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渗透与融合:艺术理论与美学的文化科学功能趋向

当代艺术理论与美学一方面向玄妙艰深的思辨范畴挺进,一方面又褪尽文饰,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蔓延。创意设计与文化创意的技术美学与艺术科学、劳动美学与艺术科学、环境美学与艺术科学、科学美学与艺术科学、演讲美学与艺术科学、服装美学与艺术科学、旅游美学与艺术科学、广告美学与艺术科学、人体美学与艺术科学甚而家具美学、食品美学、发型美学、美容美学等等,颇使美学家深感惶惑与不适,不由感叹着美学在“走向生活与实践”的“深化”同时,也在呈现出“表面化、技巧化和庸俗化”的“泛化”趋向,并深为长此以往,艺术与美学能否保持其独立品格而担忧。可以说,这几乎是当代艺术家、美学家面对美学在走向生活、寻找新的时代起点时的一个共同性忧虑和聚讼的焦点所在。这里有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美与艺术在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深化”发展中是否还应保持其哲学品格?或者说美学在失缺哲学品格后能否仍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抑或是哲学品格的丧失就是美与艺术的最后崩溃?二是向生活广度延伸的“泛化”是否就是“表面化、技巧化和庸俗化”?它在面对商品经济的功利需求及其现“炫惑”之后是否就取消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或是被玷污、毁掉了其理想追求的文化品格?我想这两个问题同样关涉到美与艺术的实质和美学研究对象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根本认识。我个人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

如前所述,美与艺术的功能实质是以功利需求为现实起点,由实体范畴向抽象阶段流动、发展的自由本质和理想关系的“全息”趋向。因而,思辨哲学和前人的经典著述只能为我们提供美学与艺术研究的智慧形式和思想资料,是无以替代美学与艺术科学研究对象和现实起点的。美学与艺术科学应该以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历史活动的文化形式为研究对象,从而走出学者的书房和从经卷到经卷的封闭循环。须知美与艺术并不在书扉上,而是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尽管美与艺术的实现、创造和鉴赏须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文明诱因,功能过程是一个充分文化条件的有机结构,然而它毕竟不是憩息在书扉上的夜莺,而是在以现实为起点的流动范畴中向社会历史深处延伸……美学与艺术科学的泛化和美与艺术在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理性自觉,标志着人类正在以更为自觉的方式掌握着和美与艺术相关的一切创造活动,而绝不是什么“表面化、技巧化和庸俗化”的堕落和妥协。如果美与艺术的仙子面对喧嚣的尘世和纷扰的商品经济活动总是“犹抱琵琶”或不堪一击,那么时代美感和我们的美学与艺术科学毕竟过于脆弱和缺乏面对现代社会应有的历史信念。在一个古典时代行将结束,美与艺术带着她诱人的粲然微笑步入尘世而寻找其现代品格的历史起点的时候,尽管她时或难有不够完善的仓促或闪失,但我想美学家、艺术家是不应有过多的苛责和忧虑的。当然,美学与艺术科学从学者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并非其发展的理论终点,更不是它“深化”的历史标志,而只是功能趋向的现实起点。在时代美学与艺术科学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的时候,面对工业社会的喧嚣和商品经济大潮的波涌,我们只能在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实践的充分探索中,寻找其从功利需求到功能结构的历史踪迹和从实体范畴向超越实体范畴价值结构运行的独立品格。正如文学象征阶段的功能结构之于现实关系及其生活原型的历史准备一样,每个时代的美学与艺术科学及其功能实质或每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美感价值的最后实现都是有着长期相应的文化、历史准备的。如广告艺术与美学、服装艺术与美学和旅游艺术与美学、建筑艺术与美学,它的最初的现实起点莫不是一种功利需求的实体行为,服装是应四季之需而避寒遮身、保暖防暑之用的衣物;广告是为商品的推销借助的传播手段;旅游最初亦是走亲访友、其他差旅及简单的“走马观花”,探访名胜;建筑则是人们的生存空间和居住环境。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文化积累,其审美艺术需求一旦脱离功利关系的现实起点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品格或超越其功利价值形成更深和更重要的功能价值时,作为综合认识“软件”工程的美学与艺术科学品格便从专业知识中独立出来,形成各类美学与艺术科学研究的科学范畴和结构。同时也不再是某一专业知识的附庸,它的研究范围和科学形式也许比前者更宽泛和具有自身更复杂而丰富的系统内涵,往往也起着比前者更重要的综合作用。如时装,人们对其审美艺术需求已远远超过它固有的功利价值。电视广告也是这样,许多小孩、老人喜欢看广告,并不太在乎其本身的信息价值,而它的艺术美感与视觉艺术作用超过了传播媒介的实用性,并且唯其如此,广告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旅游也是这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情人旅,有故国游,也有探险或文化交流,接触的异域异国风情考察,旅游艺术与美学已不是对旅游市场、旅游经济等专业方面的具体研究,而是超越其上,以综合形式研究其艺术价值的审美品格和功能作用。它注重更多的是间接而潜在的价值。建筑艺术与美学也是这样,它研究的不是土木材料及施工技术工程预算等实际环节的问题,而是超乎其上的审美艺术功用,包括造型的文化艺术品格,整体环境特点和各类建筑内部环境的理想结构。青岛曾有螃蟹型、乌龟型仿生建筑,深圳亦有集聚全国各地建筑园艺特点的区域环境景点,这些建筑艺术形式的美学价值都超过了其自身的功利需求和实体关系,需要以软科学的形式加以系统的研究。如果把功利需求的实体范畴比作各专业范围内一个事物的固有价值的话,那么功能趋向的理想关系和全息价值则是它的附加价值。现代经济、文化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即是,附加价值高于固有价值,全息趋向的功能结构要比实体范畴的功利需求更复杂而微妙,丰富而深远。服装艺术与美学要比服装裁剪更具艺术性,它所带来的“软件工程”的认知结构往往要比单一的服装裁剪或销售专业带来的经济价值更多,文化意蕴也更为深远。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一定要回到哲学品格上才能保持其科学前提,走向生活和实践的艺术科学的综合智慧形式可能是潜在的,并不一定要像思辨哲学那样形成其玄思臆想的范畴和体系。任何美学与艺术科学的科学体系只能是其思考、研究对象从现实起点到功能结构的概括和描述,并不一定都有哲学体系的逻辑结构。这是我们与目前一些学者对美学与艺术哲学品格的呼吁所不能苟同的。

当代美学家林同华先生曾提出美学横向逻辑趋势中向各个学科领域延伸的系统结构的问题。由此将形成美学地理学、美学生物学、美学城市学、美学工业学、美学人体学、美学医学、美学未来学等“跨学科文化系统审美景观研究范畴”,以软科学形式综合推进。显然,这一横向逻辑趋势是由功利需求现实起点向功能范畴文化结构系统探讨的科学综合,以形成其边缘美学与艺术科学体系的独立品格,而不是向单一哲学品格的归结和理论抽象。工业与后工业文明时代的加速发展和更迭节奏,使从功利需求实体关系到功能结构美学与艺术科学趋向的发展不再像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时代那样缓慢和沉滞,文化的积累,“全息”的律动,美与艺术的实现和创造,都不再像以往那样要经过“长时段”的历史积淀才能最后完成;而是在科学形式与自觉追求的渗透与融合中走向新的综合。这是边缘美学与艺术科学这一中间环节得以形成其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科学形态的学术前提和历史前提,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信心和相应的历史、文化准备。 21aynQZdc/niIeiCt6XOvLLfrpUXaH6KsA9Lrav8LmilT6xYTEcP1F9ANCRkWO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