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达 120.22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 1/8;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牧草地占其面积的 1/2,是全国主要的牧区之一。西藏战略地位极其重要,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连续用了“六个重要”进行科学概括和清晰定位,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2015 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更是明确了西藏重要的特殊战略地位,即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必须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和做好西藏工作。

中共西藏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并对经济体制、社会事业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西藏将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希望通过农牧业产业经营、城镇化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为西藏农牧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但西藏城乡一体化从理论到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西藏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城乡一体化的实现途径是什么?这些非常值得去研究和探索,基于此,本课题进行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城乡一体化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路径选择、评价指标建立以及模式研究,缺乏针对特殊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构建。而西藏地处我国西南部地区,其地理位置极具特殊性,不仅如此,西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2%,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该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与其他省份有着显著差别。因此对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本研究从西藏城乡一体化问题提出的选题背景出发,回顾了国内外与城乡一体化有关的理论和文献,通过对西藏城乡一体化水平现状进行量化测度,并选取具有相对代表性的拉萨市、山南地区、日喀则市等城市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找出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为形成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出政策建议。

本研究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性评价。首先对西藏进行简要介绍,通过实地调研了解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对现阶段西藏城乡发展中存在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经济实力薄弱,内生推动力不足;城乡发展差距大,二元结构显著等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经验,充分考虑西藏的实际情况,对影响西藏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因素进行合理分解,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对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整体性评价,并根据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结果提出西藏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升路径,为其他省份进行城乡一体化水平现状评价提供案例指导。(二)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案例研究。本研究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案例研究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分别对拉萨市、山南市地区以及日喀则市进行研究,从更深层次了解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三)主要根据对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现状测度和案例研究找出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非典型二元结构影响西藏城乡一体化;其次是西藏城镇化水平偏低影响城镇吸纳力、带动力不足;第三是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造成对西藏城乡一体化投入不足;最后是西藏农牧业发展水平低影响城乡一体化推进进程。以此为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理论支持。(四)在对西藏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首先着力破除西藏城乡二元结构。主要从改革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提高农牧区公共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大对进城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其次是构建符合西藏特色的城乡体系。根据城乡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城镇布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再次,加大对西藏城乡一体化的财政支持,强化中央政府支出责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利用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建立城镇财税收入的稳定机制;扩大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克服西藏城乡一体化中资金短缺问题;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提高西藏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后,大力落实好“三集中”战略,推动工业向产业发展区集中、农牧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完善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西藏城乡一体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形势。然而城镇化率大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西藏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低而缓;通过计算西藏的人均GDP和三大产业的比重这两个经济指标,一定程度上得出西藏的经济实力较弱,内生推动力不足的结论;另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进一步增大说明西藏仍然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为了进一步具体测度西藏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本研究基于全面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从城乡空间、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结构层面建立了科学的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近十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城乡空间、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对西藏城乡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推动效果;但在城乡居民服务保障等社会一体化方面的建设中相对滞后,阻碍了西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同时,西藏在城乡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突显出二元结构的特征,有悖于追求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一体化目标。因此,在以后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可以大力发展交通、邮电等民生事业以促进城乡空间一体化,合理调整经济布局以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投入以提高城乡社会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促进城乡环境一体化进程。

(二)为了更具体地展现出西藏各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本研究选取西藏拉萨市、山南地区和日喀则市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进行深入地研究。拉萨市作为西藏的首府城市,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作为联动建设城乡的中坚力量,推进周边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在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无缝对接,促进了当地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使城乡人口流动更加频繁。通过整合当地优势资源而大力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旅游业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通过对城乡经济方面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法的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拉萨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整体正向的促进作用,印证了拉萨市在近几年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成绩突出。在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突显了城乡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当地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构建国家绿色生态屏障。然而拉萨市由于自身经济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作用有限,在以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定位偏差即重经济轻政治与文化而产生发展失衡,和其他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均导致过度汲取发展资源,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因地区发展而增加的人才引进需求和管理体制不全。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在城乡互动发展中体现以人为本,以民生建设为核心的要求。特别是拉萨作为西藏的首府城市,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需要形成符合当地发展形势的城乡一体化体制,从而保证城乡发展是可持续的、有序的,这样才能把发展福利最大限度地辐射到农村。因此,今后拉萨市应集中于正确诠释首府城市职能,实现稳中求发展,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机制,继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山南地区地处边疆要塞,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拉萨等地区,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基础,在西藏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方式。基于山南地区的整体情况,从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出发,该书探讨了城乡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并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定量评价,并综合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预测山南地区在今后的城乡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城乡一体化过程相对漫长、产业结构难以深入发展、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反常态”、自然资源和文化的危机四个方面。鉴于山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发展使命,需要继续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平衡地区内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城乡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升高附加值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构建完整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体系。这对审视山南地区过去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推动山南地区今后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通过对城乡差异化在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入、居民收入和城乡消费四个层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过去的日喀则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城乡经济在总量上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城乡固定资产投入、城乡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也不断增多。但总量的增长并没有掩盖日喀则市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断增大的事实,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不协调的问题。为了定量测度日喀则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本研究根据可获得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定量测度了 2006 至 2013 年日喀则的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水平,从结果得知日喀则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呈向上的趋势,城市化的水平正不断提高。然而,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民众都有不知道甚至曲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情况,即在思想上没有和具体行动形成一致。农业作为当地发展的重点产业,在特色发展和保障农业供给方面有所欠缺,而城镇化建设也缺乏相应的支柱型产业,这导致日喀则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更多地依靠政府投入的“哺乳式”发展,弱化了当地市场的活力。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投入差距加剧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失衡,而撤地建市后的日喀则又需要高效率的宏观规划,从而为当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在后续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应在深入调查当地情况之后,适当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范例,科学规划合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具体而言,可以进一步从舆论宣传、领导干部培训和农民技术教育等多方面出发,转变人们关于城镇化建设的观念。继续推动当地特色农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供给。构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城镇化建设中融资难的问题。社会公共事业,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关乎地区和国家的稳定,日喀则市仍需进一步提升城乡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研究发现,各功能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不同的问题,但重点都是突破城乡二元发展结构,这为解决整个西藏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三)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西藏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一,西藏存在非典型的二元发展结构,即低生产效率和低产出的农业发展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第二、三产业孤立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程度低下,传统体制的束缚制约了西藏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第二,西藏的城镇化水平低、速度慢导致出现中心城镇化的辐射作用不够明显、城镇吸纳力和带动力不足等问题。从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看,呈现出农业发展滞后、工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后劲的严重态势。第三,从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及公共资源的投入上反映出政府财政投入仍有不足。第四,地域限制、农牧渔林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等导致西藏农牧业发展水平仍比较低下,对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从而阻碍西藏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西藏的城乡一体化是一个任务重、耗时久的工程,需要协调各方的因素从整体上做出规划,从而努力构建出西藏城乡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全方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需要从改革户籍制度、提高农牧区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加大对进城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力度破除西藏的城乡二元结构。重建城乡互补共生的发展规划,真正实现城镇合理布局、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崭新局面。强化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支持责任,并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提高城乡一体化的财政使用效率。一系列的城乡建设都必须紧紧围绕“三集中”战略,推动工业向产业发展区集中、农牧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从而确保西藏的城乡一体化能够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地不断向前发展,振兴整个地区的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方位发展。

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涉及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需要打破传统的发展方式,形成全新的城乡协同发展态势。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结论可以发现,西藏仍处于城乡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兼顾不同层次的目标,从根本上分离传统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 lRDqSYuFz2zuxKpxKUg8RL1zKhDDU7RJFE2tnK0OdQqlosjiaisQJ7tzIi7Qvp3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