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建筑时尚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才如此,房屋建造也一样,因为房屋属于比较典型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之物,既然人才具有时代性,称雄一定的年代,那么由这些人才创造或思想影响的物化房屋,也会带有时代特征,应当也会称雄相应年代,于是形成一定的建筑时尚。回顾房屋建筑历史,确实可以看到这些脉络与痕迹,大体而言,我们经历了草木结构的房屋,再到砖木结构的房屋,如今是砖混结构的房屋,体现一个时代具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如果再从横向的不同民族房屋结构与模式看,同样体现不同的建筑风尚,蒙古族崇尚蒙古包,汉族比较喜欢砖瓦房屋,西南少数民族则倾向木结构的吊脚楼,只是简单列举我国部分民族的民居,就显示不同的建筑风格,确实表示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建筑时尚追求。那么,水泥楼房的新民居建造,其实就是体现着时代特点,反映建筑时尚风潮,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消解民族建筑风格的趋势,虽然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在体现现代特色的基础上,也正在恢复着民族建筑风格,但是时代烙印依然不能回避,还是体现时代的建筑时尚。正是这种心理的强烈影响,因此也有力地推动新民居的建造,并且在短时间内新民居得到迅速普及,已经达到消解传统民居的程度。

一、砖瓦建筑属于传统意象

时尚追求是一个扬弃过程,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传统的抛弃,但是必须要有传统,而且应当正确认识传统,如此才能有效地理解时尚,否则就会陷入盲目。在民居方面,普通百姓都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砖瓦建筑属于传统意象,不再具有现代性意义。对于这种意象的认可,疏理起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砖瓦建筑已经存在数千年,具有悠久历史;二是砖瓦建筑主要建筑材料之砖瓦属于过去的基本建材,不再具有现代意义;三是砖瓦建筑的结构和样式代表着过去的理念,属于物化的传统建筑艺术。对于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稍加展开阐述。

砖瓦建筑已经存在数千年,具有悠久历史。历史是传统的基本指标,没有历史就没有传统,历史太短也难以成为传统,虽然历经的时间没有统一标准,但是都有一个感性的尺度。具体到砖瓦建筑,毫无疑义,它已经完全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因为砖瓦建筑已经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从个体之人看,从生到死,都只是看到最为普及且普通的砖瓦建筑,即使有机会看到金碧辉煌的官府宫殿,甚至皇家建筑,也都是砖瓦建筑,不会脱离这个基本形态,因此就会积淀变成一个房屋建筑意象,形成一种下意识理念,房屋就是砖瓦建筑。因为房屋建筑连着人们的基本需要,属于最为生物性的吃喝住穿范畴,因此也是普通百姓的基本追求,只要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百姓最大的追求就是建造房屋,于是进一步强化房屋的意象功能。这种居住理想的追求,不是一代人的梦想,而是世代追求的目标,而且总是表现为永无止境,因为普通泥砖房屋的寿命只在一两代人之间,超过百年的房屋只能是青砖瓦房,因此普通百姓基本上一两代人就要重新建造房屋,因为代代都要惦记着建房,砖瓦房屋必须成为传统,它不被积淀成为意象都不可能。

砖瓦建筑主要建筑材料之砖瓦木属于过去的基本建材,不再具有现代意义。普通百姓都能够判定,哪是传统民居建筑,哪是现代民居建筑,其基本的判定标准,就是房屋建筑使用怎样的建筑材料。如果房屋建筑材料主要是土砖、泥瓦和木材,那么这座建筑一定属于传统建筑,即使是现代社会建造,也同样可以归入传统建筑之列。这些建筑材料之所以携带历史信息,属于过去的建材,不是因为材料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也许它的历史很短,甚至只是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这种类型的建材使用具有数千年历史,因此可以推及联想到过去,其信息指向就是过去的历史。正因为类似建材使用源于过去,因此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代代相传代代相因,大家可以从传统中吸取经验教训,能够有效地指导建造行为,只要因循惯例即可,不必费心思索怎样建造,这在建造技术上也形成了传统意象。由于扬弃的关系,虽然现代建筑并不完全抛弃过去的建材,土砖依然还是现代建筑重要的建筑材料,但是已经不可能全盘接受砖瓦木三种建材作为主要材料了,泥瓦和木材或者被完全抛弃,或者已经不再占据主要角色,只是作为辅助材料被使用,于是砖瓦木不再成为现代房屋建筑的标志性建材。由于主要建材被置换,因此其传统的标记也不复存在,换句话说,以砖瓦木为主要建材的房屋建筑属于传统建筑,砖瓦木也就承载着传统建筑意象的任务。

砖瓦建筑的结构和样式代表着过去的理念,属于物化的传统建筑艺术。房屋建筑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之物,原本并非自然所有,完全属于人类的创造物,因此必定凝聚着人类的建筑理念。这种理念不可能全人类一致,因为理念的生成受制于人的生存条件,以及基于生存的社会伦理关系和历史命运,因此不同国家与民族才形成各具特色的房屋建筑风格。作为人之理念与自然结合物的房屋建筑,虽然是一种物化的存在,但是内蕴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间接地对应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即使不能一一地机械反馈,也一定潜藏着时代信息。房屋建筑所蕴含的理念意义,最为集中者应当是房屋结构和样式,因为结构是各个部分的组合,不同组合就会构成不同功能,因此透过组合,就可能分析蕴含的思想。砖瓦建筑都是采用平面铺展的方式进行建造,这既与砖瓦木的建筑材料特性有关,更有着社会伦理关系的考虑,虽然一些砖瓦建筑往高处建造三四层的楼房,但还是具有向平面铺展的倾向,这就与追求人口扩张以量取胜的冷兵器时代密切相关。这种结构布局更为集中体现在连体大屋的建造层面,一幢大屋就是一个祖公之下的各房人家,甚至还是同姓宗祠的整个村落,各家各户之间相互联通,基本上没有私家的封闭空间,完全向各家各户敞开。这种结构方式显然不同于现代住宅区楼房建造的平面布局,大家虽然居住在一栋楼房,但是各个单元之间互不相连,房门一锁就是各自独立的空间,以至于一起居住同一楼房几年甚至十多年,相互之间从未照面,更别说相互认识,甚至大家敞开住所。因此,我们可以透过砖瓦建筑看到宗族统治的身影,也能够体现家国一体的治国理念,同时还反映了农耕社会“人多力量大”的生产关系,总之,透过结构样式的一个点,就能够真切地感受作为传统建筑意象的真实存在。

砖瓦建筑确实联结着过去,作为一种传统建筑意象,它有着自身的内涵意义。首先,它代表着过去的经典。从时间的顺向发展看,砖瓦建筑已经存在数千年,并非从来如此没有变化,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古到今形成一个历史发展脉络。从建材的选用到定型,从房屋结构的简单到完善,从屋顶的完全实用到蕴含象征意义,从简单粗陋的清水房到讲究文化装饰的房屋,都在不断地完善并日渐精致,最终形成如今的模样,这是一个不断经典的过程。历经数千年的不断提炼筛选,不经典都不可能,因此砖瓦建筑从数千年的历史风雨中走来,不可能不经典。这种经典性,最为集中的表现就是砖瓦建筑完全物化着传统文化理念,不是建筑是建筑,理念是理念,两者不相融合,而是已经达到理念与建筑的有机统一和水乳交融的境界,并且深深地烙印在集体无意识层面,于是成为百姓不断复制的经典。如果站在当下的角度,依着时间的逆向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各个时期的遗存,既有新中国成立后的砖瓦建筑,也有民国时期的砖瓦建筑,还有明清朝代的砖瓦建筑,甚至还能够依稀找到唐宋的砖瓦建筑,以及更早年代的考古发现,这就使得经典具有了历史文化之根,也能够物化地展现了一个不断经典化的过程。这种经典化不仅是砖瓦建筑地不断完善实用功能的过程,也是建筑与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更是社会伦理文化不断深入日常生活,以一种无言的美育形象不断审美化的过程,使得砖瓦建筑变成既有实用功能,更具有审美功能的象征艺术。因为砖瓦建筑来自古代,联结着当下,在时间层面具有贯通古今的作用,因此这种经典属于过去的经典,对于当下具有启示性意义。这个经典意义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知,蓬勃发展起来的古村落旅游就是一种显性的表现,人们欣赏的就是这种经典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蕴。透过古典的砖瓦建筑,我们可以追溯历史,可以了解我们的精神发展脉络,并找到精神家园,还可以预知未来,因此砖瓦建筑不仅标示过去,还启迪未来。这就是我们不能忽视房屋砖瓦建筑的原因所在。

其次,它隐含着陈旧保守之义。砖瓦建筑确实发展比较完善,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砖瓦建筑属于过去历史的印迹也变得日渐明显,它只代表过去,属于历史,因此站在现代的视野看,砖瓦建筑又隐含着陈旧保守之义。我们知道,砖瓦建筑确实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所发展并完善,但是其总体框架并不发生根本性变化,还是保持着基本形态。这种形态至少在砖瓦木三种主要建筑材料方面没有根本性变化,房屋建筑的核心结构也没有变化,都是策应家国一体、强调家族统治、讲究“三纲五常”,一直都是依照这些理念进行房屋的建造,因此砖瓦建筑的文化意蕴并没有根本性变化,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一些变化只在外观,或者是强调重点有所不同,或者再添加其他民族及地域因素,或者是简单还是繁复,或者是规模大小,总之,有变化,但不是本质的变化,可以说数千年来并未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因此不能不说砖瓦建筑也是陈旧保守的意象。一旦具有这种的意象内涵,其最终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必然在时机成熟之时,被人们所抛弃,大家会另辟蹊径另谋出路,于是砖瓦建筑就只能变成文物,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回顾新民居快速发展的二三十年,在这样一个极短时间内就完全取代数千年历史的砖瓦建筑,砖瓦建筑内含的陈旧保守意象发酵出来的抛弃心理,确实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再次,它意味着应该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砖瓦建筑发展到今天的应有之义,也是任何一个事物发展到极致与经典的必然要求。砖瓦建筑历经数千年已经发展成为经典,所谓“物极必反”,发展到高峰之后,事物总是要寻找出路,既然不能沿着原来路向发展,就只能创新发展。这种源自事物本身的创新因子,在适当外因的触发下,必然会显性化地呈现出来,并且化为行动而催生事物向着另外的路向发展,于是砖瓦建筑也就走到自身的尽头。建筑的基本材料是建材,当现代工业化社会生产了大量新型建材的时候,原来的砖瓦木主要建材可以被有效替代,于是不仅建材被替换,建筑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也被替换,出现房屋建造的创新发展。经典因为完善,因而总是呈现某种程度的保守,因为它需要维护自身的完美,不允许他者随意更改变换。但是,事物总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伴而生,砖瓦建筑在保护自身完善的同时,也就无意中孕生了反保守的创新力量,因为发展是事物的永恒主题。完全同质的复制,无异于自我繁殖,这是没有生命力的一种繁殖形式,也是不符合自然界进化规律的生命形态,因此创新发展是内在的要求。当然,在正常的发展路径上,这种创新发展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不会形成完全相异的突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新民居并没有完全抛弃砖瓦建筑的元素,依然可以看到其中的元素融合,是一种扬弃的创新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过程。

二、水泥建筑包含时代元素

砖瓦建筑属于过去的建筑,主要承载着传统的文化理念,水泥建筑虽然也是扬弃的发展,同时包含的过去的元素,但是在主体层面则更多包含时代元素,体现时代应有的特征。这种时代元素的体现可以是多个层面,既有外在层面,也是内在的时代意蕴,这里主要从外在可见层面谈论水泥建筑所包含的时代元素。

首先,主要建材水泥钢筋产自现代社会。房屋建筑的历史,如果从建筑材料角度划分,那么我们大致经历草木建筑、砖瓦建筑和水泥建筑三个基本阶段,也就是说,建材对于房屋形态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体建材的不同,就不仅标志着不同的房屋形态,而且指向着不同的时代,草本建筑基本上是原始社会时期,砖瓦建筑产生于农耕社会,水泥建筑则形成于工业社会,因此建材可以包含时代信息。作为现代社会主要标志的水泥建筑,其最为重要的主要建材是水泥与钢筋,虽然这两种物质的生产起点远及农耕社会的几千年以前,但是规模化的生产,并且使用到建筑里面,却是工业化社会的时候,在我国更是晚到百年左右的历史,因此水泥钢筋就成为现代建材的根本标记。使用现代社会生产的水泥钢筋等主要建材,其建筑命名,在百姓那里就叫作水泥房屋,确实已经为这类建筑打上明显的时代标记。作为现代人,又有能力购买现代建材,在需要建造房屋的时候,哪个还会自产自销地生产传统建材,把自己围困在过去的时代,而不去感受现代的生活?估计没有,因此水泥建筑之水泥钢筋成为现代建筑最为外观的时代元素,也是判定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基本外在标准。

其次,传统建材虽然在现代建筑中或许还在使用,但是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生了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我们知道,事物的创新发展不是完全抛弃,而是抛弃,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因此传统的一些建材依然还在使用,只是形态有所变化。现代房屋建筑主要使用三种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钢铁结构,不管哪种结构,都会使用土砖作为重要的建材,从而构成房屋建造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不同结构的房屋建筑,土砖的作用各有不同且略有差别,砖混结构建筑的土砖还依然像传统砖瓦建筑那样起着承重作用,框架结构建筑的土砖则不起承重作用,只起着分隔的功能,用于分隔不同的房间,钢铁结构建筑也会使用土砖,其作用与框架结构的土砖作用一样,由此可见,土砖在现代房屋建筑中依然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建材。虽然现代房屋建筑依然使用土砖,但是土砖已经有所发展,并不完全等同传统的泥砖。传统泥砖的主要原料是黏土,再划分烧制的熟砖(青砖、红砖)和非烧制的生砖,现代土砖发展出更多种类,既有传统的黏土砖,还有新研制的页岩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炉渣砖、灰砂砖、混凝土砖等多种类型;根据外形,还可以划分实心砖、微孔砖、多孔砖和空心砖等,古代基本上只有实心砖,因此,虽然都是使用土砖,但也不能等同传统的泥砖,而是有所发展了。

第三,木材已经退出主要建材行列,楼面建造使用砼梁结构。肉眼判定是否属于传统砖瓦建筑,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木材的使用。传统民居基本上都是采用砖木结构,木材不仅能够建造民居的楼房,提供建筑更多的使用空间面积,而且确保房屋的各个部分能够连成一体,增强房屋的稳固性和寿命,因此木材是砖瓦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建材。水泥建筑的水泥钢筋取代木材成为最为重要的建材,也使之成为新民居的重要外观标记。房屋建筑的四面墙体需要连成一体,过去依靠木材的拉力,如今使用水泥钢筋的砼梁结构,不仅可以获得木材一样的拉力效果,而且还具有木材所没有的优势,不惧雨水和白蚁,以及更高的承重量等,因此木材就退出了水泥建筑主要建材的行列。砼梁结构不仅取代了木材的功能,而且标志着房屋建造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砖瓦建筑向水泥建筑过渡,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这是一个物化的标志物。

第四,房屋外墙一般都会使用现代辅助建材进行外部美化或保护装修。传统砖瓦建筑有没有外墙装修?有,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官宦之家,而且一般使用三合土批灰护墙,更多的百姓民居没有能力进行外墙装修保护,土砖墙体任由裸露风蚀,这是常态。如今的水泥楼房新民居,虽然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墙体裸露在外,并没有使用混凝土批灰护墙,但它不是常态,而是陷于一时的经济压力,许多民居在多年之后,至少还要进行混凝土批灰护墙,有的还要选用瓷砖进行美化装修,因此从外墙是否装修,也能够初步判定传统民居或新民居。以前强化外观的生产和关注都会被人讥笑,有成语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所谓“买椟还珠”即是讽刺重视外表轻视本质内涵的行为。重视内在的质量当然重要,重视外在美观也没有错误,因为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审美,能够直接引发人的审美愉悦。于是讲究外观包装,就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不仅物质生产讲究外观包装,而且人本身需要走向社会,也讲究从外到内的包装,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读图时代,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时代,因此外观形象占据重要地位。如果房屋建筑不进行外墙装修,外观形象就会显得比较土气丑陋,就会对接砖瓦建筑,于是为了显示本身建筑的现代气息,房屋主人总是倾向于外墙装修,避免落入不合时宜的过去建筑形象,从而跟上时代步伐。

三、楼房建筑成为时代标志

传统民居的时代标志应该是连体的大屋建筑,充分体现基于农耕的家族精神,表达聚族而居的思想。现代新民居的时代标志可以确定为楼房建筑,平房已经不是当今时代的建筑风格,一些新民居即使因为经济原因,一时只建造一层而类似平房,但之后一定加建变成楼房,因此很难看到只有一层的新民居,都是两层以上的楼房。在这种普遍性之下,可以确定楼房建筑已经成为时代标志,因此一些民居即使不会完全住满房间而有所空置,也会建造准三层四层,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拥有楼房的心理。楼房建筑之所以成为能够成为时代标志,可能有着三个方面的原因,即物质条件、示范效应和创新冲动。

第一,物质条件。楼房梦想并非起于现代,古代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和实践,从文字学层面看,《说文解字》释道“楼,重屋也”,属于屋上架屋,大约在战国后期出现了楼房。过去的民居楼房一般只有两层,或者楼下住人,楼上堆放粮食,或者楼下圈养牲畜,楼上住人,屋脊高度大约在 4 米左右,因此都被看作平房,而不作为楼房看待。真正意义的民居楼房只在现代社会出现,或者说得到广泛流行,成为每个住户都在追求的梦想和现实。之所以在现代社会集中出现,那是有着基本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才能化梦想为现实。首先,水泥钢筋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能够有效地支撑楼房的建造,以水泥钢筋为主要原料的砼梁结构具有足够的拉力和支撑力,可以有效地确保楼房建筑的安全。其次,日益便利的实施设备不仅提高的施工速度和效率,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砼梁结构的质量,避免人工操作的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再次,房屋建造技术不仅更加科学,而且日益普及,能够为普通百姓所掌握,为水泥楼房建筑的推广起到技术支持作用。

第二,示范效应。水泥钢筋等主要建筑材料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源自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它们也首先用于房屋建造,出现一批经典性的楼房建筑。我国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国家积贫积弱处于西方列强的控制之下,因此一些先进分子发起向西方学习的号召与行动,至此西学东渐,西方化思潮漫延到各个领域。建筑领域也受到西方思潮影响,房屋建造也在效仿西方,特别是利用现代水泥钢筋建材建造房屋建筑的时候,更加照搬西方建筑模式,楼房建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西方利用水泥钢筋建造的房屋建筑,已经取得一些经典性经验,这就成为了我们模仿的标杆,由此西方现代建筑发挥了示范效应。这种建筑开始于对外开放的口岸城市,诸如广州、上海、天津等,既有西方建造的房屋,也有中国人建造的房屋,都给予当时人们耳目一新的审美感觉,于是在内心层面就成为一种追求,希望能够居住这样的房屋。这种艳羡心理成为推动楼房建造的最大内生力,由此导致其后建造的房屋,只要有可能都会倾向建造水泥楼房的西式建筑,不再建造中式砖瓦结构的建筑,于是水泥楼房就成为一座城市的景观和标志。乡下农民在形容或描述城市印象的时候,不再述说传统砖瓦建筑的庭院深深,而是描述城市的高楼大厦,把楼房作为城市的建筑标志,可见这种标杆示范效应的强大功能。正因为积淀着这种心理,因此在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农民在获得第一桶金的时候,不是更多考虑发展再生产,而是返回家乡建造水泥楼房,非常自豪地向乡亲标榜自己能够建造水泥楼房,因为住进水泥楼房而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准城市人,可以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种示范效应在农村不断扩大,谁也不甘落后,也不敢落后,于是水泥楼房建造在农村得到有效普及。

第三,创新冲动。农耕社会是一个遵循天时运作的社会,自然就是一个慢节奏生活的社会,也是一个缺乏创新冲动或创新速率缓慢的社会,因此各个行业的产品与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缓慢。工业社会,特别是进入信息化社会,这是一个创造梦想实践梦想的快节奏社会,因为快则必须创新,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会被社会所抛弃,因此整个社会都存在创新冲动。房屋建筑在现代建材的作用下,不仅打破的传统砖瓦建筑的垄断地位,而且现代建筑的新形态和样式也不断被打破,追求一种表达个人情怀与思想的个性化建筑理念,不像传统建筑那样追求统一样式和结构。这种创新冲动,在整体上实现了基于砖瓦建筑的创新,出现了水泥楼房建筑,并且引导百姓追求这种建筑样式,表现显明的时代特征。在这种思想氛围下,农民自建的水泥楼房新民居,也不像过去的砖瓦建筑那样几乎千篇一律,还是有些差异有所不同体现个人的设计思想,打破了过去的大一统做法,蕴含着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也为楼房建筑成为时代标志做出应有贡献,一是实现了房屋建筑的整体转换,二是蕴含的创新精神与时代合拍,因此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都使得水泥楼房建筑能够成为时代标志。 viLqR7Cpc+LhiiweLIWDzFV9Zl3jwVBCfeEh2cJtjKkcw4mT4XrCbG4TMo5n6Rc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