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节
文化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教育科学,是从人文教育到科学教育,再到通识教育还原给文化科学教育的一个过程。

中国一直坚持人文教育的理想范式,以培养文官制度的士大夫主流人群,引领圣贤政治的管理模式。

中国的人文教育与圣贤教育,是基于领识教育的知识模式。首先是印刷技术对于口传文化重构的四书五经中华文明原典、原创文化科学体系的传播与传授。这一教育形式是以私塾教育、私家家学与家训补之以文化书院与书院教育,最后形成文官教育制度、文官管理制度、文官田园经济的耕读社会、田园社会体系与体制,形成翰林院的官方圣贤教育与圣贤政治模式。

五四新文化发生之后,一是圣贤教育回归平民教育;二是人文教育替嬗为科学教育,贵族教育演化为平民教育,文化教育演化为实用教育。同时产生了新儒家的乡村本土人文教育学派(梁漱溟)、职业教育与平民教育学派(晏阳初)、白话语文教育学派(从鲁迅到叶圣陶)、劳动教育学派(毛泽东),以及其他的科学教育学派、实用教育学派(胡适)、实验教育学派(王国维)、美育教育学派(蔡元培),最终又有人文教育与领识教育的重构(皇甫晓涛)。

英国的精英教育,美国的实用教育,日本的管理教育,欧洲的人文主义文化教育,又形成各不相同的国际教育流派。

但纵观教育科学的发展,一是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领识教育、圣贤教育真正产生过文化复兴的大家巨子,如汉唐文化的复兴、近古宋明文化的复兴、新文化的复兴;二是精英教育与科学教育、通识教育、实用教育都产生过一些大家巨子,如英美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我国近年提出人力资源大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但缺乏相应的国家创新体系支撑。于是有“钱学森之问”对于现当代民国之后教育的失败提出质疑,我想这个实质问题就是文化科学与教育科学,文化与科学,专业知识教育与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民本教育及国民知识教育与精英教育、领识教育、圣贤教育,国学教育与科学教育、美育与艺术科学教育的融合不够、基础不够、创新不够、高度不够。

比如艺术科学与文学艺术的教育,不是从学苗中选拔有志趣基础的天才,而是在高考应试教育体制中,回避普通高考缺项的弱势,以艺术考生来均衡总分考上的学生,自然其成长与发展不够理想,难有大家与艺术天才出现。最典型的就是清华大学陈丹青教授多年欲招的一位有艺术天分的考生,因综合考分中英语的缺项始终没有考上,陈教授感到很奇怪,美国的艺术天才要考取最好的学校,并不需要汉语考试达标,中国的艺术天才为什么一定要把英语考好才能进入体制内?体制成了学生进门的一堵墙。以是观之,郭沫若小学考初中时语文不及格,中国现代三大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都是学医的出身,而胡适又是学农的出身,他们都成了文学与文化的大家巨子。当然一是与其自幼所受私塾教育的国学功底有关,二是与其长大后异国文化环境的国际视野成长阅历相关,三是与新旧文化撞击的文化融合相关。徐悲鸿、老舍等学贯中西的大家莫不如是。

更有意思的是,文学大家钱钟书,在其考取清华时最初根本没有考上,是年轻人的血气使其敲开了清华校长的门,因才华而被校长破格录取。如是今朝,小钱钟书们可有敲开清华校长之门的机会否?

而在教育的师资管理中,无论是艺术学、艺术科学还是文学、史学、哲学的教授们,都要求其与规划院、工程院、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一样,要有科研课题费的衡量指标,这一体制又障碍了许多真正可能成为大家巨子的人文学科学者的成长与发展,而只能做应用、御用学科或课题的理论阐发与学术应题之命,难有大家巨子的文化创造与真实自由的学术思考。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时代的文化大师会没有文化思想,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教育科学的悲哀、文化科学的悲剧,也是制度与体制难题的悲剧。

美国的大学教育也未必尽如人意地完善,但我们看到其最有创新活力的学生也纷纷做了校园的反叛,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

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对中国教育与教育科学提出“钱学森之问”的体制之问、科学之问、艺术之问、教育之问、创新之问,而且也要对人类与世界的教育文明、教育科学提出中国之问与知识文明之问。

再就是从五四沿袭至今的文化教育、白话语文教育,始终只有文史哲,后来发展的社会科学的经管法,包括金融学等,全都成了大学的贵族专业学科。而今日法制之世界,非法学博士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没有竞选总统的资格,而华尔街的金融创新系统,又将引起变作恶意债务霸权的绑架工具。在这样的逻辑前提和市场经济生存环境前提下,儿童如无适当的经管法教育与金融学的基础教育,未知何时将被洗劫与绑架,或被殖民;因而建议教育部在教育体制创新与教育科学发展上,应尽快设法在中小学开出经管法的社会科学常识课与金融学的基础课。

今天,很多家长为孩子竞争起点之虑,去让小孩子们学习艺术与外语,殊不知经管法与金融学才重要。我们正在规划少儿版的MBA教程或青少年版的MBA动漫教程,或开设“财富未来”少儿业余学校或夏令营、冬令营,来补充这一课。同时更需要补充的,就是国学教育、母语教育的书院圣贤教育、精英教育重构。

由是观之,我们从教育科学与文化科学的融会上,建议重构书院国学教育,重构圣贤人文教育,重构精英科学教育,重构领识文化教育,重构通识创新教育,重构美育艺术教育,同时还有培养学生心志与劳动态度的劳动教育,培养青年谋生之道的职业教育,培养成人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终身教育。 X1q6DR+g9ze4G2F1n811MPU0Ri5ajYFgJZ5RtheUWqUH8go0O6e1565qqFWZ7O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