了那没办法,就得去医院了,没钱的还是没招,就只能等死了,就像我们同来的,50 多岁了,得了败血症,家里没钱,也没什么亲戚,挺不住回家不多久就嘎嘣(方言,意思是死了)了。”

我们发现,农民工的就医行为大致是:自己买药、去个体诊所、去街道或小区卫生室看病是三个主要选项。(见表 2-15)

表2-15 农民工就医时选择的医疗机构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1)农民工有自己传统的健康意识。在他们眼中,只要“能干活”“能吃饭”便是健康的,他们不会刻意追求健康。(2)农民工健康环境严峻。近 80%的农民工工作生活场所存在职业危害。(3)很少比例的农民工了解城市医疗保障制度。(4)大多数农民工认同并默许现状。(5)鉴于经济原因,他们大多数不会主动加入城市医疗保险,认为“家”才是可靠的保障之所。(6)他们大多认为工作中健康受损是正常现象。在他们生病时,他们的选择大多是到药店买药、到小诊所就医,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到中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 nkRVDjCXaWOt66yJe2IgRN2AV89l8j78mGzlDzJFCdC39mH/FCNQXCZgDQDt5+K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