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泛媒介革命的网络新媒体与文化产业创新
当前,一个幽灵,一个文化与技术媒合的幽灵在中国徘徊,那就是手机、移动电视、数字终端等微型便捷的网视文化的信息幽灵与魔幻技术的新媒体相拥狂欢,从通讯工具、信息储藏器、交通工具,到彩屏手机音乐、新媒体电视剧、短信网络文学,新媒体魔幻技术在一步步超脱它最初的物质功能而走向非物质经济的符号资本与媒介资本,在娱乐游戏的消费空间中增加持有者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符号,就像宝马汽车、奔驰汽车的符号功能与高档公寓、品牌服装的符号功能所彰显的社会价值和财富价值一样。历史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从器物、事象的文化符号功能拆析其最初的人类生存需要,从文化功能破译其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原始功能,以证明诠释一事物、器物的生产与形成,除衣、食、住、行、性的生理需求外,还会在文化扩展与技术提升中增长对社会需求与文化需求的满足,这就是它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与符号功能的超现实结构与宗教魔幻的意象形成。 这是人类学对事物的历史破译,我们接触的事物最终的“文明成果”是社会性的存在与文化象征性的存在如何穿过魔幻意象的符号结构,破译其基本需求的物质结构,这是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贡献。我们今天面对的手机等新媒体,首先是作为“电话”与“信箱”的一个通讯工具,之后增加了新的媒介、技术的扩张,产生了内容产业的空间,成为符号资本的身份书写,进而结合科学技术载体,具备了文化艺术的“叙事”功能。大的事象与物件,如电视机、手机、U盘变得越来越小,而上传的音乐、文学、影视视频越来越多。这是技术走向魔幻的尖端,艺术信息扩展为内容产业的结果。人类汇聚了各领域的尖端技术,从认知科学、信息技术到新材料、纳米技术,就像 20 世纪装备五星级酒店的辉煌社区,装备新媒体的狂欢体验与魔幻竞象的符号资本。这是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也是资本与符号的融合,内容与产业的融合,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信息与创意的融合。据悉,台湾大学物理所研发的纳米光盘高达 100GB以上,可容纳 20 部电影,容量是传统光盘的 150 倍。这项发明的核心技术是利用纳米技术突破饶射极限,在远小于光波波长的距离下,进行“近场光盘”的记录读写,使用现有的红光镭射读写技术,将记录缩小到 100 纳米以下,远小于目前DVD400 纳米的记录尺寸。如果将其用于新媒体网视艺术的开发,那么内容产业的魔幻技术将把信息量拓展到何等惊人的程度?最近,在广东一种音像SARS压缩的DVD碟片问世,其容量是DVD的 8 至 10 倍,其应用于新媒体音乐艺术的前景可想而知。信息科学对时间与空间的突破,材料科学对内容传载极限的突破,纳米技术对读写文本与口头相传载体的突破,都可以达到视通今古、追光摄影、通天尽人的境地。这就是会聚技术(Converging Technologies)与文化经济、符号资本的融合。
2.网络符号资本的泛媒介革命与文化产业创新的知识生产
布尔迪厄曾将文化资本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对人体生命有着生物性依赖的身体、身份生物性存在的个体积累的具体形式,带有个体性、无意识性、独特性与符号性的积累与承付特征,包括人类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技能、文化、知识及经验的积累;第二种是符号资本的生存与转化,即客观的文化产品,如文学、绘画;第三种是由此形成的被社会公认的权力资本与体制化的社会资本,包括学术资格、学历证书、文化资质与其诠释身份、地位的文化符号与符号资本,具有无限重复博弈与边际效益递增的资本扩张潜能与文化资源特征。 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在理查德·弗罗里达那里被称为“创意资本”,是内容生产与文化产业的关键因素。
中国是一个人文大国,社会体制的典章礼仪极其繁复,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的转型和跨越中,各种符号资本都在社会生活的文化博弈中发生着制度与潜规则的功用与效应。非物质资本、符号资本成为个体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抽象综合与象征仪式。最有意味的是,在现代化的跨越、发展与社会征程中,中国人集体性的社会心态已接受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手机、汽车、房子与服饰、学历、文凭、社会地位一样,在物质功能基础上也成为非物质财富的象征仪式与符号资本。中国人最爱面子,“面子市场”就是最大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象征资本与经济资本。资本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化资本与其他资本可以互相转化,并最终都转化成经济资本。 中国 13 亿人中有 3 亿部手机的拥有量,彩屏,短信、新媒体音乐,不仅是人们的通讯工具、文本终端与视听媒介,最后也成为社会身份、财富地位的文化象征与符号资本,这进一步刺激了手机、移动终端与网络文化的技术创新与资本扩张,成为魔幻技术的新媒体狂欢而不断地更新换代,在内容产业的创新中形成文化工业的都市消费热潮。在信息技术的超级计算机网络生产与网络文化的扩张中,“云”技术等尖端科技的背后都跟着商业模式与运营规则,一代“内容”就有一代技术,一代技术只传载自己的“内容”,如美国微软公司的商业帝国扩张中出售的不只是信息技术,还有内容服务的垄断,美国苹果公司销售的不只是手机、平板电脑和音乐播放器,还有独家下载的游戏、音乐和视频内容。这势必造成过快换代与过大扩张的魔幻技术的狂欢,造成高成本、高代价的成长与扩张,造成能源、材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造成国民经济支付能力的难以承受与扭曲。然而,正如大禹之治“水”,堵不如导,魔幻技术主义的新媒体狂欢应导向哪里?那就是由本土文化资源重构的民族文化复兴与高雅文化发展,如神话与原型的魔幻艺术仪式,四书五经的网络艺术传播,汉字文化的彩屏趣味解码,唐诗宋词的新媒体网络艺术传播,《史记》《汉书》、四大名著的新媒体传输,小说、戏剧、影视的新媒体技术导读。 唯其如此,才能从文化消费走向文化创造,用新媒体构筑主流文化、民族文化、本土文化重建的网络技术平台。
3.泛媒介革命的文化市场创新与文化资源动员
一个更为深入的问题是,新媒体从寓教于乐的文化消费如何走向文化创造的主流价值前沿?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链,从一个肉身的生物性存在开始,经过文化产品的创造,转化为社会身份、权力资本与符号资本的制度性存在。而现在的新媒体文本存在文化价值的断裂与文化资本的断谷:一是新媒体网络技术话语与本土文化资源的断裂,二是文化消费主义中身体、个体的符号积累与文化产品的断谷,通过市场的消费环节替换、“替身”为权力资本、符号资本的制度性身份。魔幻技术主义愈是脱离本土与文化资源,文化消费就愈是与文化创造的生机、生命与生物的积累断谷,以致恶性循环,导致物欲主义的扩张与消费主义过度商品化的畸形。
中国自结绳记事、甲骨卜辞、活字印刷及造纸术起,从夏铜、商陶、周漆、汉玉、唐俑、宋瓷到明木、清画 ,每一次新材料、新媒体的发现与新技术的采用,都促进了主流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复兴,本土文化的重构,符号制度的更新。结绳记事推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甲骨卜辞在宗教活动中承载了口传文化的丰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宗教、艺术。汉代印刷术的发明,使上三代口传文化得以整理为教育经典的“六经”,所以章学诚说“六经皆史”。汉代开设六经博士官学与学馆,又为唐宋文官制度奠定了人文基础与社会基础。宋代造纸术的发明,为满汉融合、诗画融一的清画艺术创造了技术条件。自夏铜、商陶、周漆、汉玉至唐俑、宋瓷,每一代新材料、新媒介和新技术中,都有新的绘画“内容”、彩饰艺术与历史知识、人文符号。从口传文化、书写文化到媒介文化,再到新媒体的网络技术与新媒体艺术,都应有本土资源的重构、创造与再创造。比如 2008 北京奥运会提倡的“人文奥运”,应有中国神话、巫术仪式、典乐、符号的融合,在开幕式中向世人展演,进入全球媒体文化的传播与主流视线。而远古神话、汉字源流、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代戏剧,都应借用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形式进入中小学的教育课本与游戏课本。手机的新媒体狂欢,不应只有“老鼠爱大米”的戏谑,还应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经典章句和山高水长的美妙乐章。西安有大唐盛典的盛世华章、广西有印象刘三姐的民歌风采、湖南有“楚歌印象”的雄风乐章。《哈利·波特》的文化生产,调动了所有新媒体技术与影视传播的技术手段。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宋元戏剧、明清小说、现代影视,都极其深远博大而又丰富微妙,在装备“新媒体”的信息生活五星级辉煌社区时,千万记得要把本土文化资源的重构与民族文化复兴的要素与软件技术系统组合进去,形成中国自己的文化产权、知识产权、技术专利权与非物质文化主权,这才是魔幻诗学的科学跨越与文化资本的创新之路,这才是中国文化产业模式与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的科学创新道路与和谐艺术乐章。
4.泛媒介革命的魔幻艺术创新与魔幻技术发展
从世界魔幻文学到全球魔幻技术的泛媒介革命,人类在信息主义的支持下试图渴望重返古老的精神家园,这超越了个体符号资本与肉身文化资本,进入更深层次的自由本质与游戏渴望。新媒体从最初的通讯功能到信息服务的媒介功能,再到审美娱乐、游戏体验的文化功能,最后到身份书写的符号功能和象征功能,是电子工业到信息技术,再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转换,最后从文化艺术在魔幻艺术、身份符号中走向内容产业、文化资本与文化经济,走向知识服务业的尖端与前沿。这是从信心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到上层建筑的信息文化生成过程。全球文化产业互动与形成的过程,是文化产业“不可视”的非物质形态与非领土扩张得以实现的技术前提与市场前提。在全球多样互动的过程中,是文化生成了“内容产业”与新媒体技术,还是内容产业的新媒体掠夺、文化资源的控制、市场的垄断与文化规则的主导,最终形成世界文化帝国主义的新媒体狂欢?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把 6000 年的世界史分为 26 种文明,其中大部分均已绝灭,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着 5 种文明。 人类文明已走到尽头,而 21 世纪应是以非物质的人文礼乐为核心的中国和谐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轴心。但是,如果中国文化资源肆意被新媒体掠走、扭曲、变形、强暴,如果继续以“老鼠爱大米”的诙谐乐章走遍天涯,那么这一古老文明的新生很难复兴强大,很难成为新媒体的知识产权霸主。这就是国家非物质领土、商业领土的意识形态主权话语与文化主权。如果诗经变为太平洋帝国魔幻符号的迪斯尼乐园,桃花源变为麦当劳帝国的文化符号,那么这全球化的文化经济、文化产业扩张将比飞机大炮送来的殖民经济更为可怕。因此,新媒体魔幻技术的狂欢,将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文化世界与世界经济复兴之路?这在中国和谐崛起、科学跨越的今天尤为重要。太平洋帝国的文化经济非领土扩张,达沃斯欧洲理性的文化博弈,中国和谐跨越的经济探索,三大轴心文明的全球化互动与走向,都要求我们在盲目滥用新媒体技术之前,更多地下功夫做好本土文化重构的网络空间与文化艺术内容创意的准备。
5.泛媒介革命的可视文化形态与创意符号技术体系
魔幻技术主义的新媒体内容产业还涉及一个主要的文化产业问题,就是可视的物质形态与不可视的非物质形态的物质存在与人的需求及人文、文化、艺术、符号、内容如何与网络信息载体、技术间的融合、划类、区分及产业界定。熊澄宇认为,“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要区分物质的存在与人的需求”,即“以网络信息存在的物质形式和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内容为分类方式,将网络信息服务分成载体和内容两个部分来管理,更为便捷,更有效果” ,内容供应商与载体供应商,如不分类划分,从文化上难以有较为专业的原创基础,从技术上难以有精准的突破。
一个更有意味的问题是,中国文化之“文”,最初的含义本是“文饰”,修饰、形式的非物质艺术存在,而英文的“culture”文化,却是与自然(nature)相联的“耕作”之义,是物质生产活动的衍生。文化、内容、非物质的精神存在、艺术存在与魔幻神话的存在,借助信息载体与媒介技术又成为超物质、跨时空的技术存在与泛媒介存在。魔幻技术主义由文学巨著步入新媒体狂欢,媒体“书写”由信息传递到艺术魔幻,这究竟意味着简单的消费主义的扩张,还是经济“侵略”了文化,抑或文化“强暴”了技术?这里有许多文化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的问题,也有许多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的问题,值得我们玩味。
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界定“文化”“内容”,也需要重新审视、界定“技术”“艺术”与“信息”“符号”。比如“同仁堂”“大生产”“解放”“永久”“飞鸽”“蜜蜂”“牡丹”“上海”等等,这些带着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象的国家符号和民族符号为什么那么快就萎缩了?这些符号的萎缩,是国家财富衰退的信号,而萎缩之后留下的中空、真空之地却很快被“奔驰”“宝马”“皇冠”“好莱坞”“迪斯尼”“麦当劳”填充,非本土符号悄然而入,这是商业领土的丢失与财富中心的转移。
泛媒介革命引起的新媒体魔幻技术主义狂欢的符号大战,是否也该在这方面更多地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象征资源和符号资源,在内容产业的创新中重构本土文化资源与知识自主权的民族经济创新体系?网络文化符号资本的媒介作用与创新功能的深层含义也恰在于此。所谓商业领土的“话语权”,包括内容产业的技术产权、知识经济的贸易规则,文化资源的符号诉求,都有着对知识服务业与后工业、新资本的文化生产力的宏观整合和整体提升。过去我们常说“寓教于乐”,而今新媒体魔幻技术主义的狂欢,正合谋着“寓商于乐”的战略资本与文化主权的空间跨越,这正是内容产业与符号资本深层战略的意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