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商贸业

广州被国家定位为国际商贸中心,素有“千年商都”美誉,商贸业长期繁荣发达,影响力和辐射力遍及全国乃至各地,成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广州以创新驱动、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引领全市商贸发展,商贸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千年商都”向“现代商都”转型成效初显;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新型贸易发展迅速;营商环境国内领先,六年间五度获评《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

一、支柱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2015年,广州主要商务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88.0亿元,总量占广东省的1/4以上,连续28年保持在全国城市第三位,并且与领头羊北京、上海的差距逐步缩小;同比增长11.0%(见图1),增速比广东省(10.1%)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10.7%)高0.3个百分点,比北京(7.3%)高3.7个百分点,比上海(8.1%)高2.9个百分点,在京津沪渝穗深苏七城市中居第二位。“十二五”期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2%。2015年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5万亿,达50902.4亿元,增长10.2%(见图2),总量占全省的近五成。商品进出口总值8306.4亿元,增长3.5%,增速比全国(-7.0%)高10.5个百分点,比广东省(-3.9%)高7.4个百分点。

在经济内部结构中,商贸业对广州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稳步增强,商贸支柱产业地位不断提升。2015年广州商贸业实现增加值3145.6亿元,商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由2010年的15.4%增长到2015年的17.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0%,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第三产业中居前列,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图1 广州 2006-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图

资料来源:《广州统计年鉴》(2006—2015年)《广州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图2 广州 2006-2015年商品销售额及增速图

资料来源:《广州统计年鉴》(2006—2015年)《广州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图3 国内主要城市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图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广州统计信息网整理。

二、零售业态加快创新发展

传统零售业呈跨界融合发展趋势。面对电子商务对实体店的冲击,广州商贸零售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从丰富消费业态、丰富商品种类、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一是发展“零售业+体验业态”商业模式。零售业与文化、娱乐、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向体验式消费转型,集消费、休闲、娱乐、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如正佳广场在2015年建设了全国最大的购物中心海洋馆,成功申报国家旅游局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4A旅游景区。二是发展“零售业+互联网”商业模式。传统零售企业或应用第三方网络购物平台,或开发建立自有网络平台,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营销模式。全市85%以上的品牌专卖店开展了网络零售,营销渠道进一步丰富。移动支付技术在商贸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便利。三是零售业与跨境电商结合。广百、友谊、摩登百货、海印等零售龙头企业在跨境电商发展中充当了主力军角色,率先推出一批跨境电商O2O体验店,丰富了消费者的需求选择。

大型商圈和购物中心朝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购物中心56个、建筑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市大型零售网点数量的18.4%和总建筑面积的55.8%。以天河路商圈为代表的大型商圈集聚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态势明显,其中天河路商圈成为全国商业规模最大的商圈之一,形成了高端国际奢侈时尚品牌集聚区、轻奢侈品消费集聚区、快消品集聚区等功能布局,集聚了1万多家商户,日均客流量超过150万人次,“天河路商圈指数”、“天河路商圈商贸服务业联盟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商圈指数和商圈标准。同时,天河路商圈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创造了成功经验,自2012年起,与新加坡乌节路、法国香榭丽舍大道等世界知名商圈,以及英中贸易协会、澳中商会等外国商协会结盟,每年举办异国风情主题的“广州国际购物节”,打造成了广州商贸业重要的品牌节庆活动。2015年,在全国零售业普遍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天河路商圈零售业逆势快速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0亿元,同比增长15%。

三、批发市场稳步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州市出台了《关于推动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评价试行办法》等政府指导性文件,正在制订《广州专业批发市场及配套汽车货运场布局规划》,加强对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规划和指引。围绕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立足于做大广州国际商流并带动国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规模不断扩大,按照“一场一策”改造方案,市、区两级政府从空间调整、功能创新、经营模式、交易方式等各个方面,采取原地改造、规划调整、关闭搬迁和业态转型等方式,有序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同时,引导批发市场引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会展、国际贸易等新商业模式,完善物流配送、质量检测、金融服务等功能,推动专业批发市场朝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展贸化方向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15年,全市1260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8000亿元,交易额超亿元以上市场158个,超百亿元市场8个,2家专业市场成为省首批国际采购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塑料、木材、服装、皮革皮具、果蔬等领域形成“广州价格指数”,成为国内同类市场“风向标”。

目前,广州主要推动专业批发市场以三种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一是转型为展贸总部基地。引导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对接,搭建行业产供销平台,汇集研发设计、时尚发布、产品展示、检验检测、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等功能,打造了步云天地鞋业交易中心、安华汇(家居生活)等一批现代化展贸总部基地,越秀区流花服装、一德路海味干果等商圈市场向国际采购中心和展贸型电子交易平台升级发展。二是转型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通过规划调整和整治改造,推进传统“三现”(现金、现货、现场)市场转型发展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场所、咨询、培训、创意交流、物流配送、贷款、展示等创业服务,推动形成资源配置高效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华南鞋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为洋湾1601电子商务时尚岛,建成以时尚消费品为主题特色的高端电子商务和科技企业总部集聚区;番禺区原岭南鞋业批发城成功转型发展为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致力打造传统企业的电商孵化器、中小电商企业的腾飞助推器。三是转型为购物中心及商业街。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现代分销等新商业模式,引进知名品牌总经销、总代理企业,提升零售商业比例,通过交易模式创新分离传统物流功能,提供了业态调整的新范式。海珠区天雄布匹市场实施业态转营,转型为商业综合体。

同时,广州以专业批发市场最为集中的越秀区为试点,推动建立专业市场负面清单和权责清单管理制度。从日常经营管理、证照资质、税务征收、消防安全和用工管理五个方面,梳理了466项专业市场禁止从事的行为,建立了负面清单管理目录,并划分区内各单位的市场管理职责,明确了以“权责目录”为核心的管理服务模式,对规范市场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餐饮业不断回暖向好

广州餐饮业增速自2010年从高位回落后,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和大众化转型,2014年开始呈现强势回稳迹象,2015年实现零售额1003.4亿元,同比增长9.8%,行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7%,增速高于北京、上海等国内主要城市。据工商部门统计,2015年广州市餐饮登记商户(含住宿)83152家,比2014年66875家增长了24.3%。

广州已经形成以大众化餐饮为主体,各种餐饮业态均衡发展,行业发展水平与居民餐饮消费需求相适应的餐饮业良性发展格局。广州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大众化餐饮的刚性需求较大且发展稳定,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回暖向好的重要支撑。据行业调查数据,目前,人均每次消费100元左右的大众化消费已占广州餐饮业整体消费的近八成,高频次、低支出的餐饮消费成为广州餐饮市场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率先进入后餐饮时代的广州餐饮业也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餐饮业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市场定位注重细分且更加精准,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发展。餐饮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更加注重“多业态、多品牌”发展,注重菜系文化溯源,注重培育消费者人性化体验的餐饮品牌。一批专营某一食物品类的专业化餐厅崛起,以精准的市场定位、专业化的特色产品、适中的价格消费主打个人社区消费市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以文化植入、风格混搭为特征的餐饮创新商业运作模式逐步出现。“互联网+餐饮”成为发展趋势,餐饮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推广网络预订和在线购买,开展餐饮O2O(线上对线下)营销,实现网络快捷支付等新模式日趋普遍。广州酒家集团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并与淘宝天猫、京东商城、1号商城等电商巨头签订战略联盟协议,实施精准营销,实现订座、点菜、结账全程电子化服务,2015年集团电商销售业绩突破1亿元,实现成倍增长。

五、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2015年,广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5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年均增长19.1%。限额以上无店铺零售额522.9亿元,同比增长60.8%,比限额以上有店铺零售额增速(3.2%)高57.6个百分点;其中,网上商店零售额516.21亿元,同比增长62.1%,对限额以上零售业贡献率达71.4%,拉动限额以上零售业增速6.9个百分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67.5亿元,同比增长3.7倍,规模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2015年“双十一”期间,广州共有3300万人次参与购物“狂欢”,交易额达65亿元。据菜鸟网络提供的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广州市共发出物流包裹3364万个,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占全国物流订单总数的1/14;收到包裹量位居全国第三。广州本土电商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唯品会销售额是上年“双十一”的3倍,发货单数超过400万单,销售业绩在中国第三方电商平台稳居前四;广州晶东(京东)在11月11日当天的销售额达10亿元,是平时销量的7倍。从商品种类看,医药、服装、家具等是广州电商企业的优势领域。在医药方面,3家医药企业的销售额进入天猫医药类前十位,并包揽了冠军和季军:康爱多以3053万元的销售额排名天猫医药类第一名,增长111%;壹号大药房排名第三;七乐康排名第七。服装方面,汇美集团多品牌联合作战,总销售额达1.66亿元,旗下茵曼品牌实现了8516万元的销售额,排名互联网女装品牌第三名,集团库存售罄率达56%,整体利润比往年有较大提升;梦芭莎实现全品牌2014万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0%。家具方面,酷漫居以3700多万元的销售额,连续第四年蝉联青少年儿童家具销量榜首,并保持95%的高速增长。跨境电商企业在“双十一”期间的销售也大幅增长,卓志物流发货量20万票,增长了300倍;威时沛运发货量2.5万票,增长了6.3倍。物流企业业务量大幅增加,广州圆通快递在11月11日当天处理快件300万单,是平日业务量的2倍;广州顺丰的快递量达100万单,比平时增长10%。

六、对外贸易平稳发展

2015年,广州实现商品进出口总值8306.4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高于全国(-7.0%)、广东省(-3.9%),和东莞一起是九个主要外贸城市(上海、北京、深圳、苏州、东莞、天津、广州、宁波、重庆)中仅有的两个进出口正增长的城市。其中,出口5034.7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位于九个主要外贸城市之首;进口3271.7亿元,同比下降8.0%。

外贸新业态是广州近年来外贸平稳发展的主要拉动力。2015年,广州完成旅游购物商品出口1074.8亿元,同比增长99.3%,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2.9%,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扩大6.2个百分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67.5亿元,增长3.7倍,占外贸总值的比重上升至0.8%,其中出口34.3亿元,增长1.7倍,进口33.2亿元,增长18.8倍。租赁贸易进出口124.4亿元,增长16.8%。“走出去”带动效应明显,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出口11.7亿元,增长2.2倍。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142.7亿元,增长12.7%,高出整体增速9.1个百分点,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5.8%。

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5年,全市服务贸易总额35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总量居全国城市第四位,与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之比为1:3.7,占对外贸易总量的21%。 QTLaoX4UT+imdtZlTOe6ZeIobRwDUK4mD1ddw70F6xqio8HEHrRJrVkqtqyVag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