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析报告

刘舜青

摘 要: 2000年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在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毕节试验区始终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仅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和总体实力的大幅提升,同时在产业结构、人民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分析报告

目前国际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省内经济形势也面临增长速度下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增大等不利因素,而这些对一个发展水平低且严重依赖农业、煤电矿产等资源的边远贫困地区而言,其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困难重重。但毕节试验区的各族人民在各级政府、各个机构的高度重视及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克服了各种困难,10多年来不仅努力使其经济社会仍然保持了一个平稳且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也为“十三五”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发展基础。

报告主要从毕节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及贡献以及居民收入等几个方面,分析和评价2000年以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经济稳步增长,总体实力大幅提升

(一)发展总量与发展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毕节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5%,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总体上来看是稳中见快、快中带稳。2015年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3.3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6.89倍、2005年的3.87倍和2010年的2倍(均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总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但从各年份来看,起伏较大,从8.70%到16.80%不等。分时期来看,“十二五”是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分别比“十一五”和“十五”高出0.9和2.33个百分点。详见下表1。

表1 2000—2015年主要年份毕节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毕节试验区2013、2014、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毕节试验区统计信息网(http://tjj.bijie.gov.cn/tjfw/sjck/index.shtml)。

图1 2000—2015年毕节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发展速度

(二)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总支出

从财政收支来看,2000年毕节试验区的财政总收入是13.85亿元,财政总支出是16.18亿元,支出仅超出收入2亿多元,但之后总收入与总支出差距逐渐扩大,并且从2008年开始最为明显,收支相差达40多亿元。“十二五”时期,差异达100亿元以上,不过随着毕节试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总收入的不断增加,2012年后财政收支差异并没有进一步扩大。详见下表2和图2。

表2 2000—2015年主要年份毕节地区生产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总支出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毕节试验区2013、2014、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毕节试验区统计信息网(http://tjj.bijie.gov.cn/tjfw/sjck/index.shtml)。

图2 2000—2015年主要年份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总支出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毕节试验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5亿元,仅占贵州省的6.05%,2005年上升到10.96%,2010年再次提高到14.18%,三年后即2013年又比2010年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2014年高达23.48%,但2015年又下降至19.01%。不过总体上看,15年来毕节试验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在“十二五”时期,其投资增速大部分年份都超过了20%。见表3。

表3 2000—2015年主要年份毕节试验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毕节试验区2013、2014、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毕节试验区政府工作报告毕节试验区统计信息网(http://tjj.bijie.gov.cn/tjfw/sjck/index.shtml)。

图3 2000—2015年主要年份毕节试验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变化情况

(四)人均生产总值

2000年毕节试验区人均生产总值1769元,仅占全省的64.12%,之后10多年间其比重在小幅波动中不断上升,在2013年到达了69.6%,接近七成,2014年突破七成。

2015年毕节试验区人均生产总值到达了22230元,比2014年的15953元增加了6277元,“十二五”时期毕节试验区人均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4.9%,其占全省的比重则达到了74.71%,“十二五”时期其比值提高了5.25个百分点,与全省差距在进一步缩小,同时也登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见表4。

表4 2000—2014年主要年份毕节试验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占全省的比重

单位:元,%

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年鉴(2005~2014),201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毕节试验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4 2000—2015年主要年份毕节试验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占全省的比重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贡献在调整中不断稳定

(一)三次产业发展总量、产值构成和发展速度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以来毕节试验区第二、三产业相当落后。至2000年其第一产业仍占总产值的44.32%,第二、三产业仅分别占30.50%和25.18%,2004年这一局面被打破,第二产业达到了35.73%,首次超过一产,三年后即2007年,三产又以微小的差距超过二产,但随后又被二产超过,2015年三产总值达到570.10亿元,又重新以微小的差距超过二产,其产值比重也达到了39.0%,与二产仅相差0.22个百分点,差距在进一步缩小,形成了二三产业交互领先和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见表4。

同时“十二五”时期也是二、三产业大发展和调整时期,这一时期二产基本稳定在40%左右,三产则在接近40%,并且近几年出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见表5和图5。

表5 2000—2015年主要年份毕节试验区三次产业总值及构成

单位:亿元,%

续表

资料来源:毕节试验区2013、2014、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毕节试验区统计信息网(http://tjj.bijie.gov.cn/tjfw/sjck/index.shtml)

图5 2000—2015年主要年份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

从发展速度来看,2000—2015年毕节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2.85%,总体上看尤其是2005年以来其增速比较平稳。从不同产业来看,一产和三产增速又相对较稳,一产基本上在4%和8%之间浮动,年均增速6.13%,三产在14%和18%之间,年均增速15.81%,二产年均增速高达17.83%,但起伏也最大。各时期产业增长速度见下表6。

表6 2000—2015年主要年份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产值增长速度

单位:%

资料来源:毕节试验区2013、2014、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毕节试验区统计信息网(http://tjj.bijie.gov.cn/tjfw/sjck/index.shtml)。

图6 2000—2015年主要年份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变化情况

(二)三次产业贡献率

从三次产业的贡献率来看,2001年以来贡献率最稳定的是第三产业,最低的是2004年的22.21%,最高的是2008年,达到了46.36%,其余年份大体在30%左右波动。一产贡献率的大部分年份也相对比较稳定,基本上在10%左右徘徊。相对于三产和一产,二产的贡献率浮动较大,最低的是2008年,只有27.29%,最高的是2011年,高达68.22%,相差了40多个百分点。

但三大产业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十二五”时期,贡献率变化都不大,表现比较平稳,详见表7和图7。

表7 2000—2015年主要年份三次产业贡献率和拉动力分析

单位:%,百分点

资料来源:毕节试验区2013、2014、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毕节试验区统计信息网(http://tjj.bijie.gov.cn/tjfw/sjck/index.shtml)。

图7 2000—2015年主要年份毕节试验区三次产业贡献率

从三次产业拉动力来看,一产大体在2个百分点左右浮动,其中2004—2008年除个别年份外,其拉动力都超过了2个百分点,但2008年以来,其拉动力比较平稳且均低于2个百分点。

二产的拉动力弹性较大,最低的是2008年,只有3.06百分点,仅高于同期的一产0.4个百分点,最高的是2011年,其拉动力高达11.46个百分点,其余大部分年份,在8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有所下降。

三产拉动力较为平稳,主要在5个百分点左右,最低是2001年,其拉动力是3.3个百分点,最高的是2007年的5.57百分点,最高和最低仅相差2个百分点。见表7及图8。

图8 2000—2015年主要年份毕节试验区三次产业拉动情况

三、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显明改善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1—2015年的15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732元上升到23121元,扣除价格影响因素,最低增长5.43%(2013年),最高增长12.58%(2007年),年均增长9.84%。

从近几年尤其是近两年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有所放缓,2013年只有105.43%,2014年和2015年有所提高,从各时期来看,“十二五”时期相对来说也是低于“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见表8和图9。

表8 2000—2015年主要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资料来源:毕节试验区2013、2014、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毕节试验区统计信息网(http://tjj.bijie.gov.cn/tjfw/sjck/index.shtml)。

图9 2000—2015年主要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00年毕节试验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48元,2014年达到6223元,是2000年的3.43倍(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农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从收入增长速度来看,有6年低于2位数,最低是2001年,只有1%,2007年以来的大部分年份超过2位数,最高是2011年,高达22.3%,15年来年均增速9.2%。

从各时期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十二五”时期毕节试验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均高于“十五”“十一五”。见表9。

表9 2000—2015年主要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元,%

资料来源:毕节试验区2013、2014、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毕节试验区统计信息网(http://tjj.bijie.gov.cn/tjfw/sjck/index.shtml)。

图10 2000—2015年主要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四、小结

综上所述,毕节试验区通过15年的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5%,在2013年生产总值达到1041.93亿元,首次超过千亿元,2015年达到1401.3亿元,经济实力大幅上升。

这期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14年第二产业达到35.73%,首次以微弱的优势超过一产,改变了一产长期位居第一的局面,三年之后即2007年,第三产业同样也以微弱的优势超过二产,此后几年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二产又以四成以上的较大比重位居第一,2015年由于制造业面临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困难最大、矛盾和问题最多等重重压力,二产的这一优势并没有保持,三产又以极小的比重超过二产,相信今后二产和三产交互领先的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

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这一期间提高幅度最大,其在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64%提高到2015年的74%,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有近6个百分点是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人均生产总值差距的缩小,大大增强了毕节试验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

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看,它们分别出现了一次峰值,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数达到12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也达到122.3%,但2000年以来,平均收入指数分别为109.84%和109.2%,整体比较平稳。不过从不同时期来看,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数“十二五”低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数“十二五”期间分别比“十五”和“十一五”高出10个和5个百分点。

尽管面临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增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等不利条件下,毕节试验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总支等发展指标仍然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这与全市人民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和积极适应新常态是分不开的,这些均为实现“十三五”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vWuAIuZcOiLjK2qUEjv5jGrlEcpNxcBb7I1KtaR2Zo4ZR7WkzvZAZfiG5z1MVMa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