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电子制造业

一、发展概况与重要成就

2014 年,我市电子制造业产值为 2320.63 亿元,同比增长 7.4%。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中,广州市推荐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申报项目 5 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申报项目 17 个。广汽集团申报的“广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京信通信申报的“面向商用的LTE基站有源阵列天线设备研发”和广东新岸线申报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研究与验证”2 个项目,获得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

与此同时,广州扶持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示范工程专项,项目总投入超过 4 亿元,扶持经费超过 4500 万元。其中液晶显示以乐金8.5 代液晶面板项目和模组项目 2 个重大项目为核心,推进构建较为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 (TFT - LCD)优势产业集群,2012 年 9 月1 日,乐金8.5 代液晶面板项目在广州开发区举行工程竣工仪式,该项目自2012年 5 月提前试产以来,生产稳健发展,工业总产值累计达 21.5 亿元,良品率保持在 90%以上。新一代移动通信支持京信通信、杰赛科技、天迈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型骨干企业快速布局,打造广州市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宽带接入网关与微基站、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射频芯片、数字集群通信、智能手机等较为完整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链,并加快实施广州市新一代移动通信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走出去战略。完善北斗卫星通信产业链条方面,海格通信开展TDMA/FDMA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发,在国防北斗业务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北斗技术高端应用处于领先地位;海华电子参与制定的卫星导航专项标准“GNSS授时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于今年正式颁布。

集成电路方面形成了“一核心辐射多园区”的产业发展态势,即以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为核心,天河软件园、广州开发区、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增城LED产业园等多园区的产业布局,初步建立广州市集成电路设计EDA公共服务平台。已拥有广东新岸线、润芯、安凯、硅芯、昂宝、中山大学国光电子与通信研究院等一批在应用处理器、 LED驱动芯片、多媒体芯片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风华芯电、友益电子、新星微电子、兴森快捷、安捷利、电子五所等一批在封装测试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二、主要发展特点

作为广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广州市的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1.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以上三类产品的产值占全市电子制造业产值超 90%。其中电子计算机及零部件所占比重超过 30%。

2.经济外向度高,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全市电子制造出口交货值占该产业销售值的比重高达 68%。

3.大企业成为电子制造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支持作用明显。南方高科、金鹏集团、光宝集团等前十强企业创造的产值占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 60%。

4.有较强的本地研发能力。广州市拥有移动通信国家工程中心、广州软件园(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广州无线电集团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及产业基地,以及一批电子信息研发机构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并集聚了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众多高等学府,在省内形成了最具规模的电子信息制造研发集群。

5.产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广州市的开发区、天河、黄埔、白云等区聚集了广州市相当多的大型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有向广东东部汇集发展的趋势。

三、广州发展电子制造业的优势

(一)强大的综合实力

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华南地区商贸、金融、交通、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和信息中心,综合实力最强,经济实力雄厚。2014 年,全市实现全口径增加值 5075.41 亿元,同比增长 7.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8184.9 亿元,同比增长 7.9%。同时,广州市也形成了以电子制造、石油化工以及汽车三大支柱产业和装备、轻纺、冶金、医药等七大重点行业。

(二)坚实的电子制造产业基础

广东省电子制造产业总产值超过全国的 1/3,电子企业超过 2 万家。除了规模大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的产值和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汇聚省会城市的优势,广州市电子制造业飞速发展,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纷纷落户到广州,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电子制造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LG、飞利浦、 Sony、捷普、松下、光宝、三菱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在广州投资电子制造产业。

(三)相关产业齐聚

电子制造产业涵盖了光学半导体电机、化工、材料等各项领域,上下游所需技术层面极广,产业关联度和影响度甚大,涉及产业包括电子化工、塑料机械制造等。而广州拥有国内 36 个工业门类中的 34 个,是华南地区制造业最齐全、最发达的城市,优势明显,完全可以满足关联产业的配套和落户需要。

(四)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产业

电子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成功与否,不单单在于电子信息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还需要服务业的支持,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创投、物流、后勤、咨询、审计、会计、教育培训等。广州是华南地区服务业最发达的城市,投资者在这里能方便地找到理想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得到优质的专业服务。

(五)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

电子制造行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巨大,而广州是华南地区科教、文化中心,拥有广东省乃至华南最雄厚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各类专业人才资源总量达102 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7 万人,知识和智力密集程度和科研水平均为华南地区之冠。

此外,广州有 59 所大专院校,在校学生 59 万人,其中工科学生 18 万人。市政府在注重正规大学教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广州市拥有 202 所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31 万人。政府积极推动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产学紧密挂钩,学习和就业无缝连接。

近年来珠三角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的高层次、原创性科研机构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而广州作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移居城市之一,将成为更多优秀人才工作和生活的首选。

(六)专业技术力量雄厚

广州拥有 6 个省级以上的大学科技园,180 个科研机构,70 个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超过 12600 名。全国重点高校之一的华南理工大学拥有很强的工科背景和学科交叉优势,正积极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包括参与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与相关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开设专门化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等。

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旗舰型企业

尽管广州市已拥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但尚缺少世界知名品牌、实力雄厚的旗舰型企业。龙头骨干企业较国内先进城市,还存在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各自为政等突出问题,尚未形成聚集发展、高端发展的态势。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不能有效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大量生产型企业主要从事代工业务,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加之企业创新能力偏弱、资源配置分散、市场竞争不规范、终端产品定义能力较弱、商业模式不够成熟等诸多因素,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企业利润低、创新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良性发展。

(三)产业外向出口依赖度高

广州市大量企业以加工制造整机为主,产能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大部分核心基础产品,如核心芯片、高端元器件、专用设备及关键材料、组件等均主要依赖进口。由于国外公司垄断了核心技术,高额的专利费使企业不堪重负。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外部因素如欧债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等的影响,都可能使企业损失惨重。

五、对策建议

(一)完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不断提高集群合成和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分配形式。规范科研成果所有权、使用权的转让及评估计费方式,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进行协同技术创新。不断强化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的科研机构进入广州,也鼓励国内外的研发中心进入广州的产业园区,帮助集群内的企业向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进发。

(二)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和鼓励本地骨干企业增强实力、壮大规模,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十亿、百亿级旗舰型企业。与此同时,继续落实“新广州·新商机”成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广州,形成产业聚集发展。

(三)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

通过多渠道投入科技经费,采用事前补贴与事后补助、无偿支持与股权投资、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进行费用倾斜。重点支持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化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市场推广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力度。通过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科技金融、人才、平台、用地等政策实施,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

(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一是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及投入方式,以政府引导资金等方式,推动引进或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作用,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机制,把创新前端的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中端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易,后端的投融资服务、项目产业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开放式创新网络。三是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构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业、孵化能力。

(五)实施完善的人才培养及引进计划

对广州市高校的专业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高新技术发展相关专业的招生比例,同时加强高校高新技术发展相关专业的学院的建设,使其硬件软件更好,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同时鼓励在职人士的再培训,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完善在职培训的体系,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

此外,进一步创造条件吸引海内外的优秀专业人才来广州发展,尤其是高端的技术以及管理人才。创造出更加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实施科技人才居住证制度,建立可以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以事业发展和宽松自由的环境留住所需要的人才。 1AR59uNh3EFpZGiOQWv2F2tEyUAYGrhxE6XW2gu8cqtoEAulTV0586WYn4dkkkW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