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城乡一体化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路径选择、评价指标建立以及模式研究,缺乏针对特殊地区城乡一体化模式的构建。而西藏地处我国西南部地区,其地理位置极具特殊性,不仅如此,西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2%,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该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与其他省份有着显著差别。因此对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2.1 理论意义

城乡一体化作为区域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与制度基础,也存在非常复杂和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运行机制和演变机理。本课题基于宏观与微观、普遍性与特殊性、内在与外在的分析,借鉴空间(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成果,以突破与创新为起点和落脚点,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城乡一体化、产业集群理论、农村城镇化理论、农业集约化经营理论的指导下,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征,采用“三集中”战略(乡镇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和生态园集中、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提出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及实施路径、机制设计、制度创新。探求在面临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巨大冲击和国内改革发展挑战背景下如何基于西藏现有的城乡发展基础去逐步推进和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个美好愿景。以此深化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科学内涵的理解,引起相关学者对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的兴趣,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发展,为解决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1.2.2 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只有农村社会稳定,才能加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并带动农村改革,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国城乡发展最宝贵的带动经验,就是依赖不断深化的改革来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紧紧抓住影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核心的“瓶颈”问题进行“渐进式”突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建立过程中的“苏南模式”,全面改造了传统的乡村经济社会,并因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促使它的区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城乡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成为苏南乡村新一轮转型——农村内生驱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与此相应,“苏南模式”有力地带动了更大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崛起。而西藏是一个城乡区域间经济、地理和自然条件差异极其明显的地区,通过对西藏城乡一体化现状的研究,在实践方面,本研究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充分认识西藏城乡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手段的恰当作用下,使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在城乡区域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与时间维度上达到动态的均衡配置状态,并探索出西藏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的结构模式,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性制度,并对其进行推广,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的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强化使命意识,坚持统筹发展,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打好战略机遇期的城乡发展攻坚战,提供理论支撑,决策和政策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nb8Sw92Q8w75L1O8znmrWOmAHFMgp+0dnbk62QGZrZrTw5PsdFbJ/Mpst64u6N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