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中国文化再全球化传播的文化竞合目标与人类四次全球化浪潮的钻石模型体系论纲
——兼论中国丝绸之路交通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人类第四次全球化浪潮的世界文化竞合体系重构

皇甫晓涛 郭庆光

一、丝路文化的再全球化与人类四次全球化浪潮文化治理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人类共经历了四次全球化,第一次为中国以游牧文明为工具,以农业文明为资源,以商业文明为肇始的“丝绸之路”,历时最久,平等交流、互联互融跨文化交融最为广泛,汉化、教化文化版图最为广大,驼路游牧文明、航海商埠文明、旅游商贸文明等交通文明影响最为广泛,并且没有留下殖民经济与后殖民国际分工体系的经济侵略及文化殖民遗患,只留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没留下宗教、宗族与文化、文明的冲突与战争,只留下文化交流与文化承传互联互动的文化结果,文化资产及跨文化交流杠杆、体系,带来了人类的第一次文化自觉与文化复兴,文明崛起与和平崛起的经济文化繁荣,是为欧亚文明与太平洋文明交融、融合的大河文明(黄河文明)时代的国际传播,也是中国人文、文化全球化“文化统一性”“世界共识”最为广泛、强大,世界“文化参与度”最为活跃的文化接触与文化交流 。为人类带来的“生活品质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最为鲜明、持久、丰富、美好的文化影响与文化传播

第二次全球化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所引发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为工业文明的崛起的地中海时代,形成了渊源学、影响学、媒介学的现代文化渊源论的国际文化传播体系与世界后殖民文化传播体系。

第三次全球化为美国发起的信息化、知识化,以“文明冲突论”“文化单极化”“全球一体化”为后殖民文化三大定理的文化理论依据,以现代三大后殖民经济定律(边际效益递减的“戈森规律”、“重化物质经济不可逾越论”的霍夫曼定律、“看不见的手”的“资源比较优势”“斯密定律”)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对称的后殖民经济国际分工理论依据,发起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息、科技维度的“全球化”浪潮。并以文化软实力竞合体系为其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轴心体系建构,形成了信息文明、知识文明的文化创新体系与全球化版权经济世界后殖民经济、文化治理体系,包括“戈森规律”(物质经济边际效益递减的后殖民经济国际分工定律),“霍夫曼定律”(“重化物质经济不可逾越论”的国际分工定律),亚当斯密“资源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市场定律的三大后殖民经济定律

第四次全球化浪潮,是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国际传播,具体包括丝路文化的“五通” 与国际关系与国际传播的 10 个文化维度:

(一)在意识层面的“心通”跨文化传播体系构筑上,有生产上“可持续发展”、生活上的“高品质消费与服务”的“生活品质建设”两项“世界共识”的融合与互联、互动、互融;

(二)在精神层面的“心通”国际文化传播体系构筑上,有我们所提出并阐释的中华的、世界的、科学的、民主的、现代的中华跨文化共识文化意识形态的重构与相关文化软实力体系的跨文化传播 ;侧重于文化维度的国际传播与精神层面的“精神动机”“自尊需求”“荣誉与地位”等影响政治行为的“精神”“欲望”与“理智”的国际传播体系建构

(三)在制度层面的“政通”跨文化传播体系构筑上,有已为历史经验证实的周恩来精神、魅力规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四)在地理空间的“路通”与经济维度的“资通”等跨文化传播体系构筑上,有我们在这里提出并阐述的亚欧、亚非、亚太“亚三角”丝路文化的互联、互动、互融跨文化传播体系建构;

(五)在文化版图制度层面的“政通”、“资通”国际传播体系建构上,有中国两岸四地“一国两制”的跨资本主义与欧洲莱茵大河后资本主义、日美韩太平洋海洋新资本主义的互动、互融跨文化传播体系建构

(六)在器物、技术、制度、习俗等“贸通”、“政通”、“心通”、“资通”、“路通”跨文化传播体系综合层面建构上 ,本土国学中华六艺(工艺、丝艺、习艺、园艺、书艺、曲艺)丝路跨文化传播体系,应把“本土国学”之中华六艺文博、会展、旅游、商贸、宗遗自组织体系建在县区一级,就如“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体系建构

(七)在“政通”、“贸通”制度层面上,世贸、自贸、边贸区的文化自贸自组织商贸平台、体系的跨文化传播体系、自贸世界自由市场体系建构;

(八)在“心通”、“政通”、“资通”等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文化技术层面上,儒、释、道、科(中华文明)与安(安全文明)、知(金融、信息、管理等知识文明)、生(生态文明)、信(信用文明)世界知识文明融合创新的跨文化传播体系建构;

(九)在“贸通”、“资通”艺术、技术层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版权经济与文化产业跨文化传播体系建构。

(十)在“路通”、“资通”科技与信息层面上,轨道交通、数字集成与从数字地球互联网、智慧地球物联网到文化地球云联网的互联互通国际传播体系建构。

二、中国文化资本再全球化的“文化资产作用”建构与文化金融的非物质经济转型

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须要有文化资本、文化金融的深入改革与配套创新,尤其是文化金融跨文化传播体系的建构。美国总资产约 135 万亿美元(2012),除却三次以上证券化虚拟膨胀的过度资产,其实际资产约 50 万亿美元,约为 300 多万亿人民币,黄金储备 19520. 4 亿人民币。中国黄金储蓄为其八分之一,约 2529. 24亿人民币。中国 10 年楼市黄金期的物质经济膨胀,政府收入约为楼市总体资产100 多万亿 1 /5 的土地储备金为 20 多万亿人民币,总体资产增长不过 100 万亿人民币,而中国本土国学与中华六艺工艺、习艺(酒艺、茶艺、药艺)、园艺、书艺、丝艺的文化资产储量就有 7 百多万亿,中国有两千八百多个区市县,每个区市县的文博、旅游、信息文化资源总资产价值储量平均都不低于 100 亿,总资产接近 30 万亿人民币,仅此本土国学文化矿藏、仓储资产总和一项,就相当于美国财富资产总和。而图书、影视、游戏、创意、动漫、数字、网络泛版权经济的动态智力资源与相关轻资产的泛版权经济资产总量也有 100 万亿以上,一旦释放出来其资源的资本价值与产能的产权价值、智力的知识资本价值,文化的创意资本价值、媒介的传播资本价值及文化的贸易价值、金融的资产价值,将形成 800 多万亿人民币资金总值的文化资本,远远超过美国资产总量 2 倍以上的文化资本实力或与其三次以上资产证券化及次贷金融膨胀后资产总量 135 万亿美元、810 万亿人民币的资产总量相等。

中国应以发行丝路文化彩票为“文化杠杆”,引导大众资本以楼市物权转向文化非物权的理财投资,以期激活上千万亿的“文化资产作用”。一旦撬动大众参与的新兴市场体系,形成文化高需、(持需新兴市场的持续发展需求)、新需(新兴市场的创新驱动投资及相关市场需求)拉动,国际金融、全球资本就会跟随这一新兴市场体系建立起中国本土国学全球传播的产业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标准、金融标准、文化标准等一整套本土国学全球化传播的“文化统一性”世界标准,就会形成本土国学全球化传播的市场话语权与文化自主的主导权、制略权的“文化结果”,就会建立一整套国际标准的本土国学文化产业、文化贸易、文化资本全球金融体系;而整个文化资本链,应以文化彩票、非物权法、文化金融建立文化板资本市场的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之后的“新四版”交易市场体系,本土国学、中华六艺、大众参与、新兴市场、国际标准、非物权法、文化彩票、文化金融的配套建设与高需、持需、新需拉动是其“文化参与度”的关键所在。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文化资本弱国,文化产能大国,文化产权弱国,物质商业贸易大国,非物质文化贸易弱国。要想动员文化资源巨系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产能巨系转化为文化产权,没有相应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金融创新是不行的。美国所有资产都曾三次以上证券化的增发,文化金融创新,中国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制、市场、技术与制度安排需要突破:

1.大众参与的中国工业化国资、民资企业股权上市股市增发一次;

2.中国城市化楼市物权再增发一次,均为物质经济大物权的大吸金池金融资本;

3.文化资源资本化、文化产能产权化、文化资产证券化、文化金融数据化的发展,更要完成与“文化强国”相对称的“依法治国”、“文化制宪”、非物权法、文投债、艺术银行、文交所等配套政策法规与平台、机制建设,才能完成大众参与本土资源动员的上千万亿的文化资源资本化动员与文化产能产权化、文化资产证券化、文化数据金融化转型与突破。具体如下:

(1)丝路银行“华联储”的本土国学与“中华六艺”发行的“华元”文化金融、文化贸易创新体系突破,从文化物权、期权、产权到股权的“四权”联动与联合储备文化金融创新体系、文化资本“新四板”创新平台、机制、体系、系统的启动与突破;

(2)文化彩票的文化金融创新体系突破;

(3)由地方政府城市化“城投债”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文博、旅游、会展、商贸、贸易、信息“文投债”非物权金融体系,完成县区本土国学、中华六艺“文投债”非物权文化金融体系转型的创新与突破;

(4)由主版、创业版、新三版到“新四版”文化版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要素组合的创新体系突破,文化交易法规政策的完善与“文交所”市场主体平台文化资本要素市场及相关文化金融配套政策、法规建设的创新体系突破;

(5)文博、会展、交易“文交所”要素流通市场平台建设的完善与本土国学建到县区层级自组织文博、会展、交易体系的突破;

(6)“非物权法”的文化立宪与配套政策建设;

(7)丝路民族文化特区与经济特区、生态特区、旅游特区的设立;

(8)非物质文化遗产税法的设立;从以楼市为主体的物权遗产重税,到以非物质文化泛版权经济轻资产为主的文化承传遗产减免税、轻税政策。

(9)与建行、交行、工商行等三大物质经济、物权资产对称的人文银行、艺术银行、旅游银行等文化金融机构的设立。

(10)文化自贸区跨境结算文化金融平台、工具与相关政策法规的设立。

4 .“文联储”产业规划与华元虚拟货币发行、交易、消费的文化金融大盘“产品设计”。

发起文化资源、资产的联合储备机制与相关虚拟货币“华元”等的发行、交易及可持续生产与高品质消费“高需”、“新需”、“持续”的文化金融大盘创新引擎、科技实验、项目推广、试点应用、文化资本创新体系,为“新四板”的文化资本大盘时代市场机制做出创新积累与突破,具体如下:

(1)工艺、习艺园区等旅游地产文化金融联储仓等文化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2)国学科技资产的本土国学文化金融联储仓等文化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3)“无限中国”数字文化科技文化金融联储仓等文化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4)“国学+ MBA”国学文化教育等文化金融联合储备仓等文化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5)新媒体艺术、金融、物流、电商等新兴市场职业等文化教育的文化金融联合储备仓等文化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6)丝路文博文化金融联合储备仓等文化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7)大健康养生文化联合储备仓文化金融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8)“新四板”等文化金融联合储备仓文化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9)自贸与文化自贸文化金融联合储备仓文化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10)新能源科技与生态农业、环保科技文化金融联合储备仓文化资本市场创新体系。

(11)智库等知识服务文化金融联合储备仓文化资本创新体系。

(12)丝路海外投资文化金融联合储备文化资本创新体系。

(13)影视、艺术文化金融联合储备文化资本创新体系。

(14)传媒、广告、媒介文化金融联合储备文化资本创新体系。

三、本土国学的文化再造与全球语境世界文化治理体系“文化统一性”的标准建构

(一)国学的文化自觉与本土国学文化自组织体系建设的文化资产作用转型“国学”由四书五经、先奉诸子、唐诗宋词、宋明理学、明清朴学等儒释道中国文化经典与知识要素组成。主要是经典文本释义与学术文化、思想理论阐述系统。

“本土国学”由传统宗亲、宗族、宗祠、族群、村社的本土宗遗文化自组织体系组成,与工艺、习艺(酒艺、茶艺、药艺、厨艺)、曲艺、书艺、丝艺、园艺的“中华六艺”自组织体系形成的器物、技术、艺术、习艺中国知识文明创新体系人文、器物、技术、艺术、符号承载传承系统。二者又互动、互融,前者为后者的内涵、内容、精神价值体系,后者为前者的载体、媒介、符号承载传承体系。

为深入动员本土国学文化资源与产能体系,转化为文化资本与产权,应将本土国学院建设到县区一级,形成本土国学的自组织创新体系与层级平台,展开文博、会展、旅游、商贸的国际传播平台、体系,并做出文博、文创、文旅、文遗“五A级”文化景区的评估标准与体系。

中国对于本土国学人文系统建设的文化渊源为儒家群伦,君臣、人伦、宗亲人文系统的“天人合一”“人文社稷”“人伦伦理”思想文化体系,已形成其王化、儒化、教化的思想文化体系。五四之后,新儒学的一代宗师梁漱溟先生又从“乡村建设”入手,以文化自觉、文化复兴重构其人文自组织文化复兴系统。

而“中华六艺”本土国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复兴,从丝绸之路夏陶、商铜、周漆、汉玉、唐俑、宋瓷、明木等“中华六艺”的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到当代丝路文化再全球化的国际传播,再到国学院建到县区一级的自组织平台、体系建设,将形成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的本土国学新浪潮,形成文化资本与文化资产作用转型的“新拐点”,形成非物质经济与非物权资本新浪潮,在从“楼市”的物权经济城市化向文化非物权“人”的城镇化转型中,创造无限的经济文化生机,带动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的新高潮与中国文明崛起的新浪潮。

本土国学国学院的规划建设,包括文史馆、科技馆、艺术馆、影视馆、商务馆、养生馆等规划体系与创新体系。孔子学院的国际传播与文化输出的误区,在于其仅以语言、文本、精神、思维为媒介,较为空泛而牵强。而“丝路”“本土国学”中华六艺器物、技术、艺术与本土人文自组织体系及其人文教育体系的跨文化传播,则会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经济与“生活品质建设”的世界共识,走出文化创意经济两项世界共识的一条具体、科学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文化贸易之路。

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从本土区域化、全球化的土地、环境、生态环境生产力第一要素,货币、金融的文化资本、知识资本、全球资本等货币、金融、资本生产力第二要素,人力、智力、教育、人文、文化的生产力第三要素,政府、非政府组织主体竞合、合作的组织生产力第四要素,科技、创新等知识文明创新体系的科技生产力第五要素,数字、信息互联网的信息生产力第六要素,服务、商贸、贸易的服务生产力第七要素,到自贸、文化自贸与国际竞合的标准、制度、体系、市场的制度生产力第八要素,再到法治、法权、政策、法规的法经济生产力第九要素,形成丝路文化的中国文化再全球化自组织创新体系与国际传播体系的人类第四次全球化浪潮与学术文化思潮及东方知识文明创新体系的发展、复兴大潮。这就是中国丝路交通文化与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的再全球化及人类第四次全球化国际传播的路径与目标、内容与方向、思潮与潮流、共赢格局与格局重组。

《丝绸之路的再全球化浪潮.工艺篇》

我曾用陶土的尊严,雕塑出华夏的诗篇,我曾用犁土的浇铸,灌溉出宏钟大铝的夜宴。千重,万重,敲打着钟鸣鼎食的梦幻,和夏陶商铜的明灿,堆出七千年星河的广汉。

我把七彩的陶土吻遍,曾描绘周漆的浪漫,再从埋藏千载的石里,绽放汉唐的玉颜,光润,透彻,是沉睡千载的霞电,驰骋出我马踏飞燕的誓言。千重,万重,闪出三彩的烧煅,释放成俑的大观,和云冈石窟的石龛。于是,又有土地的精灵,飞韵宋墨的瓷片。千重,万重,东方诗梦的无眠,尺寸江山的藏欢。

我曾用绿色的树木,抽出金丝的舞线,我用千载的梦幻,让枯木包浆出山河的壮观。花梨,花梨,不只是明木的遗产,还有我康乾的家园。一丝发缕的万里河山。于是,我用飞舞的水墨,书写出诗魂的书简,诗艺哲理的千古寓言。东方,东方,丝路,桃源,且看我再全球化浪潮的历史巨帆。

《丝路桃源之再全球化浪潮.丝艺篇》

我曾用金木水火的诗幻,书写本土的桃源。我用彩虹的浸染,和化蛹成蝶的丝线,放飞透明的梦幻,走出千里大漠的丝路,编造丝路全球的桃源,和海外桃源的风帆。千丝,万缕,织我桃园的温暖,千里,万里,送我桃源的牵念。

《丝路桃源之再全球化浪潮.人文篇》

早扫考宝蔬渔书,桃源庭院澈夜露。济事须做邻里慈,健身毋忘问父母。无我易周安道宽,有长为幸亲众福。尺寸环宇枕天下,半亩方田可耕读。

(二)全球语境世界文化治理体系标准的“文化统一性”建构

世界文化强国的两项共识,就是生产上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活上的生活品质建设”,并由此形成文化结果、文化参与度、文化杠杆作用、文化资产作用、文化统一性等六项世界文化治理体系的评估标准模型建构。

一是文化目标建构与“文化资产作用”转型,从文化资源大国到文化资本强国转型;

二是“文化杠杆”建构与文化创新转型,从文化产能大国到文化产权强国的转型;

三是文化标准建构与“文化统一性”的转型,从贸易大国的文化逆差到文化强国的文化输出转型;

四是“文化参与度”建构与文化传播的转型,从文化宣传大国到国际传播强国的转型,从物权的城市化到人、人文、文化的新型城镇化转型,强调的不再是GDP,而是环境、空气、水等生态化与就业、凝聚力人文主体建设的转型;

五是“文化资产作用”的文化金融、文化产业创新驱动与优化升级转型,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从文化产能到文化产权、从物权到非物权的特型、创新与发展。

同时,应将这一文化资产作用、文化杠杆、文化统一性、文化参与度、文化结果的评价体系建构与本土国学、中华六艺资源动员的文博、文创、文旅、文遗、五A级文化景区、文化园区的文化评估、规划标准建设体系相联系,为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国际传播工程解决其“文化走出去”的核心与瓶颈问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问题与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化资源、内容与原创、本土文化的标准化建设,这一文化标准建设难题的破解,将为文化创新与中国文明崛起创造“世界共识”机制与国际传播机制,形成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的世界知识文明创新体系科学传播机制与世界知识财富主板建构的创新机制。

四、丝路交通文明的“亚三角”崛起与交通文化产业的再全球化协同创新研究

丝绸之路历经千载的国际传播,经历了游牧文明的驼路、马队交通文化丛体与体系,铁路轨道工业文明交通文化丛体与体系,高铁轨道交通、数字集成信息文明交通文化丛体与体系。同时经历了横向亚欧、亚非、亚太的“亚三角”跨文化传播体系,应在中国丝路文化“再全球化”跨文化传播体系建构中,由“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构筑其“亚三角”崛起的全球化文化再造与文化贸易新增长格局,并以文化自贸区、民族经济特区、民族文化特区、文化新区、文化金融新区的“五轮驱动”,构筑其战略格局与创新体系,同时规划建设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博会展小镇与新型城镇化本土国学商贸文化与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构丝路交通文化产业再全球化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申报规划的国家“2011 工程”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中,先是以硬体、硬件的轨道交通与数字集成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体系通过国家的评审,继之又申报、规划了硬体、软体兼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新型城镇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2011 社科研究协同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又转型为丝路交通文化产业的再全球化国际传播协同创新平台、体系的软体软科学研究为中国文化、丝路交通文化再全球化及其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再造协同创新建设,做出了从硬体、硬件到软体、软科学协同创新的系统积累与准备、研发与规划、创新与突破。而这一切,都是为“亚三角”崛起的中国文化“再全球化”国际传播与文化复兴,所做出的系统积累、准备与创新、突破。

在从中国丝路文化大河(黄河农业文明、商贸文明)文明时代的全球化跨文化传播,到欧洲地中海时代文艺复兴的工业化、殖民化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全球化国际传播,到美国大西洋时代信息文明、知识文明、后殖民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传播,再到中国丝绸之路文化及其交通文化产业再全球化的国际传播,中国并不是以其科技、信息、金融、管理、版权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与优势扩展其文化版图与后殖民经济的文化霸权;而是依据其千古以来的本土国学科技、人文、艺术、器物、文化资源知识文明创新体系,在“亚三角”崛起的轨道交通、数字集成与新型城镇化、生态化、知识化、信息化及中国文化“中华六艺”再全球化文化贸易与国际传播体系发展基础上,借助信息化的互联网思维,形成从数字地球互联网、智慧地球物联网到文化地球云联网的“亚三角”文明崛起的创新体系与发展格局。轨道交通、数字集成、交通文化、本土国学、文化地球、文化版图、国际传播、互联互通,长三角、珠三角、亚三角,最终形成支撑中国文明崛起的全球轴心文明大格局、新体系,促成从大西洋时代到太平洋时代轴心文明转型的战略格局重组,促成从欧洲莱茵河后资本主义、太平洋海洋新资本主义到中国丝绸之路再全球化跨资本主义创新体系的和平、文明崛起与和谐、自由、自组织创新体系国际传播格局的重构。

五、人类四次全球化浪潮的传播源与中国丝路文化再全球化传播“钻石模型”体系的文化竞合目标模型建构

人类四次全球化,每次都有其文化传播源,形成其国际传播六要素的“钻石模型”,包括中国丝绸之路第一次全球化的“中华六艺”艺术体系、“国学经院”文教体系、“四大发明”科技体系、器物与技术等综合文化体系四个关键要素及“文官制度”政教体系、“游牧、航海交通文化”组织渠道交通体系的两大辅助因素“钻石模型” 。如图所示:

人类第一次全球化传播源与中国丝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钻石模型”文化竞合目标模型建构

第二次全球化,是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的文化自觉,工业化与工业文明的国际科技传播,重商主义与商业文明的国际市场传播,民主与法制文明的现代制度传播,从教会神权中解放的现代大学教育知识传播源,现代化、城市化与现代治理体系的组织渠道传播源,构成其国际传播的“钻石模型”文化竞合目标模型,如图所示: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传播源与文艺复兴全球化传播体系“钻石模型”的文化竞合目标模型建构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是美国主导的单极化全球化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包括数字技术的“文化地球”云媒体系关键要素,全球化文化版图扩张的版权经济链关键要素,全球化扩张的金融资本链关键要素,“普世价值观”的单极化文化领土扩张体系关键要素,与军事科技、信息的世界霸权体系辅助因素,能源科技、金融等创新驱动的辅助因素。如图所示: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传播源与美国主导的单极全球化传播“钻石模型”文化竞合目标模型建构

第四次全球化浪潮,是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传播体系建构,包括“中华六艺”、“本土国学”文艺、艺术、文博、会展、旅游、商贸“文化走出去”创意资源型的器物、技术文化输出及“政通”政策法规、制度安排关键要素,轨道交通、数字集成的渠道、组织型科技输出“路通”关键要素,现代服务业、知识服务业、文化服务业等新兴市场体系文化金融的资本输出“资讯”关键要素,语言、教育、文化知识内容输出的知识财富主权建构“心通”关键要素;自贸、文化自贸、国际商贸平台、机制建构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创新“贸通”驱动辅助因素,文化地球云联网与电商、云媒互联互通国际传播平台、机制建构的创新驱动辅助因素。如图所示:

第四次全球化浪潮与中国文化再全球化传播体系“五通”竞合目标的“钻石模型”

美国以新能源科技、金融主权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非物权法版权经济的双轮创新驱动破解了金融危机的难题,从而替嬗了以石油能源金融、楼市次贷为美元物权金融基石的美元货币储备体系,并肢解了俄国与东欧的石油能源金融体系,直逼中国楼市物权金融体系。中国在由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转型中,关键是其文化与创新驱动的全要素生产力,文化金融、知识金融创新驱动的优化升级结构及非物权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潜力与后劲,以及丝路文化等大文化、大金融、大贸易、大健康相关金融知识财富主权、文化领土主权的崛起与突围,能否形成对内足以与楼市对称、对外足以与知识财富主权相对称的文化资本、文化金融储备体系与创新体系,以促进城市化的非物权转型与全球化的知识化转型,以及新兴市场体系“再全球化”的文化复兴与“文化再造”。这也是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竞合目标钻石模型建构的关键所在。

六、中国文化再全球化思潮的学术文化研究与丝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国家2011 工程平台建设

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与研发、规划的协同创新,我们在 2013 年推出数十年积累而成的中宣部(文资办)、财政部、社科院协同创新国家文化产业扶持资金重大攻关项目成果五卷本《文化强国与文化创新研究》丛书(包括《文化自觉:汉魏以来的文艺自觉与文化复兴》、《文化立人:从鲁迅到萧红的新文化缔造》、《文化治理:中西文化缔造原理、案例的比较研究》、《文化领识:人文教育与领识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文化书写》)之后,2015 年又集二十年学术积累之拼搏,再次推出此套《第四次全球化浪潮的文化传播》丛书,具体包括《新媒体论:大数据时代泛媒介革命的应用传播学研究》、《艺术科学论: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科学的中西审美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文化科学概论:文化科学与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建设论纲》、《文化再造:中国文化产业实操》、《版权经济论:泛版权经济的文化创新与文化金融市场体系建构》、《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研究:现代文艺思潮与东方文化复兴》、《文化强国的主权崛起:安康社会的转型与“国家做市商”文化资本创新》七卷本;此前又有《文化资本论》、《文化产业新论》、《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开放中国与新发展观》、《世纪中国:百年文化思辨录》、《现代中国:新文学与新文化》、《美与美的集合》、《历史新界面:中国区域文化研讨导论》、《萧红现象:兼谈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几个困惑点》、《城市革命:都市产业新浪潮》、《城市革命:环境经济新战略》的十几部学术专著,也可以说都是为此从文史哲到经管法,从艺术科学到文化科学、从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文、理、工、艺到儒、道、科、生(生态科学)所做的学术积累、知识准备与努力探索、创新突破,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努力,终于聚集于“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思潮”的学术文化焦点与文化强国的知识文明与文明崛起创新体系中。

《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研究:现代文艺思潮与东方文化复兴》从百年东西交融的新文学、新文化语境阐述了中国新人文再全球化的学术宗旨、文化思潮与文学体系;《版权经济论:泛版权经济的文化创新与文化金融市场体系建构》、《文化再造:中国文化产业实操》则从泛版权经济的文化创新原理、理论到案例、对策研究了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的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对策、体系;《艺术科学论: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科学的中西审美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与《文化科学概论:文化科学与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建设论纲》则从文化科学、艺术科学的美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跨学科体系中阐发了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的文明起源、知识渊源、文化体系、科学建构、创新原理、艺术阐发、发展对策;《新媒体论:大数据时代泛媒介革命的应用传播学研究》,则从新媒体与传播学的学术视角研究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的文化创新原理、体系与文化传播理论、应用、案例;最后《文化强国的主权崛起:安康社会的转型与“国家做市商”的文化资本创新》则在文化强国目标与战略研究中,提出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的文化意识形态建构、国际传播体系文化共识标准、“全球规则”体系建构、国家创新体系与文化治理体系建构等一系列问题,包括民心、民智、民族、民生的四大文化主权体系建构,“人”的新型城镇化的七大文明难题破解,中国现代三大文化思潮的归结,近代三大中国创新难题的破解,世界三大后殖民经济定律与后殖民文化三大定理的破解与反思、批判,等等,此套书系为中国丝路交通文化产业的再全球化国际传播与协同创新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理论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中国丝绸之路”交通文化产业再全球化国际传播工程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国家“2011”平台建设目标,并在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数字集成的国家 2011 平台建设基础上,从硬体自然科学的交通文明、工业文明文化输出与国际传播,转型为软体软科学的信息文明、知识文明文化输出与国际传播的协同创新研究。在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时代的世界轴心转型、重构中,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的文化战略与对策,并依赖其科技、信息优势试图完成“亚太再平衡”的全球化格局重组与主导话语权建构,中国则依据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渊源与高铁交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知识文明、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创新体系,形成“再全球化”学术思潮、文化浪潮的轴心文明重组与全球化战略格局重组。这就是中国文化再全球化思潮的理论渊源与现实依据,也是这套研究书系的战略宗旨与学术宗旨,“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创新体系,是以为序,尚请海外专家多为批评、指正,以求“中国文化走出去”再全球化协同创新工作做得更好,更有科学基础与知识文明、文明崛起的创新基础,也更为深入与系统、坚实。

皇甫晓涛 郭庆光
2015 年 7 月 18 日于北京 diwBsVY5yxpGAZCtZbbk8vm8jYOoIWuniQHqibmca+iRznEruj/bLLJh4/gkXz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