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广大农民追求幸福的迫切愿望。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共十八大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会议指出我国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攻坚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不只是城市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要想完成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改变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为 120.22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 1 /8;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牧草地占其面积的 1 /2,是全国主要的牧区之一。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 317.55 万人,西藏辖 4 个地级市、3 个地区,4 个市辖区、74 个县 。西藏战略地位极其重要,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连续用了“六个重要”进行科学概括和清晰定位: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2015 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更是明确了西藏重要的特殊战略地位,即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必须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和做好西藏工作。旧西藏经济十分落后,交通闭塞,没有现代工业,只有牧业和少量农业、手工业;自 1978 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建立了现代工业、交通通讯业,原有的农牧业、商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从 2003 到2013 年的十年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 12.26%,人均GDP从 2003 年的6893 元增长到 26068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290 亿元。2014 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 920.8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1.57 亿元,同比增长 4.2%;第二产业增加值 336.84 亿元,同比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 492.42 亿元,同比增长 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9252元,同比增长 9.1%。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9%、36.6%、53.5%。

全区经济呈现增长快、质量高、协调性强的特点,并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势头。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西藏地区的城乡矛盾也日益突显:如农牧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城市经营水平不高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城乡文明不能共享等。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学者为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提出的崭新理论,是国外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城乡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共西藏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西藏经济体制、社会事业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西藏将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希望通过农牧业产业经营、城镇化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为西藏农牧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但西藏城乡一体化从理论到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西藏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城乡一体化的实现途径是什么?这些非常值得去研究和探索,基于此,本课题对西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展开研究,以期为西藏地区的繁荣稳定添砖增瓦。 y2U1TOcqQATmSzAbaBFH2g8RP5gBY6B5aWSo+aXBYV1ELi3GXW02xcuasrsByS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