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决战贫困 提速赶超 同步小康
——2016年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报告

“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报告”课题组

摘 要: 2015年,毕节试验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经济总量持续增大,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2016年毕节试验区应运用辩证思维,全面统筹协调,决战贫困,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新常态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毕节试验区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毕节试验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主动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继续深化“三大主题”,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推动生产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在贫困地区示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探索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做法,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试验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2015年毕节试验区发展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作出的“5·15”重要批示,内容包括“试验区的历史背景、奋斗的历程、取得的成就、探索的经验、发展战略定位、试验示范要求、精神力量支撑、承担的使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2015年,毕节试验区全面贯彻落实批示精神,围绕“先试先行”,努力探索改革发展新经验、新做法,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大,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2015年,毕节试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61.3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到贵州省10502.56亿元的13.91%。人均生产总值(GDP)为22230元,同比增长12.3%。2015年,试验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4.9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146.9亿元,同比增长62.7%;第二产业577.7亿元,同比增长36.8%;第三产业620.2亿元,同比增长0.69%。2015年,试验区的财政、社会消费品零售、金融、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其中财政总收入296.8亿元;财政总支出406.2亿元,同比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收入完成302.0亿元,同比增长12.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4.6亿元,增长36.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884.5亿元,增长28.3%;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121元和6945元,比上年分别增加1890元和722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0.4%(扣除价格因素)。

表1 2011—2015年毕节试验区三次产业占全省比重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2011—2015年度毕节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2011—2015年毕节试验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5年,毕节试验区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工业强市等战略,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4.7亿元,同比增长6.9%;566.6亿元,同比增长12.6%;570.1亿元,同比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2.22∶38.77∶39.01。

1.工业强市战略效应凸显

201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53.1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0.1亿元,同比增长11.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83吨/万元,较2010年下降53.2%。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煤炭产量达6500万吨,实现产值530亿元;电力装机达1224万千瓦,实现产值193亿元;园区累计建成面积约9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入驻企业730户,建成标准厂房59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9万多人。

2015年,试验区以煤炭和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发展总体平稳,电力总装机达1224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894万千瓦,水电181.78万千瓦;“四个一体化”有序推进,资源深加工基地雏形初现,黔希煤化工、中石化织金煤制烯烃、渝富煤制清洁燃料、贵州能矿精细磷化工等重大项目推进顺利;装备制造初具规模,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55家,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130亿元。此外,试验区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特色轻工产业发展加快,建材产业快速发展。

2.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加快

农业结构逐步合理。试验区粮经作物比从2011年的59∶41调整到2015年的45∶55。建成马铃薯、茶叶、蔬菜、精品水果基地520.41万亩、89.4万亩、400万亩、71.83万亩。初步建成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102个,形成了纳雍万亩茶叶产业示范带,纳雍、大方、赫章樱桃产业带,威宁马铃薯产业带等板块经济产业带。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2015年,试验区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69家,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发展520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近24万户,农产品销售总值近46亿元,辐射带动非社员农户44万多户。以茶叶、辣椒、核桃、萝卜、大蒜、竹荪、魔芋、大豆等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已基本形成。

农业品牌初步形成。到2015年末,毕节试验区累计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4个,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20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大方皱椒”“金沙湾子辣椒”“金沙贡茶”“织金竹荪”“大方天麻”“威宁洋芋”“威宁党参”“大方漆器”“织金续断”“织金头花蓼”等10余个农产品品牌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大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毕节试验区围绕创建文化旅游创新区,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旅游信息化服务体系初见成效,旅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试验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09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3%。截止到2015年,试验区内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已发展星级酒店34家,旅行社(分社)30家。

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平稳发展。2015年,试验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辖内村镇银行行政区划(七县一区)全覆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邮储银行等金融服务向下延伸,试验区实现所有乡镇银行网点全覆盖。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后劲不断提升

1.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铁路方面。2015年,毕节试验区新增铁路里程182公里,林歹至织金铁路、织金至毕节铁路、织金至纳雍铁路建设快速推进,2015年年底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成贵铁路乐山至贵阳段。毕节至叙永铁路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即将开工建设。

公路方面。截止2015年末,毕节试验区公路通车里程30529公里。随着毕生高速、织纳高速、毕都高速先后通车,2015年试验区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586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连接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周边市州的两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全面完成通乡油路建设任务,实现100%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完成通村水泥路3000公里,实现100%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

航空方面。飞雄机场已开通北上广等14个城市航线,2015年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6.4万人次,位列西南地区39个支线机场的第11位。威宁民用机场获批准建设。

2.水利设施加快建设

2015年,启动3座中小型水库续建工程并基本完工,完成I等大(1)型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投资23亿元,新开工7座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完成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加耕地灌溉面积16.68万亩,解决11.08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3.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2015年,试验区稳步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会战”,实现农村4兆、城市20兆宽带接入100%覆盖。

(四)紧扣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2015年,毕节试验区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民生不断改善。一是紧紧抓住扶贫开发这一第一民生工程,2015年试验区减少贫困人口40万人,完成对165.9万贫困户建档立卡。二是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121元,同比增长7.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945元,同比分别增长10.4%。三是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建成城镇义务教育学校4所、普通高中6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154所、幼儿园187所。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小学入学率分别达85%、86%、95%和99.45%。引进了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清华国中等优强民办学校。四是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城镇就业新增8.1万人。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幅度分别为13.5%和30.5%,探索开展城乡一体化医疗联合服务体系。五是安居工程扩大覆盖。建设公租房14697套,改造农村危房72678户,新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住房7621套。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毕节

2015年,试验区深入开展“绿色毕节”行动,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840.5万亩,森林面积达到193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729.3万立方米。2015年,完成营造林面积到的141.6万亩,为任务数140.9万亩的100.5%,其中:县乡村造林27.8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2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1.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12.4万亩、植被恢复费项目3.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0.3万亩、其他53.8万亩。2015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149.8平方公里。

2015年,试验区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508平方公里,耕地灌溉面积发展16.7万亩(包含财政、国土部门实施项目),改善灌溉面积达到2.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达到3.6万亩。

(六)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2015年,试验区统筹推进42项专项改革,涌现出了以“四看法”为基础的威宁“迤那经验”、七星关区探索的“一市五金多套餐”扶贫资金配置模式、黔西县中建乡探索出来的精准帮扶到村到户“红板经验”等先进典型。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商登记“先照后证”“三证合一”改革和威宁“爱心邻居”等经验得到全省推广。大方、金沙外贸转型基地成功获批省级示范基地,理顺了“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理顺了市区公安、住建、国土、规划、城市公共客运、城管等事权关系,成立了“金海湖新区”,加快构筑“一城三区”行政综合区划格局。出台了“决战贫困56条”,制定了扶贫开发“六项行动”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启决战贫困、精准脱贫的新征程。启动“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制定“1+4”社会治理措施,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长效保障体系,建成救助中心(点)2000多个、“留守儿童之家”56个。

二、毕节试验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发展压力大,形势严峻

1.扶贫攻坚任务繁重

目前试验区扶贫开发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仍然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发展不平衡。全区有五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73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除金沙县外全部属于乌蒙山特殊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面很大。截至2014年底,仍有贫困人口165.9万人,即使2015年顺利减贫40万,试验区贫困人口人数依然很多,上有贫困人口125.9万,占全省493万的25.54%。并且,目前试验区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边远,思想文化素质落后,贫困程度很深,扶贫任务十分繁重。

2.经济发展态势可能低迷

试验区GDP增速由2011年最高的16.8%下滑到2015年的12.9%,为历史最低;年均增速14.8%,全省倒数第二;2015年全省一度仅试验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负增长,且幅度较大,税收收入增速也呈下滑态势,从2011年最高的27.3%增速下滑至2015年最低的4.1%。

3.经济发展压力增大

从区域竞争看,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省委对试验区发展寄予厚望,要求与贵阳、遵义一道共同打造贵州经济发展“金三角”,在全省走前列、作表率、做贡献,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4年6月两次召开专题大会研究部署试验区建设,给予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支持。但试验区在区域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与发展靠前的贵阳、遵义相比,距离在拉大。试验区2010年的GDP分别比两地只少520.97亿元、307.91亿元;至2015年分别比两地少了1450.5亿元、712.7亿元。2010年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两地少2814元、1496元和2622元、853元;到2015年分别比两地少4124元、1878元和4996元、2315元。

与发展靠后的六盘水市、黔南州相比,差距在缩小。试验区2010年的GDP分别是两地的1.2倍和1.68倍;至2015年分别是两地的1.2倍和1.59倍。

与邻近的四川宜宾、云南曲靖相比,试验区2015年的GDP分别比两地少126.3亿元和357.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少4347元和39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少1881元和1538元。

从全省增比进位看,近几年试验区GDP总量排全省第三,但人均值除了2011年排倒数第二外,之后一直垫底。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4年起被六盘水市反超,下滑至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毕节试验区排第4位、2015年排第7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以来就在第6、7、8位之间徘徊。在全省31个经济强县中,金沙县和七星关区分别排第27位、第28位,退3位和1位;47个非经济强县中,黔西县和威宁县分别进9位和2位;大方县、纳雍县和织金县则分别退1位、12位和18位。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赫章县排第10位,退3位。

从综合竞争力看,“以煤为基”的传统产业在毕节试验区经济总盘子中占大半壁河山,新兴产业项目数量不多,建成项目达产达效不理想,尚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财源税源的新支撑和群众就业的新载体,特别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银行对煤炭企业“关门”,来年国家加大化产能、去库存、市场出清等力度,对煤炭“二次创业”影响更大。过去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干快上了一些规模基础设施工程,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不稳定风险潜滋暗长。

(二)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治理难度大

2015年,试验区先后发生了十几起涉及儿童的突发事件和一些敏感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有的事件被个别媒体热议炒作,舆论压力很大。特别是“6·09”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敏尔书记对善后处置多次作出批示。由于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呈现上升趋势,给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三、毕节试验区发展面临的形势

2015年既是收官之年,更是谋划之年。毕节试验区进入了快速发展、后发赶超、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试验区发展站在了改革发展的新起点,既面临历史最好机遇,有面临严峻挑战。

(一)国内外经济温和回暖

世界经济小幅温和增长,美国经济稳定复苏,延续了小幅增长态势,前不久美联储近10年来首次加息;欧洲经济正艰难走出欧债危机,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主要经济体2016年的增长预期普遍高于2015年。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增长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全面驱动;从过去偏向对外经济产业结构逐步转型注重国内需求拉动。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服务业、互联网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力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潜力巨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6%,与发达国家相比,增长空间还很大。我国健全了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连续两年完成减贫1000万人以上目标任务、打响“呼吸保护战”等各项补齐短板的举措,为经济增长兜住网底。

(二)新常态下宏观经济预期变数很大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常态,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速可能继续小幅回落;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实体经济的企业成本,消化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困难重重。尤其是“十三五”规划落地、提振经济、实施大扶贫战略、全面小康等相关的政策效应不能快速产生效果,只能缓慢释放。我国经济进入周期性深度调整,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共同作用,对试验区改革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通过上级的长期支持和自身的多年奋斗,试验区发展基础条件有了长足进步,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新阶段。过去长期制约试验区发展的交通瓶颈已经打通,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提前布局的产业园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高成长性产业项目落地或开工建设,为试验区的发展蓄积了动力转化之源。文化旅游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商贸物流、大数据产业迎来了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千载良机。尤其是当前原材料价格下降给带来的低成本建设机遇,使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成为现实,这对试验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尽快补齐短板,不断扩大消费,促进内需都带来了机遇。比如,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只要试验区抓得好,未来几年就有近500亿元的投资增量,这在贵州几个市州中是绝无仅有的。工业项目方面,只要煤制清洁燃料、煤制烯烃有一个开工,至少也能为试验区带来200亿元的投资增量。

(四)拥有“后发赶超”的多重政策叠加“先机”

中央补短板,贵州是机遇。党中央坚持“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正在持续出台一系列积极举措,特别是脱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陆续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试验区发展的难点正是政策着力解决的重点。中央加快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加大棚户区改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都有利于试验区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统一战线持续加大对口帮扶,是试验区争取上级支持、深化开放发展的宝贵资源,只要主动对接,科学谋划,就可以大有作为。

综合以上分析,试验区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发展的矛盾,也要看到面临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统筹做好新一年的经济工作。

四、加快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辩证思维,统筹协调

1.统筹协调“促发展”与“保生态”

新常态下,加快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保护生态是第一责任。立足当前,要牢牢守住增长速度、人民收入、脱贫攻坚、社会安全“四条发展底线”,做强实体支撑,做大经济总量,确保“十三五”开局有较快的增速。着眼长远,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守好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源头活水”,让新型能源化工、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大健康医药养生等新兴产业“新芽长成大树”,推进“规模粗放型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统筹协调“精准扶”与“整体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既要推进扶贫对象、措施到户、资金使用、项目安排、干部选派、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因乡、因村、因人施策,实现精准脱贫;又要重视区域性综合开放、全面发展,合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社会事业发展等全方位惠及贫困群众,实现全面小康领域、人口、区域全覆盖。

3.统筹协调“供给侧”与“需求侧”

供给和需求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必须把供给侧与需求侧统筹起来,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一方面要加强供给侧改革,把政府公共供给和企业市场化供给结合起来,提升供给的结构性和灵活性,推动一二三产业供给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需求侧改革,推进“消费升级”和“聪明投资”,既扩大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又发展美好环境、文化娱乐、高等教育等新型消费,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4.统筹协调“稳增长”与“防风险”

中央“补短板”,对贵州、对毕节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做到产品有市场、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员工有收入、环境有改善;更要把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早发现处置苗头性风险隐患,有效化解政府债务、企业生产、社会治理等各类风险,切实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氛围。

5.统筹协调“促改革”与“扩开放”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坚持以促改革促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土地制度、生产要素、户籍制度、金融体制、PPP融资模式、国有企业等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外部生产力引入,统筹运用好自身内力和外部助力,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不断集聚,为改革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6.统筹协调“多争取”与“善落实”

坚持自身发力、上级给力、向外借力综合施策,紧盯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各类专项规划的有利时机,组建专班加大“赴省”“进京”汇报对接,多下“跑”的功夫,多想“要”的办法,力争更多重大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的“盘子”;要紧盯年度任务,建立“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评议倒逼效能、督查倒逼落实”的机制促工作落实、保工作成效,为实现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把握重点,攻坚克难

1.坚持推进供给侧改革,化产能、去库存

产能过剩问题在毕节试验区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利润持续下降,试验区纳入监测的372户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3.4%。要抓住中央去产能的政策机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重污染企业,大力处置“僵尸企业”;要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力争把煤矿数量控制在340对以下、单井规模提升到50万吨以上,步入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运营轨道。

据不完全统计,试验区现有商品房(住宅)存量47361套876.49万平方米,二手房(住宅)4224套41.92万平方米,集镇空置住房6400套42.58万平方米。要认真落实好市政府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放宽购房条件,兑现购房奖励,深化户籍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

2.强化企业服务,降低企业成本

要强化对现有288家产值大户、179家利税大户和26家用电大户企业的服务,结合中央和省的精神制定降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为企业降低电价、物流费用、社会保险费和减免一批地方设立的收费项目,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好降低企业成本“组合拳”。

3.规范债务,降低金融风险

毕节试验区债务规模大、偿债能力弱、风险程度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要积极抓住国家推进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转换的政策机遇,争取国家、省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有序用好举债手段,用足用活债务存量,科学规范债务增量,切实化解债务风险。要逐步化解不良贷款,加大非法集资案件查办力度,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

4.补齐短板,增强发展活力

当前,毕节试验区尚有贫困人口125.9万,分别占贵州省和全国的25.54%、2.09%,脱贫攻坚是试验区“最短的短板”。要抓实“五个一批”工程,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实施“小康六项行动计划”,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绿色毕节”行动计划,补齐生态建设短板;强化“法治毕节”创建,加强农村思想教育,补齐社会治理创新短板。

(三)找准抓手,全力推进

1.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有效脱贫

试验区要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首要任务,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确保贫困县乡“脱贫摘帽”、贫困村出列和35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依托大数据,用好“扶贫云”“扶贫专线”,及时完善数据信息,确保贫困对象信息真实。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六项行动”,着力解决发展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失衡等共性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积极争取国家和各方扶贫脱贫资金、项目支持,用好深圳市对口帮扶力量,组织实施好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个一批”优化试验区贫困人口脱贫路径。一是以“4321”工程为引领,着力打造高山冷凉蔬菜、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特色经果林、山地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高山生态茶等“六大板块经济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产业化助推脱贫攻坚,力争实现产业脱贫26.7万人。二是坚持政策导向、需求导向,按照“搬迁整体化、识别精准化、工作人性化、安置多元化、政策明细化、组织系统化”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为贫困群众搬迁提供多元安置方式。三是加快打通贫困县乡内联外接的“毛细血管”,实施县乡道提等改造项目,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推进贫困县乡农网改造升级,加快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四是把职业教育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按照“一体两翼多节点”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贫困人口提供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基本医疗保险“三重医疗保障”,严格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发生。五是发挥城乡低保的保障兜底作用,推动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无缝对接”。

2.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

试验区要盯紧国家产业发展动向、盯紧行业发展潮流、盯紧有利政策,在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在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五大主导产业、四大新兴产业等方面包装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文化旅游、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范围储备一批社会发展项目,形成“梯次明显、结构优化、接续有力”的项目储备格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发挥好试验区驻外办事处、招商分局的前沿阵地作用,积极筹办招商引资推介活动,重视抓好亲情招商、以商招商、聚焦产品链高端和产业链龙头精准招商,用足“政策机遇牌”,用活“资源禀赋牌”,招大引强,招商选商。要以“五个一”机制、工业“百千万”工程和“双服务”活动为抓手,继续为企业和项目搞好协调服务。组建融资担保机构,努力做大平台公司经营性资产,推动平台公司向实体公司转变。积极争取提高城投债券发行分配额度,引导企业通过发行中期债券和私募债券、IPO上市、资产证券化及银行间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通过PPP等模式,大力引进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投身试验区建设,切实解决资金“源头活水”问题。

3.推进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

积极推动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产业发展。一是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试验区精准扶贫平台建设,打造大数据服务呼叫和外包产业基地、北斗卫星导航示范区“两大平台”,加快推进金海湖新区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发展,推进金沙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影响力较强的专业门户网站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好“村邮乐购”等本土网络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百村”工程。二是大力发展壮大大方食品药品产业园、七星关现代中药示范园、贵州乌蒙生物医药产业园、赫章黔西北现代中药产业园,巩固壮大黔草堂、同威生物科技、奢香药业、九龙天麻等药械生产企业,加快推进大方同心食品药品产业园、乌蒙山药物博览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依托“自然空调、天然氧吧”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温泉养生等保健养生产业。三是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的发展思路,加快市级旅游集团公司组建,进一步丰富百里杜鹃5A级景区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加快推进织金洞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动九洞天、慕俄格古城、阿西里西、草海、支嘎阿鲁湖等景区向4A级景区迈进;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国际杜鹃花节、织金国际溶洞文化节、草海国际观鸟节等节庆活动。

加快推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强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做大做强“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业品牌,深入推进“引金入毕”工程,夯实园区发展平台。

4.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

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统筹、五提高”要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注重统筹功能结构,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要突出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全力推进“一城三区”建设,县级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形成与中心城区纵向分工协作、横向错位提质、相互协同共生的发展格局,按照“山水相依、产城相融、农旅相生、景田相望”思路积极推进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对规划、建设和管理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试验区城镇体系规划、新区发展规划和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按照4套“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图集,加强对城镇建设规范性、平面协调性、空间立体性、文脉延续性、风貌整体性等方面的建设管控,做到一张规划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要突出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推行财政、土地、户籍、就业、养老、医疗、住房保障、教育等领域配套改革,注重延续城镇历史文脉。要突出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布局,加快推进省级产业园区(12个)和小微企业创业园(100个)建设,坚持产业引领,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稳步实施城市综合体,大力发展副中心城市,推进城市公园、停车场、公共厕所、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和“海绵城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山体、树木、水体、田园和自然沟壑等保护好,使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协调。要坚持协同协作、同心同向,突出政府、社会、市民共同主体,提高多方聚力推动城镇发展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市民参与城镇建设,尊重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全社会各阶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5.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发展条件

加快推进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续建威宁小米、金沙油沙河等中小型水库,全面提升水利供给能力和水平。启动实施河流治理项目,加大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强化抗旱防汛应急处理,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和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夯实农业稳产增收的水利基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城乡水生态保护,加大雨污分流、清淤保洁和岸线整治力度,注重城市水循环利用。完善织金——毕节、织金——纳雍铁路配套通站道路建设,确保尽快形成有效运力。加快成都——贵阳铁路乐山——贵阳段、毕节——叙永铁路建设进度。积极争取把昭黔铁路列为国家“十三五”规划项目。完成毕节轨道1号线工可报告编制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加快毕节铁路交通综合枢纽、六盘水——威宁——毕节城际铁路威宁——毕节段、六盘水——赫章——宜宾铁路、毕节——纳雍——六盘水城际铁路、遵义——金沙——黔西——织金——安顺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确保贵阳——黔西高速公路在2016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启动建设环城高速东关——清丰段、六盘水——威宁——昭通、织金——普定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威宁——至宣威和赫章——六盘水、大方——纳雍、纳雍——六枝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16年开工建设。加强国省干线和县乡道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威宁机场建设。坚持主网建设、城网改造、农网升级“三网并进”,加快实施输变电和中低压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全力推进典型区域综合示范、中小企业宽带应用、光网城市、4G网络建设、宽带乡村普及等重点工程,不断加强互联网建设。

6.实施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继续围绕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城镇各类园区周边、旅游景区(景点)周围、重要水源地四个重点区域,把“绿色毕节”行动向纵深推进。重点抓好森林资源培育、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特色经果林、花卉苗木等五大林业板块经济,真正实现“绿满乌蒙、锦绣毕节”。确保草海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见成效、出形象。加快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围绕治理废水、废气、废渣三大任务,全力打好污染防治的持久战和攻坚战。继续加强对重点流域“河长制”管理。全面对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风险开展评估,综合整治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加快推进垃圾发电项目建设,推动标准化渣场建成,启动实施城乡垃圾集中处置项目。严格保护坝区耕地。坚持不上污染项目、不做短期项目、不搞政绩项目,杜绝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上“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坚持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两个问责”,用好“六个一律”“两把利剑”,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7.实施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教育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升各类高校、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加快推进乡镇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建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大力推进健康毕节工程,围绕看病远、看病挤、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好医疗资源紧缺、医疗人才、医疗资金紧缺和医疗改革活力紧缺问题。加快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一医双山分院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三医异地新建和市中医院南部分院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区域紧急救援毕节分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县乡卫生计生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大本土医疗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从业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快引进一批医学专业专门人才。发挥好乡村医生作为“网底”卫士的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投入,重视风险防范,加快构建多元办医格局,不断满足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医保托得住、患者付得起、医院有动力”。

推进就业创业工程,深入落实“雁归兴毕”行动、“万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和“3个15万”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加大“创客”扶持力度,推进“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结合试验区入驻企业用工需求和大数据、大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动实现充分就业。推进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工程。坚持计划生育和试验区“人口控制”不动摇,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解决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保障等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推进文化惠民和社会保障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文化部批准实施“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利用试验区”,加快试验区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建设。进一步扩大医疗、失业、养老、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城乡最低保障标准,强化困难家庭、留守(困境)儿童、空巢(失能)老人、残疾人关爱救助,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

8.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激活内生动力

鼓励探索,大胆创新。以农村不动产登记为契机,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农用地“三块地”,加快“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和农业“四种工程”实施机制改革。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力,优化运行流程,加强动态管理。加快建设能涵盖政商事的“三位一体”网上办事大厅,逐步实现“一网受理、联网审批、统一监管”的网络服务全覆盖,推动办事由“群众跑”向“数据跑”转变。进一步完善户口登记政策,逐步实现户口登记与计划生育等政策脱钩,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的户口登记问题。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线合一”,推动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积极探索能有效衔接基本医疗、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社会慈善、商业健康保险的制度,努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统筹层次。抓好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试点改革,深化“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实践。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打破产业发展行政区划限制,跨区域合理布局产业。创新生产要素聚集机制,不断完善直接融资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开放力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滇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云南、四川、重庆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推进“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黔中经济区”“攀西——六盘水”在商贸、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毕节国际内陆港、检验检疫、海关、口岸、出口基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载体建设,推动毕节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省级外贸出口基地申报为国家级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试验区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9.实施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

围绕“法治毕节”创建,加快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利用好“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等技术手段和平台,依法对财政预算、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批准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大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广泛接受监督。着力强化风险防控,加强风险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运用各种新型媒体传播手段,抢占舆论制高点,提升舆情引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高对网上煽动策划指挥、网下串联行动事件的处置能力。着力抓好信访维稳。加快试验区信访工作新模式创建,抓好属地归口调解处置,将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工作落实到基层。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巡视制度,严格落实党委政府领导和企业主体责任,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控,高度重视学校、医疗、燃气等行业领域的安全防范,推动全市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问题青少年、吸毒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有效管理,严防重大敏感事件、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刑事案件和重大疫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10.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行政效能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注重研究经济发展新的政策和要求,掌握新规律、适应新常态。按照创新、创造、创优的要求,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认真做好谋划、策划、规划、计划。树立工作创一流、目标争第一的思想,敢于直面问题不推诿、不回避,遇到困难不低头、不灰心,加强横向沟通,做到知己知彼、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坚持常态化督查考核,以责促行、以责问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升行政执行效能。 sGOThvdi1sHTOkQH3d70WEP5QtgOJFs3DoYbuSqe3ueNDb3BqJfG+ht9ldI0AW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