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西藏城乡发展一体化现状的综合分析

3.2.1 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

西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得益于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 1951年开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规模修建公路、住房、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到 1959 年国家又陆续投入巨资使西藏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更好地发展,再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西藏经济发展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快了西藏的城镇化发展进程。近年来,西藏的非农业人口比率不断上升,从 2004 年的 20.52%上升到 2013 年的 23.72%,如表 3-1 所示。

表3-1 2004-2013 年西藏城镇化率表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从表 3-1 可看出,2004 年西藏的总人口为 276.3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6.7 万人,农村人口为 219.65 万人,城镇化率为 20.52%;截至 2013 年,西藏总人口为 31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74 万人,农村人口为 238 万人,城镇化率为23.72%。总体而言,西藏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如图 3-1、图 3-2。

图3-1 2004-2013 年西藏人口变化曲线图

图3-2 2004-2013 年西藏城镇化率变化折线图

3.2.2 经济实力较弱,内生推动力不足

经过 2004-2013 年的跨越式发展,西藏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人均GDP由2004 年的 8103 元增加到 2013 年的 26068 元,翻了两倍(如图 3-3);产业结构优化显著,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逐渐降低,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由 2004年的 20.11%下降到 2013 年 10.75%,第二产业由 23.94%上升到 36.27%,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西藏经济的进步(如表 3-2,图 3-4)。

表3-2 2004-2013 年西藏国民收入情况

总体而言,城镇化、工业化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从表面来看,西藏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由于其经济发展起点低,产业发展极其不充分,造成经济的低效发展,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问题突出:第一产业集聚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但由于其科技含量低,仍然运用简单的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低下;第二产业为资源型传统产业,生产初级产品,是一种粗放型、低技术含量的发展方式,不仅产业附加值低下,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低,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市场发育不健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较弱。因此,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西藏的经济实力较弱,存在一定差距,要实现西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

图3-3 2004-2013 年西藏人均GDP变化图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图3-4 2004-2013 年西藏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所占GDP比重图

3.2.3 城乡发展差距大,二元结构显著

从图 3-5 可看出,虽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4 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 9106.1 元,农村居民仅有 1861.3 元,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 5 倍;2013 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 20023.4 元,农村居民为6578.2 元,前者是后者的3 倍。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种政策措施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很大的实惠,但由于农村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和资源的缺乏,导致其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吸纳力不足,最终是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拉大,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

图3-5 2004-2013 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 QAmgkMTT9eRKgM2JU/vkt94rH43kuV2LRx/bsNo8z7g+8SqOKWOxm3tgcP3MM73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